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问卷)(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由问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答案务必写或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⒉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古代诗学是主张阴阳协调的。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清浊之分或阴阳之分,不仅概括了人的气质的两大类别、而且表示了对每种气质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两类气质之间关系的理解。用这个根本的原则来考察人的气质,不同的人所禀受的气虽有阴阳之分,但这只是说总的倾向。事实上,每个人的气质中,都有阴阳两种成分,不会是绝对的、完全的阴,或绝对的、完全的阳.人的身体和精神,都需要阴阳协调。文学艺术也需要阴阳协调,在优秀的文学艺术家身上,阴阳刚柔总是不同程度地结合着。例如陶渊明,他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类平和恬适的诗句,又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那样“金刚怒目”式的诗句。例如李清照,她既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类婉约凄清的诗句,又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那样慷慨雄豪的诗句。更深一层说,在陶渊明的平和中,就含有不向世俗低头的奇崛;在李清照的凄清中,就含有对爱情的坚贞执著。总而言之,阴阳二气既是相生相克,又在变化中调和。这一观念,是中国气质论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诗学文气论的精华。阴阳,是中国哲学的最基本的范畴;刚柔,也是中国哲学的常用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里,阴阳,指的是世界万物的两种基本的相互对立和对应的属性。凡向上的、向外的、动的、明的、热的、强的为阳,向下的、向内的、静的、暗的、冷的、弱的为阴。阴阳的彼此作用,作成和推动万物的孳生、发育和发展。刚柔,指的是事物的两种性质或者状态,刚柔同阴阳往往有对称的关系,在有的论者那里,刚柔可以和阴阳等同。《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万事万物,都由阴阳两个方面构成,都包含阴和阳的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相互融合。《易·系辞上》一再讲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从南朝梁刘勰以后,阳刚阴柔多用于描述作家作品的风格。唐人所作《晋书·文苑传》说:“赏好生于情,刚柔本于性。情之所适,发于咏歌,而感召无象,风律殊制。”作者性情的刚柔,决定了作品风格的刚柔。阴阳这对范畴由对立的两面组成,每一事物其阴与阳的量度有多少之别,其发展变化有阴与阳各自增减、升降、消长之别,阴与阳的组合方式也千差万别;在每一事物中阴与阳的比重不一,或阳胜阴,或阴胜阳,因而才各有个性,生出亿万的品类。但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一有一无。文学作品也是这样,雄健、豪放、壮伟的属阳刚,秀雅、婉约、冲淡的居阴柔,这都是就其总体倾向而言。细细体味、分析,则好的作品两种兼具,有阳无阴或有阴无阳,都不成其为好文章。从纯审美的角度说,两者不应有高下之分;区分高下,是加入了社会价值判断的结果。清代姚鼐和许多前人一样,不是平均地、平等地对待阳刚和阴柔两大风格类型,他在《海愚诗抄序》中说:“其在天地之用也,尚阳而下阴,伸刚而绌柔,故人得之亦然。文之雄伟而劲直者,必贵于温深而徐婉。温深徐婉之才,不易得也,然其尤难者,必在乎天下之雄才也。”(摘编自王先需《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材料二:自然界有两种美:老鹰古松是一种,娇莺嫩柳又是一种。倘若你细心体会,凡是配用“美”字形容的事物,不属于老鹰古松的一类,就属于娇莺嫩柳的一类,否则就是两类的混和。有两句诗说:“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每句都只提起三个状貌,可以象征一切美。你遇到任何美的事物,都可以拿它们做标准来分类比如说峻崖、悬瀑、狂风、暴雨、沉寂的夜或是无垠的沙漠,垓下哀歌的项羽或是床头捉刀的曹操,你可以说这是“骏马秋风冀北”的美;比如说清风、皓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媚眼似的湖水,葬花的林黛玉,你可以说这是“杏花春雨江南”的美。