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二 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课件(共93张PPT)-《成本会计实务》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项目二 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课件(共93张PPT)-《成本会计实务》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93张PPT)
成 本 会 计 实 务
项目二 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任务一 要素费用核算概述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任务三  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任务五  折旧费及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通过本项目学习,你将会了解要素费用归集的基本原则,熟悉要素费用的分配程序,掌握产品成本项目中的直接材料费用、燃料及动力费用、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及其他要素费用项目的核算,正确完成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为产品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
教学目标
成本会计实务
项目三 归集与分配要素费用
(1)能够熟悉要素费用归集的一般原则,正确选择费用分配标准和分配方法
(2)能够正确归集各受益对象的材料、燃料及动力成本
(3)能正确计算各类人员的薪酬,并分配给各受益对象
(4)能正确确定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的计提范围及计算方法
(5)能够正确区分费用的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
(6)能够正确地完成各项要素费用的会计核算,为产品成本核算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
成本会计实务
项目二 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要素费用核算概述
01
目 录
01
要素费用归集的基本原则
02
要素费用的分配程序
任务一 要素费用核算概述
要素费用包括: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人工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利息费用以及不属于以上各要素费用的其他支出。企业发生的各种要素费用应该按其发生的部门(或地点)和用途进行合理的分配。
任务一 要素费用核算概述
一、要素费用归集的基本原则
受益性原则
谁受益、谁负担,负担多少视受益程度而定
及时性原则
要及时将各项成本费用分配给受益对象
成本效益性原则
成本分配所带来的效益要远大于分配成本
基础性原则
成本分配要以完整、准确的原始记录为依据
管理性原则
成本分配要有助于企业加强成本管理
任务一 要素费用核算概述
二、要素费用的分配程序
选择恰当的分配标准
计算费用分配率
常见的分配标准有:①成果类,如产品的产量、体积、重量、产值等;②消耗类,如生产工时、生产工资、机器工时、原材料消耗量等;③定额类,如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等
计算各受益对象应负担的费用
任务一 要素费用核算概述
二、要素费用的分配程序
选择恰当的分配标准
计算费用分配率
费用分配率=
计算各受益对象应负担的费用
待分配费用总额
分配标准总额
任务一 要素费用核算概述
二、要素费用的分配程序
选择恰当的分配标准
计算费用分配率
某分配对象应分配的费用=该对象的分配标准额×费用分配率
计算各受益对象应负担的费用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02
目 录
01
原材料费用的归集
02
原材料费用的分配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耗用的各种材料,不论是外购材料还是自制材料,都应根据审核后的各种领、退料凭证,按照材料的具体用途归集,然后再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材料费用的归集
(一)确定发出材料的数量
确定发出(消耗)材料的数量有两种方法:
(1)永续盘存制
每次发出材料时,都根据有关原始凭证(限额领料单、领料单、退料单等)确认发出材料的数量。
(2)实地盘存制
材料发出时不做记录,期末根据实地盘点确定结存数量以后,倒挤出发出材料的数量。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材料费用的归集
(二)确定发出材料的成本
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按照实际成本计价组织材料的核算,有的企业按照计划成本计价组织材料的核算,无论采用哪种核算形式,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材料费用,都应该是材料的实际成本。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二)确定发出材料的成本
1.实际成本计价下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
采用实际成本计价组织材料核算时,企业应当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2.计划成本计价下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是根据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与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求得。
(三)材料费用归集的原则
企业应按照领料部门、用途以及受益对象将材料费用分别归集在相应的账户。具体来说:
(1)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账户
(2)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的材料,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
(3)辅助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4)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研发耗用的材料,应计入“在建工程”或“研发支出”等科目。
(5)销售机构、行政管理部门耗用的材料,应记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账户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二、材料费用的分配
材料费用的分配是指为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费用,在各个成本对象之间的分配。其分配标准主要有:定额耗用量比例、生产量比例、产品的体积、产品的重量等。
企业应根据耗用原材料的情况选择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二、材料费用的分配
材料费用的分配是指为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费用,在各个成本对象之间的分配。其分配标准主要有:定额耗用量比例、生产量比例、产品的体积、产品的重量等。
企业应根据耗用原材料的情况选择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
(1)以产成品重量为分配标准,计算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
各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
各种产品重量的之和
