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2024年九省联考语文试卷解读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建议试卷总体评价2024年九省联考语文试卷,遵循“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无任务,不立题"的命题原则,体现了高考命题"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的鲜明特征。联考试卷在2023年新高考语文全国卷整体命题设计基础上稳中有变,注重命题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注重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试卷构成梳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选文2024 九省联考:选自《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和《燕山一一长城南北地区史前文化的适应变迁》,科普文,1717字2023 新高考 Ⅱ:选自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和费孝通《亦谈社会调查》,实用文,2001 字2023四省联考:选自《这里是中国》,科普文,2118字2024 九省联考:四道客观选择题,一道主观题。题1选不正确一项;题2选正确一项,题3选支撑观点的论据;题4根据图表选不正确一项;题5结合材料,概括作用。共18分2023 新高考 Ⅱ:三道客观选择题,两道主观题。题1选正确一项;题2选不正确一项,题3选不正确一项:题4简析词语作用:题5 概括对材料中“客观”的认识。共19分2023 四省联考:三道客观选择题,两道主观题。题1选不正确一项;题2选不正确一项,题3选正确一项;题4简答;题5分析概括好的科普文所具备的要素。共17分(二)现代文阅读Ⅱ选文2024 九省联考:选自范小青《牵手》,小说,1926字2023 新高考 Ⅱ:选自沈从文《社戏》,小说,1893字2023四省联考:选自茅盾《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小说,1831字题 型2024 九省联考:两道客观选择题,两道主观题:题6选正确一项:题7选不正确一项,题8找出文中暗示的细节:题9分析叙述角度产生的艺术效果。共17分。2023 新高考 Ⅱ:两道客观选择题,两道主观题:题6选不正确一项:题7选不正确一项,题8概括分析描写仪式感的方法:题9分析重点语句的“意味”。共16分。2023 四省联考:两道客观选择题,两道主观题:题6选不正确一项:题7选不正确一项,题8概括分析人物印象:题9分析人物形象塑造方法。共18分。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选文2024九省联考:选文为外交军事斗争的双材料,627字2023 新高考 Ⅱ:选文为法治传统文化的双材料,617字2023 四省联考:选文为外交军事斗争的双材料,649字题型2024 九省联考:题10为断句题:题11选不正确一项:题12选不正确一项:题13翻译两个句子:题14分析原因,主观题。(共5个小题,20分)2023 新高考Ⅱ:题10为断句题:题11选不正确一项:题12选不正确一项:题13翻译两个句子:题14分析原因,主观题。(共5个小题,20分)2023 四省联考:题10为断句题:题11选不正确一项:题12选不正确一项:题13翻译两个句子:题14分析原因,主观题。(共5个小题,20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选文2024 九省联考:叶梦得《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宋词。2023 新高考 II:林逋《湖上晚归》,宋诗。2023四省联考:苏辙《次韵毛君游陈氏园》,宋诗。题型2024 九省联考:一道客观选择题,一道主观题:题15,选不正确一项;题 16,分析该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共9分。2023 新高考Ⅱ:一道客观选择题,一道主观题:题15,选正确一项;题 16,分析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在诗中的体现。共9分。2023 四省联考:一道客观选择题,一道主观题:题15,选不正确一项;题16,分析诗中体现的人生态度。共9分。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题型2024九省联考:题17,(1)默写《春江花月夜》中两句;(2)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两句;(3)默写有关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遏制骄奢淫逸风气的两句诗2023 新高考Ⅱ:题17,(1) 默写《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两句;(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3)默写联想到的前人的两个写月景的名句2023四省联考:题17,(1)默写《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中两句;(2)陆游《书愤》中两句;(3)默写季节代序、时光流逝的两句诗选文2024 九省联考:有关画家笔下夏季荷花等花的一段文字,352字2023 新高考 Ⅱ:有关皮影戏描写的一段文字,374字2023 四省联考:有关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的一段文字,286字语言文字运用(20分)题型2024 九省联考:两道客观选择题,一道主观题:题18,填写成语;题19,选择与材料中“给”意义和用法相同项;题 20,选择两句古诗出现的正确位置。共9分。2023 新高考 Ⅱ:两道主观题:题18,填写成语;题19,对比不同句子的不同表达效果。共7分。2023四省联考:两道主观题:题18,将长句改成短句;题19,修改病句。共7分。题型2024 九省联考:两道主观题:题21,补写语句:题22,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简述内容。