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舟山市 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二技术试题卷考生须知:本试题卷分两部分,即:第一部分信息技术(50 分),第二部分通用技术(50 分)。全卷共 14 页,第一部分信息技术 1 至 7 页,第二部分通用技术 8 至 14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并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选择题的答案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使用 2B 铅笔,确定后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 1 至 3 题。体感技术与自然语言交互是继键盘+鼠标、多点触控之后获得广泛应用的第三大类操作方式。体感技术使人们无须借助复杂的控制设备,直接使用肢体动作与数字设备和环境进行互动,并根据人的动作来完成各种指令,就像为计算机配备了一双精准有效的“眼睛”。体感技术不但是一种创新的操控方式,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下,它还拥有强大的数据监测和数据分析功能,为人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可以预期,未来的体感交互将体现为可穿戴设备的形式,成为“数字土著”一代身上的必备学习品,为用户带来更刺激、更具现场感的愉悦学习体验。1.下列有关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B. 体感技术中所监测到的数据需要加以分析解释才能成为信息C. 体感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递可以不依附载体D. “数字土著”可以借助体感交互获得知识2.下列关于大数据和大数据处理说法正确的是( ▲ )A. 处理大数据时一般采用分治思想B. 体感技术中所监测到的数据都属于静态数据C. 大数据通常对抽样数据进行分析,强调事物之间的关联性D. 文本数据处理一般先进行数据分析,再进行分词、特征提取等处理3.下列有关人工智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工智能是一门单一学科的前沿科学B. 试错学习是行为主义的典型代表C. 材料中提到的“自然语言交互”并不属于人工智能D.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对人类产生任何风险4.下列关于算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高二技术学科试题第 1页(共 14页)A.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内,算法指的是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B. “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所有元素”违背了算法的确定性C. 数据、运算和控制转移是算法的三大要素D. 常见的算法描述方式有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等5.已知 n 是一个 6 位二进制数 1■01■0,其中有两位数字模糊不清。下列数中,可能与它相等的是( ▲ )A. 37D6.音频和图像的采样、量化过程如下图所示:B. 54DC. 28HD. 44H像素点14×1214×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般而言,音频采样时降低采样频率能提高保真率B. 图中所示的音频数字化后至少需要 8 位量化位数C. 图中所示的图像数字化后若存储为 256 色位图,则存储容量为 14×12×256 字节D. 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一般需要经过采样、量化与编码7.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图如图所示。执行这部分流程图,输入 m 值为 39,n 值为 2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n"语句执行了 2 次C. n 最后的值为 26B. "m>n"语句执行了 3 次D. m 最后的值为 138.在Python语言中,用字典hero存储《水浒传》中的人物数据:hero={"天罡星":["宋江","卢俊义","吴用"],"地煞星":["朱武","黄信","孙立"]},下列表达式值为"吴用"的是( ▲ )A. hero[0][2]B. hero{"天罡星"}[2]D. hero["天罡星"][2]C. hero["天罡星"][3]高二技术学科试题第 2页(共 14页)9.