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常用浸出制剂 课件(共12张PPT)-《药剂学》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常用浸出制剂 课件(共12张PPT)-《药剂学》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简介

(共12张PPT)
第三章 浸出制剂
第四节 常用浸出制剂
第三章 浸出制剂
一、 汤剂
(一) 定义:系指药材饮片或粗颗粒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后,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制剂。
(二)特点
适应中医辨证论治的需要。
吸收快,药效迅速。
制备方法简便。
多为临用煎服,不利于危重患者应用。
服用量通常较大,携带、服用均不方便。
易霉败变质。
第四节 常用浸出制剂
一、 汤剂
(三) 制备方法:煎煮法
注意下药顺序,如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榨汁。
煎煮器具应选砂锅、搪瓷或不锈钢器具,不宜选铁、铜、铝器。
掌握加水量,控制煎煮火候。
煎煮时间应根据成分性质、药材质地、投料量适当增减。
一般汤剂煎煮2~3次,趁热过滤。
第四节 常用浸出制剂
二、 合剂与口服液
(一) 定义:系指药材饮片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单剂量灌装者也可称为“口服液”。
(二) 特点
剂量小,疗效好。
合剂可批量生产,携带、储存、应用方便。
适量加入防腐剂,并经灭菌后质量稳定。
在储存期间不得有发霉、酸败、异物、变色、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
除另有规定外,合剂应澄清。
第四节 常用浸出制剂
一、 合剂与口服液
(三) 制备方法
浸提:通常采用煎煮法。
纯化:常采用水提醇沉法纯化处理。
浓缩:一般以每日服用量在30~60ml为宜。
分装密封。
灭菌:一般采用煮沸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热压灭菌法。
第四节 常用浸出制剂
三、 酒剂
(一) 定义: 系指饮片用蒸馏酒提取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又称药酒。
(二) 特点
酒辛甘大热,易于发散,可促使药物吸收,提高药物疗效,而且能行血通络散寒,常用于风寒湿痹等证。
临床上以祛风活血、止痛散瘀效果尤佳。
因含乙醇量高,故久贮不变质。
小儿、孕妇、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不宜服用。
制备方法:浸渍法、渗漉法 。
第四节 常用浸出制剂
四、 酊剂
(一) 定义: 系指原料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而成。
(二) 特点
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对药材中的成分有一定的选择性,因而可减少杂质的含量,缩小剂量,便于服用,且久贮不变质,制备方法简单。
因用乙醇为溶剂,应用上有一定局限性。
毒剧药:100ml ︰10g原饮片;其他: 100ml︰20g原饮片。
制备方法:稀释法、溶解法、浸渍法、渗漉法。
第四节 常用浸出制剂
酊剂与酒剂的比较
酊剂的浓度有一定的规定, 而酒剂多按验方或秘方制成,没有一定的浓度规定。
酊剂:浸出、稀释法、溶解法制备,而酒剂一般采用浸出方法。
酊剂以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而酒剂则以蒸馏酒为溶剂。
内服酒剂中有时添加糖或蜂蜜作矫味剂,而酊剂则不加矫味剂。
第四节 常用浸出制剂
五、 流浸膏剂 六、浸膏剂
流浸膏剂:
系指饮片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溶剂,调整至规定浓度而成的制剂。
液体制剂
1ml︰1g原饮片
溶剂含乙醇
作其他制剂的原料
渗漉法
渗漉、浓缩、调整含量3个步骤
浸膏剂:
系指饮片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全部溶剂,调整至规定浓度而成的制剂。
固体制剂(膏状、粉末状)
1g︰2~5g原饮片
作其他制剂的原料
煎煮法
浸出、精制、浓缩、干燥、调整浓度5个步骤
第四节 常用浸出制剂
七、 煎膏剂
(一)定义:药材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清膏),加糖或炼蜜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制剂(收膏)。
(二)特点:
1. 以滋补调理为主,一般采用煎煮法制备。
2. 遇热易变质及含挥发性有效成分的中药材不宜制成煎膏。
3.具有浓度高,体积小,便于服用等特点。
第四节 常用浸出制剂
小结
1.浸出制剂包括汤剂、合剂与口服液、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煎膏剂等。
2.在现行版《中国药典》中,除另有规定外,有浓度规定的浸出制剂有酊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3.除另有规定外,含有毒剧药的中药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饮片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饮片20g;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饮片1g;浸膏剂每1g相当于原饮片2~5g。
4.浸出制剂通常采用的制法:汤剂,煎煮法;酒剂,浸渍法和渗漉法;酊剂,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渗漉法;流浸膏剂,渗漉法或稀释法;浸膏剂,煎煮法或渗漉法。
第四节 常用浸出制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