(2)以产成品重量为分配标准,计算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
的原材料费用
=
该种产品
的重量
X
原材料
费用分配率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工作实例1】新海公司1月份生产A、B、C三种产品,本月三种产品共同耗用甲材料144 000元,本月三种产品的重量分别为1200千克、2400千克和3600千克,采用重量分配法分配直接材料费用。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
144 000
1200+2400+3600
=
20
A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1200×20=24 000(元)
B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2400×20=48 000(元)
C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3600×20=72 000(元)
(二)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1)以原材料定额耗用量为分配标准,计算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
各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
各种产品定额耗用量之和
(2)计算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
某种产品应分配
的原材料费用
=
该种产品
的定额耗用量
X
原材料
费用分配率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工作实例2】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费用1330千克,每千克单价10元。本月产量及定额资料为:甲品生产200件,单位消耗定额5千克;乙产品生产100件,单位消耗定额4千克。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
1330×10
200×5+100×4
=
9.5
甲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200×5 × 9.5=9 500(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100×4 × 9.5 =3 800(元)
(三 )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
(1)以原材料定额费用为分配标准,计算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
各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
各种产品定额费用之和
(2)计算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
某种产品应分配
的原材料费用
=
该种产品
的定额费用
X
原材料
费用分配率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工作实例3】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费用1330千克,每千克单价10元。本月产量及定额资料为:甲品生产200件,单位消耗定额5千克;乙产品生产100件,单位消耗定额4千克;假定材料的计划单价也为10元。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
1330×10
200×5×10+100×4×10
=
0.95
甲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200×5 ×10× 0.95=9 500(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100×4 ×10× 0.95 =3 800(元)
【工作实例3】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费用1330千克,每千克单价10元。本月产量及定额资料为:甲品生产200件,单位消耗定额5千克;乙产品生产100件,单位消耗定额4千克;假定材料的计划单价也为10元。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
1330×10
200×5×10+100×4×10
=
0.95
甲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200×5 ×10× 0.95=9 500(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100×4 ×10× 0.95 =3 800(元)
【学中做】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领用A、B两种主要材料,共计37 620元。本月生产甲产品150件、乙产品120件。每件甲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A材料6千克,B材料8千克;乙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A材料9千克,B材料5千克。A材料单价10元,B材料单价8元。
学中做
【解析】
学中做
(1)甲、乙产品材料定额费用:
甲产品材料定额费用=150×(6×10+8×8)=18 600(元)
乙产品材料定额费用=120×(9×10+5×8)=15 600(元)
(2)计算材料费用分配率:
材料费用分配率=37 620/(18 600+15 600)=1.1
(3)甲、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实际费用:
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实际费用=18 600×1.1=20 460(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实际费用=15 600×1.1=17 160(元)
三、材料费用的会计处理
在直接材料费用核算中,应当将直接计入和分配计入的原材料费用合并编制会计分录。
进行账务处理的依据是“发出(耗用)材料汇总表”汇集的全部材料费用和“材料费用分配表”的材料费用分配结果。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任务案例4】某企业有一车间、二车间两个基本生产车间和运输、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一车间生产甲产品,二车间生产乙产品,本月根据领料单编制的发料凭证汇总表如下所示。
用途 A材料 B材料 合计
一车间 甲产品耗用 15 000 12 000 27 000
一般耗用 2 000 5 000 7 000
二车间 乙产品耗用 10 000 8 000 18 000
一般耗用 3 000 2 000 5 000
运输车间 1 800 1 800
供电车间 600 600
管理部门 600 1 200 1 800
销售部门 600 600
合 计 33 000 28 800 6l 800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发料凭证汇总表
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7 000
——乙产品 18 000
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1 800
——供电车间 600
制造费用——一车间 7 000
——二车间 5 000
管理费用 1 800
销售费用 600
贷:原材料——A材料 33 000
——B材料 28 800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学中做】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本月共同耗用原材料6 000千克,每千克1.5元,共计9 000元,按产品的直接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进行分配。各车间和部门直接耗用的材料如下所示。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发料凭证汇总表