下列 Python 表达式的值为 True 的是( ▲ )A. "Python"[5:]=="n"B. len("4-1")!=3C. 1750//100%10==5D. "zhou" in "Zhoushan"10. 有如下 Python 程序段:t = 0s = "3abc21"for i in s:if "0" <= i <= "9":t = t*2+1else:t = t*2print(t)执行该程序段后,输出的内容为( ▲ )A. 6B. 7C. 35D. 32111.有如下 Python 程序段:s1 = input()s2 = input()f = [False]*10a = [-1]*10result = ""for i in range(len(s1)):for j in range(len(s2)):if s1[i] == s2[j]:if not f[j]:a[i] = jf[j] = Truebreakresult += str(a[i])若 s1 的值为"ABCDEA",s2 的值为"CDEAAB",则执行该程序段后,变量 result 的值为( ▲ )A. "350124"B. "461235"C. "350123"D. "461234"12.有如下python程序段:def myhash(key,m):pos = key % mwhile h[pos] != -1:pos = (pos + 1) % mreturn poslst = [47,7,29,11,22]m = 11h = [-1] * m高二技术学科试题第 3页(共 14页)for i in lst:t = myhash(i,m)h[t] = iprint(h[1])执行该程序段后,输出的内容是( ▲ )A. -1B. 11C. 22D. 29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3 小题 7 分,第 14 小题 9 分,第 15 小题 10 分,共 26 分)13.某校教务处需要对高三年级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做个评价,先将每位学生的学考等级折算成相应分数,折算方式如下表所示:学业水平考试等级AB9C7D4E0折算成绩(分)10若某学生10个科目的学考等级如下表所示,根据以上折算方式,则该学生的折算成绩为95分。科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技术等级AAAAABCABA教务处再把折算后的分数score分成4个等级,分级标准如下表所示:分数范围等级score>=9090>score>=80 80>score>=70良好 中等score<70优秀一般现在需要统计每个等级的学生数。已知高三年级所有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存储在文件“data.txt”中,如下图所示(每一行对应一位学生10个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实现上述功能的python代码如下:#读取文件“data.txt”数据到列表data中(data=["ADADBDDCAD","ADCACDDCCD",......])#代码略def convert1(grade):if grade == "A":return 10elif grade == "B":return 9elif grade == "C":return 7elif grade == "D":return 4else:return 0高二技术学科试题第 4页(共 14页)def convert2(score):t = "一般"if score >= 70:t = "中等"if score >= 80:t = "良好"if score >= 90:t = "优秀"return tdic = {"优秀":0,"良好":0,"中等":0,"一般":0}for each in data:①▲for i in each:score += convert1(i)②▲+= 1print(dic)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某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等级为:BABABBCBCB,则她最终的等级为(2)若交换convert2函数两个方框代码的位置,程序运行结果会出错,当score为哪个值时可以测试出该错误 (填字母:A. 75 / B. 85/ C. 95)(3)请完善划线处的代码▲▲14.小王收集了舟山市某届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会部分小学、初中学校的获奖数据,保存在medal.xlsx 文档中,部分数据如 14 题图 a 所示。14 题图 a14 题图 b(1)观察表格数据,“定海五中”所在数据行存在的问题是( ▲ )A.数据缺失B.数据重复C.逻辑错误D.格式不一致(2)小王对错误数据进行修改后用 Python 程序读取该文件,统计了普陀区中小学金牌数并使用matplotlib 绘制图表,呈现结果如 14 题图 b 所示。