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声光热第1讲声现象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声光热第1讲声现象课件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2022版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3.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近三年广东中考
考查情况分析 年份 题型 考点 分值
2021年 选择题、综合题 声音的特性;超声波 5分
2022年 选择题 声音的综合利用 3分
2023年 填空题 声音的产生、传播 3分
第1讲 声现象
考点回顾
※考点梳理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不能传声。任何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传播速度因介质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在   体中传播最快,在   体中传播最慢。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m/s。
振动
真空


340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3.声音的三个特性是    、    和    。
4.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就是指音调;    决定声音的音调,它的单位是赫兹,赫兹的符号是    ;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为    到      。人们把低于20 Hz的声叫     ,高于20 000 Hz的声叫     。
5.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就是指响度;    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响度还跟           有关。
6.音色是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音调
响度
音色
高低
频率
Hz
20 Hz
20 000 Hz
次声波
超声波
强弱
振幅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考点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考点四:声的利用
7.乐音是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8.噪声是指嘈杂刺耳、令人烦躁的声音。物理学上,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在
    处、在      中和在     处减弱噪声。
9.声音可以传递    ,如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病况;声音还能传递    ,如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来清洗眼镜片。
规则
无规则
声源
传播过程
人耳
信息
能量
※考点点拨
1.声音产生的条件是发声体必须在振动。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正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如寺庙的大钟停止撞击,仍“余音未止”,是因为大钟还在振动。
2.声音传播的条件是必须有传播的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以发声体为中心,向各个方向传播,传播途中,声音逐渐分散,声波逐渐减弱。
3.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部分叫做回声。若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 s以上,人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如教室内听到讲课声音比操场响亮,就是原声得到了加强。
4.声音的“高低”“大小”——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大小决定了音调的高低,而振幅的大小和听者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了响度的大小。声音的“高低”通常用来描述音调,声音的“大小”则用来描述响度,但像“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由于是形容声音的大小,因而描述的是响度。
夯实基础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
1.(2023·荆州)2023年4月8日晚,首届楚文化节在荆州古城盛大开幕,如图所示。开幕式上,文化节主题歌《荆州——荆州》唱响荆州,让人在词曲中感受古今交融的荆楚韵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歌手发出的声音由声带振动产生
B.男女歌手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C.使用扩音器主要是为了改变歌声的音调
D.歌声通过真空传到现场观众耳中
A
2.(2023·陕西)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古城西安圆满举办。如图,好客的陕西人民用热情的腰鼓、欢快的秧歌来欢迎国际友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力敲鼓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B.人们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分辨出腰鼓的声音
C.鼓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腰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D
3.(2023·宜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下列关于人们听到的蝉叫声和鸟鸣声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由于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B.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人们根据响度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
B
4.(2023·衡阳)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音调越高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 .
C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5.(2023·连云港)我们能辨别出熟悉同学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讲,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声音的(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频率不同     D.音色不同
D
6.(2023·眉山)如图所示,小王用捆有棉花的筷子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制成了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发出悦耳的哨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更大的力吹管子,哨声音调变高
B.哨声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
C.吹管子时下拉“活塞”,哨声响度变大
D.悦耳的哨声在任何环境中都不可能成为噪声
B
7.(2022·郴州)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更清楚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老师上课时常常使用扩音器。扩音器改变了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B
8.(2022·成都)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
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 .
.
D
考点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考点四:声的利用
9.(2023·青海)如图所示,为保障藏羚羊顺利迁徙,在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某路段设有“禁止鸣笛”的警示牌。“禁止鸣笛”是通过什么途径控制噪声的(  )
A.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产生
D.以上都不符合
C
10.(2022·牡丹江)如图,下列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
11.(2023·株洲)如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潜艇上的舰员能够听见超声波
C
优化提升
1.(2023·广州)如图所示,音叉M、N完全相同,M发出440 Hz的声音,原来静止的N随之振动,N也发出440 Hz的声音,则(  )
A.M发声时每分钟振动440次
B.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
C.M和N发声时的振幅一定相同
D.M发出的声音无需介质就能传播
B
2.(2023·滨州)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甲:人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图乙: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琴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图丙:蝙蝠利用次声波传递能量确定目标的位置
D.图丁: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B
3.(2023·枣庄)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先将尺的一半伸出桌面,用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再增加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  )
A.响度变大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音调变低
D
搏击中考
1.(2023·广东)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经    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   。
振动
空气

2.(2022·广东)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
B.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
C.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
D.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
. . .
D
3.(2021·广东)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
C.a瓶的音调最低
D.d瓶的音调最低
C
4.(2021·广东)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测速
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
测距是测速的基础,如图甲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是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象,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
测速仪测量汽车速度的原理是: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所通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测速仪在公路上对某跑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跑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 s,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6 s,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3 s。经测速仪测定,该跑车超速,驾驶员将受到交警部门处罚。(超声波速度取340 m/s)
(1)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          等特点。
不能
反射能力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