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黄山奇石》学习目标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认“闻、名、”等 15个字。用多种方法识记闻名、景区、著名、形状、尤其等词,用换一换的方法比较“壮、状”。2.会写“南、部、”等9个字。注意左右部分的宽窄、长短笔画的穿插。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的赞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目标解读教材解析:本单元围绕“家乡”这一主题编排,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与家乡、祖国相关的人文主题贯穿于小学中,从二年级的“家乡”到三年级的“祖国山河”,从四年级的“家国情怀”到五年级的“深爱祖国”,再到六年级的“民俗民风”,编者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编排了一系列认识祖国、热爱祖国的文本,旨在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了解我国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精神,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学情分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和“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的阅读训练的重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促进学生边读边思,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习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第2、3自然段。学习难点:抓关键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与奇特。语文要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德育渗透点:热爱祖国河山,唤醒爱国情怀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卡预学案模块一:创情激趣核心问题: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上节课我们跟随两位唐代诗人欣赏了鹳雀楼和庐山瀑布的美丽景色,今天我们走进我国著名风景区——黄山,看看它会带给我们哪些惊喜。【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习兴趣】2.相信大家在预习的时候已经对黄山有所了解了。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它位于安徽省的南部,它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为“黄山四绝”。现在让我们去看看“四绝”中的黄山奇石。3.揭示课题——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特、奇怪、神奇)4.读懂关键词语,对于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哦!那么课文究竟介绍了哪些奇石?它们有多奇特,多神奇呢?让我们赶紧去文中看看吧!模块二:自读初识学习活动一:找“奇”,梳理方法核心问题:文中写了几种黄山奇石?把它们的名字圈画出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上自然段,圈出生字。2.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3.默读读文。思考:文中写了几种黄山奇石?把它们的名字圈画出来。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4.这么多有趣的名字,快和同桌合作读一读吧!这些巨石的名字中,有两个新认识的生字朋友。“仙、都”描红“仙”——编口诀识字:“人在山边似神仙”“都”——查字典,根据字义区分读音。天都:天上的都城出示“全国人民都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这个句子你能读准吗?【设计意图:反复读文,在多遍读文中识记生字,梳理介绍的奇石。】研学案模块一:品读感悟学习活动二:品“奇”,读中感悟过渡: 这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怪不得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在文中的哪里呢?快去找一找,读给同桌听。核心问题:你喜欢哪块奇石?为什么?1.学习第一自然段。(1)(告诉了我们黄山的位置)它在哪里?原来,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闻名”是什么意思?(有名、出名)小结:可以找近义词理解词语课文中还有一个词,也表示有名的意思,你找到了吗?对啦,第5 自然段中的“著名”也是名气很大的意思。“中外闻名”还可以换什么词:驰名中外、闻名遐迩、举世闻名、赫赫有名、大名鼎鼎等哪里这么有名呀?(黄山风景区)你还知道哪些风景区?(课件出示:我们家乡的“太阳岛景区”;我国首都北京的“故宫旅游景区”)瞧,注意生活中的点滴,边玩儿边识字,多轻松啊!(出示: 生活中识字)(2)还读懂了什么? 黄山最有趣的景色是什么?出示: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秀丽神奇”——景色秀美壮丽神奇“尤其”——你能把它换成另一个词,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吗?(特别)【设计意图:此核心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分析第一自然段,在品读中处理生字,达到准确识记的目的。】2.学习第二自然段(1)先来看看“仙桃石”吧!用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核心问题:为什么说“仙桃石”是块奇石呢?(2)同学们说得真好,它的外形神奇、来源神奇,来到黄山之中的动作更神奇,这的确是一块奇石啊!(3)它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你是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好像”这个词告诉我们它并不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大桃子)这是通过比喻,让我们更好地想象出它的样子,感受它的神奇。(4)总结学法:我们刚才借助了表示仙桃石的外形、动作等关键词语,想象出画面,感受出了仙桃石的神奇。(5)你能把形象化为自己的朗读,分享给大家吗?(配乐读)(6)让我们欣赏着图片,再来说说“仙桃石”3.学习第三自然段(1)仙桃石来啦,让人馋得直流口水,小猴子也来啦!出示第三段(2)默读第 3 自然段。核心问题:这块石头有什么奇妙之处呢?(3)“陡峭”这个词不容易理解,你能猜出它是什么意思吗?其实想理解“陡峭”的意思,我们还可以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你还见过哪些情景,可以用陡峭来形容呢?登山运动员在陡峭的岩壁上攀爬。人们在陡峭的山腰上修建长城。)(4)再读第三段,除了位置奇特, 说说这块石头还有什么奇妙之处呢?(5)是啊,课文中给猴子加上了一对引号,因为这并不是一只真的猴子,而是一块奇石,加上引号表示特殊含义,看来,你已经读懂了它的意思。(6)这只猴子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再读读这段话,圈出描写它动作的词语。圈出:抱着、蹲、望着,和你找得一样吗?这些都是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呀,却用在这块貌似猴子的奇石上,原来是一种拟人的写法呀,真是生动传神!(7)现在就请你想象着画面,一边做动作,一边读一读这句话吧!这只猴子看得多认真啊!你能猜猜他在望着什么,又想些什么吗?(8)同学们的想象真有趣,怪不得它会看得如此专注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同时鼓励积累好词好句。】模块二:总结提升学习活动三:仿“奇”,迁移运用1.核心问题:欣赏了“仙桃石”和“猴子观海”两块奇石,你更喜欢哪一个呢?我想大家一定很难选择吧!那么它们是怎样呈现在我们的脑中,走进我们的心里的呢!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吧!2.总结方法(1)首先,我们要认真读一读整个自然段,圈画出这块石头的奇妙之处;(2)再抓住结合描写石头姿态、动作的关键词语和生动的句子展开想象;(3)接着,就要带着想象有感情地读课文,把头脑中的画面读出来;(4)最后,我们就可以做一名解说员,把奇特的风景分享给大家啦!模块三:运用积累核心问题:最后一段还有好多奇石作者没来得及具体描写,下面我们也来当小作家,选择一块你喜欢的石头,抓住样子,说几句话。(仿照“…像…”“真像”“好像”)拓学案模块一:自主运用1.玩字卡识记生字2.生字重组,检查认读模块二:指导书写南:上部横短竖倾斜,下部宽大。框内的短竖写在竖中线,上端不出头。部:左部“立”大“口”小,“口”的右侧紧靠竖中线。些:上部宽大,下部窄扁,注意“止”的末笔横变提。【设计意图:细致指导书写,便于学生掌握汉字书写要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