用途 直接计入 分配计入 合计
定额消耗量 分配率 分配金额 生产甲产品耗用 9 000 3 600 1.875 6 750 15 750
生产乙产品耗用 6 000 L200 2 250 8 250
小计 15 000 4 800 9 000 24 000
辅助车间耗用 供水车间 1 560 1 560
供水车间 1 200 1 200
小计 2 760 2 760
基本车间一般耗用 2 000 2 000
管理部门耗用 1 000 1 000
销售部门耗用 500 500
合计 2l 260 9 000 30 260
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5 750
——乙产品 8 250
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1 560
——供水车间 1 200
制造费用 2 000
管理费用 1 000
销售费用 5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30 260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做中学】某企业4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领用A、B两种主要材料24 375元,其中A材料12 000元、B材料12 375元。本月生产甲产5 100件、乙产 5150件。每件甲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A材料5千克,B材料4千克;每件乙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A材料3千克,B材料5千克。A材料单价5元,B材料单价10元。各车间和部门直接耗用C材料17 300元,其中甲产品耗用8 000元, 乙产品耗用 3 000元,运输车间耗用1 000元,供水车间耗用1 500元,基本车间一般耗用3 000元,管理部门耗用800元。
要求:
(1)按定额费用比例法将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费用进行分配,并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
(2)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账务处理。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四、周转材料的分配
周转材料的价值转移方式与原材料不同,其价值是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或转化为期间费用的。周转材料价值的转移,会计上成为摊销。
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通常采用一次摊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企业(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可以采用一次摊销法、五五摊销法或者分次摊销法进行摊销。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任务案例5】某企业对于某些单位价值较低的生产工具采用一次摊销法摊销。某月领用一批生产工具,其实际成本为3000元;以前月份领用的一批生产工具在该月份报废,其残料入库,计价12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任务二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领用生产工具时:
借:制造费用 3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3000
(2)报废生产工具残料入库时:
借:原材料 120
贷:制造费用 120
燃料及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03
目 录
01
外购燃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02
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用是指企业从外部单位购入的煤炭、天然气、电力、蒸汽、热力等所支付的费用,应按照耗用的部门(或地点)以及用途进行归集和分配。
任务三 燃料和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燃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燃料费用分配的程序和方法,具体处理时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燃料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小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无需单独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应将燃料费用直接记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二是在燃料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应单独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任务三 燃料和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
车间管理消耗的燃料费用应记入“制造费用” 科目
辅助生产消耗的燃料费用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厂部管理消耗的燃料费用应记入“管理费用” 科目
产品销售消耗的燃料费用等应记入 “销售费用”科目
领用的燃料费用应记入“燃料”或“原材料”科目的贷方
任务三 燃料和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燃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如果燃料分产品领用,应根据领退料凭证直接计入各该产品成本的“燃料及动力”或“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对于几种产品共同消耗的燃料费用,一般可按产品耗用燃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标准进行分配,如果所耗燃料费用与各产品所耗的生产工时成正比,也可按各产品的生产工时标准进行分配。
任务三 燃料和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燃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任务案例6】 某企业3月燃料费用分配表如下表所示。
燃料费用分配表
202x年3月 单位:元
用 途 成本项目 直接 计入 分配计入 燃料费用合计
生产工时 分配率 分配金额 基本车间耗用 甲产品 燃料及动力 500 4 2 000 2 000
乙产品 燃料及动力 200 800 800
小计 700 2 800 2 800
辅助车间耗用 供电车间 燃料及动力 1 000 1 000
合计 1 000 2 800 3 800
任务三 燃料和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根据上表数据,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 000
——乙产品 800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 000
贷:原材料——燃料 3 800
任务三 燃料和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二、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外购动力费用有两种核算方法:
一种是支付外购动力费用时就按其用途借记有关成本、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另一种是通过“应付账款”账户核算,即在付款时先借记“应付账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待月末再按照外购动力的用途借记各成本、费用账户,贷记“应付账款”账户。
