资源简介 黄冈市 2023 年秋季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道德与法治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1.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3 年新年贺词中说: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 要有愚公移 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 好现实。 ”这启示青少年①树立远大理想,做新时代的筑梦人 ②艰苦奋斗,用汗水书写青春华章③付诸实际行动,定能达成人生目标 ④投身实践,担当民族复兴的大任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右图漫画启示我们A.交友投分,切磨箴规B.没有规矩,不成方圆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3.初中生小言因为长了青春痘,同学说她很丑,她很难过。妈妈告诉她:“你不丑,你文明有礼、心地善良,你很美呢! ” 这告诉我们①既要追求外在美,也要体现内在美②要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③要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我们才能他康成长④要学会接纳自我,欣赏自我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4.“长相评价 ”“颜值打分 ”近来风靡各大社交平台,不少年轻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照片, 请求陌生网友在评论区为其长相进行“客观 ”评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他人的评价都是正确的,要虚心接受 B.多把尺子量自己,活在别人的眼光里C.正确认识自己,理性面对他人的评价 D.当局者迷,自我评价总是主观片面的5.为帮助同学们做更好的自己,小秦在班里做了调查研究,如表解决办法不合适的是选项 存在问题 产生原因(部分) 解决办法A 上课睡觉 晚上熬夜玩手机 个人严格自律,父母加强监管B 作业拖拉 边写边玩习惯差 加强体育锻炼,保持乐观心态C 逃避值日 没有担当不尽责 完善值日制度,班委加强监督D 顶撞老师 缺乏尊重少沟通 学会尊重老师,掌握沟通技巧A. A B. B C.C D. D6.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视频演讲 中引用的这 两句古诗告诉我们A.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B.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C.美好的友谊是一种亲密、单向的关系 D.友谊要以自我为中心7.小林因病双腿无法正常行走。10 年来,同学小阳一直充当着小林的“腿脚 ”,背着他 一起长大, 成绩优异的小林在学习上也常常帮助小阳,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他们的事迹让我们明白A.友谊是一成不变的 B.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C.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D.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8. 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认为孝顺有“三种境界 ”:一是养长辈的身,保障长辈吃穿不愁;二 是养长辈的 心,让长辈心情愉悦;三是养长辈的志,让长辈活得有意义。下列能体现这“三种境界”的行为是①关爱父母健康,悉心照料,让父母衣食无忧②关切父母精神,常伴左右,让父母心情顺畅③尊重父母选择,全力支持,让父母老有所乐④安排父母生活,以我为主,让自己生活愉快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某老师在班级放置“烦恼盒 ”,让学生倾诉情绪,并帮助学生解决烦恼。老师的做法 表明①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②学生的烦恼只布'老师才可以解决③学生的发展取决于老师的理念 ④学生的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调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漫画启示我们,要处理好家庭关系,应该A.享受家庭带来的甜蜜温暖B.感恩家庭成员的默默付出C.包容接纳家庭成员的缺点D.共同创建美满幸福的家庭11.时间就是生命,珍爱生命就要珍惜时间,拓展生命的内涵就要挖掘时间的意义。下列诗句中,能 时刻警醒我们珍爱生命和珍惜时间 的是①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③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某校初三学生以“珍爱生命、远离溺水 ”为主题召开班会,反响热烈,纷纷各抒己见, 以下同学认识与班会主题相一致的是①小明:“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②小花: “生命是宝贵的,相对于金钱、权势等外在的东西,生命的价位高于一切。 ”③小芳:“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④小杰: “生命是短,4 的,我们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3. “感动中国人物 ”陆鸿幼时因病导致脑瘫,面对困境,他没有消沉,而是下决心自主 创业找出 路。后来,他又带领残疾人创业,将公司打造成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他的事迹蕴含的精神品质是①探问生命,改变自然规律 ②直面挫折,发掘生命力量③拒绝冷漠,关切他人生命 ④立足平凡,创造社会价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精神风貌反映若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下列行为属于养护精神 的是①诵读经典,涵养内在品格 ②学习书法,品味艺术之美③攀比消费,追求物质享受 ④参观博物馆,丰富文化体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5 题 10 分,16 题 10 分,17 题 12 分,共 32 分)15.请你评析:(10 分)小宁成绩非常优异,是被大家所“敬仰 ”的“学霸 ”。她性格开朗,能歌善舞,带领同学们取得 文艺比赛团体第一名,喜欢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平时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喜 欢,她也以此为荣。但和有“小书法家 ”之称的同桌相比,她字写得不够好且有不小的差距,小宁想 要让自己的字变得好看,于是她报名参加了学校的书法兴趣班,每天坚持写一张毛笔字,且经常虚心 向同桌请教。半 年后,在她的坚持下,她的书法水平有了很大进步。请你结合做更好的自己的相关知识,对小宁的事例进行简要点评。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材料一:尽管家境贫困,但父亲总是告诉孩子要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每次父亲回家,何秀巡都会忙 着端茶倒水搬凳子,还给父亲捶背与父亲聊天。有一次父亲告诉儿子:“爸爸不能给你什么,只能尽 力供你和姐姐读书,将来把家里的房子留给你们。 ”何秀巡却对父亲说,“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好 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让您和外婆过上好日子。 ”看到儿子如此懂事,父亲眼中噙满了泪水。材料二:上了初中,小静觉得自己和妈妈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但妈妈还 是事事管,就连她穿衣服、写作业,都要唠叨半天, 自己一点隐私和自由都没有。周末小静想和朋友 一起外出游玩遭到了妈妈的反对,小静和妈妈大吵了一架。为此,小静感到非常苦恼。(1)请从“孝亲敬长 ”的角度解读何秀巡给父亲捶背、为家人美好生活奋斗的理由。 (4 分,答出两点即可)(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4 分, 答出两个方面即可)(3)结合材料二,为解决和妈妈的冲突,请你为小静出谋划策。(2 分)17.活动探究:(12 分)当灾害发生时,总会出现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救援队。七年级(1)班的同 学们开展了以“学习救 援事迹感悟生命力量 ”为主题的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完成下列任务。。走近救援队伍首先,同学们介绍了救援队的相关事迹:“在灾难面前竭尽所能地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这是蓝天救援队的铮铮誓言,也是他们坚守的诺言。组建 3 年来,蓝天救援队先后参与各类救援任务 52 次,使 130 余名遇险者获救,打捞溺水遇难者 22 名,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蓝精灵 ”。(1)你从蓝天救援队的事迹中感悟到关于生命的哪些力量? (6 分)◎学习模范人物以下是同学们分享的应急救援志愿者於若飞接受记者采访时的片段:“你有过害怕吗?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一直做下去? ”面对记者的提问,於若飞说: “说不害怕 是假的,尤其是刚参与救援的时候。