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四学制)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稚子弄冰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稚子弄冰导学案

资源简介

课 题 1 《古诗三首 稚子弄冰》 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认“稚”1个生字,会写“晓”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3.理解古诗《稚子弄冰》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 重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通过朗读古诗、想象情景等方法感知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学习生字
1.课前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其中描绘了天真、懂事的农村孩子学着大人样子种瓜的情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稚子弄冰》这首古诗,一起来感受童年童趣。
2.朗读古诗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3.猜读诗题
稚子弄冰,“稚子”是指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古诗题目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玩冰。从题目中,你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发生的事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走近作者
杨万里(1127-1206)生平介绍: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南宋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风光,语言平易,风格清新,富有情趣。
主要作品:《小池》《宿新市徐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4.学习生字
5.指导书写
6.解词义
①幼小的孩子。 ( )
②玩冰块。( )
③古代常指一种玉石。( )
学习任务二: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1.指导朗读
边读边想象稚子弄冰的过程,通过语气、语速的变化表现出稚子情绪的变化。第一句语速稍快,重读“脱”,读出稚子取冰时的欣喜;第二句语速稍慢,重读“穿”,读出稚子的小心;第三句语速稍快,重读“敲”,读出稚子的得意;第四句语速稍慢,重读“碎地”,读出稚子的懊恼。
2.品读诗歌
自由读一读,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3.理解诗意
自学提示: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注释:
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一般指铜盆。
③[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④[磐]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⑤[玻璃]古代常指一种玉石。
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4.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译: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5.赏析古诗
这两句通过对小孩“脱”“穿”等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稚”既交代了小孩的年纪小,又是全诗的“诗眼”。小孩不怕寒冷,在冬天玩冰块,突显了其活泼、爱玩的天性。
6.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轻轻敲打,清脆的响声穿林而过。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像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
学习任务三:品读诗歌、想像画面
1.赏析古诗
敲击冰块的声音就像玉磬发出的声音,冰块落地的声音就像玻璃破碎的声音,这样描写生动具体,使人如闻其声。“敲成玉磬穿林响”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小孩敲冰块时的得意。“忽作玻璃碎地声”使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小孩失望的表情。
2.品析诗歌
稚子是怎么玩冰块的?你是从哪些词语想象到的?
答:孩子清晨将冻了一夜的冰块从盆中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敲打。我是从“脱”“穿”“敲”等动词想象到儿童“弄冰”的过程的。
3.交流讨论
a.孩子在玩冰块时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脱”晓冰、“穿”彩丝——小心、谨慎
“敲”冰块发出清脆的声响——得意
冰块“碎地”——懊恼
b.全诗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
全诗围绕“稚”字来写。稚气和乐趣使儿童忘却了严冬的寒冷,让他们保持一如既往的
c.你从哪里能感受到诗中的“稚趣”
小孩在寒冷的冬天玩冰,还用彩线把冰块穿起来当钲敲,玩得非常高兴。我从这个情景中感受到了诗中的“稚趣”。
D.稚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不惧严寒,清晨脱冰。(天真幼稚)
把冰块当成银钲来敲击玩耍。(调皮可爱)
4.想像画面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孩子清晨起来,看见盆子里面结满了冰,他就把冰块取出来,然后用彩色的丝线把冰穿起来,当作钲来敲打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我仿佛看见了孩童快乐地敲打着银钲,铛铛铛铛的声音像玉磬一样清脆,穿越了树林,传得好远好远。忽然,冰块“哐”的一声像玻璃(一种玉石)一样掉落地上摔碎了,他一脸惋惜与失落。
学习任务四:概括主题、背诵诗歌
1.概括主题
本诗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诗人将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块时的得意一一呈现,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2.背诵古诗
边读边想象稚子先得意后懊恼的心理活动,试着通过语气和语速的变化表现出稚子情绪的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