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玉兔二号”月球车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材料是二氧化硅
B.水垢中的,可先用溶液处理,而后用酸除去
C.有漂白性,可广泛用于食品增白工业
D.钢管表面镀锌可以防止钢管被腐蚀,镀层破损后,钢管反而会加速腐蚀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相等
B.焰色试验为黄色,与的电子跃迁有关
C.的电子排布式为,故元素处于s区
D.第四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只有
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用浓氨水和固体制取氨气 氨气B.新制的氯水久置后变成无色 C.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D.加压后气体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4.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苯中含有个碳碳双键
B.常温下,1L的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
C.标况下,2.24L中含原子数为
D.与水反应,每生成0.1mol,转移电子数为
5.下列化学反应式表示正确的是( )
A.氢氧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B.铅酸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
C.钢铁吸氧腐蚀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电解精炼铜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6.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维度。下图是氯及其部分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Y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Z的电子式为:
C.可存在的转化关系
D.X和Z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7.1817年,瑞典的贝采利乌斯从硫酸厂的铅室底部的红色粉状物质中制得硒。硒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VIA,其它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硒元素及其基态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第一电离能大于
C.电负性大于
D.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8.上海交通大学仇毅翔等研究了不同含金化合物催化乙烯加氢的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
B.催化乙烯加氢效果较好的催化剂是
C.稳定性:过渡态1>过渡态2
D.催化剂可以改变速率,但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
9.明矾成分是,《金匮要略》中记载: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热明矾水溶液,溶液升高
B.明矾溶液也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净水
C.明矾溶液中能大量存在、、、
D.明矾溶液中
10.治理汽车尾气中和污染的反应原理为,某一温度下,其化学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低压有利于反应正移
B.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C.此温度下,因值较大,故化学反应速率较快
D.该反应在低温条件下可自发进行
11.用如下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碱式滴定管的使用 蒸发溶液得固体 通过实验验证 测定中和热
12.可用于合成甲醇,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有10mol与20mol,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甲醇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B.、、三点的平衡常数为
C.压强为
D.下,达平衡状态后,又投入5mol和10mol,则再次平衡时,的转化率减小
13.微生物脱盐池是一种高效、经济的能源装置,利用微生物处理有机废水获得电能,同时可实现海水淡化。现以氯化钠溶液模拟海水,采用惰性电极,用下图的装置处理有机废水(以含的溶液为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
B.Y为阴离子选择性交换膜
C.负极反应式为:
D.每消耗2.24L的空气,有0.4mol电子转移
14.亚砷酸()作为一种化疗药物,常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其在水溶液中存在多种微粒形态。常温下,用溶液滴定时,各种含砷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代表,③代表
B.,
C.等浓度的与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
D.点溶液中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5分)现有六种元素,其中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F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A元素形成的物质种类繁多,其形成的一种固体单质工业上常用作切割工具
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
C元素基态原子p轨道有两个未成对电子
D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
E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
F在周期表的第8纵列
(1)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A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______。