艺术是自然和人生的返照,往往因创作家性格的偏向,作品也因而或刚或柔。历来艺术家对于阳刚、阴柔两种美分得很严。在诗方面有李、杜与王、韦之别,在词方面有苏、辛与温、李之别……统观全局,中国的艺术是偏于柔性美的。中国诗人的理想境界大半是清风皓月疏林幽谷之类。环境越静越好,生活越闲越好。他们很少肯跳出那“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宇宙,而凭视八荒,遥听诸星奏乐者。他们以“乐天安命”为极大“智慧”,因此,他们的诗也大半是微风般的荡漾,轻燕般的呢喃。过激烈的颜色,过激烈的声音和过激烈的情感都是使他们畏避的。《二十四诗品》中只有“雄浑”“劲健”“豪放”“悲慨”四品算是阳刚美,其余二十品都偏于阴柔。西方评论家所说的“宇宙的情感”,在中国文学中除着《逍遥游》《齐物论》《论语:子在川上》、陈子昂《幽州台怀古》(《登幽州台歌》)、李白《日出东方限》诸作以外,很少能看到其他具有“宇宙的情感”的文字。“雄浑”“劲健”“庄严”诸词大多都只能得其片面的意义。(摘编自朱光潜《两种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哲学对“阴阳”“刚柔”作了阐释,并对二者的属性作了划分。B.作者认为,南朝梁刘勰是第一个提出来用阳刚阴柔描述作家作品风格的。C.虽然也有刚柔混和的“美”,但这种“美”并不是朱光潜所论说的重点。D.中国诗人很少愿意“凭视八荒”,这使《二十四诗品》中多数偏于阴柔。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一个作家的性情偏向阴柔,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其创作风格偏向阴柔,但这种风格只是总体上的倾向,并非绝对B.在文学作品中,因“阴”与“阳”的比重不一样,或阳胜阴,或阴胜阳,所以作品就会各有个性,呈现出不同的风格。C.历来的艺术家认为“两种美”有着十分严格的划分,这与王先需“好的作品两种兼具”"的观点相比,有着较大不同。D.《二十四诗品》中只有“雄浑”“劲健”等四品算是阳刚美,这可佐证中国诗人是以"“乐天安命”为极大“智慧”的。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豪放大气,《绝句》“春风花草香”清丽温馨。B.柳公权的书法骨力劲健,褚遂良的书法轻盈飘逸。C.石涛的《竹石图》苍劲恣肆,唐寅的《临水芙蓉图》娇艳俊秀。D.中国古典音乐名曲《十面埋伏》铿锵激越,《梅花三弄》柔和舒缓。4.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阴”“阳”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5.请结合以上材料的相关论述,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两篇作品中任选一篇,分析其中体现的“阳刚”。(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出走以后张天翼何太太①忽然回到了娘家,脸色很难看。一个人回来的。只带了一只精致的小提箱。其余照道理要带的都没带。譬如听差、奶妈、孩子等等。“回来了 怎么,一个人么 你一个人——不要照应就……”“我要离婚!”老太爷只把嘴唇哆嗦着。真糟糕:他才辞了那差使没有几天!他在县衙门里吃了二十几年公事饭,历任的县长都没换掉他。去年女儿嫁给了那何伯峻,他才苦出了头:大儿子有了个好差使,带着媳妇孙儿女去吃饭。老二老三也能升了学。女儿女婿还要接他们两老到上海去享福哩。老太爷瞅了老太太一眼,把那双没光彩的眼睛又回到女儿的脸上,老半天他才似乎鼓起了勇气,全身的劲都给聚到嘴里,声音可轻轻的:“为什么呢,为什么你要……”“我要离,就是!”那个粗暴地抢白着,“我再也不能跟伯峻呆下去!——他简直恶化,腐化,……自私自利……国家社会上的罪人……”“小夫妻吵嘴是常事。怎么……唉,你离了婚,叫我跟你爸怎么办呢……”他们的女儿跳起来顿着脚。“烦死了!什么小夫妻小夫妻的,真是!我跟你们说不明白:我只要告诉七叔……你们都不懂!”她只相信七叔,于是老太爷似乎有点伤心自己的攀不上,小声儿叹了一口气,肚子里说:“他们是新派人,唉!”那位姑太太可一直等到七叔来了她才开话匣子。七叔是老太爷的堂房弟弟。才三十几岁,并且是在县里顶爱出风头的一个中学里当国文教员的。★她打有知识的时候起——就一直跟着七叔的路线走:他叫她知道女人是个“人”,他叫她放眼去看这世界到底有多么大,他叫她用她的脑筋。还有呢——何伯峻也是七叔介绍给她的。现在她要脱开伯峻的这理由——当然也只有七叔懂得。七叔比前两个月胖了些,对她像逗孩子玩似的:“怎么,闲得没事做了就闹离婚玩么 ”“七叔你告诉我的:他有救中国的大志,他要振兴实业,一回国他就开了那个公司。哼,说得倒好听。其实啊——其实他是要发财!——你知不知道他钱是怎么赚来的,你知不知道 ”“唔,怎样呢!”“他呀,他呀……”她全身的血在狂奔着,声音发了颤,“他借口不景气,他说去年蚀了二十来万,放出谣言去说公司要关门。