任务三 燃料和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账户;
直接用于辅助生产的动力费用,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用于车间管理的动力费用,记入“制造费用”账户;
用于厂部管理的动力费用,记入“管理费用”账户;
用于销售机构的动力费用,记入“销售费用”账户。
外购动力费用总额则记入“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
二、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任务三 燃料和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在有仪表记录的情况下,应根据仪表所显示的耗用量以及动力的单价计算;
在没有仪表记录的情况下,可以按照生产工时比例、机器工时比例或定额耗用量等标准进行分配:
动力费用分配率=车间动力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动力费用分配标准之和×100%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动力费用=该产品动力费用分配标准×动力费用分配率
任务三 燃料和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任务案例7】 企业本月耗用外购电力共计65 700元,根据各部门、车间的电表记录情况:行政管理部门耗电15600元;运输车间、供水车间耗电分别为2500元和4 000元;基本生产车间耗电共计43 600元,其中一般照明用电15 600元,28 000元为生产产品用电 (A产品生产工时为6900小时,B产品生产工时为3100小时)。
任务三 燃料和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动力费用分配率=28000÷(6900+3100)=2.8
A产品应负担的动力费用=6900×2.8=19 320(元)
B产品应负担的动力费用=3100×2.8=8 680(元)
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
××企业 202x年3月 单位:元
用途6 成本项目 生产工时 分配率 分配金额
基本车间 A产品 燃料及动力 6 900 2.8 19 320
B产品 燃料及动力 3 100 8 680
小计 10 000 28 000
辅助车间 运输车间 燃料及动力 500
供水车间 燃料及动力 2 500
小计 4 000
基本车间一般耗用 燃料及动力 15 600
管理部门耗用 燃料及动力 15 600
合计 65 700
任务三 燃料和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根据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19 320
——B产品 8 680
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500
——供水车间 2 500
制造费用 15 600
管理费用 15 600
贷:应付账款 65 700
任务三 燃料和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04
目 录
01
人工费用的归集
02
人工费用的分配
03
人工费用的会计处理
人工费用即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
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也属于职工薪酬。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人工费用的归集
(一)人工费用的组成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职工福利费;
(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4)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非货币性福利;
(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人工费用的归集
(二)人工费用核算的原始记录
1.工资卡——企业的劳资部门要按职工人数设置工资卡片。
2.考勤记录——是登记职工出勤和缺勤情况的记录。它是计算职工工资的重要原始记录。
3.产量和工时记录——是登记班组或工人出勤时间内完成产品产量、质量和生产产品耗用工时数量的原始记录。
4.各种代支代扣款通知单——企业扣除职工应交的住房公积金、水电费和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等代扣款项。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人工费用的归集
(三)人工费用的计算和结算
在各项应付职工薪酬计算中,生产工人的工资计算最复杂。
目前,生产工人工资的计算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按计时工资计算
二是按计件工资计算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计时工资的计算
计时工资标准有月薪制和日薪制两种。
月薪制,具体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是缺勤法,即按月标准工资扣减缺勤工资计算计时工资;
二是出勤法,即按出勤天数换算的日工资率计算计时工资。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月薪制
采用月薪制,无论各月日历天数多少,职工每月的全勤工资相同。若发生因病、因事或旷工缺勤,将缺勤工资从全勤工资中扣除。计算公式为:
应付职工薪酬=月标准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缺勤工资
其中:
缺勤工资=缺勤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病假扣发率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日工资标准的计算
(1)每月固定按30天计算: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30天
(2)每月按平均法定工作天数21天计算: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21天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工作实例2-9】某工人月标准工资为3 780元。其5月份考勤情况为:病假2天,事假1天,星期休假8天,法定节假日1天,该月日历天数为31天,实际出勤19天。该职工病、事假期间没有法定休假日和节假日,其病假工资按标准工资的90%计发。该职工5月份计时工资是多少?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解析:
(1)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按缺勤天数扣除缺勤工资
日工资率=3780÷30=126(元/天)
计时工资=3780-(126×1+126×2×10%)=3628.80(元)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2)按21天计算日工资率,按缺勤天数扣除缺勤工资
日工资率=3780÷21=180(元/天)
计时工资=3780-(180×1+180×2×10%)=3564(元)
(2)日薪制
采用日薪制计算计时工资时,按职工的实际出勤天数和日工资率计算应付工资。若发生因病缺勤,按病假期间应发工资比例计算应付工资。计算公式为:
应付职工薪酬=出勤天数×日工资率+奖金+津贴补贴+病假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发放率
其中:
日工资率可以按30天计算,也可以按21天计算。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2、计件工资的计算
计件工资的计算分为个人计件和集体计件两种。
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应付计件工资=∑(合格品数量+废品数量)×该种产品的计件单价
