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课程内容2134方法与原理仪器和试剂测定步骤数据处理及质量保证5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1总氮的定义总氮指能测定的样品中溶解态氮及悬浮物中氮的总和,包括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无机铵盐、溶解态氨及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的氮。1.方法与原理1.2总氮的测定意义总氮可以反映水体中氮的污染程度,对于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总氮是污水处理中重要检测项目,反应水处理中氮的去除状况。1.3 总氮的测定方法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测定范围为0.20~7.00mg/L;气相分子光谱法HJ/T199-2005;测定范围为0.200~100mg/L;连续流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667-2013);测定范围为0.16~10.00mg/L;流动注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668-2013);测定范围为0.13~10.00mg/L。在120~124℃下,碱性过硫酸钾溶液使样品中含氮化合物的氮转化为硝酸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nm和275nm处,分别测定吸光度A220和A275,按公式计算校正吸光度A,总氮(以N计)含量与校正吸光度A成正比。A=A220一2A2751.4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2. 仪器和试剂台式高压灭菌锅(1.1~1.4kg/cm2)25mL具塞(磨口)比色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注:所有玻璃器皿均应用稀盐酸浸泡。1cm石英比色皿玻璃仪器纱布和棉线实验用水为无氨水;碱性过硫酸钾溶液,ρ (K2S2O8) =4%,ρ (NaOH)=1.5%;硝酸钾标准贮备液:ρ(N)=100mg/L;硝酸钾标准使用液:ρ (N)=10.0mg/L;氢氧化钠溶液:ρ (NaOH) =200g/L;盐酸溶液:1+9;硫酸溶液:1+35。试剂3. 1 水样采集和处理水样保存:将采集好的样品贮存在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中,用浓硫酸调节pH值至1~2;常温下可保存7d。贮存在聚乙烯瓶中,一20℃冷冻,可保存一个月。3.测定步骤3.2 校准曲线的绘制配制标准系列:分别量取0.00、0.20、0.50、1.00、3.00和7.00ml硝酸钾标准使用液于25ml比色管中,其对应的总氮(以N计)含量分别为0.00、2.00、5.00、10.0、30.0和70.0ug。加水稀释至10.00ml,再加入5.00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塞紧管塞,用纱布和线绳扎紧管塞。消解:将比色管置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加热, 保持温度在120~124℃之间30min。待压力表读数降至零后, 取出放冷至室温,按住管塞将比色管中的液体颠倒混匀2~3次。测定吸光度:每个比色管分别加入1.0ml盐酸溶液,用水稀释至25ml标线,盖塞混匀。使用10mm石英比色皿,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水作参比,分别于波长220nm和275nm处测定吸光度。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零浓度的吸光度Ab、其他标准 系列的吸光度As,二者差值为校正吸光度Ar。As=As220一2As275Ar=A一AbAb=A220一2A275绘制校准曲线:以总氮(以N计)含量(μg)为横坐标,对应的校正吸光度Ar值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试样的制备取适量样品用200g/L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溶液(1+35)调节pH值至5~9,待测。3.3 样品测定量取10.00ml试样于25ml比色管中,按照校准曲线的步骤进行消解和吸光度测定。试样中的含氮量超过70ug时,可减少取样量并加水稀释至10.00ml。3.3 样品测定空白试验:用10.00ml水代替试样,按照样品同样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计算:参照上述公式计算试样吸光度和空白试验吸光度的差值Ar ,样品中总氮的质量浓度C(mg/L)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式中:C—样品中总氮(以N计)的质量浓度,mg/L;Ar—试样的校正吸光度与空白试验校正吸光度的差值;a——校准曲线的截距;b——校准曲线的斜率;V—试样体积,ml;f—稀释倍数。C=4.数据处理结果表示:当测总氮小于1.00mg/L时,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当总氮大于等于1.00mg/L时,保留三位有效数字。5.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每批样品应至少测定10%的平行双样,样品数量少于10时,应至少测定一个平行双样。当样品总氮含量≤1.00mg/L时,相对偏差≤10%;当样品总氮含量>1.00mg/L时,相对偏差≤5%。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每批样品应测定一个校准曲线中间点浓度的标准溶液,其测定结果与校准曲线该点浓度的相对误差应≤10%。否则,需重新绘制校准曲线。每批样品应至少测定10%的加标样品,样品数<10,测定一个加标样品,加标回收率应在90%~110%之间。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