部分程序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import pandas as pd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高二技术学科试题第 5页(共 14页)plt.rcParams["font.sans-serif"]="SimHei"df=pd.read_excel("medal.xlsx" )g=df[df[“地区”]==“华东”]#pyplot 画出的图形中可以显示中文g=g.sort_values("金",ascending=__①▲___).head(5)plt.title("普陀区部分学校金牌数据")x=g["学校"]y= _____②▲_____plt.xlabel("学校")plt.ylabel("金牌数量")plt.__③▲___ (x,y)plt.show()加框处代码应为:____▲___(单选,填字母)A. df["县(区)"]=="普陀"C. df["县(区)"=="普陀"]B. df[df["县(区)"]=="普陀"]D. df[df["县(区)"]]=="普陀"(3)由 14 题图 b 可知,普陀区金牌数量超过 20 的学校有___▲_____个。15. 已知列表 nums 存储了 n 个 1~100 的整数,现在要通过以下操作使列表 nums 中的元素严格递增排列(对于任意两个相邻元素,满足 nums[k]>nums[k-1]):选择其中任意一个元素 nums[i] ,减去一个小于 nums[i] 的质数 p ,每个元素最多只能进行一次操作。如果能通过上述操作使得 nums 成为严格递增序列,则输出操作后的 nums ,否则输出“nosolution”。例如:对于 nums = [4,9,6,10],选 择 nums[1],nums[1]-5=4,再选择 nums[0],nums[0]-2=2,最后输出[2,4,6,10];但是对于 nums = [5,8,3],无法通过上述操作使 nums 成为严格递增序列,故输出“no solution”。程序运行界面如图所示:实现该功能的程序代码如下:from random import randintdef prime(x):if x == 1:#判断x是否为质数,若是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return Falsefor i in range(2, x):if①▲:return Falsereturn Truedef find_prime(a, b):for i in range(a, b+1):if prime(i):return i②▲高二技术学科试题第 6页(共 14页)n = 10nums = [randint(1, 100) for i in range(n)] #生成长度为n的列表,元素范围1~100print("原始序列:",nums)flag = Truefor i in range(n-2, -1, -1):if nums[i] >= nums[i+1]:minv = nums[i]-nums[i+1]+1maxv =③▲t = find_prime(minv, maxv)if t == -1:④▲breakelse:nums[i] -= tif flag:print("处理后序列:",nums)else:print("no solution")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原始序列为: [17, 3, 22, 82, 97, 74, 7, 26, 39, 53],则输出(2)请完善划线处代码▲高二技术学科试题第 7页(共 14页)第二部分 通用技术(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如图所示为一款国产无人机。它可以实现竖直状态下的垂直起降,突破了传统无人机起飞时需要长距离水平滑行的限制。该无人机采用全球首创的双飞翼加多旋翼的气动布局,科研团队掌握了从驱动系统、传感器数据融合、飞控系统及算法等全技术链路,创新性地实现无人机在零下 40℃、海拔 5500 米,以及在 7 级强风中正常起降飞行的多项无人机性能极限。目前这种无人机主要使用电池提供动力,能效利用率非常高,为其提供了非常好的载重能力和续航时间。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无人机主要使用电池提供动力,体现了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B.该无人机研制应用了驱动系统、传感器数据融合、飞控系统及算法等全技术链路,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C.可以实现竖直状态下的垂直起降,主要考虑了环境因素D.创新性地实现无人机在零下 40℃、海拔 5500 米,以及在 7 级强风中正常起降飞行的多项无人机性能极限,体现技术对人的解放作用第 1 题图第 2 题图2.如图所示为我市实施“我与课桌共成长”计划后,教室桌椅及摆放的尺寸,下列相关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 )..A. L1 主要考虑了学生动态尺寸B. H1 可以根据身高进行调整,主要考虑了人体动态尺寸C. L3 主要考虑了人体静态尺寸D. L4 主要考虑了课桌的稳定性3.