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教科书分析与教学建议--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教科书分析与教学建议--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简介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教科书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1.重点
20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难点
国际经贸体系与国际金融的具体内容。
二、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1.本课立意
本课概述了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总体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国际贸易、金融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认识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活的互动关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
2.子目间逻辑关系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子目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子目是“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第三子目是“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这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第一子目呈现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第二、第三两个子目在此基础之上重点叙述了现代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内容取舍的考虑
第一子目分阶段概述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选取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措施,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经济的诞生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来展现世界经济的总体情况。这个子目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没有要求。本课之所以增设该子目,是为了将课标要求中“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中,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第二、第三两个子目则紧扣课标要求,围绕着国际金融、贸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展开,重点选取对国际金融和贸易有重大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以这些组织为例,介绍20世纪以来国际金融、贸易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关键内容表述的说明
(1)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表现。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曲折发展,面对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各国政府对自身的职能、对市场和计划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作出了全面的调整,由此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
其一是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在各工业部门形成了垄断。大量的财富掌握在少数垄断组织或垄断资本家手中,社会两极分化加剧,群众的购买力相对萎缩,导致社会生产的无限扩张同劳动人民的有效
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垄断集团内部对生产销售的管理和计划同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无管理、无计划之间的矛盾的激化。从危机产生的现实原因来讲,美国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众多矛盾与不足是引发这次大危机的直接原因。而对危机,美国总统胡佛也采取过一些应急措施,如收购部分农产品,增加公共建筑费用,但是没有太多成效。罗斯福于1932年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开始实行新政,使美国逐渐摆脱了危机与萧条。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世界首次放弃了自由放任的传统,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变化的前提,因此在讲述过程中,可以将重商主义、自由主义等政策引入,帮助学生理解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和政策的变化。
其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核能、半导体、合成化学等技术接踵诞生并得到初步发展。80年代后半期,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人类从机器大生产时代提升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都加强了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的恢复与高速发展,西方国家进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快速增长,出现战后二十年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利用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实施一定的税收政策和社会再分配政策,限制过高收入和过度垄断,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所有这些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从科技发展和政府职能变化这两个角度来理解。
其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改革。
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苏联利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保证了经济高速发展。1937年,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基本上发展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战胜法西斯德国奠定基础。高度集中的体制模式在一定时期推动了经济发展,但同时也积聚了很多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弊端日益显露,矛盾逐渐突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都进行了改革,但是始终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限制。1991年,苏联解体。
其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经济振兴。
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经济的发展,是战后世界经济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的内容的讲述,可以将多极化的概念引入,理解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世界格局的冲击,即理解战后经济与两极格局和多极化趋势之间的关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大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被誉为支撑世界金融和经贸格局的“三大支柱”。前两者由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创立,连同会议上通过的各项协定共同构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美国主导下构建的,维护了美国的世界霸权,也影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与战后世界格局。20世纪6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上存在的缺陷逐渐暴露。随着20世纪70年代“滞胀”的到来,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崩溃,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走下了历史舞台,但它对于各国经济的
复苏,提升国家实力与改变战后格局,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仍是世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9年大萧条以来,从《施穆特一霍利关税法》到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美国贸易政策一直在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之下。1934年6月,大萧条还在持续,参众两院经过简短的讨论迅速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该法案规定:美国政府可以与贸易伙伴国就关税问题签订协议,并且该协议无须提交参议院即可生效;只要贸易伙伴不歧视美国商品并相应减税,美国对该贸易伙伴的商品进口关税税率可以削减50%等。到了1937年,美国已经与多个国家达成贸易协定,其中有16个贸易协定已经生效。1947年,23个国家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并没有一举清除全部的贸易限制,而是实行一系列的逐步的关税减让。1953-1963年,全世界GDP年平均增长率为4.3%。而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1%。1963-1973年,世界贸易的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全世界GDP年平均增长率为5.1%,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9%。贸易的大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可以尝试以下几点。首先,结合时代大背景,例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具体背景,理解“三大支柱”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其次,在分析其作用时,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数据;最后,在分析“三大支柱”的作用时,也要客观、合理、多角度分析,可以结合其运行和决策方式,理解其存在对于美国的特殊价值。
5.栏目内容设置的考虑
本课导入
本课由20世纪60年代以来电子商务发展、普及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导入新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科技与生活、科技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20世纪以来人类生活的变化与科技的发展进步,金融经贸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关系密切。
历史纵横
本课第一子目谈及经济危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设置了一则《历史纵横》,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例,从背景、特点、影响三个方面呈现了经济危机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史料阅读
本课在第一子目讲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提供了1993年11月14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二子目为了突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提供了一段《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原文,加深学生对其内容和作用的理解。