共11分。2023 新高考Ⅱ:两道主观题,一道客观题:题20选与“谁”意义和用法相同项:题21补写语句,题22修改病句,共13分。2024 九省联考:题一,新疆、江西卷:选专业 题二,广西、吉林卷:送礼物与送钱题三、黑龙江、河南、甘肃卷:以“交错带”为话题题四、安徽、贵州卷:以“文化遗产”为主题2023 新高考 II:“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与青少年成长空间2023四省联考:题一,吉林卷:简约与繁复 题二,黑龙江卷:谚语中的经验与智慧题三,云南、安徽卷:这里是中国写作(60分)试卷特色整体解读(一)注重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九省联考语文卷采用浸润式设计,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成长,试题从材料选择到问题设计,从答题思路的选择到答案的给出,均在润物细无声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出命题的价值引领和育人功能。现代文阅读Ⅰ所选的两段科普文材料,引导学生从地理科学中感受农业文化和农业文明的演变现代文阅读Ⅱ选用范小青的小说《牵手》,小说中,刘主任自己失明还热情地为曾明疏导,仍积极、乐观生活。小说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了解生活真相,热爱生活古代诗歌阅读,选取宋代词人叶梦得的《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该词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归宿的思考与感慨,引导学生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同时在诗歌鉴赏过程中,陶冶考生的审美情趣,提升考生的审美品位名篇名句默写的第三个小题,给出主要信息是“要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遏制骄奢淫逸风气的道理",显然在引导考生自觉抵制骄奢淫逸风气,不仅是提升个人修养的问题,还有助于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四道作文题,延续近年来新高考作文题关注现实、关注成长、关注文化传承、融合创新的思路,激发学生对传统美德、传统人文精神、中华民族核心思想理念的思考,充分地体现出价值引领、立德树人功能题一,新疆、江西卷:“选专业",引导学生思考专业选择与个人成长、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之间的联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专业观题二,广西、吉林卷:选取日常生活中具有现实性、普适性的送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送礼与送钱这二元对立统一中的人际交往方式选择背后蕴藏的价值观和礼仪文化,引导考生务实、辩证、具体地看待和处理好"送礼物与送钱”这传统色彩、现实色彩浓郁的生活问题题三、黑龙江、河南、甘肃卷:以“交错带”为话题,则更具开放性,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关注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关注多元化的融通与变化,并进一步思考“交错带”的多元、融合、敏感等特征,思考如何建构“交错带”,如何利用“交错带”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特色来推动创新等题四、安徽、贵州卷:以“文化遗产"为主题,将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入题中,设计了三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驱动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化遗产,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思考如何讲述好文化遗产故事,充分展示文化遗产的魅力(二)注重关联教材,教考衔接紧密九省联考卷以教材为依托,重视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延伸,从显性关联和隐性关联两个维度衔接教材。与教材的显性关联主要体现在题干设问、答案设计与初中、高中教材直接建立链接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保,文中指守卫、据守,与李密《陈情表》中“保卒余年”的“保”意思相同。B.行人,文中指使者,与《孔雀东南飞》中“行人驻足听”的“行人”意思不同。C.去,文中指距离、相距,与《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的“去”意思相同。D.正色,文中指神色庄重,与《庄子·逍遥游》“其正色邪"的"正色"意思不同。【新疆、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报考大学时选专业是关系到个人发展的决策。你想选择哪个专业 为什么这个专业对你重要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安徽、贵州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学校校刊准备开设“文化遗产”主题专栏并向同学们征稿,具体方向包括以下三种1.向读者介绍一项文化遗产。注意避免过于形式化的说明文风格,应注重其人文内涵;不必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出2. 陈述某一项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在此基础上,谈一谈对它的保护与传承3.通过讲述你与某种文化遗产的故事,来展示这项文化遗产的魅力请选定一个方向完成文章写作。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游牧业起源观点的一项是(3分)A.