为了实现多功能行李袋拖行时稳固,不拖行时可折叠收拢,小明对固定片进行了重新设计,要求固定片可以满足左右两侧的安装,以下四种方案合理的是( ▲ )..多功能行李袋弹力斜杆高二技术学科试题第 8页(共 14页)第 3 题图ABCD4.下列通用技术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不合理的是( ▲ )...A.锉削时,不要用嘴吹工件表面碎屑,以防切屑飞入眼内,也不要用手直接去清除切屑,以防扎伤手指,应用毛刷清除B.攻内螺纹时,在初锥、中锥、底锥中选择合适的一种攻削至标准尺寸C.可以使用钢丝锯锯圆形或弧形半径较小的薄木板或胶合板D.对木制板材的切割,可以使用激光切割机进行精确、快速地切割5.如图所示是有机废气净化工艺流程图。喷漆车间中的有机废气经过过滤后去除漆雾颗粒物,通过活性炭进行吸附净化处理,达标后经排风系统排放。当活性炭吸附饱和后,氮气将脱附管路中的空气驱出,加热器开始加热,饱和活性炭在高温下进行脱附,再依次经过表冷和深冷两道降温处理,有机溶剂被冷凝回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吸附”和“脱附冷凝回收”两部分B.有机废气的过滤、活性炭处理、达标排放是串行环节C.用氮气在高温下脱附,主要是为了提高废气净化的效率D.有机溶剂和净化后的空气是该工艺流程的两种产物活性炭处理过滤器系统风机 达标排放喷漆有机废气加热器氮气热换机氮气桶冷凝器(表冷、深冷)脱附风机溶剂回收第 5 题图第 6 题图6.如图所示的连杆机构,在力 F1 和 F2 的作用下,机构处于平衡状态,下列分析中正确的 是( ▲ )..A.连杆 1 受拉,连杆 2 受弯曲,机座立杆受拉和受弯曲B.连杆 1 受压,连杆 2 受弯曲,机座立杆受拉和受弯曲C.连杆 1 受拉,摆杆 1 受弯曲,机座立杆受拉和受弯曲D.连杆 1 受压,摆杆 2 受扭转,机座立杆受压和受弯曲小明设计了一款金属压板,并利用通用技术实践教室的设备完成制作。请认真读题,完成 7~10 小题。7.该图样中存在错误(不包括尺寸漏标)共有( ▲ )高二技术学科试题第 9页(共 14页)第 7-10 题图A.1 处B.2 处C.3 处D.4 处8.加工该零件时,搭配正确且用到的工具组合是( ▲ )++AB++CD9.小明选好工具,准备用尺寸为 32mm×35mm×3mm 的钢板将该工件加工出来,实践教室中所用最大台钻的钻孔直径为 13mm。下列关于加工流程的设计分析中合理的是( ▲ )..A.加工前需先刨削再划线B.加工 R5 的圆弧时,先钻孔,再锯割C.加工 R10 圆弧时,在平口钳上加持钢板,戴好防护镜和手套,再进行锉削D.该工件的加工流程为:划线→锉削→钻孔→锯割10.以下关于设计与加工过程中的问题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给定坯料的尺寸大小是加工工艺制定时的限制条件B.各类加工工具的选择使用必须符合加工要求,所以各类加工工具是标准件C.小明加工制作的压板件就是产品本身,属于产品原型D.为了防止该压板件在使用中锈蚀,可以进行喷漆处理11.如图所示是某形体的三视图。图中存在的错误共有( ▲ )A.1 处B.2 处C.3 处D.4 处第 11 题图高二技术学科试题第 10页(共 14页)12.2023 年 12 月 30 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技术人员通过改变环境温度,测量太阳帆板的状态变化并分析原因,进而明确其性能,属于性能试验B.该卫星的某些分系统的技术试验,是在仿真试验设备上进行的数学仿真和半实物仿真,是虚拟试验法C.该技术试验卫星在太空进行信号传输、数据处理、网络管理等关键技术验证,属于模拟试验法D.该技术试验卫星将会对应用卫星的升空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3 小题 8 分,第 14 小题 10 分,第 15 小题 8 分,共 26 分。各小题中的“”处填写合适选项的字母编号)13.如图所示是钢棒两端进行钻孔、倒角、攻丝的自动化生产流程示意图。每一根原材料钢棒的直径并不相同,直径范围在φ18mm -φ20mm 之间,机械手负责输送钢棒,当夹持块夹持住钢棒后,麻花钻头、倒角钻头和 M8 丝锥会按固定的轴心线对钢棒依次进行钻孔、倒角、攻丝操作。请完成以下任务:第 13 题图(1)自动化加工前需要将长钢棒手动截取成 80 毫米的长度,以下工具较合理的是▲ (单选);ABC(2)加工时发现夹持块不能较稳固地固定钢棒,以下夹持块能较好地稳固夹持的是 ▲ (单选);(3)预先在每根钢棒的两端圆心处冲眼,现需要每根不同直径的钢棒钻孔都要准确,合理的夹持方式是 ▲ (单选);A.夹持块 1 和夹持块 2 同时移动夹紧钢棒;B.固定夹持块 1,夹持块 2 左移夹紧钢棒。(4)设计师在设计机械手时,他将能想到的燕尾形导轨、T 形导轨、圆柱形导轨与机械手的不同固定结构进行分析、设计和重组,最后确定了燕尾形导轨连接方案,该设计构思方法属于 ▲ (单选)。A.形态分析法B.联想法C.设问法D.仿生法高二技术学科试题第 11页(共 14页)14.浙江某地为竹凉席之乡。当地厂家生产竹凉席需要把竹块串连起来,由于串线需要,竹块上需要加工出两个通孔。