他其实……你知道他怎样 ”姑太太两手抓着拳,用力哆嗦着,“呵,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减少别人的工钱!——做工的时间倒多加两个钟头!他们……那些工人要是不依,他就拿关门来吓他们!你看他……”“这些事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他这种慢条斯理的口气跟她那愤激劲儿简直太不相称。“他说这是为了生活!为了我们的生活!造孽钱!骗来的钱!哼,我让他拿这些钱来养我么!”“那你打算要怎样 ”“离婚!”那个斩钉截铁的,“我有我的思想:我不能跟吃人的野兽生活在一起!”七叔笑了笑,一面掏出一只表来看了一下。“你根据民法第几条跟他离婚呢 ”姑太太倒给愣住了:不错,离婚没理由。“我总而言之不干了!我要像《玩偶家庭》②里那个女主人一样!”要谈这一套——是七叔的拿手:这些书还是他介绍给她看的。“《玩偶家庭》的那位太太是自己的事呀——她丈夫亏待了她呀。你呢——其实事不关己,你本可以……”“事情当然不关我的事。可是我有我的人格,我有我的思想!”“唉,真孩子气!——做事全凭一个冲动,一点不相干的事也闹得这样……”姑太太猛的站了起来:“不相干的事——看到那些工人那么痛苦也是不相干的事!我的思想不是受你的影响的么——你叫我用用脑袋,你叫我睁开眼睛来看这世界,你叫我想到民众的痛苦……什么,你现在倒说是不相干的事!”七叔可没想到她有这一着,舌子也打起结来。“这是……我们所以要有这种思想——无非是怕我们自己落伍,我们……我们不妨把生活跟思想解释成两回事。思想归思想,生活归生活。”七叔瞧着姑太太似乎没先前那样肝火旺,掏出表来:已经过了三点,他得到学校里去开教务会议。临走的时候他还叫她静心想一想。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堂屋里响起老太爷抽旱烟的声音,那么没劲儿,那么单调,仿佛人类一辈子只配抽旱烟——一面抽着一面安心地等着老死。这一切——姑太太当然非常熟悉。她仿佛觉得自己一直生活在这里,并没遇见那个何伯峻,并没结婚。似乎她还才打学校里回来哩。不过也有点不同:那时候她只穿着破棉袄,罩着补了又补的蓝旗袍。脚上老是一双胶底鞋:夏天泡着脚汗,冬天就冷得像冰。只有在七叔那里得到一点安慰———那些书,那些思想。他还介绍了伯峻给她。现在七叔也还是那个,告诉她生活是……她心脏上感到一阵冷。平日这时候她正用开水冲着肝精喝———比牛肉汁还好吃。有时候还得吃一片面包。没有朋友来热闹,就返着孩子玩。晚上呢———更不用说,伯峻忠实地陪她坐上车子、开足马力上回力球场,上百乐门。总而言之,生活得一点不寂寞……以后是怎么一种生活呢……二弟三弟当然得辍学。大哥准得失业,带着老婆儿女一家子回家来。老太爷已经辞了差使,那就得成天在家里抽早烟,叹着气发牢骚。一家十几口都挤在这所潮湿的黑房子里挨着饿,啜泣着:太阳永远晒不到他们头上来…….七叔来的时候已经快要吃晚饭。“唉,我们的姑太太,你看罢:伯峻的电报。”伯峻的电报!——姑太太跳了起来,心也跳了起来,身子像泡在温水里似的。电报并不短:打给七叔的。原来她一走,伯峻那么伤心——连饭也吃不下,伯峻打电报问七叔——她是不是回了家。伯峻还等着七叔的回电哩:一接到回电——他就亲自来接她回去。于是大颗泪滚了下来。别人多么爱她,瞧!“你想想你的孩子气,”七叔扫那两老一眼,“离了他怎么办呢,你总是……”“啊呀,别说了!”姑太太抹抹眼泪撮着嘴。七叔大笑起来,大家提得高高的心就有了个着落。“马上就回电,呃 叫他明早来接你 ”“随你吧。”七叔又大笑着,一面找支笔来拟电报。什么都有了活气。姑太太呢——她可打开了那只手提箱,拿出她生活里不可少的那套行头,对着镜子在自己微笑的脸上做起功夫来。(有删改)【注】①何太太,因嫁何伯峻,故称何太太,娘家人称她姑太太。②《玩偶家庭》,即易卜生的《玩偶之家》。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姑太太平时回娘家都会带着听差、奶妈、孩子等,而开头写她一个人回来是很反常的。B.姑太太被何伯峻爱国青年的表象迷惑,婚后才认清其资本家的真面目,于是坚决要离婚。C.姑太太嫁给何伯峻后全家人的生活都变好了,可见姑太太的婚姻情况对家人影响很大。D.文中两次提到老太爷“抽旱烟”,暗示他是单调乏味、令人窒息的家庭气氛的制造者。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塑造姑太太的形象,《玩偶之家》通过台词、动作等塑造娜拉的形象。B.文章采用全知视角叙述,作者像一位摄影师带着读者看姑太太的一举一动以及她内心的起伏变化,使小说更有现场感。C.何伯峻并未出场,他的形象多是通过姑太太的转述来呈现的,这与《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一人物的正式出场方式相同。D.结尾的突转既有七叔规劝的因素,也有姑太太对现实考量的因素,还有伯峻电报给的台阶,是几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8.文中画★的段落,写七叔对姑太太的影响时,多次使用“他叫她……”,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5分)9.