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制造费用的核算 课件(共29张PPT)-《成本会计学》同步教学(高等教育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制造费用的核算 课件(共29张PPT)-《成本会计学》同步教学(高等教育版)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成本会计学(第二版)
第五章 制造费用的核算
第一节 制造费用的内容与归集
第二节 制造费用的分配
第五章 制造费用的核算
学习目标:
1.掌握制造费用的含义、内容、项目
2.了解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归集
3.熟练掌握制造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
4.掌握制造费用各种分配方法的计算、特点及适用范围
第一节 制造费用的内容与归集
一、制造费用的内容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即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生的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以及虽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制造费用的内容比较复杂,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发生的水电费、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等。
第一节 制造费用的内容与归集
二、制造费用的归集
制造费用的核算,是通过“制造费用”总账科目进行归集和分配的。该账户是集合分配账户,其借方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全部制造费用,贷方反映制造费用的分配,月末一般无余额。
一般按生产车间设置制造费用明细账户,分别各车间反映制造费用发生和分配情况,账内按费用项目设专栏,如表5-1所示。
表5-1 制造费用明细账
车间:基本生产车间     2021年10月      单位:元
日期 摘 要 机物料 消耗 外购 动力 职工 薪酬 折旧费 修理费 水电费 劳动 保护费 其他 合计 转出
10.31 付款凭证 3 913 400 4 313
材料费用分配表 1 600 1 600
动力费用分配表 2 250 2 250
职工薪酬分配表 5 660 5 660
折旧费分配表 3 655 3 655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3 522 3 522
制造费用分配表 21 000
合 计 1 600 2 250 5 660 3 655 3 913 3 522 400 21 000 21 000
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累计折旧等
制造费用
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x产品
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Y产品
制造费用账务处理程序
第二节 制造费用的分配
一、制造费用分配的对象
制造费用的分配是否合理、正确,对保证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各车间的制造费用水平不同,制造费用的分配应按车间分别进行。
制造费用分配的对象应是各车间当期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
二、制造费用分配的计算公式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分配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
企业可以采取的分配标准包括机器工时、人工工时、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等。
分配标准的选择
分配标准应具有“共有性”
分配标准应具备易取得和可计量性
分配标准应能体现“比例性”
分配标准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三、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一)实际分配率分配法
(二)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三)累计分配率分配法
(一)实际分配率分配法 —生产工时比例法
【概念】按照各种产品所耗的实际(或定额)工时为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的
方法。
【计算公式】
制造费用分配率
生产产品实际(或定额)工时总额
制造费用总额
某产品应负担
的制造费用
该种产品实际
(或定额)工时
制造费用分配率
【例5-1】
根据表5-1所示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所记,分配前的费用余额为21 000元,其中甲产品生产工时为13 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7 000小时,计算分配如下:
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13 000×1.05=13 650(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7 000×1.05=7 350(元)
实际分配率分配法 —机器工时比例法
【概念】按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计算公式】
制造费用分配率
该车间各种产品机器工时之和
制造费用总额
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该种产品
机器工时
制造费用分配率
特点: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
缺点:工作量大;在各种产品使用不同类型设备、且各种不同类型机器设备的使用费、维修费等相差悬殊的情况,就会使分配结果不合理。
解决办法:一是将不同类别的机器设备工时,按预先确定的系数换算成标准机器工时数,以标准机器工时为分配标准进行分配。二是将各类机器设备按类型大小和使用费、修理费、动力费发生的多寡分成若干类别,按不同类别的机器设备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
实际分配率分配法 —机器工时比例法
【例5-2】
基本车间本月制造费用总额18 800元,机器工时总数为20 000小时。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产品,甲、乙产品在A类设备上加工,工时分别为5 000小时和2 000小时,A设备为高级精密设备;丙、丁产品在B类设备上加工,工时分别为10 000小时和3 000小时,B类设备为普通设备。根据设备的损耗与维修费用确定A、B设备工时系数为1.5:1。若采用机器工时标准分配法,则制造费用分配如下:
甲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5 000×0.94=4 700(元)
乙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2 000×0.94=1 880(元)
丙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10 000×0.94=9 400(元)
