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校园门口的限速标志牌表示,机动车辆驶进校内,车速应( )A.超过 5km/h B.低于 5km/h C.超过 5m/s D.低于 5m/s2.对放射性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因而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A.牛顿 B.居里夫人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3.如图所示,最先用望远镜观察星空的科学家是( )A.开普勒 B.哈勃C.伽利略 D.牛顿4.发现摆的等时性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阿基米德 C.伽利略 D.安培5.壹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 “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这一说法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观察 B.猜想 C.实验 D.归纳6.为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开学后学校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小华听后对上学必经十字路口人行横道的红绿交通信号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认真地观察、思考,他设计了下列红、绿灯连接的电路图,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A. B.C. D.7.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在1831年发现“磁生电”规律的科学家是( )A.法拉第 B.牛顿 C.爱因斯坦 D.奥斯特8.小强对历史上著名的物理学家非常崇敬,他记得很多物理学家取得的丰功伟绩,请你指出他记忆不准确的一项( )A.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B.伽利略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和月球上的环形山C.伽利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猜想天王星外还有一颗未知行星并计算出其运动轨道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二、多选题9.所有推动社会发展的科学知识和规律,都是经过众多科学家长期、艰苦地科学探究得来的。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发现的陈述,符合物理学发展实际的是( )A.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B.安培通过实验得出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因此电流的单位以他的名字命名C.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提出质疑,通过理想实验研究了力与运动的关系D.汤姆孙首先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0.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的程序有六个步骤,下列关于六个步骤的顺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B.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C.评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D.猜想与假设、评估、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三、填空题11.两个物理量相乘除时,它们的 和 分别相乘除。12.物理主要研究 、 、 、 、 等五大方面.13.物理学是研究声、 、 、力、电等各种 的规律和 的一门科学.14.为了纪念物理学家的杰出贡献,物理学中常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物理量的单位。其中,有以 命名 的单位。15.物理学是一门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它研究热学、 、 、 、电学等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四、实验题16.郑宇同学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脉搏与运动有什么关系?”针对这一问题,他们提出两种猜想:A.脉搏快慢与运动有关; B.脉搏快慢与运动无关.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该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对4位同学在安静状态、跳绳后、100米跑步后,分别测定他们在1分钟内脉搏次救,测得数据如表.姓名 安静状态 跳绳后 100米跑步后小媚 82 123 138小亚 80 127 142小文 77 124 136小婷 78 121 134(1)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你支持哪一种猜想? (填“A”或“B”).(2)通过实验,若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不符合时,则应该 .A.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B.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C.修改实验过程,使结果与假设相符(3)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的步骤应该是 (用序号表示).(4)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 .(用序号表示).17.小刚和小华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并分两个研究方向开展研究活动。(1)小刚用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点变化,他在一杯水中加入半勺盐,搅拌使盐溶解后插入一支温度计,放到冰箱冷冻室,一小时后发现部分盐水已经结了冰,此时小刚读出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 ;他又在另一杯水中加了更多的盐,凝固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可以初步得出食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是:食盐水的浓度越高,食盐水的凝固点越 (选填“高”或“低”);(2)小华想研究冰箱中的霜主要来自哪里。首先他将一碗水放入冰箱冷冻室,关闭冰箱门5h后,打开发现水已经全部结冰,但冰箱冷冻室内壁上的霜却很少;接着他又将相同的一碗水放入冷冻室,每10min打开冰箱一次,5h后水也全部结冰,但此时冰箱冷冻室的内壁上霜却很多。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冰箱冷冻室的霜主要来源于 (选填“冰箱内食物中”或“冰箱外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要想减少冰箱冷冻室霜的产生,可以 。五、综合题18.如图所示是一个电热水壶,结合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对电热水壶的了解,就电热水壶的结构或使用过程等的具体情况,从热学和电学的角度分别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简答.(1)热学问题:答:(2)电学问题:答:19.小学自然课本中提到:“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是真的吗?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温馨提示: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现象与结论: 。六、计算题20.甲、乙两个水箱,上端开口,装有相同体积的水,乙水箱中的水位较高,现在两个冰箱底部开两个面积一样的小孔,水从孔中流出,实验观察发现,水箱中的水流光所需要的时间与水箱横截面成正比、比储水高度的平方根成正比。(1)假设时间用T表示,比例系数为k,水箱横截面积为S,出水高度为。试写出T的表达式,并猜想哪箱水先流水。(2)设乙箱中的水流掉一半的时间为,则剩下的水流完所需时间。21.请按物理研究的方法将以下四项归类:A、在研究单摆的运动时,提出了摆的等时性.B、在研究光的传播时,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C、在研究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D、研究机械运动时,引入“匀速直线运动”.其中, 属于“等效替代”法; 属于“建立模型”法; 属于“控制变量法”.(以上均选填字母)参考答案:1.B【详解】限速标志上的数字是指:车辆行驶在此路段,车速不得超过这一值,校园门口的限速标志牌表示,机动车辆驶进校内,车速应低于5km/h,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详解】A.牛顿建立了运动三大定律,故A不符合题意;B.玛丽 居里即居里夫人对放射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且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故B符合题意;C.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故C不符合题意;D.