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2.4 实训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 课件(共26张PPT)-《大气环境监测》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2.4 实训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 课件(共26张PPT)-《大气环境监测》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项目二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任务2.4 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
实训
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
1
实训目的
2
实训任务与要求
3
试剂配制
4
样品采集
5
分析测定
目录
CONTENTS
6
结果计算与表达
样品采集
实训目的
熟练掌握采样仪器的校准和使用方法,规范采集环境空气中的臭氧样品。
分析测定
熟练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按标准要求完成标准曲线的绘制及样品的测定分析。
计算评价
理解并掌握环境空气中臭氧的计算方法,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一、实训目的
1
实训目的
2
实训任务与要求
3
试剂配制
4
样品采集
5
分析测定
目录
CONTENTS
6
结果计算与表达
配制试剂,准备实训仪器和设备。
按标准要求绘制标准曲线,并完成样品的测定分析。
规范采集环境空气臭氧样品,正确填写现场采样记录。
规范记录实训数据,进行结果计算与评价,并完成实训报告。
一准备
二采样
三分析
四计算
二、实训任务与要求
1
实训目的
2
实训任务与要求
3
试剂配制
4
样品采集
5
分析测定
目录
CONTENTS
6
结果计算与表达
三、试剂配制——IDS标定
标定方法:准确吸取 20.00 mL IDS 标准贮备溶液于 250 mL 碘量瓶中,加入 20.00 mL 溴酸钾-溴化钾溶液(②),再加入 50 mL 水,盖好瓶塞,在 16℃±1℃生化培养箱(或水浴)中放置至溶液温度与水浴温度平衡时,加入 5.0 mL 硫酸溶液,立即盖塞、混匀并开始计时,于16℃±1℃暗处放置 35 min±1.0 min 后,加入1.0 g碘化钾,立即盖塞,轻轻摇匀至溶解,暗处放置 5 min,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棕色刚好褪去呈淡黄色,加入 5 mL 淀粉指示剂溶液(2.0 g/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退,终点为亮黄色。记录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③)的体积。
20ml IDS标准贮备溶液
20ml 溴酸钾-溴化钾溶液
16℃生化培养箱平衡
50ml 水
5ml硫酸溶液
开始反应
暗处放置35min
1.0g碘化钾
反应终止
滴定操作
摇匀
硫代硫酸钠滴定
标定步骤
三、试剂配制——IDS标定
滴定中(棕色褪去呈淡黄色)
加入淀粉溶液后(蓝色)
滴定终点(亮黄色)
三、试剂配制——IDS标定
标定计算公式
每毫升靛蓝二磺酸钠溶液相当于臭氧的质量浓度ρ( g/mL):
ρ =
式中: ρ ——每毫升靛蓝二磺酸钠溶液相当于臭氧的质量浓度, μ g/mL;
C1 ——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0.010 0 mol/L)的浓度,mol/L;
V1 ——加入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2 ——滴定时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2 ——滴定时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 ——IDS 标准贮备溶液的体积,mL;
12.00——臭氧的摩尔质量(1/4 O3),g/mol。
三、试剂配制——IDS标定
IDS标准工作液
试剂配制
将标定后的 IDS 标准贮备液用磷酸盐缓冲溶液逐级稀释成每毫升相当于1.00 g 臭氧的 IDS 标准工作溶液,此溶液于 20℃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 1 周。
IDS吸收液
取适量 IDS 标准贮备液,根据空气中臭氧质量浓度的高低,用磷酸盐缓冲溶液(0.050 mol/L)稀释成每毫升相当于2.5 g臭氧的 IDS 吸收液,此溶液于20℃以下暗处可保存 1个月。
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液
取10ml储备液,用新煮沸并冷却到室温的水定容到200ml容量瓶。
三、试剂配制
注意:公共试剂放置在实验桌中间位置,配有专用移液管/吸量管。
1
实训目的
2
实训任务与要求
3
试剂配制
4
样品采集
5
分析测定
目录
CONTENTS
6
结果计算与表达
四、样品采集——校准大气采样器
仪器检查
1、大气采样器的检查
气密性检查、功能性检查。
流量校准
2、大气采样器的校准
采样前后使用皂膜流量计对大气采样器两个管路(Ⅰ路和Ⅱ路)流量(0.5L/min)进行校准。
1人一组,每个管路校准三次,记录三次校准实测值,求平均值。校准的溶液不可用于采样。
①误差不大于±5%,气体流量取采样前后校准流量的平均值;
②误差大于±5%,需查找原因重新进行校准。
四、样品采集——采样
短时间采样
干扰及消除
样品采集
1、短时间采样(1h以内)
多孔玻板吸收管罩上黑色避光套,开启大气采样机,以 0.5 L/min 流量采气22.5~30 L。当吸收液褪色约 60%时(与现场空白样品比较),应立即停止采样。
采集2个平行样,设置1个现场空白。
2、干扰及消除
①空气中的二氧化氮可使臭氧的测定结果偏高,约为二氧化氮质量浓度的6%;
②空气中氯气、二氧化氯的存在使臭氧的测定结果偏高。但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气体的浓度很低,不会造成显著误差;
