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导学案【课标解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科学性;知道我国法治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依法治国的信心。科学精神: 辩证分析我国法治发展的曲折历程,科学理解法治建设的进程是不断推进、逐步深化的。公共参与:续推动依法治国进程,在日常生活中,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体系构建】【核心知识点】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法律的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法律的本质和作用(1)本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2)作用: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3、法律的发展历程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4、中华法系(1)含义: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2)特征:源远流长(3)地位: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4)代表性法典:唐朝 《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5)中国法律发展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①我国古代法律的发展A、历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B、地位、贡献: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②我国近代法律的发展A、历程: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B、结果: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1、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2、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3、决定性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4、法的历史类型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5、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从内容角度)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从制定角度)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从保障角度)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一切行为规则、社会规范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法所具有的强制性是最强的。国家强制力的物质形态:即一系列的国家执法组织:法院、检察院、监狱、军队、警察等。6、法的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有法可依: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各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2)良法善治: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1)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2)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3)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1)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2)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4、法治建设的新目标与新实践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习题演练】1、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A.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B.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范C.法是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D.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生产方式是其决定性因素2、“法者,治之端也。”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②法是社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共同意志的体现③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④法律就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材料表明( )①西方法治模式不适合我国国情,不值得借鉴 ②中华法系独树一帜,应全盘继承和吸收 ③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 ④一国的法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其相适应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以下关于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启了法治建设新纪元②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③1999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人宪法,法治建设揭开了新篇章④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对法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厉行法治要求( )①加强法治宣传,放弃道德教化②全体人民积极参与法治建设,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法治思维③培养正确的权力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④自觉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答案】D A B B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