伽利略提倡实验,制造并利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有力支持了“日心说”,故D不符合题意.3.C【详解】伽利略最先发明了望远镜,并用来观察星空,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4.C【详解】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教堂中吊灯的摆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自己用铁块制成了一个摆,通过实验发现: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相等的。这在物理学中称为摆的等时性原理。故选C。5.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科学探究各要素的了解与运用能力.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要素.【详解】“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仅仅局限于猜想与假设,所以选项A. C. D都不正确.故选B.6.D【详解】A.两开关均闭合时,红灯、绿灯同时发光,只闭合一个开关时两灯均不发光,故A错误;B.只有两开关都闭合时,两灯才同时发光,故B错误;C.当S2闭合时,电源短路,这是不允许的,故C错误;D.只闭合开关S1时绿灯亮,只闭合开关S2时红灯亮,两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故D正确。故选D。7.A【详解】A.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后来发明了发电机,故A符合题意;B.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故B不符合题意;C.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故C不符合题意;D.奥斯特是第一个发现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联系的人,证实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8.C【详解】A.第一个把望远镜用于天文学研究的物理学家是伽利略,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伽利略是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的科学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牛顿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猜想天王星外还有一颗未知行星并计算出其运动轨道,故C错误,符合题意;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9.AC【详解】A.“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这是电与磁之间相互联系的首次发现。故A符合题意;B.电流大小受电压和电阻的影响,这个结论是由欧姆最先研究出来的。为了纪念安培在电磁学上的杰出贡献,电流的单位“安培”以他的姓氏命名。故B不符合题意;C.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但是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研究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证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符合题意;D.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由卢瑟福提出的,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为原子结构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C。10.BCD【详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BCD.【点睛】此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11. 数字 单位【详解】[1][2]物理量的数值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在进行乘除计算时,它们的数字和单位分别相乘除。12. 声 光 热 电 力【详解】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13. 光 热 物理现象 物质结构【详解】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研究、学习物理学是一项激动人心的活动.【点睛】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行为和运动的科学.它是最早形成的自然科学之一,如果把天文学包括在内则有可能是名副其实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14. 安培(伏特、库仑、欧姆、瓦特、焦耳) 电流(电压、电荷量、电阻、电功率、电功)【详解】[1][2]在物理学中,以库仑命名电荷量的单位,以安培命名电流的单位,以伏特命名电压的单位,以欧姆命名电阻的单位,以瓦特命名电功率的单位,以焦耳命名电功的单位。15. 力学 光学 声学【详解】[1][2][3]物理学是研究大自然现象及规律的科学,初中物理研究的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力、热、光、电、声等现象和规律及应用。16. A B ④③②⑥⑤① ③ ⑥【详解】(1)[1]由表中数据可知,每位同学在运动过后,脉搏都加快了,说明脉搏快慢与运动有关.(2)[2]根据科学探究步骤可知,若实验结果与事先的假设不符,则应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故B符合题意.(3)[3]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所以,正确的步骤应该是④③②⑥⑤①.(4)[4][5]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③建立猜测和假设,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⑥获取事实与证据.【点睛】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生应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17. ﹣2oC 低 冰箱外空气中 凝华 减少打开冰箱门的次数【详解】(1)[1][2]由图可知,甲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零刻度以下,则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所以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2℃;乙温度计的示数为﹣5℃,即另一杯浓度较高的盐水凝固点是﹣5℃,说明增大盐水的浓度可以降低食盐水的凝固点,由此可知:食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低。[3][4][5]根据题意可知,在不打开冰箱门时,冰箱内的霜很少,经常打开冰箱门时,冰箱内的霜比较多,这表明经常打开冰箱门时,冰箱外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冰箱后会凝华成霜;要想减少冰箱冷冻室霜的产生,可以减少打开冰箱门的次数。18. 水开时,壶盖为什么会跳起? 水蒸气对壶盖做功 电热水壶上为什么加橡胶把手? 橡胶是绝缘体,防止发生触电事故【详解】解答:(1)热学问题:“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2) 电学问题:电水壶为什么能烧开水;通电后发热体会发热,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使水烧开.或 电热水壶上为什么加橡胶把手?橡胶是绝缘体,防止发生触电事故19. 见解析所示 见解析所示 见解析所示【详解】(1)[1]实验器材:空玻璃瓶、塑料吸管、橡胶塞、红墨水、烧杯、热水、冷水、记号笔。(2)[2]实验方法及步骤:①检查实验器材;②把塑料吸管插入橡胶塞中间,在塑料吸管内滴一滴红墨水,将橡胶塞塞紧空玻璃瓶,在塑料管的液面处记上记号;③将准备好的空玻璃瓶,依次放入热水、冷水中,观察塑料管内液面变化,做上记号;④整理实验器材。(3)[3]实验现象与结论:空玻璃瓶放入热水中,塑料管内的液面逐渐上升,放入冷水中,塑料管内的液面逐渐下降;说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0.(1)见解析;(2)【详解】解:(1)因水箱中的水流光所需要的时间与水箱横截面成正比、与储水高度的平方根成正比,所以,可设为因甲、乙两个水箱中水的体积相等,且甲的横截面积大于乙的横截面积,所以,甲、乙两个水箱中水流光时,甲需要的时间长,乙箱中的水先流光。(2)设乙箱中水的深度为,横截面积为,则水流光的时间当乙水箱中水的深度为时,水流光的时间则乙箱中的水流掉一半的时间所以,剩下的水流完所需时间答:(1)见解析,乙箱中的水先流光;(2)剩下的水流完所需时间是。21. C B、D A【详解】A,在研究单摆的运动时,单摆运动的周期可能与摆的质量、摆线的长度、摆动幅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研究单摆的运动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B.在研究光的传播时,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径迹,采用了“建立模型法”.C.在研究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和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则这一个力是另几个力的合力,引入“合力”的概念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D.研究机械运动时,如果物体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且运动的快慢不变,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采用的是建立模型法.因此其中C属于“等效替代法”;B、D属于“建立模型法”;A属于“控制变量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