(2)A、B、C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D元素与同周期相邻两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排序为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B与E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小关系为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E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是______,其核外电子共有______种空间运动状态。
(5)F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______区,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
(6)过量单质F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BC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16.(14分)过氧化钙是一种温和的氧化剂,常温下为白色的固体,无臭无味,能潮解,难溶于水,可与水缓慢反应;不溶于醇类、乙醚等,易与酸反应。常用作杀菌剂、防腐剂等。某实验小组拟选用如下操作与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过氧化钙。
(1)三颈烧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③中A最好选用的试剂是______(填标号)。
a.水 b.乙醇 c.盐酸
(3)该反应常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在0℃左右,其可能的原因分析:其一,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的产率;其二,避免氨水挥发;其三,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可获得。检验是否洗涤干净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氧化钙()产品纯度测定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准确称取产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使其完全溶解;
第二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形成沉淀,过滤并洗涤沉淀;
第三步:将洗涤好的沉淀用稍过量的稀硫酸溶解,溶解液和洗涤液全部转移至锥形瓶中;
第四步:因反应较慢,向锥形瓶中滴入几滴溶液,然后逐滴滴入浓度为的溶液至终点,消耗溶液。
①滴定前,滴入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②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
③产品的纯度为______(用字母表示)。
④若第三步用稀盐酸溶解,所测纯度______(填“偏低”“不变”或“偏高”)。
17.(15分)纳米氧化镁是在磁性、催化方面有许多特异功能的新材料,具有重要价值。工业上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含少量、和杂质)为原料制备纳米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
(1)“焙烧”中,几乎不发生反应,、、转化为相应的硫酸盐。若转化为,则每1mol需要消耗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生成的尾气除了,还有______(填化学式)。
(2)“滤渣I”的成分,除外,还有______(填化学式)。
(3)已知在该条件下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如下表: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时的 6.3 2.2 8.9
完全沉淀时的 9.0 2.8 10.9
上述流程中所用“氧化剂”常用双氧水,这一步不可省掉的理由是______。
(4)“试剂”是______(填化学式);调节的范围是______。
(5)“沉淀”形成。资料显示煅烧比煅烧更容易生成纳米材料。“沉淀”时若将更换为,则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18.(14分)我国向世界郑重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研发二氧化碳捕捉和碳利用技术则是关键,其中催化加氢合成甲酸反应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且生成的甲酸是重要化工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98K时,部分物质的相对能量如表所示。
物质
相对能量/() -393 0 -423.9
则=______。反应中应控制合适的投料比,随与的投料比增大,的转化率将______。
(2)催化加氢合成甲酸的过程中,不断升高温度,下列图像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 B C D
(3)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和合成,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标号)。
A.(浓度熵)不再变化 B.和的物质的量相等
C.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4)在某催化剂的作用下,和反应生成,同时发生副反应:
。维持容器容积1L不变,按照固定投料比将和按一定流速通过该催化剂,平衡时,测得如下数据:
温度(K) 转化率(%) 甲酸选择性(%)
323 40.0 50.0
343 54.6 48.3
注:甲酸的选择性是指发生反应的中转化为甲酸的百分比。
①数据表明,升高温度,转化率提高而甲酸选择性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323K下,与各按1mol投料,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为______,主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
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D 6.B 7.A
8.D 9.D 10.D 11.A 12.B 13.C 14.C
1.B【解析】
A.太阳能电池板材料是硅,A错误;
B.水垢中的,可先用溶液处理,而后用酸除去,B正确;
C.有毒,不能用于对食品增白,C错误;
D.镀层破损后,锌仍作负极,不会加速钢管腐蚀,D错误。
2.A【解析】
A.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目均为3,A正确;
B.焰色试验为黄色,与电子跃迁有关,B错误;
C.属于稀有气体,处于p区,C错误;
D.第四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有、、,D错误。
3.C【解析】
