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三 分批法-《成本会计实务(第三版)》同步教案(表格式)(教育科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项目三 分批法-《成本会计实务(第三版)》同步教案(表格式)(教育科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备课人 学科 成本会计实务(第三版) 上课时间
课 题 项目三 分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分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 2.熟悉分批法的计算程序。 3.掌握一般分批法、简化分批法的产品成本计算原理。 【技能目标】 1.能够掌握分批法的适用范围、计算程序。 2.能够运用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原理,熟练计算产品成本,并做出相应的账务处理。
教学重点 分批法的基本原理、一般分析法、简化分析法
教学难点 分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小组讨论 多媒体演示
教学准备 写教案、备课、找与知识相关的案例和视频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分批法的基本原理 分批法,是指以产品批号或订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在小批、单件生产的情况下,企业通常是按照订货单位的订单签发生产通知单组织生产的,即产品的品种和每批产品的批量往往是根据客户的订单确定,因此按照产品批号计算产品成本,往往也就是按照订单计算产品成本。所以,分批法也叫订单法。 一、分批法的特点 (一)以产品的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分批法的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产品的批别(单件生产的为件别)。分批法按生产批号或订单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归集生产费用。对于能分清产品批次的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各批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对于各批产品共同耗用的间接费用,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在各批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再计入对应产品成本明细账。 在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中,生产一般是根据购货单位的订单组织的。但严格说来,按批别组织生产,并不一定就是按订单组织生产,还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负荷能力,来合理组织安排产品生产的批量与批次。在实际工作中产品的订单与产品生产组织批别之间存在以下四种情况。 (1)如果一张订单中要求生产多种产品,为了便于考核分析各种产品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加强生产管理,就要将该订单按照产品的品种划分成几个批别组织生产。 (2)如果一张订单中只要求生产一种产品,但数量极大,超过企业的生产负荷能力,或者购货单位要求分批交货的,也可将该订单分为几个批别组织生产。 (3)如果一张订单中只要求生产一种产品,但该产品属于价值高、生产周期长的大型复杂产品(如万吨轮),也可将该订单按产品的组成部分(如零部件)分为几个批别组织生产。 (4)如果在同一时期接到的几张订单要求生产的都是同一种产品,为了更经济合理地组织生产,也可将这几张订单合为一批组织生产。 (二)以产品的生产周期作为成本计算期 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虽然各批产品的成本计算单仍按月归集生产费用,但是只有在该批产品全部完工时才能计算其实际成本。由于各批产品的生产复杂程度不同,质量、数量要求也不同,生产周期就各不相同。有的批次当月投产,当月完工;有的批次要经过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工。可见,完工产品的成本计算因各批次的生产周期而异,是不定期的。所以,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致,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通常是不固定的。 (三)生产费用一般不需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 在单件或小批生产中,购货单位要求一次交货的情况下,每批产品要求同时完工。这样该批产品完工前的成本明细账上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在产品成本;完工后的成本明细账上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成本。因此,在通常情况下,生产费用不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但是如果产品批量较大,购货单位要求分次交货时,就会出现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情况,这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便计算月末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成本。采用的分配方法应视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数量占批量的比重大小而定。 视频链接: 二、分批法的适用范围 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产品的企业,如重型机械、船舶、精密仪器、专用设备、专用工具、印刷、服装等的企业。在大量大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中,主要产品生产之外的新产品试制、来料加工、自制设备等的成本计算也可以采用分批法。 适用于分批法的企业通常有下列几种。 (1)按照产品批号组织生产的企业,如根据购买者订单生产的企业,需要不断更新产品种类的时装等制造企业等。 (2)提供机器设备修理等劳动的企业或生产单位。 (3)从事新产品的试制以及辅助生产的工具、器具、模具的制造等生产任务的生产单位。 三、分批法的核算流程 分批法通常按以下流程进行核算。 (1)根据生产计划下达的生产任务通知单,为每一订单或批别开设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并按生产车间和成本项目设置专栏,用以归集各订单、各批别产品的生产耗费。 (2)根据“直接费用、直接登记,间接费用、分配登记”的原则,分别归集本月生产耗费。其中,制造费用的分配可采用当月分配法(在耗费发生的当月在各批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也可以采用累计分配法(先将制造费用在基本生产二级账中集中登记,产品完工时,根据累计生产工时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再根据各批产品工时比例分配给各批完工产品)。 (3)月末根据完工批别产品的完工通知单,将已完工的该批产品的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成本项目加以汇总,计算出该批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4)对各批内跨月陆续完工并已销售或提货的产品,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计算出各批已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其以后发生的耗费继续归集,至产品全部完工时,将整批产品的累计成本汇总,计算该批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5)将已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结转为产成品价值。 分批法的核算流程如图3-1所示。 视频链接: 四、分批法的种类 分批法因其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不同,分成一般分批法和简化分批法。再接下来的任务中,我们会逐一进行学习。 视频链接: 第二节 一般分析法 一般分批法又称间接费用当月分配法,是指将间接费用在月内直接分配计入各批产品成本的方法。 用一般分批法时,应按各批次产品设置 “产品成本明细账”和“制造费用明细账”,各批次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记录该批次产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和月末分配计入的间接费用。月末,某批次产品如有完工产品,一般是按该产品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计算完工产品的成本,从生产成本账中转出;如果该批次产品的完工产品数量较多,则需要按一定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费用分配,计算出该批次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在投产批数不多,或投产批数较多但在月末大部分批次都能完工的情况下,适合采用一般分批法。 第三节 简化分析法 在生产周期较长的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或车间中(如机械厂和修理厂),往往投产的批别多,当月未完工产品的批数也很多,如果按月将间接成本在各批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不仅计算工作量大,而且成本计算单登记工作量也大。因此,如果企业每月末都有较多的批别的产品没有完工,可以采用简化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 简化分批法又称累计间接费用分配法,是指对除直接材料费用外的各项间接费用,不是按月在各批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是先将这些费用按成本项目分别累计起来,在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中反映,等到有产品完工时,再将其在各批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有较大的作用,故称之为简化分批法或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一、简化分批法的适用条件 简化分批法适用于同一月份投产的产品批数很多,且月末未完工批数也较多的企业。如果月末完工的批数较多,则不宜采用。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批次的产品仍然需要分配登记间接耗费,达不到简化核算的目的。 二、简化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流程 1.按照产品批别设置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和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 按产品批别设置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并分别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或专行,平时账内仅登记直接费用和生产工时;另外,还要按全部产品设立一个“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归集投产的所有批次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和累计生产工时。 2.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及生产工时 (1)根据某月初在产品成本及生产工时资料,计入各批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和产品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 (2)根据本月原材料费用分配表及生产工时记录,将各批产品耗用的直接材料费用和耗用的生产工时分别计入各批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和产品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 (3)根据工资及其他费用(即间接计入费用)的分配表或汇总表,将本月发生的工资及其他费用不分批别地计入产品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 (4)根据月初在产品成本、生产工时记录与本月生产费用、生产工时记录,确定本月末各项费用与生产工时累计数。 3.计算产品成本 月末,如果本月各批产品均未完工,则各项费用与生产工时累计数转至下月继续登记。如果本月有完工产品或某批全部完工或部分完工,或有几批完工,对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费用,可根据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的累计生产费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对完工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费用(除直接材料以外的费用),则需要根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的累计间接费用数与累计工时,计算全部产品各项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据以分配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全部产品某项累计间接耗费分配率 = 全部产品该项累计间接耗费 ÷ 全部产品累计生产工时 某批完工产品应负担的某项间接耗费 = 该批完工产品累计生产工时 × 该项累计间接耗费分配率
1.培养学生精打细算的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2.引导学生理解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作业设计:总结分批法的基本原理、一般分析法、简化分析法
教学后记: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分批法的基本原理、一般分析法、简化分析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