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栓剂 课件(共30张PPT)-《药剂学》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栓剂 课件(共30张PPT)-《药剂学》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八章
栓剂、膜剂与涂膜剂
第一节 栓剂
第八章 栓剂、膜剂与涂膜剂
栓剂亦称“坐药”或塞剂,在古代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早有栓剂应用记载。
1852年发现可可豆脂做栓剂基质的特点后,欧洲开始研究以直肠为给药途径的栓剂,并得到普遍使用。
第一节 栓剂
第一节 栓剂
(一)栓剂的概念 
栓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二)栓剂的分类 
一、概述
直肠栓
阴道栓
尿道栓
1.按施用的腔道不同分类
局部作用栓
全身作用栓
2.按作用性质分类
3.按制备工艺和释药特点分类
普通栓
新型栓
人体腔道给药
固体制剂
栓剂(suppositories)
药物
基质
局部作用
全身作用
第一节 栓剂
鸭嘴形
分 类
直肠栓
阴道栓
鱼雷形
第一节 栓剂
第一节 栓剂
(二)栓剂的分类 
一、概述
临床常用栓剂概况
用药对象 使用 部位 栓剂常见形状 作用 特点 栓剂的重量和长度
女性 阴道 鸭嘴形、卵形、 球形 局部作用 重量3~5g
长度2~3cm
成人 (男、女) 直肠 圆柱形、圆锥形、鱼雷形 局部作用 全身作用 重量约2g
长度3~4cm
儿童 直肠 圆柱形、圆锥形、鱼雷形 局部作用 全身作用 重量约1g
长度1.5~2cm
第一节 栓剂
(三)栓剂的特点 
1.优点
(1)药物不受消化道pH或酶的影响而破坏。
(2)避免某些药物对胃的刺激性(阿司匹林栓)。
(3)可有效避免肝脏首关消除。
(4)适用于不愿或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对乙酰氨基酚栓)。
(5)发挥局部作用的栓剂见效快,治疗效果好(克霉唑栓)。
(6)栓剂直接到达病灶部位,且基质在液化(融化、软化或溶化)后黏度较大,可增加药物在局部的作用时间,同时减轻药物的刺激性。
一、概述
第一节 栓剂
直肠的主要血管分布及药物吸收途径
(3)经淋巴系统
(1)经门肝系统
药物
直肠上静脉
肝脏
体循环
(2)非经门肝系统
药物
直肠中静脉
直肠下静脉
肛管静脉
绕过肝脏
体循环
栓剂塞入距肛门口约6cm处
栓剂塞入距肛门口约2cm处
第一节 栓剂
第一节 栓剂
(三)栓剂的特点
2.缺点
(1)使用不如口服方便。
(2)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
(3)受压后易变形或折断,遇高温时会发生融化(或软化),在贮存、携带及使用时应予以注意。
一、概述
第一节 栓剂
(四)栓剂的质量要求 
一、概述
1.药物与基质应混合均匀,外形应完整光滑。
2.塞入腔道后应无刺激性,应能融化、软化或溶化,并与分泌液混合,逐渐释放出药物,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3.应具有适宜的硬度,以免在包装、贮存和使用时变形。
第一节 栓剂
(一)栓剂的基质
理想的栓剂基质应具备以下要求:
1.在室温下具有适宜的硬度与韧性,塞入腔道时不发生变形或碎裂,在体温下易软化、融化或溶解,熔点与凝点间距不宜过大。
2.与药物混合不发生反应,不妨碍主药的作用与含量测定。
3.对黏膜无刺激性,无毒性和致敏性。
4.释药速度应符合治疗要求,需产生局部作用者一般要求释药缓慢、持久。
5.油脂性基质要求酸值在0.2以下,皂化值为200~245,碘值低于7。
6.具有润湿或乳化能力,能混入较多的水。
7.适用于挤压成型法及模制成型法制备栓剂。
二、栓剂的基质与附加剂
第一节 栓剂
(一)栓剂的基质
常用的栓剂基质
油脂性基质
水溶性基质
可可豆脂
半合成或全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氢化植物油
甘油明胶
聚乙二醇
泊洛沙姆
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酯
二、栓剂的基质与附加剂
第一节 栓剂
(二)栓剂的附加剂
常用的栓剂附加剂
种类 作用 常用物质
硬化剂 避免栓剂在贮藏或使用时过软 白蜡、蜂蜡、鲸蜡醇等
增稠剂 增加基质稠度 氢化蓖麻油、单硬脂酸甘油酯
吸收促进剂 促进药物释放吸收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氮酮、水杨酸钠、尿素