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小明对竹块钻孔的流程进行了优化:采用两个钻头在竹块一侧同步钻孔,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该装置中,电钻在限位槽内做垂直于竹块钻孔面方向地运行,当电钻运行至限位槽前端时,通孔加工完成,同时触发电机反转,带动电钻反向退出。当电钻运行至限位槽末端时,电钻完全退出竹块,电机停止转动,同时传送带开始运行,将下一块竹块传输至钻孔位置,电机重新启动。第 14 题图请帮助小明设计安装在平台下方的传动装置,设计要求如下:(a)通过平台下方的电机正反转带动电钻在限位槽内的往复运动;(b)装置与电机转轴(M8)和两个电钻(连接孔Φ5mm)实现可靠连接;(c)两个电钻能保持同步运行;(d)在传动过程中,装置平稳可靠。请完成以下任务:(1)在头脑中构思符合设计要求的多个方案,画出其中最优方案的设计草图(装置安装连接涉及的框架和转轴可用线条表示,电机可用方框表示),并简要说明方案的工作过程;(2)在草图上标注主要尺寸;(3)在技术试验过程中,小明发现钻通竹块的钻孔较深,耗时较长。于是继续对钻孔的流程进行优化:采用四个钻头从竹块两侧同时钻孔,每侧钻孔深度减小,提高了效率。早期加工一期优化二期优化加工 先钻一个孔后,再钻 采用两个钻头同时 采用四个钻头同时方法 一个孔。该流程优化属于 (单选)。A.工期优化 B.工艺优化钻孔。钻孔。▲C.成本优化15.在通用技术实践课上,小明计划用 10mm 厚的实木板制作如图所示的笔筒。笔筒 2第 15 题 图 1高二技术学科试题第 12页(共 14页)(1)在制作笔筒 1 的时候,小明发现连接处只使用胶接不够牢固。于是他想在胶接的基础之上,再用其他连接方式进行加固(不考虑与笔筒 2 的连接)。从安装和牢固程度的角度考虑,下列方案最合适的是 ▲ (单选)胶接第 15 题 图 2木榫钉子AB合页和自攻螺钉合页和自攻螺钉CD(2)制作笔筒 2 时,小明构思了四种侧板连接方案。下列关于这四种方案的表述,正确的是 ▲ (多选)钉接胶接榫接钉接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四高二技术学科试题第 13页(共 14页)A.四个方案均用实木板作材料,加工工艺流程一样;B.方案二在连接处涂上胶水,侧板对齐黏合之后,必须采取压紧措施压紧一段时间;C.从材料的利用率和劳动效率的角度考虑,方案三最合理;D.方案四可以不使用其他其它连接件,就能实现稳固连接;E.四个方案用料相同。(3)小明经过方案的比较和权衡,最后选择了方案二开始制作侧板。以下四种侧板轮廓线画线方案,合理的是 ▲ (单选)ABCD(4)小明同学想制作一个如图所示的一体式底座,靠侧面的弯曲结构实现压紧安装。经过分析,需要选择一种轻质,耐腐蚀,加工成型方便的材料及相应的设备开展制作,下列材料及加工设备组合中合适的是 ▲ (多选)弯曲结构弯曲结构第 15 题 图 3A.实木 - 单刃刀锯等木工加工设备C.金属 - 丝锥、板牙等金属加工设备B.塑料 - 三维打印机D.亚克力板 - 激光切割机、塑料折弯机等高二技术学科试题第 14页(共 14页)信息技术部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4 分)题号答案12345678910C11A12CCABBBDDDA二、非选择题(13 题 7 分,14 题 9 分,15 题 10 分,共 26 分)13.(1)良好(2)C1 分2 分(3)① score = 0② dic[convert2(score)]2 分2 分14. (1)D(2)① False1 分2 分2 分1 分2 分1 分② g["金"]或 g.金③ bar加框处代码为: B(3)215. (1)no solution(2)2 分① x % i == 0 或 x // i == x / i 或其它等价答案② return -1③ nums[i] - 1④ flag = False2 分2 分2 分2 分第二部分 通用技术 答案一、选择题本( 大题题 12 小题,每小题2 分, 24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345678910B11C12BDBBBCBBAB二、填空题本大题题 3 小题,第13 小题8 分,第14 小题10 分,第15 小题8 分, 26分)13.本1)A 【2 分】 本2)B 【2 分】 本3)A 【2 分】 本4)A 【2 分】14.本1)本2)参考图如下【8 分】M8 螺纹孔与电机转轴连接铰连接平行四边形Φ5与电钻连接草图:1. 能实现电钻在限位槽内往复运动,得3 分,结构不合理导致卡住或无法运动,倒扣1 分;2. 与电机、电钻连接可靠,得1 分;3. 能保证两个电钻同步移动,得2 分。尺寸:1.关键尺寸70,图样中题于70 且合理的得1 分;2.两个电钻距离30,电钻孔直径5,与电机转轴连接M8,任意一处标注正确得1分。本3)A【2 分】15.本1)D【2 分】本2)BCD 【2 分,两个正确1 分,全部正确2 分,一个错误选项扣1 分】本3)B【2 分】本4)BD【2 分,选一个正确选项得1 分,选一个错误选项扣1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