《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随畜牧而转移,……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B.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距今3000年左右的一处遗址中,考古学家既发现了大量牛羊骨骼,也发现了不少农具。C.400毫米年降雨量是农耕生产对水资源需求的底线,中国年降雨量400毫米等值线东段与明长城走向极为相似。D.《辽史·地理志》记载,辽上京一带为“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连日的春风带来了春的消息,但毕竟时令尚早,还不能看到盛春的美景。B.题目明确词人是在傍晚到湖上游览,词中“残影”明霞"对此也有照应。C.湖中景色见于词人的顾盼之间,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暮色中的垂柳朦朦胧胧。D.面对美景,词人找出去年佩戴过的花饰插到头上,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6分)(三)注重创设情境,在真实语境中答题九省联考语文卷加贴近学生生活和情感实际,进一步凸显情境化命题的特点,将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巧妙地融入特定的情境中,真正做到了润物无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面对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顿生遐思冥想,追问道:“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生事”的指责,王安石回复说, ",不能算是制造事端(3)在学习交流会上,杨书记引用古人的名句" ",阐述了要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遏制骄奢淫逸风气的道理(四)注重思维能力考查,激发积极思维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工人经常给电台打热线电话,写出了福利工厂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也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B.小说通过曾明与老陶口角这个偶发事件,具体展现了“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去”的现实问题,由小及大,构思自然。C.第一次见刘主任时,曾明“觉得周围有一种沉静压抑的气氛”,这写出了盲人心理上的敏感。D.小说语言平实、质朴、简洁,这种语言风格体现着作者对盲人世界的认识,看似平淡,实则很有韵味。9. 小说从曾明的角度讲述故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19.下列句子中的“给”与文中加点的“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冰凉的雨水把她的衣服都给淋湿了。B.你简直太不像话了!马上给我出去!C.他来北京前是专门给人家修理电视的。D.我赶到时,那批货物已经全给卖光了。(五)承续新高考命题特色,稳中有变九省联考题的试卷结构和考查内容稳定,继承新高考卷命题特色。试卷结构与近两年新高考卷一致,阅读量、书写量与2023年高考全国卷基本持平,考查内容相对稳定,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考点和题型更多体现延续性,考点和题型与2023年新高考卷一致。比如,名句默写题,均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背诵篇目;古代诗歌欣赏题继续聚焦”唐宋诗词“;作文命题的任务驱动、写作情境创设、多文体写作等,也都延续了新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和特点。 一是增强试题开放性 “ 文化常识”题已基本从文言文阅读中退出;阅读题的选材更灵活,如两段文言文阅读材料均为对话体 二是增加了选择题数量 相比较,2023年全国新高考I卷的选择题为9道,2023年全国新高考 II选择题为10道,九省联考卷选择题增加到12道 三是信息筛选题中,出现了图文对比解读题,强化了信息类文本阅读筛选和辨识能力,这是一个近年来未有的新题型4.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化I存续期内大部分时间里气温偏暖。B.文化I存续期内传统的早作农业系统尚未完成。C.文化ⅡI存续期内存在着劳动力的分化。D.文化ⅡI存续期内人们主要利用草原环境维持生计。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建议(一)调整好心态,积极备考联考结束后,要快速调整心态,要以从容、自信、乐观、进取积极的心态,踏踏实实做好后面四个多月的备考,要告诉自己“积极备考,还能明显提高语文成绩。”(二)参透命题和解题思路,聚焦核心问题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训练和高考时,一定要真正读懂文本,找准解题思路,不搞套路式解题,做到因文解题、因境解题,就会提高解题质量。聚焦核心问题,找到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找到语文成绩提升的突破点,不盲目刷题,而是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稳扎稳打,让语文成绩在短时间内有明显提升。(三)夯实基础,吃透教材高考命题注重基础性和综合性,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能力训练等,都是备战高考的抓手,掌握那些基本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就能大大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四)高度重视作文备考1.重视审题立意。2.注重作文构思。3.注重情境作文。4.注重多种文体训练。5.注重灵活、创新作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