但我觉得没有什么比尽我所能去挽救生命更有价值,救人的信念 总是比恐惧更强烈。 ”(2)志愿者於若飞的言行对我们有哪些启示?(4 分,答出两个方面即可)①总结学习内容经过本次学习,同学们了解到,我国还有许多像於若飞一样的救援志愿者。危难来临时,他们逆 流而上;当危险退去,他们又变成普通人,默默守护。同学们纷纷 用自己的话写下了对他们的赞颂。(3)请你从生命的角度拟写一句赞美词,表达对救援志愿者们的敬意。(2 分)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18.距今 70-20 万年的北京人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 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这说明当时的北京人A.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 B. 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C.石器制作技术领先于世界 D. 已经具有审美的观念19.考古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重要途径。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佐证我 国先民A.开始使用甲骨文 B.善于制作瓷器 C.具有早期审美观 D.精通狩猎技巧20.下列有关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备了我国汉字的所有结构 B. 中国古代体系最完整的文字C.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 D.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21.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 耕细作。由此可知,春秋时期A.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B.冶铁业技术高度发达C.冶铁经营权收归国有 D. 山林开发致水土流失22.《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民勇于公战(勇 于为国家 作战),怯于私斗(不再热衷于私下斗殴)。 ”这一现象主要是得益于商鞅变法中的A.奖励耕织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奖励经商23.《华阳国志 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 谓之‘天府 ’也 ”。这表明,都江坦A.为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B.可以掌控四川气候的变化C.促使整个秦国变为天府之国 D.彻底解决了蜀地水旱灾害24.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思想主张以及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比较,表明了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A.照搬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B.是外来思想的中国化价值观C.源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体现25.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分别是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东汉光武帝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导致 “文景之治 ” “光武中兴 ”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A.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奖励军功,有军功者授爵 D.允许内迁,缓和民族矛盾26.秦始皇注重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直接控制官员的任免;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和 盐铁专卖,把儒家 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古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A.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B.肃清官员的贪污腐败C.强化皇权,平抑穷富 D.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27.西晋《古今注 音乐篇》记载: “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城,传其法于 西京(长 安),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 ”据此可知A. 中国与马其顿的交流始于西晋 B.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C.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D.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28.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A. 民族隔阂完全消解 B. “胡 ”“汉 ”观念加强C.经济文化交流锐减 D. 民族关系趋于和缓29.官渡之战后,曹操铲除了袁绍势力。回师途中赋诗明志,写下“老骥伏枥,志在 千里。烈士暮 年,壮心不已 ”的诗句。曹操的“壮心 ”最有可能是A.屯田筹粮 B.统一全国 C.三国鼎立 D.篡权立国30《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记述了黄河流域下游地区 的劳动人民农牧 业生产经验以及治荒的方法,被誉为“ 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齐民要术》充分说明了我国北方A.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B.胡汉交融促进发展C.遵循重农抑商政策 D.农业生产技术成熟31.北魏早期,大同云冈石窟中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北魏迁 都洛阳 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的飞天服饰、道具都有中原汉风。飞天形象的变化 反映了A.书画艺术成熟 B.江南经济开发 C.北方民族交融 D.南北政权对峙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第 32 题 10 分,第 33 题 10 分,第 34 题 12 分,共 32 分。32.【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10 分)材料一侯马盟书出现在春秋时期,盟书亦称载书,是参盟者彼此取信的文献。侯 马盟书的主盟人是 春秋末晋国的执政者赵鞅。当时,晋国“六卿(国王及诸侯所 分封的臣属)强,公室(诸侯的家族)卑(卑微,弱的意思) ”,赵氏是六卿之一。为对抗其他宗族,赵鞅多次召集同宗和投靠他的异 姓举行盟誓,联络各种力量为己所用。侯马盟书即是盟誓的产物。它补充了传世文献中春秋盟誓的记 载空白,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古人毛笔手书字迹。——摘编自降大任《侯马盟书的研究及价值意义》材料二公元前 5000 年起,随着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中国出现了 一些城市的雏形。东周时期,由于 技术发展,铁器出现,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 目前考古发现的西周城址有 56 个,而东周城址有 192 个,其中齐国都城临淄最有代表性。西周时期,临淄的建设以宫城为中心,主要体现行政与军事防御 功能。东周时期, 临淄还管这了廓(外城),进行文化、娱乐等活动,城市的工商业功能凸显。——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侯马盟书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并指出侯马盟书的研究价值。(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西周东周时期,推动城市产生发展的共同原因,(2 分)概括西周到东周时期城市发展的表现。(4 分)33.【古代江南的开发与发展】(10 分)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 扬郡(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材料二《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至于末年,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1)根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地区社会经济情况。(4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6 分)34.