小说充满讽刺意味,请从手法、语言的角度,结合文本加以分析说明。(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周公受禾东土,鲁天子之命。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成王自奄归,在宗周,作《多方》。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节选自《史记》)材料二:论周公者多异说,何也 周公居礼之变,而处圣人之不幸,宜乎说者之异也。凡周公之所为,亦不得已而已矣。成王幼不能为政,周公执其权以王命赏罚天下是周公不得已者如此而已,今儒者曰:周公践天子之位,称王而朝诸侯。《书》曰:“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则是周公未尝践天子之位而称王也。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儒者之患,患在于名实之不正。陈贾问于孟子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叛。知而使之,是不仁,不知是不智。”孟子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从孟子之说,则是周公未免于有过也。夫管、蔡之叛,非逆也,是其智不足以深知周公而已矣。周公之诛,非疾之也,其势不得不诛也,管、蔡之封,武王之世也。武王之世,未知有周公、成王之事,苟无周公,成王之事、则管、蔡何从而叛 周公何从而诛之 故曰:周公居礼之变,而处圣人之不幸也。(节选自苏轼《周公论》)10.材料二中面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周公A执其权B以王命C赏司D天下E是周公F不得已者G如此而已。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摄,代理,与《论语》待坐章中“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的“摄”意思不同。B.绌,同“黜”,指废黜,“绌”与今天的成语“相形见绌”中的“绌”意思相同。C.患,弊病、毛病,与《鱼我所欲也》中“故患有所不避也”中的“患”意思不同。D.疾,憎恨、痛心,与《屈原列传》中“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的“疾”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管叔、蔡叔等人出于狭隘的想法,疑心自己的兄弟周公夺权篡位,就勾结武庚作乱背叛了周。周公本成王之命讨伐叛军,严惩叛乱者。B.周成王在丰邑,派召公动工复建洛邑,以完成武王的遗愿。周公再次卜问和勘察后,将九鼎安放在了丰邑,认为此处是天下的中央。C.对于论者对周公的异议,苏轼探寻了其中的原因,认为周公所处的正是礼法变革且周武王去世的特殊时期,所以有各种议论也正常。D.陈贾否定周公派管叔监国的举措。他分析说,周公若知道管叔会叛国还派他去,就是不仁爱;如果不知道而这样做。就是没有智慧。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2)夫管、蔡之叛,非逆也,是其智不足以深知周公而已矣。14.材料二中,苏轼援引《书》和孟子的言论,分别有什么作用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寄陈同甫陈傅良①古来材大难为用,纳纳乾坤着几人 但把鸡豚燕同社,莫将鹅鸭恼比邻。世非文字将安托,身与儿孙竟孰亲。一语解纷②吾岂敢,只应行道亦酸辛。[注]①陈傅良,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为官正直,屡次进谏但多不被采纳。与陈亮(字同雨)在学术主张和政治境遇上相似,并称“二陈”。②一语解纷,取战国时鲁仲连以一番话解除邯郸之国,功成不受赏的典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说明有才能的人难以得到任用是自古皆然的道理,满含英雄寂寞之感。B.颔联既表现与“同社”宴饮的欢乐,也体现因鹅鸭之事与邻人所生的烦恼。C.尾句的“行道亦酸辛”与李白“行路难”旨意相近,均指世路坎坷、难行。D.本诗着力写人生况味,风格深沉苍劲,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劝慰。16.近代文学家陈衍评论此诗说:“经过忧患,乃有此忠告。”请结合这一评价分析诗作。(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贾谊的《过秦论》中,表现面对来势凶猛的九国之师,秦国从容应对的句子是“ ”,而九国之师则“ ”,说明其人心不齐、同时也凸显了秦国的强大。(2)李白《蜀道难》中,为突出蜀道行走之难,既夸饰山峰之高,又表现绝壁之险的句子是: , 。