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3.1 监测准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课件(共16张PPT)-《大气环境监测》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3.1 监测准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课件(共16张PPT)-《大气环境监测》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任务3.1 监测准备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项目三 室内空气污染监测
学习目标
了解室内标准体系和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历程,重点掌握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查阅和使用标准。
培育学生自学能力,严谨的工作态度,能严格按照标准对自身进行要求,树立保护室内环境的责任感。
素质目标
目录/Contents
01
02
04
室内标准体系介绍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发展历程
2002
2022
于2002年11月19日由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卫生部和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发布,自2003年3月1日开始实施,归口单位为原卫生部和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标准》
于2022年7月11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代替GB/T1888-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自2023年2月1日起实施,归口单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GB/T 18883-2022《室内空气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2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性质:推荐性标准。
指标:该标准对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污染共计22项参数规定了标准值。(原标准为19项)
室内空气质量要求:
.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臭味。
.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规定的标准限值
(见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序号 参数类别 参数 单位 标准值(2022年) 标准值(2002年) 备注
1 物理性 温度 ℃ 22 28 夏季
16 24 冬季
2 相对湿度 % 40 80 夏季
30 60 冬季
3 风速 m/s ≤0.3 夏季
≤0.2 冬季
4 新风量 m3/(h 人) ≥30
5 化学性 臭氧O3 mg/m3 ≤0.16 1小时均值
6 二氧化氮NO2 mg/m3 ≤0.2 ≤0.24 1小时均值
7 二氧化硫SO2 mg/m3 ≤0.5 1小时均值
8 二氧化碳CO2 % ≤0.1 1小时均值
9 一氧化碳CO mg/m3 ≤10 1小时均值
10 氨NH3 mg/m3 ≤0.2 1小时均值
11 甲醛HCHO mg/m3 ≤0.08 ≤0.10 1小时均值
12 苯C6H6 mg/m3 ≤0.03 ≤0.11 1小时均值
13 甲苯C7H8 mg/m3 ≤0.2 1小时均值
14 二甲苯C8H10 mg/m3 ≤0.2 1小时均值
15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mg/m3 ≤0.6 8小时均值
16 三氯乙烯(C2HCl3) mg/m3 ≤0.006 8小时均值
17 四氯乙烯(C2Cl4) mg/m3 ≤0.12 8小时均值
18 苯并芘 mg/m3 ≤1 24小时平均
19 可吸入颗粒物PM10 mg/m3 ≤0.10 ≤0.15 24小时平均
20 细颗粒物(PM2.5) ≤0.05 24小时平均
21 生物性 细菌总数 cfu/m3 ≤1500 ≤2500 ——
22 放射性 氡222Rn Bq/m3 ≤300 ≤400 年平均值(参考水平)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22)
新装饰、装修过的室内环境应测定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等。
人群比较密集的室内环境应测菌落总数、新风量及二氧化碳。
使用臭氧消毒、净化设备及复印机等可能产生臭氧的室内环境应测臭氧。
住宅一层、地下室、其它地下设施以及采用花岗岩、彩釉地砖等天然放射性含量较高材料新装修的室内环境都应监测氡(222Rn)。
北方冬季施工的建筑物应测定氨。
监测项目选择参考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22)
布点方法
采样点的数量:采样点的数量根据监测室内面积大小和现场情况而确定。
对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单间小于25 m2的房间应设1个点;25 m2~50 m2(不含)应设2个~3个点;50 m2~100 m2(不含)应设3个~5个点;100 m2及以上应至少设5个点。
采样点的分布:单点采样在房屋的中心位置布点,多点采样时应按对角线或梅花式均匀布点。采样点应避开通风口和热源,离墙壁距离应大于0.5 m,离门窗距离应大于1 m。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22)
布点方法
采样点的高度:原则上应与成人的呼吸带高度相一致,相对高度在0.5 m~l.5 m之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考虑坐卧状态的呼吸高度和儿童身高,增加0.3 m~0.6 m相对高度的采样。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22)
采样时间和频率
经装修的室内环境,采样应在装修完成7d以后进行,一般建议在使用前采样监测。
年平均浓度(如氡)至少连续或间隔采样3个月(包括冬季),日平均浓度(比如苯并芘、PM2.5、PM10)至少连续或间隔采样20h;8h平均浓度至少连续或间隔采样6h;1h平均浓度至少连续或间隔采样45min。
采样时间应涵盖通风最差的时间段。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22)
采样方法
具体采样方法应按各污染物检验方法中规定的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要求年平均、8h 平均值的参数,可以先做筛选采样检验。若检验结果符合标准值要求,直接评价;若不符合要求,必须按年平均、8h 平均值的要求,用累积采样检验结果评价,苯并芘、PM2.5、PM10等采用24小时平均的指标直接采用累积法评价。
筛选法采样:筛选法宜采样45 min。如使用直读仪器,采样间隔时间为10 min~15 min,每个点位至少监测4次~5次,最终结果以时间加权平均值表示。特殊情况(如氡),按照不同测定方法要求,采样至少24 h(连续测量方法)或采样2d~7 d(活性炭盒测量方法)。
累积法采样:累积法按年平均、24小时平均、8小时平均的要求,根据测定方法的不同,可连续或间隔采样,间隔采样的最终结果以时间加权平均值表示。氡采用固体核径迹测量方法采样。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22)
采样要求
采样前,应关闭门窗、空气净化设备及新风系统至少12 h。采样时,门窗、空气净化设备及新风系统仍应保持关闭状态。使用空调的室内环境,应保持空调正常运转。物理性指标的测量和室内氡累积测量(固体核径迹测量方法),以及其他未能满足前述要求情况下的测量,应在房屋正常使用状态下进行。
检测过程中,室内无人,门窗关闭,不得开动风扇等。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22)
测定方法:本文件中同一个指标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测定方法,应根据不同的适用范围选择对应的测定方法,若适用范围相同,可根据技术条件和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以第一法为仲裁法。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22)
质量保证措施
03
现场仪器校准
采样系统的流量要保持恒定,采样前和采样后均要在负载条件下用检定合格的流量计进行校准,前后两次校准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5%,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采样流量的实际值。宜在采样现场对采样器进行校准。
02
现场空白检验
现场采样时,至少留两个管不采样,并与其他采样管一样对待,送回实验室分析,若现场空白样品检验结果超过测定方法的定量限,这批样品作废。
01
气密性检查
在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的气密性进行检查﹐不得漏气。
04
每批样品采集过程中,均应采集平行样,平行样数量不得低于10%,当样本量不足10个时,至少应采集1个平行样。平行样测定值的绝对差值与平均值的比值不得超过20%。
平行样检验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22)
结果计算与表述
气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的最终浓度是指参比状态(大气温度为298.15 K、气压力为101.325 kPa时的状态)下的校正浓度,其他污染物(如PM10、 PM2.5 、苯并[a]芘等)的浓度则监测时大气压力和温度下的浓度。
对于气态污染物,采样体积按式(A.1)换算成参比状态下的体积,并计算最终污染物浓度。
测量结果一般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但当测量结果接近方法检出限时,测量结果表述与检出限小数点后位数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