废品有工废品和料废品两种,计算工资时料废品要支付工资,而工废品则不再支付工资。
产品的计件单价是根据工人生产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乘以该级别工人的小时工资率得出的。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任务案例】某工人本月加工完成甲产品100件,其中合格品93件,料废品4件,工废品3件,其计件单价为20元;乙产品为90件,其中合格品85件,料废品2件,工废品3件,计件单价为26元。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该工人计件工资
=(93+4)×20+(85+2)×26=4202(元)
【任务案例】某企业一车间工人陈国庆为四级工,月标准工资3780元。5月份完成的合格品产量为:A产品150件,B产品100件。A、B产品的工时定额分别为0.5小时/件、1小时/件。试计算5月份应付陈国庆计件工资。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小时工资率=3780/(21×8)=22.5(元/小时)
A产品计件单价=22.5×0.5=11.25(元/件)
B产品计件单价=22.5×1=22.5(元/件)
应付计件工资=150×11.25+100×22.5=3937.5(元)
2、计件工资的计算
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集体计件工资一般以班组为计算对象,先按班组产量和计件单价计算出班组计件工资总额,再根据班组成员的工资标准和实际工时比例进行分配,从而计算出班组成员个人应得的工资。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2、计件工资的计算
【工作实例2-12】某企业第1小组是流水线作业,采用集体计件工资制度。有关资料如下:
(1)本月加工完成A产品1571件,其中合格品1500件,料废品68件,工废品3件,其计件单价为8元。
(2)第1小组有三位工人,级别分别为6级工、5级工和4级工。有关日工资率和出勤天数如下表所示。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姓名 等级 日工资率 出勤日数
张金华 6 150 24
何啸天 5 120 26
孙建国 4 100 26
2、计件工资的计算
【解析】
(1)计算第1小组集体计件工资
集体计件工资=(1500+68)×8=12 544(元)
(2)计算分配每人工资额,如下表所示。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姓名 日工资率 出勤日数 标准工资 分配率 计件工资
张金华 150 24 3600 4 845.24
何啸天 120 26 3120 4 199.21
孙建国 100 26 2600 3 499.55
合计 9320 1.3459 12544
3.职工薪酬的结算
实发工资=应付职工薪酬-代扣款项
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计件工资+应付计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四)职工薪酬费用的归集
基本生产人员薪酬记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
辅助生产人员薪酬记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记入“制造费用”科目
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酬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销售部门人员的薪酬记入“销售费用”科目
专项工程人员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科目
以上分配的职工薪酬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对于除工资总额以外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其他人工费用,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按照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记入当期损益。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二、人工费用的分配
如果生产车间(班组)或工人只生产一种产品,可以将生产工人薪酬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如果生产车间(班组)或工人生产多种产品,则需要选用合理的分配方法,在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生产工人薪酬分配方法主要有实际生产工时比例法、定额工时比例法等。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二、人工费用的分配
(1)以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为分配标准,计算人工费用分配率
人工费用分配率
=
应分配的人工费用总额
各种产品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之和
(2)计算各种产品应分配的人工费用
某种产品应分配
的人工费用
=
该种产品
的工时数
X
人工费用
分配率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任务案例】天成公司3月第一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乙产品的计时工资共计56 900元,甲产品的生产工时为30000小时,乙产品的生产工时为20000小时。
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计算如下:
任务四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人工分配率=56900/(30000+20000)=1.138
甲产品应负担的人工费用=30000×1.138=34 140
乙产品应负担的人工费用=20000×1.138=22 760
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05
目 录
01
折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02
摊销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03
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企业应当按照规定除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项目五 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折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计提折旧的起止时间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项目五 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折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3.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同一企业,由于固定资产的用途、性能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折旧计算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项目五 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折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二)折旧费用的归集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1)基本生产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归集于“制造费用”科目;
