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环境标准物质和标准分析方法课程内容2134标准物质标准分析方法环境标准物质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1.标准物质1.1 标准物质(RM(reference materialRM)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具有一种或数种已被充分确定的性质,这些性质可以用作校准仪器或验证测量方法的物质。具有证书的标准物质(CRM):标准物质应带有证书,在证书中应具备有关的特性值,使用和保存方法及有效期。证书由国家权威计量单位发给。如: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二级标准物质GBW(E)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具备的条件:(1)用绝对测量法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测量方法进行定值;(2)定值的准确度应具有国内最高水平;(3)具有国家统一编号的标准物质证书GBW;(4)稳定时间在一年以上;(5)其均匀度在定值的精密度范围内;(6)具有规定的合格的包装形式。2. 1 基体和基体效应基体:环境样品中,污染物以外的大量存在的其他物质。各种污染物的含量一般在10-6或10-9级水平,而大量存在的其他物质则称为基体。基体效应:环境监测中所用的相对分析法,即将标准溶液与待测样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测定的一种方法,所用“纯物质”配成的标准溶液与实际环境样品间的基体差异很大,因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而给实际测定中带来的误差,叫做基体效应。2. 环境标准物环境样的物质:按规定的精确度和精密度确定了某些物理特性值或组分含量值 ,在相当长时间内具有可被接受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并且在组成和性质上接近环境样的物质。除具备标准物质特性外,还应具备:(1)由环境样品直接制备或人工模拟环境样品制备的混合物;(2)具有一定的环境基体代表性。2.2 环境标准物质含义和作用2. 环境标准物环境标准物质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1)评价监测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研究和验证标准方法,发展新的监测方法;(2)校正并标定监测分析仪器,发展新的监测技术;(3)在协作实验中用于评价实验室的管理效能和监测人员 的技术水平;(4)质控标准:把标准物质当作工作标准和监控标准使用;(5)可以实现国际同行间、国内同行间以及实验室间数据的可比性和时间上的一致性;(6)作为相对真值,标准物质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技术仲裁依据;(7)以一级标准物质作为真值,控制二级标准物质和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和定值,也可以为新类型的标准物质的研制与生产提供保证。2.3 环境标准物质的制备和定值标准物质制备的一般过程 固体标准物质的制备大致可以分为采样、粉碎、混匀和分装等几步。固体标准物质制备流程示意图均匀性和稳定性的检验 通常采用高精密度的测定方法,以便发现标准物质在时间、空间分布中的微小差异。标准物质的分析与定值 目前,环境标准物质的定值多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由多个实验室的协作试验来完成。在准确分析的基础上,标准物质的定值多采用数理统计的办法。2.3 环境标准物质的制备和定值我国标准物质库中水环境分析一级标准物质成分 名称 成分含量或浓度 / (mg·L-1) 不确定度 / % 标准物质 编号 成分名称 成分含量或浓度 / (mg·L-1) 不确定度 / % 标准物质编号水中镉 0.100 2 GBW08607 水中汞 0.0100 4 GBW0860310.0 4 GBW08608 1.00 0.05 GBW08609水中铅 1.00 2 GBW08607 1000 1 GBW0861750 4 GBW08608 水中钴 1000 1 GBW08613水中铜 1.00 1 GBW08607 水中氯根 22.0 2 GBW0860650 4 GBW08608 水中硝酸根 4.50 2 GBW08606水中铬 0.500 2 GBW08607 水中硫酸根 38.0 1 GBW0860630 7 GBW08608 水中砷 0.500 1.5 GBW08605水中锌 5.00 1 GBW08607 1000 1 GBW0861190 5 GBW08608 水中铁 1000 2 GBW08616水中镍 0.500 2 GBW08607 水中铜 1000 1 GBW0861560 5 GBW08608 水中银 1000 1 GBW08610不确定度:标准偏差,环境变化,均匀性,有效期内变动2.4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样品环境监测的质控样品:人工合成,参数“真值”计算而得,代替标准物质用于环境监测检验精密度。质控样品代替标准物质原因:标准物质研制的周期长、难度高、工作量大,价格昂贵。某些监测实验室试图依靠标准物质达到满意的准确度,收效并不大,因精密度不够。因此,监测实验室应该在已经处于质量控制状态下再使用标准物质。2.5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样品作用:与样品相伴检测,质控样品监测结果准确和精密性符合要求,也意味着监测其他样品的数据是可信的。标准分析方法:又称分析方法标准,是权威机构对某项分析所作的统一规定的技术准则和各方面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它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按照规定的程序编制。(2)按照规定的格式编写。(3)方法的成熟性得到公认。通过协作试验,确定了方法的误 差范围。(4)由权威机构审批和发布。3.标准分析方法3.标准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标准化的原因:采用不同方法测定同一项目时会产生结果不可比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分析方法标准化活动。4.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定义:协作试验是指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和按照预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合作研究活动。协作试验可用于分析方法标准化、标准物质浓度定值、实验室间分析结果争议的仲裁和分析人员技术评定等项工作。目的和意义:分析方法标准化协作试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拟作为标准的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的条件下可以达到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制定实际应用中分析误差的允许界限,以作为方法选择、质量控制和分析结果仲裁的依据。进行协作试验试验方案制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室的选择;2)分析方法;3)分析人员;4)实验设备;5)样品的类型和含量;6)分析时间和测定次数; 7)协作试验中质量控制;8)数据处理4.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数据处理协作试验设计不同,数据处理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以方法标准化为例,一般计算步骤是:(1)整理原始数据,汇总成便于计算的表格;(2)核查数据并进行离群值检验;(3)计算精密度,并进行精密度与含量之间相关性检验;(4)计算允许差;(5)计算准确度。4.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例:水质 浊度的测定——浊度计法HJ1075-2019 验证6家实验室对浊度约为27 NTU的印染废水、62 NTU的地表水和74 NTU的海水统一样品进行了6次重复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0.7%~4.0%、0.4%~7.3%和1.4%~2.6%;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7%、12%和10%;重复性限分别为2.0 NTU、5.6 NTU和4.1 NTU;再现性限分别为6.8 NTU、22 NTU和21 NTU方法精密度U方法准确度检出限测量范围法方证验六家实验室验证结果以测量数据的最高 值为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3 NTU。6家实验室对浊度为5.0 NTU±0.50 NTU、10 NTU±1.0 NTU 和25 NTU±2.5 NTU 的有证 标准样品进行了6次重复测定:相对误差分别为 -2.2% ~ 2.4%、-4.0% ~ 3.0%和-5.6% ~ 2.3% ;相对误差最终值为0.4%±3.6%、-测量范围为0.3 NTU~40 NTU0.04%±4.8% 和-0.5%±5.2%上潛市浦东新区环境监测茹`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