吸收阻滞剂 减缓药物吸收 硬脂酸、蜂蜡、HPMC、海藻酸
抗氧剂 防止药物氧化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酯
防腐剂 防止生霉变质 羟苯甲酯类
着色剂 改变栓剂颜色 水溶性或脂溶性着色剂
乳化剂 利于与基质不相混合液相成分的混合均匀 聚山梨酯类、脂肪酸山梨坦类
增塑剂 降低脆性,防止栓剂破裂 聚山梨酯80、蓖麻油、甘油、丙二醇
二、栓剂的基质与附加剂
第一节 栓剂
三、栓剂的制备
应用最广泛
栓剂的制备方法
模制成型法(热熔法)
挤压成型法(冷压法)
少用
栓剂模型
第一节 栓剂
三、栓剂的制备
(一)模制成型法(热熔法)
1.生产工艺流程图
清洗、干燥、消毒、涂润滑剂
粉碎、过筛
加热
药物、基质混合物
药物
基质
基质熔化
浇模/冷却
切口/脱模
包 装
栓模
栓剂模型
制备工艺流程
热熔法(fusion method)
药物
基质
加热熔化
倒入栓模内冷却成型
热熔法为
最常用的栓剂制备方法
第一节 栓剂
热熔法制备栓剂的过程
第一节 栓剂
鱼雷形
鸭嘴型
第一节 栓剂
清洁栓模:
擦干
涂润滑剂
目的:使模具不与制成的栓剂表面粘连、使栓剂表面光滑
清洗
亲水性润滑剂
非亲水性润滑剂
注意:应根据基质的性质选择性质相反的润滑剂
第一节 栓剂
药物粉末
基质
熔化
药物
粉碎
过筛(6号)
栓剂制备:
注意:
药物与基质要混合均匀
基质熔融至2/3即停止加热,以免基质变质
第一节 栓剂
成型
拆模
注模
冷却
已装好的模具
注意:一次性注满,以免出现层断面
注意:应削去溢出的部分
第一节 栓剂
经密封包装后,即得栓剂成品
第一节 栓剂
第一节 栓剂
三、栓剂的制备
2.基质的用量
栓剂基质的用量可根据置换价(DV)进行计算。
置换价是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
置换价的计算公式为:
M:含药栓的平均栓重
G:纯基质栓的平均栓重
W:每个栓剂的平均含药量
用测定的置换价可以计算出制备含药栓需要的基质重量x:
n:拟制备栓剂的枚数
(一)模制成型法(热熔法)
第一节 栓剂
三、栓剂的制备
3.药物与基质的混合方法
油溶性药物:可直接溶于油脂性基质中,若得到的栓剂过软可加入适量的蜂蜡或石蜡调节。
水溶性药物:可加入少量水制成浓溶液,用适量羊毛脂吸收后再与基质混匀。
不溶性药物:先制成细粉,再与基质均匀混合。
(一)模制成型法(热熔法)
第一节 栓剂
三、栓剂的制备
4.生产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固体原料药物应预先制成细粉或最细粉。
加热时勿使温度过高,可在基质熔融达2/3时即停止加热。
注意药物与基质要混合均匀。
浇模要求一次完成并至稍溢出模口为度。
栓模所涂的润滑剂:油脂性基质的栓剂常用肥皂1份、甘油1份、90%乙醇5份制成的醇溶液(肥皂醑)为润滑剂;水溶性基质栓剂则常用液体石蜡或植物油等油脂性物质为润滑剂。
(一)模制成型法(热熔法)
第一节 栓剂
三、栓剂的制备
(二)挤压成型法(冷压法)
基质
磨碎或锉末
混合
均匀
压栓机
主药
碎末
细粉
压制成型
优点:1.避免药物和基质受热,提高稳定性。
2.克服不溶性药物在基质中沉降。
缺点:生产效率较低,制剂中易存在气泡。
 3.融变时限
 
第一节 栓剂
四、栓剂的质量检查、包装与贮存
(一)栓剂的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
完整光滑,无裂缝,不起霜,不变色,混合均匀。
4.微生物限度检查
2.重量差异检查
取栓剂10粒,精密称出总重量,求得平均粒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粒的重量。取每粒重量与平均粒重相比较,超出限度的药粒不得多出1粒,并不得超出限度1倍。
油脂性基质的栓剂3粒均应在30分钟内全部融化、软化或触压时无硬心;水溶性基质的栓剂3粒均应在60分钟内全部溶解。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栓剂,一般不再进行重量差异检查。
第一节 栓剂
四、栓剂的质量检查、包装与贮存
(二)栓剂的包装与贮存
1.栓剂的包装
2.栓剂的储存
目前,栓剂的包装形式主要有塑料壳包装、塑料袋包装和双铝包装等方式,原则上要求每个栓剂都要包裹,不得外露;栓剂之间要有间隔,不得互相接触
一般栓剂应贮存于30℃以下,脂肪性基质栓剂应格外注意避热<20℃保存。甘油明胶类水溶性基质栓剂应密闭、低温贮存。
双铝包装栓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