学思之窗
本课在第三子目中提供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内容片段作为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协定中的具体内容,分析中国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背景和目的。学生要读懂材料,并联系课文内容来回答问题。
思考点
本课第一子目叙述世界经济发展时,设置一则《思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本子目课文第3-7段,梳理相关史实,从中概括提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6.对本课相关内容的补充说明“特里芬难题”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在战争期间遭受了巨大创伤,经济实力大为下降,而美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这为建立美元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创造了必要条件。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联合与联盟国家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是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国际储备中心货币的新型的国际货币制度,从而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该体系的建立和运转结束了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弥补了国际收支清偿能力的不足,并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投资和世界经济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出现问题。由于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滑,美元危机频发。1971年美元爆发第七次危机,44个成员国推行新的汇率政策,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特里芬难题”。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特里芬难题”说明依靠主权国家货币来充当国际清偿能力的货币体系必然会陷入“特里芬难题”而走向崩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2006年底,美国房屋销售量严重下滑,不良抵押贷款比率大幅上升,尤其信誉较低的次级贷款违约率飙升。美国一些银行出现了一些与房地产相关的坏账“担忧”。美国的经济数据也越来越糟糕,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飙升至5%,人们开始争论次贷危机是否会演变成一场经济危机。2008年初,受到政府支持的机构-美国最大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债券开始被大举抛售,这预示着整个房地产行业开始全面崩溃。伴随美国经济恶化,美元持续贬值并跌破历史低点。2008年8月,美国哥伦比亚银行和信托公司倒闭,成为当年第九个破产银行。而雷曼兄弟、美林银行的破产彻底摧毁了投资者的信心,因为它们不仅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资银行,更是美国经济崛起和经济繁荣的象征。这场危机不仅发生在次级债券市场和金融市场,而且已经扩散到从房地产到制造业、服务业的所有产业;这场危机也不仅发生在美国,它席卷了世界发达经济体的所有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
三、问题解答
1.学思之窗
阅读《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的相关内容,分析中国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背景和目的。
解题关键
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正文内容,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
思路引领
紧扣背景和目的,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结合正文内容作出回答。例如第一段内容“考虑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在推动亚洲经济体持续增长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升本地区应对未来金融危机和其他外部冲击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推动亚洲经济的发展,应对金融危机而设立的。为什么由中国倡议设立,则需要联系正文内容进行分析。比如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提升等。
答案提示
背景是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目的是解决亚洲经济体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以推动亚洲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亚洲经济体的抗风险能力。
2.思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
解题关键
阅读正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是答题的关键。
思路引领
梳理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原因,在此基础之上归纳特点。
答案提示
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全球化趋势明显,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3.问题探究
结合所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产生的背景,以及该法实施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解题关键
将材料和所学结合起来,多角度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进行论述是答题关键。
思路引领
背景的信息点可以从两个角度获取,其一,依据法律通过的时间,结合所学,概括背景;其二,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回答影响的角度要全面,要史论结合进行论述。
答案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是在2013年开始起草的,当时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电子商务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在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没有一个合适的法律去规范和引导电子商务正确发展,于是相关部门开启了立法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是政府调整企业和个人以数据电文为交易手段,通过信息网络所产生的,因交易形式所引起的各种商事交易关系,以及与这种商事交易关系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政府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该法有利于保护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电子商务市场。作为中国第一部最全面针对电子商务的成文条款,该法明确了对于中国电商乱象的处罚条件,从各个方面规范电商运营秩序,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放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4.学习拓展
当今时代,人类创造了很多便利经济活动的方式,如自动取款机、互联网电子支付等。选择一种方式,谈谈它对生活的影响。
解题关键
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容作答。
思路引领
要注意从多角度分析影响。
答案提示
以电子支付为例,其优势包括省时省力,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多项支付服务;不用受银行营业时间和网点的限制,即可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绿色低碳,减少能源消耗,既环保又经济。另外,电子支付也给个人生活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包括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
四、图片说明
1.中国政府采购网主页
本课导入部分使用了中国政府采购网主页的图片。中国政府采购网是财政部于2000年12月创办的用于全国政府采购信息统一管理的专业网站。设置有政策法规、理论园地、各地动态、经验交流、采购预告、招标公告、中标信息、专家库信息、供应商及商品信息等栏目。
2.广交会展馆
广交会展馆全名“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坐落于广州琶洲岛,2008年全面启用,是亚洲最大的现代化展览中心。“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原名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由商务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承办。自2007年4月起,“广交会”全称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由单一出口平台变为进出口双向交易平台。
3.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旨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博览会吸引了5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000多家企业参展,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又一个重要支撑。
4.位于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大楼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其前身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4年4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日内瓦莱蒙湖畔的关贸总部大楼内。该组织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通过实施非歧视、关税减让以及透明公平的贸易政策,来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世界贸易组织由部长级会议、总理事会、部长会议下设的专门委员和秘书处等机构组成。它管辖的范围除传统的和乌拉圭回合新确定的货物贸易外,还包括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外的知识产权、投资措施和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世界贸易组织具有法人地位,它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在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方面起着巨大作用,标志着世界贸易体系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5.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之后,一名抗议者在示威
2007年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不仅给美国,也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而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标志着危机的进一步升级,更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在这场危机中倒下。作为华尔街支柱的一线投资银行的倒塌,宣布了美国金融体系的核心被撼动,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
6.1987年在珠海出现的中国大陆第一台自动取款机
1987年,中国大陆第一台自动取款机在中国银行珠海分行投入使用。这种自动取款机功能简单,只能取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