【文明的交流与互鉴】(12 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经历了 5000 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是在中 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公元前 100 多年,中国就开始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中国的船队就到达了印度和 斯里兰卡,用中国的丝绸换取了琉璃、珍珠等物品。——摘自习近平主席 2014 年 3 月 27 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请以“文明交流与互鉴 ”为主题,任选角度, 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 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七年级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一、选择题:1.B 2.C 3.D 4.C 5.B 6.B 7.B 8.A 9.B 10.B 11.A 12.A 13.D 14.B二、非选择题:15.小宁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1 分,“值得点赞”等意思相近均可给分)①小宁带领同学们取得文艺比赛团体第一名,喜欢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说明 她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华;(3 分,观点 2 分, 联系材料进行说明 1 分)②小宁在生活和学习中积极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社会奉献自 己的力量,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做更好的自己:(3 分,观点 2 分,联系材料进行说明 1 分)③在意识到自己的字写得不够好时,能够及时、主动改正缺点,不断自我完 善、 自我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3 分,观点 2 分,联系材料进行说明 1 分)16.(1)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 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4 分,每点 2 分)(2)①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②倾听。与双亲长辈保 持亲近、融治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③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 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 (4 分,每点 2 分,答出两个方面即可,如课从上述三个方面作答,答出了三个关键词 可给 3 分)(3)①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②选择不伤害父母 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用父母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③通过良 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2 分,每点 1 分,答出两个方面即可)17.(1)①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意外的事故等,让 我们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②蓝天救援队挽救生命,,,的行动,让 我们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是崇高的、神圣的;③蓝天救援队用行 动告诉我们,生命至上,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6 分,每点 2 分,观点 1 分,联系材料进行说明 1 分)(2)①敬畏生命,要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 生命的关怀:②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 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③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4 分,每点 2 分,答出两个方面即可)(3)例:你们用行动守护他人生命,彰显生命高于一切。你们是道德的标杆,是 生命的灯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 分,突出”生命” 意义、语句优美 1 分, 表达出由衷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1 分)黄冈市 2023 年秋季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18.A 19.C 20.D 21.A 22.C 23.A 24.C 25.B26.A 27.C 28.D 29.B 30.D 31.C32.(1)时代特征: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2 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研究价值:补充了传世文献中春秋盟誓的记载空白;有利于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对毛笔书法研究的史料。(2 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原因:生产力发展(或生产技术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的进步)(2 分)表现: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的功能多样(既有行政与军事防御功能,又有工商业功 能) ;城市布局更加复杂(城市结构更加完善) 。(4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3. (1) 江南物产丰富 ;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4 分。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北方人民的南迁带来劳动力和技术;江南地区比较安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人民的辛勤劳作。(6 分。每点 2 分,答出任意 3 点即可)。34.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等级 论题 0-4 分 材料运用与论述 0-8 分4 明确,有新意或有 思想深度(4 分)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两个以上的 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8 分)3 明确(3)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的史实,但不够 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6 分)2 不够明确(2) 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 (4 分)1 没有凝练出观点(1 分) 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 (2 分)说明 无论题(0 分) 空白卷(0 分)答案示例论题: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不断丰富中华文明论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是多姿多彩的,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 展。中华文明吸收了不少外来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中华 5000 多年的文明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在中外交流中,中华文明不断丰富。西汉时期,张骞于公元前 138 年和 119 年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 进了西域文化成果。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丝 绸之路应运而生。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 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 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 和歌舞传入 中原,丰富了中原的物质文化生活和中华文明。汉朝还开辟了“ 海上丝绸之 路 ”,中国的船队就到达了印度和斯里兰卡,用中国的丝绸换取了琉璃、珍珠等物品。西汉 时期发明了造纸术,那时候,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综上,文明是多元的,只有在广泛接触、交流互鉴中才成促进文明的整体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