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二 法律与生活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第一框 立足职场有法宝 导学案【课标解读】政治认同:认同宪法及法律对劳动者权利义务的规定。科学精神:科学理解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认识劳动合同的意义。法治意识: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树立规则意识和法律观念;按劳动法办事。公共参与:掌握签订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体系构建】【核心知识点】一、法律守护劳动者1、法律和国家对劳动者权力与义务的保障(1)法律保障①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②为了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权利,我国制定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2)国家保障①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②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3)法律保护劳动者的意义①保障公民的合法劳动权益②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④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2、劳动法的作用(1)作用:劳动法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即劳动关系。(2)劳动者①含义: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人。②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达到法定就业年龄,除特殊情况外,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3、劳动法的原则(1)首要原则——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应享有的各项权利,同时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义务。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升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全社会应当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3)特殊劳动保护的原则除对劳动者的权力倾斜保护外,劳动法还注重对未成年工、残疾劳动者等特殊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也要签合同劳动合同的含义、作用、法律依据(1)含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2)作用:劳动者维权有据,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3)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2、劳动合同的内容(1)必备条款:是任何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等。(2)可备条款:是除必备条款外劳动合同中可以规定的条款包括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条款。(P63相关链接)(3)要求: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3、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4、无效或部分无效劳动合同的情形(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结论】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5、劳动合同的生效和履行(1)劳动合同生效劳动合同一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即对双方形成约束力,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不得随意变更。(2)劳动合同履行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劳动者的各项义务,并且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作,并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习题演练】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建筑用工企业应及时采集并上传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实名制基本信息,未登记且未经过基本职业技能培训的建筑务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实施“建筑工人实名制”( )①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②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劳动关系 ③一定程度上会解决企业的“用工荒” ④表明建筑企业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下列行为不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是( )①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②雇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③对未成年工、残疾劳动者特殊保护④与劳动者协商后延长劳动时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下列属于无效劳动合同的构成要件的是( )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②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③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 ④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答案】A A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