(3)春节前夕,小艾同学和父母一起去南山滑雪场,面对远山的皑皑白雪,他不禁感叹道: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有一次我碰上巩乃斯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邢雨来势之快,可以使 A 地在晴空盘旋的苍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一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暴雨的豪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个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向前冲锋!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像 B 、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不安分的马从四面八方汇集成集团向前冲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12月1日,正在执行中回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雪龙”号极地破冰船,经过浮冰区破冰航行,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附近。破冰船是一种特殊的船舶, ① ,例如“雪龙”号能破1.1米的冰,“雪龙2”号可前后向破1.5米的冰,“雪龙2”号有个“杀手锏”特别值得一提,它是全球第一艘实现艏向,艉向双向破冰的极地考察故冰船。除了船舶本身的破冰能力外,海冰也是复杂多变的,也会对破冰船的破冰能力造成较大的影响,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 ② ,当海水温度升高超过零摄氏度,海冰开始融化,整体强度减弱;当温度处于零摄氏度以下,甚至零下2摄氏度,海水开始结冰,海冰整体强度明显加强,冰的强度主要受堆积冰还是层冰、当年冰还是多年冰的影响。堆积冰在结冰过程中因受风浪等外部环境影响不断堆积, ③ ,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破冰船穿越此类海冰也会变得非常困难,当年冰最大厚度2米,而由于多年冰经过一个或多个夏季融化后再结冰,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变得更加结实,厚度可能会有3至4米以上。20.文中加点的“杀手锏”用了词语的比喻义,下列加点词语没有用比喻义的一项是(3分)A.作为此次活动的东道主,照顾好你们是我的责任。B.绊脚石也是成长的动力,可以让我们更加地坚韧。C.不要总躲在别人后面放冷箭,这是不利于团结的。D.建立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我们具有里程碑意义。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文中面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的文宇出自新疆本土作家周涛的《巩乃斯的马》,其中有句话;“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对这句话,你有怎样的联想、感悟与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试题中凡主观题回答,意思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一、(35分)1.C(A项曲解文意,文中并未对“刚柔”属性作划分;B项无中生有;D项强加因果。)(3分)2.D(关系混乱。“《二十四诗品》中只有‘雄浑’‘劲健’等四品算是阳刚美”,可佐证“中国的艺术是偏于柔性美的”,或佐证“过激烈的颜色……都是使他们畏避的”。)(3分)3.A(此项证明的是“在优秀的文学艺术家身上,阴阳刚柔总是不同程度地结合着”,但不能支撑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3分)4.D(加入社会价值的判断,就会区分高下。而“尚阳下阴”仅是姚鼐的主张。)(3分)5.《念奴娇·赤壁怀古》①苏轼豪迈洒脱,其词风格豪放。②词作中“大江”“乱石”“惊涛”等意象营造出雄奇壮阔的意境,词人咏赞江山胜迹,颂扬历史英雄人物,这些都属于“骏马秋风冀北”一类的阳刚美。③“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文字,雄浑苍凉,有一定的“宇宙的情感”。《登幽州台歌》:①陈子昂刚直果敢,其诗慷慨悲凉。②诗中“天地”“悠悠”,意境广阔渺远,“独怆然而涕下”抒发情感直接而强烈,属于“过激烈的情感”一类。③古今俯仰,天地广阔,“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天地之悠悠”,极具“宇宙的情感”。