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水循环中的主要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渗透。使学生理解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换与物质守恒。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对地理和物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培养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环节。2. 难点: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换与物质守恒的理解。三、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水循环示意图、蒸发皿、酒精灯、烧杯、水、温度计等。2. 多媒体课件:包含水循环动画演示、相关知识点和练习题。四、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在地球上经历着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水循环”。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这个神奇的水循环过程。学生:认真听讲,思考水循环的相关问题。【新课讲解】1. 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老师: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水体之间,通过吸收太阳能,以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环节连续不断地进行转换和运动的自然过程。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维持着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学生:记录概念,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1)蒸发老师:蒸发是水循环的起始环节。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体(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吸收热量,部分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后从液态变为气态,升入空中。学生:观察蒸发皿中的水在加热后逐渐消失的现象,感受蒸发的过程。(2)凝结老师:当水蒸气升入空中后,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当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水蒸气会凝结成微小的水滴或冰晶,形成云或雾。学生:观察烧杯口上方出现的“白气”,理解凝结现象。(3)降水老师:当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重力作用会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降水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降水现象,并尝试解释其形成原因。(4)地表径流老师: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水分会沿着地表流动,形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最终汇入海洋或湖泊等水体。学生:观察模拟地表径流的实验,理解地表径流的形成过程。(5)地下渗透老师:降水落到地面后,另一部分水分会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在地下岩层中流动,最终也可能汇入海洋或湖泊等水体。学生:了解地下水的来源和去向,认识地下渗透的重要性。3. 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换与物质守恒老师:在水循环过程中,太阳能是驱动整个循环的能量来源。同时,水分子在循环过程中始终保持质量守恒,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学生:思考并讨论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换与物质守恒的具体表现。4. 水循环的意义老师:水循环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圈和气候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它维持着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为生物提供必要的水分条件;同时,水循环还影响着气候的变化和地形的塑造。学生:讨论并总结水循环的意义和价值。五、板书设计水循环1. 基本概念:地球上不同水体之间的连续转换和运动过程。2. 主要环节:蒸发 → 凝结 → 降水 → 地表径流 → 地下渗透。3. 能量转换与物质守恒:太阳能驱动;水分子质量守恒。4. 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为生物提供水分;影响气候和地形。六、课后练习选择题1. 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B. 水循环过程中水的总量不断减少C. 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地球引力D. 水循环对气候和地形有重要影响2. 下列现象中,属于水循环中凝结环节的是( )A. 早晨草叶上的露珠 B. 春天冰雪消融C. 夏天室内的地面上的水迹 D. 秋天树叶上的霜3. 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B. 为生物圈提供水资源C. 使地球表面变得崎岖不平 D. 促进地球上的能量交换4. 下列水体中,不直接参与水循环的是( )A. 海洋水 B. 地下水 C. 大气水 D. 岩石中的结晶水填空题1.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水体之间,通过__________、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环节连续不断地进行转换和运动的自然过程。2. 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它驱动着水分子在不同水体之间的转换和运动。3. 水循环过程中,水分子始终保持__________守恒,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4. 水循环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圈和气候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它维持着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为生物提供必要的水分条件;同时,水循环还影响着__________的变化和地形的塑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