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及其特性。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日常生活、工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存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性及其应用。2. 难点: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深入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三、教学准备音频播放设备(用于播放不同频率的声音样本)。超声波发生器(或手机应用,能产生超声波)。次声波发生器(或相关实验装置)。碎纸屑或泡沫颗粒(用于可视化声波振动)。实验记录表。四、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但你们知道吗?其实还有很多声音是我们的耳朵听不到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这些神秘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进入新课学习。【新课讲解】1. 人耳的听觉范围老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耳的听觉范围。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有一定范围的,大约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那么,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我们的耳朵就听不到了。学生:记录人耳的听觉范围。2. 超声波老师:我们先来探究第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超声波。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有很多特殊的性质,比如方向性好、穿透力强等。因此,超声波在医学、工业、军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进行实验:使用超声波发生器产生超声波,将碎纸屑或泡沫颗粒放在发生器附近,观察颗粒的振动情况,可视化超声波的存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思考超声波的特性。老师:超声波有哪些应用呢?请大家讨论一下。学生:(分组讨论,可能提到医学上的B超、工业上的清洗、测距等应用)3. 次声波老师:接下来,我们来探究另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次声波。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它虽然听不到,但却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都会产生次声波。(进行实验:使用次声波发生器产生次声波,通过特殊装置或手机应用检测次声波的存在。)学生:参与实验,感受并理解次声波的特性。老师:次声波有哪些应用呢?请大家继续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可能提到预测自然灾害、研究动物行为等应用)【课堂小结】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它们虽然听不到,但却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回顾知识点并思考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五、板书设计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 人耳的听觉范围:20 Hz ~ 20000 Hz2. 超声波:定义: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波特性:方向性好、穿透力强应用:医学(B超)、工业(清洗、测距)3. 次声波:定义: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特性:传播距离远、不易被吸收应用:预测自然灾害、研究动物行为六、课后练习选择题1. 关于人耳的听觉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耳能听到所有频率的声音B. 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C. 超声波是指频率很低的声音D. 次声波是指频率很高的声音2. 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 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可听声相同C. 超声波的频率越低,穿透力越强D. 超声波只能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3. 下列关于次声波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次声波可以预测自然灾害B. 次声波对人体没有危害C. 次声波的传播距离很远D. 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 下列应用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A. 地震预测B. B超检查C. 监测核爆炸D. 研究动物行为填空题1.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赫兹到___________赫兹。2. 超声波是指频率___________20000赫兹的声波,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性。3. 次声波是指频率___________20赫兹的声波,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有重要应用。4. 超声波在医学上的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举两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