丁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3 000×0.94=2 820(元)
【例5-2】
若考虑不同类型的机器设备,则计算如下表5-3:
表5-3     制造费用分配表
    2021年10月
产品名称 机器工时 系 数 标准工时 分配率 应分费用额/元
甲产品 5 000 1.5 7 500 6 000
乙产品 2 000 1.5 3 000 2 400
丙产品 10 000 1 10 000 8 000
丁产品 3 000 1 3 000 2 400
合 计 20 000 23 500 0.8 18 800
(二)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概念】根据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的各车间的制造费用年度预算和年度
计划产量的定额分配标准量,事先计算出各车间的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然后不论
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按年度计划确定
的计划分配率来分配的方法。
【计算公式】
年度计划分配率
年度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之和
全年计划制造费用总额
某月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该月该种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
年度计划分配率
【例5-3】某制造业某车间全年制造费用计划为234 000元;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A产品19 000件,B产品14 000件;单件产品的工时定额为:A产品5小时,B产品7小时。5月份的实际产量为:A产品1 800件,B产品1 200件;该月实际制造费用为20 600元。则:
A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19000×5=95000
B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14000×7=98000
该月A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1800×5=9000(小时)
该月B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1200×7=8400(小时)
该月A产品制造费用=9 000×1.2=10 800(元)
该月B产品制造费用=8 400×1.2=10 080(元)
该车间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为:10 800+10 080=20 880(元)
说明
采用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借方余额,也可能有贷方余额。
通常应在年末调整差异,即年终时,调整计入12月份产品成本中。
其计算公式如下:
(三)累计分配率分配法
【概念】根据累计分配率,将制造费用仅分配给完工产品,而对当月未完工的在产
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保留在“制造费用”账户中,暂不分配,待其完工后,连同继续
耗费的制造费用一起分配的方法。
【计算公式】
【例5-5】
 某企业本月份共生产甲、乙、丙、丁四批产品,甲产品上月投产,生产工时为500小时,本月发生工时1 400小时。另外三批产品均为本月投产,工时分别为2 550小时、1 900小时和3 000小时,月初制造费用为1 560元,本月发生5 452.50元。甲产品本月完工,其余三批产品均未完工。采用累计分配率法计算分配制造费用时,其计算结果如下:
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500+1 400)×0.75=1 425(元)
在完工产品批次少,未完工产品批次多的情况下,会大大简化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如果月末未完工产品的批数越多,核算工作就越简化。
这种方法只宜在各月份制造费用水平相差不多的情况下采用,否则就会影响各月产品成本的正确性。另外,如果月末未完工产品的批数不多,也不宜采用这种方法。
在采用累计分配率法时,各月份制造费用明细账中留有余额,在各批产品成本计算单中,还应同时登记各种分配标准的累计数额,以便进行分配。
累计分配率分配法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制造费用 一般包括哪些费用项目
2.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的归集有何区别
3.什么是实际分配率分配法 这种方法有什么特点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4.为什么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企业
5.试比较不同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特点
案例分析
某制造业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一种劳务(因为劳务费用较少,所以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而是直接在“辅助生产成本”科目中列支)。9月份该企业发生的几笔经济业务及其相应的会计处理如下:
(1)基本生产车间耗用一般消耗性材料34000元。
借:制造费用 34000
贷:原材料 34000
(2)车间管理部门耗用低值易耗品:基本生产车间1700元,辅助生产车间300元。
借:基本生产成本 1700
辅助生产成本 300
贷:低值易耗品 2000
案例分析
(3)车间管理人员薪酬:基本生产车间16000元,辅助生产车间11000元。
借:制造费用 16000
辅助生产成本 11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7000
(4)支付办公费用700元。
借:制造费用 700
贷:银行存款 700
(5)支付电费26500元,其中,产品生产用电费20000元,车间照明用电费3500元,管理部门用电3000元。
借:制造费用 23500
管理费用 3000
贷:银行存款 26500
案例分析
(6)计提本月生产车间房屋折旧费1600元,机器设备折旧费1200元。
借:管理费用 1 600
制造费用 1200
贷:累计折旧 2800
(7)支付产品的试验检验费1900元。
借:制造费用 1900
贷:银行存款 1900
(8)以现金支付绿化费5000元。
借:管理费用 5000
贷:库存现金 5000
案例分析
分析与提示:
在第(2)笔业务中,基本生产车间耗用低值易耗品应当先记入“制造费用”科目进行归集。
在第(4)笔和第(8)笔业务中,该企业所支付的办公费用和绿化费应当区别应由车间负担和应由企业管理部门负担的部分,分别列支在“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科目下。
在第(5)笔业务中,产品生产用电费20000元应当分配计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及所属明细账,而“制造费用”科目中只登记车间照明用电费。
在第(6)笔业务中,计提生产车间房屋折旧费1600元也应当在“制造费用”科目中列支。
谢 谢!
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