(2)辅助生产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费归集于“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3)产品研发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归集于“研发支出”科目;
(4)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和专设销售机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分别计入“管理费用” 和“销售费用”科目 。
项目五 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折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三)折旧费用的分配
折旧费用的分配是通过编制折旧费用分配表进行的。
每月月末,财会部门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编制折旧费用分配表并据此编制会计分录,登记有关总账及所属明细账。
项目五 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折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任务案例】 某机械厂5月折旧费用分配表如下表所示。
折旧费用分配表
编制单位:某机械厂 202x年5月 单位:元
应借账户 使用单位 月初固定资产原值 折旧额
辅助生产成本 锅炉车间 240 000 6 000
运输车间 260 000 9 000
小计 500 000 15 000
制造费用 基本生产车间 30 000 000 130 000
管理费用 行政管理部门 2 450 000 56 000
销售费用 销售部门 122 000 4 300
合 计 3 107 000 205 300
项目五 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根据折旧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 6 000
——运输车间 9 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130 000
管理费用 56 000
销售费用 4 300
贷:累计折旧 205 300
项目五 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二、摊销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包括直线法、生产总量法等。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采用直线法摊销。
企业应当按月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额一般应当计入成本费用,并记入“累计摊销”科目。
项目五 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二、摊销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1)对于企业自用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管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科目。
(2)对于出租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科目。
(3)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列入“制造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
项目五 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三、其他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项目五 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利息费用
每月预提利息时,应借记“财务费用” 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
季末实际支付利息费用时,应借记“应付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税金及附加
其他费用
三、其他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项目五 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利息费用
企业发生的资源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等税费时,均通过“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计提相关税金是,借记“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科目;在交纳税金时,借记“应交税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税金及附加
其他费用
三、其他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项目五 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利息费用
对于印花税,如果购买印花税票金额较小,购买时可以直接借记“税金及附加”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印花税票是一次购买、分期使用,并且金额较大时,可作为预付账款处理。需要指出,对印花税的核算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
税金及附加
其他费用
【任务案例】某企业本月用支票购买印花税票300元,应交房产税3 000元,应交车船使用税1 000元,应交土地使用税2 500元。企业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税金及附加 6 8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房产税 3 000
——应交车船使用税 1 000
——应交土地使用税 2 500
银行存款 300
项目五 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三、其他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项目五 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其他费用应在发生时,按照发生的车间、部门和用途进行归集和分配。
(1)属于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应计入“制造费用”总账及所属明细账的有关项目。
(2)属于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及所属明细账的有关项目。
(3)属于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应记入“管理费用”总账及所属明细账的有关项目。
(4)属于销售机构发生的, 应记入“销售费用”总账及所属明细账的有关项目。
利息费用
税金及附加
其他费用
项目五 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任务案例】某企业本月用银行存款支付各部门的邮电费、租赁费、办公费、保险费等其他费用如下:运输车间1200元,基本生产车间3400元,企业管理部门6 800元,销售部门1300元。企业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1 2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3 400
管理费用 6 800
销售费用 1 300
贷:银行存款 12 700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