A.用浓氨水和固体制取氨气,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水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氨气逸出,平衡向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不符合题意;
B.新制的氯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使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不符合题意;
C.平衡体系加压后,体积缩小,各物质浓度变大,颜色变深,该反应气体分子数不变,改变压强不能影响平衡的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符合题意;
D.加压后气体颜色先变深后变浅,说明加压后平衡向生成四氧化二氮的方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不符合题意。
4.B【解析】
A.苯中不含碳碳双键,A错误;
B.常温下,1L的氨水溶液中,溶液中的完全是水电离产生,该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B正确;
C.标况下为液体,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C错误;
D.与水反应,每生成0.1mol,转移电子数为,D错误。
5.D【解析】
A.氢氧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A错误;
B.铅酸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
,B错误;
C.钢铁吸氧腐蚀负极的反应式为,C错误;
D.电解精炼铜时阴极的电极反应为:,D正确。
6.B【解析】
A.Y是,元素化合价介于元素的最低-1价和最高+7价之间,因此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A正确;
B.Z为,其结构式为,分别与和形成共用电子对,B错误;
C.X是,浓盐酸与混合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与溶液反应产生、、,因此可存在的转化关系,C正确;
D.X是,Z是,二者混合会发生反应:,产生有毒的,因此X和Z在水溶液中不能够大量共存,D正确。
7.A【解析】
硒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VIA族,是非金属元素,A正确;
B.位于第四周期第VIA族,位于第四周期第VA族,第一电离能小于,B错误;
C.硒原子与原子处于同一主族,的电负性小于S,C错误;
D.硒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D错误。
8.D【解析】
A.焓变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由题干图示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可知,A错误;
B.由图可知对应的活化能小,则催化效果好,B错误;
C.过渡态1所处状态能量高于状态2,两种过渡态物质中较稳定的是过渡态2,即稳定性:过渡态1<过渡态2,C错误;
D.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历程,从而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D正确。
9.D【解析】
A.明矾中的铝离子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离子,加热,促进铝离子水解,溶液酸性增强,A错误;
B.铝离子水解成胶体,只能起到吸附悬浮杂质从而净水的作用,没有强氧化性,无法杀菌,B错误。
C.明矾溶液中铝离子和HCO 发生完全双水解:,不能共存,C错误;
D.由于铝离子水解导致浓度低于钾离子,且溶液呈酸性,则浓度大小:
,D.正确。
10.D【解析】
A.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高温低压下,反应将会逆向移动,A错误;
C.平衡常数是衡量反应进行的程度,而反应速率是衡量反应进行的快慢,故此温度下,因值较大,不能得出化学反应速率较快,C错误;
D.该反应,,依据,低温,可自发,D正确。
11.A【解析】
A.该滴定管不是碱式滴定管,是酸式滴定管。在使用酸式滴定管时,为防止玻璃活塞因旋转而脱落,不能用右手控制活塞,应用左手控制活塞,所以若用题给装置使用酸式滴定管会造成活塞脱落,导致实验失败,A错误;
B.溶液水解成难挥发性酸,对其蒸发结晶时,平衡逆移,最终可得固体,B正确;C.浓度相同的前提下,滴加溶液,先沉淀,可证明更小,C正确。
12.B【解析】
A.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即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合成甲醇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合成甲醇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值减小,温度相同时,值相同,则图中、、三点的平衡常数:,B正确;
C.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增大,即压强越大,平衡转化率越大,则图中压强:,C错误;
D.若达平衡状态后,再投入5mol和10mol,则与原投料呈等比投料,恒温恒压下,两次平衡为等比平衡,的转化率不变,D错误。
13.C【解析】
该装置为原电池,有机废水中的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负极反应式为,正极反应式为,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即模拟海水溶液中的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移向正极、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移向负极,可实现海水淡化,则隔膜Y为阳离子交换膜,据此分析解答。
A.该装置为微生物脱盐电池,温度过高会导致微生物死亡,海水淡化效果变差,A错误;
B.负极区生成氢离子,需要氯离子;正极区消耗氢离子,需要钠离子,所以Y是阳离子交换膜,B错误;
C.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正确;
D.未讲明标况,且标况下2.24L空气中含有,每消耗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据此计算消耗0.02mol氧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02mol×4=0.08mol,D错误。
14.C【解析】
用溶液滴定时,各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的变化如图所示,曲线①为I,曲线②为,曲线③为,曲线④为。
B.根据前面分析得到②代表,根据点可计算亚砷酸的,根据点可计算,B正确;
C.等浓度的与等体积混合,溶质为,则
,根据点得到,因此水解大于电离,溶液中促进了水的电离,C错误;
D.根据电荷守恒,D正确。
15.(15分)
(1)洪特规则(1分)
(2)(2分)
(3)(2分) (或写成)(2分)