③空气中SO2、H2S、PAN、HF的质量浓度分别高于750、110、1800、2.5 g/m3时,干扰臭氧的测定。
注意:样品在运输及存放过程中应严格避光。当确信空气中臭氧的质量浓度较低,不会穿透时,可以用棕色玻板吸收管采样。
1
实训目的
2
实训任务与要求
3
试剂配制
4
样品采集
5
分析测定
目录
CONTENTS
6
结果计算与表达
1制备标准色列
2比色测定
取6支10ml具塞比色管,按表制备标准色列。
各管摇匀,用 20 mm 比色皿,以水作参比,在波长 610 nm 下测量吸光度。
以校准系列中零浓度管的吸光度(A0)与各标准色列管的吸光度(A)之差为纵坐标,臭氧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校准曲线的回归方程。
3建立标曲
五、分析测定—绘制标准曲线
管 号 1 2 3 4 5 6
IDS 标准溶液/mL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磷酸盐缓冲溶液/mL 0.00 2.00 4.00 6.00 8.00 10.0
臭氧质量浓度/( g/mL) 0.00 0.20 0.40 0.60 0.80 1.00
一转移
二定容
三测定
采样后, 在吸收管的入气口端串接一个玻璃尖嘴, 在吸收管的出气口端用吸耳球加压将吸收管中的样品溶液移入25 ml容量瓶中。
用水多次洗涤吸收管,使总体积为25.0 ml。
用20 mm 比色皿,以水作参比,在波长610 nm 下测量吸光度。
五、分析测定—测定样品
1
实训目的
2
实训任务与要求
3
试剂配制
4
样品采集
5
分析测定
目录
CONTENTS
6
结果计算与表达
①体积换算
②浓度计算
六、结果计算与表达——结果计算
将采样体积换算成参比状态下的采样体积
式中:
V0 ——参比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或m3);
Vt ——现场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或m3);
t ——采样时的温度(℃);
P ——采样时的大气压力(kPa)。
带入公式计算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
式中:
ρ(O3)——空气中臭氧的质量浓度,mg/m3;
A0 ——现场空白样品吸光度的平均值;
A ——样品的吸光度;
b ——标准曲线的斜率;
a ——标准曲线的截距;
V ——样品溶液的总体积,mL;
V0 ——换算为参比状态(101.325 kPa、298.15 K)的采样体积,L。
所得结果精确至小数点后三位。
将精密度和准确度检验结果与标准比较,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将臭氧浓度测定结果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相比,评价其空气质量是否达到功能区划要求。
评价其空气质量是否达标
结果评价
六、结果计算与表达——结果评价
六、结果计算与表达——数据记录
气体采样器流量校准记录
校准器型号: 校准器编号:
采样器型号: 采样器编号:
采样前气温(℃): 采样前气压(KPa): 校准时间: 年 月 日
采样后气温(℃): 采样后气压(KPa): 校准时间: 年 月 日
序号 采样器通道 采样前校准记录 采样后校准记录 采样器设定流量值Qs(L/min) 校准器实测值QR(L/min) 校正流量平均值(L/min) 误差% 采样器设定流量值Qs(L/min) 校准器实测值QR(L/min) 校正流量平均值(L/min) 误差%
1 2 3 1 2 3 1 Ⅰ 0.5 Q1 Q2 Q3 Q=(Q1+Q2+Q3)/3 0.5 Q4 Q5 Q6 Q‘=(Q4+Q5+Q6)/3 2 Ⅱ 0.5 0.5
校准结果 Ⅰ通道采样平均流量(L/min) 误差≤±5%,(Q+Q’)/2 Ⅱ通道采样平均流量(L/min) 校正人员 日期 检查是否完整:□是 □否 审核人员 日期 检查是否完整:□是 □否 六、结果计算与表达——数据记录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
项目名称: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方法依据: 采样器型号: 采样器编号:
天气状况:
采样位置 监测因子 样品编号 采样起止时间 累积采样时间(min) 采样流量(L/min) 气温(t)℃ 气压P (KPa) 采样体积Vt(L) 参比状态下采样体积V0(L)
开始 结束 实训楼楼道 SO2 XX XX:XX XX:XX 60 (Q+Q’)/2 现场气温 现场气压 采样时间 采样流量




交样人 日期 检查是否完整:□是 □否 接样人 日期 检查是否完整:□是 □否 采样人员: 校核人员: 审核人员: 标定编号 标定 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浓度(mol/L) 溴酸钾-溴化钾溶液体积(mL) 每毫升IDS相当于臭氧的浓度(ug/mL) 平均值
(ug/mL)
硫代硫酸钠溶液标准浓度(mol/L) 滴定前体积(mL) 滴定后体积(mL) 所消耗溶液体积(mL)
分析人员: 校核人员: 审核人员:
IDS标准贮备液标定记录表
六、结果计算与表达——数据记录
六、结果计算与表达——数据记录
分析编号 IDS标准溶液加入体积(mL) 臭氧浓度(ug/mL) 仪器响应值(A) 空白响应值(A0) 空白响应值-仪器响应值(A0-A) 备注
1
2
3
4
5
6
回归方程: a: b: r: 分析人员: 校核人员: 审核人员: 标准曲线绘制原始记录表
曲线名称:臭氧校准曲线 标准溶液来源: 适用项目: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方法依据:
测定波长: 比色皿厚度: 参比溶液: 绘制日期:
比色皿配对皿差:
六、结果计算与表达——数据记录
样品分析结果表
方法依据: 检出限:
样品编号 取溶液体积V(mL) 稀释倍数D 样品吸光度(A) 现场空白样品吸光度(A0) A0-A 样品浓度(mg/m3) 平均值 相对平均偏差(%) 标准限值(mg/m3) 达标情况

分析人员: 校核人员: 审核人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