(4)M(1分)9(2分)
(5)①d(1分) ②
(6)(2分)
【解析】
A元素形成的物质种类繁多,其形成的一种固体单质工业上常用作切割工具,A为,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电子排布为:,B为元素,元素基态原子p轨道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电子排布为:,C为,D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D为,E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E为,F在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8纵列,F为。
16.(14分)
(1)
或(2分)
(2)b(1分)
(3)避免过氧化氢分解(2分)
(4)稀硝酸和硝酸银(或稀和)(2分)
(5)①起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率(2分)
②滴入最后半滴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2分)
③(2分) ④偏高(1分)
【解析】
【分析】由题给流程、实验示意图可知,氯化钙固体溶于水得到氯化钙溶液,向溶液中加入30%过氧化氢溶液和氨水,冰水浴下氯化钙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和氨水反应生成八水过氧化钙沉淀,抽滤得到的沉淀经水洗、乙醇洗后,烘烤得到无水过氧化钙。
(1)三颈烧瓶中浓氯化钙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和浓氨水反应生成八水过氧化钙沉淀和氯化铵,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题干信息,过氧化钙与水缓慢反应,易与酸反应,不溶于醇类,故选b。
(3)氨水易挥发,一水合氨和过氧化氢溶液受热易分解,则实验时,应采用冰水浴控制反应温度为0℃左右,因为:温度低可减少过氧化氢的分解及氨水挥发,提高过氧化氢的利用率。
(4)生成八水过氧化钙沉淀时同时生成氯化铵,因此要检验是否洗涤干净,只要检验最后的洗涤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即可,则所需试剂为稀硝酸和硝酸银。
(5)过氧化钙产品纯度测定:
①酸性条件下,草酸溶液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能起催化剂的作用,则滴定前,滴入溶液的目的是起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率。
②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半滴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③滴定数据处理:题意可得如下关系式:,由反应消耗
溶液可得产品的纯度为。
④若第三步用稀盐酸溶解,酸性条件下,氯离子也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会导致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偏大,使所测产品的纯度偏高。
17.(15分)
(1)0.25(2分)(1分)
(2)(2分)
(3)防止未完全转化成,导致下一步和同时沉淀,后续难以分离产品(2分)
(4)或或或(2分) (2分)
(5)碱性更强,易生成难溶的氢氧化镁沉淀,不利于制备纳米材料(2分)
(6)(2分)
【解析】
【分析】菱镁矿(主要成分为,含少量、,和杂质),加入在空气中焙烧,主要反应为,发生反应:,转化为,加水溶解,是微溶物、不溶于水,进入滤渣Ⅰ中,加入氧化剂,将少量氧化为,加入试剂调pH,但不能引入新物质,故试剂可以选择的化合物、、、等,此时完全水解为,过滤除去(滤渣Ⅱ),加入,转化为沉淀并得到溶液,经过煅烧得到纳米MgO。
(1)转化为,铁元素化合价升高1价,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1mol消耗0.25mol。“焙烧”时化学方程式:
。生成的尾气主要气体有、。
(2)是微溶物、不溶于水,“滤渣I”的成分是、。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未沉淀完全时已开始沉淀,但若将氧化为,调使完全转化为沉淀时未开始沉淀、得到的沉淀可过滤除去;故上述流程中常用双氧水将氧化为,并避免引进杂质离子。
(4)根据分析,试剂可能是(或、、等);调使完全转化为沉淀时未开始沉淀、则调节的范围是。
(5)碱性比更强,碱性强的溶液中易生成更多,而锻烧比锻烧更容易生成纳米材料,故使用不利于纳米材料的生成,纳米纯度降低。
(6)根据分析,沉淀步骤中所得滤液为,则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18.(14分)
(1)-30.9(2分) 减小(2分) (2)AC(2分)
(3)AD(2分)
(4)①主反应为放热反应,副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副反应正移程度大于主反应逆移程度(只要写有“升高温度,正反应逆移,副反应正移”之意即可)(2分)
②0.2mol(2分); (2分)
【解析】
(1)由反应热与生成物总能量和反应物总能量的差值相等可知,反应;随与投料比增大,的转化率将减小,的转化率将增大。
(2)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则题给图示符合题意;
B.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则题给图示不符合题意;
C.未平衡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甲酸浓度越大,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酸的浓度减小,则催化加氢合成甲酸的过程中,甲酸的浓度先增大后减小,所以题给图示符合题意;
D.结合选项C,则催化加氢合成甲酸的过程中,氢气的体积分数先减小后增大,所以题给图示不符合题意;
(3)A.反应中,浓度熵不断增大,当其不再改变,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A符合题意;
B.当和的物质的量相等,可能是某一时刻的情况,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B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恒容条件下,气体的密度是恒定量,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
D.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符合题意。
(4)主反应:;副反应
。升高温度,主反应逆移;副反应正移,且正移程度大于逆移程度。323K下,平衡时,转化率为40%,而选择性为50%,故生成的物质的量为1×40%×50%=0.2mol。此时共转化1×40%=0.4mol,与在两个反应中反应比例相同,也转化0.4mol,故与平衡时各有0.6mol,因此主反应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