(结合以上两篇作品中的任何一篇加以分析即可)(6分)6.D(他不是“家庭气氛的制造者”,而是家中一个老弱不堪、无奈逃避的人。)(3分)7.C(王熙凤的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3分)8.①说明七叔是她新派思想的启蒙者,“女人是个‘人’”“放眼去看这世界”等,给她带来极大的思想冲击,使她对七叔盲目地信赖和崇拜。②说明她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和判断,只是被灌输了一些新派思想,所以很容易向生活屈服。(5分)9.①对比手法:姑太太坚决要离婚时的“斩钉截铁”与后面准备被接回时的感动开心,前后对比,极具讽刺效果。②细节描写:姑太太多次宣称“我要离婚”的语言,“两手抓着拳,用力哆嗦着”的动作,“别人多么爱她,瞧!”的心理,“微笑”的神态等,多处细节描写真切展现其形象、心理,颇具讽刺意味。③大词小用:“跟着七叔的路线走”,“路线”原指思想上、政治上或工作上所遵循的根本途径或基本准则,用在这里,凸显了七叔满嘴大道理的做派,具有讽刺效果。(答出两点即可)(6分)二、(35分)10.BEG(根据文意,应如此停顿。)(3分)11.B((两个“绌”意思不同,成语“相形见绌”中的“绌”是不足的意思。)(3分)12.B(九鼎安放在洛邑。)(3分)13.(1)(成王)创制和匡正礼乐,制度从此改变,百姓和睦,颂歌四起。(4分)(2)管叔、蔡叔叛乱,并不是不服从,这是他们的智慧不能够深刻了解周公啊。(4分)14.①援引《书》中的话是为了证明周公并无“践天子之位而称王”,以此反驳儒者之言;②援引孟子的话是以此为基础生发议论,阐释自己的观点:即使周公有过,也是为形势所迫。(3分)15.B(“也体现因鹅鸭之事与邻人所生的烦恼”理解有误,诗人是劝友人莫因鹅鸭之类的琐事惹恼邻人(3分)16.①经过忧患:陈傅良为官正直,但屡次进谏都不被采纳;②忠告:对有相似境遇的陈同甫,诗人宽慰说:古来材大者不被重用,也是常态;要安于乡里生活,尽享儿孙之亲;不奢求建立奇功伟业,人生道路本就曲折坎坷。(6分)17.(1)(秦人)开关延敌逡巡而不敢进(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示例: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每空1分,共6分)三、(20分)18.A.悠然自得/自由自在/逍遥自在B.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若定/处之泰然/从容不迫(2分)19.①原句将“马”用逗号隔开,单独成句,更能强调所描写的对象;②原句用“涌”“扩展”等词语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描绘出马从不同地方汇集、在汇集中不断扩展、扩展时虽纷乱却又有序的场面,更富动态感;③原句描写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更能展现马群汇集时令人震撼的声势和场面。(5分)20.A(“杀手锏”与“绊脚石”“放冷箭”“里程碑”都用了比喻义,而“东道主”没有。)(3分)21.①其破冰能力不同―②海水的温度和冰的强度―③变得越来越厚(6分)22.而多年冰由于经过一个或多个夏季融化后再结冰,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变得更加结实,厚度可能会有3至4米。(4分)四、(60分)23.(略。)(请参考2023年新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60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成王年少,周刚刚平定天下,周公害怕诸侯背叛周,于是就代理掌管国政。管叔、蔡叔等兄弟怀疑周公,勾结武庚作乱,背叛周。周公奉成王的命令,讨伐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晋唐叔得到吉祥的谷穗,把它献给成王,成王把它送到周公的驻兵之地。周公在东土接受(这吉祥的)谷穗,(并)宣布子的命令。周公摄政七年,成王长大了,周公还政给成王,(又)回到北面群臣的位置。成王在丰邑,派召公重新营建洛邑,(以)完成武王的遗愿。周公再次卜问反复勘察,最终修筑成,将九鼎安放在这里。(并)说:“这里是天下的中央,四方来进贡的路程均等。”召公担任太保,周公担任太师向东讨伐淮夷,灭除奄,把他们的国君流放到薄姑。成王从奄回来,在宗周,作《多方》。(成王)废黜殷的天命之后,(又)袭击淮夷,回到丰邑,作《周官》。(成王)创制和匡正礼乐,制度从此改变,百姓和睦,颂歌四起。材料二:议论周公的话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为什么呢 (因为)周公处在礼法变动、(并且)圣人(武王)去世的时期,评说的人观点不同(也)是理所应当的啊。凡是周公做的事,也(都)是不得已啊。成王年幼不能处理政事,周公执掌他的权力,凭借成王的命令赏罚天下,这是周公不得已这样做的,如此而已。现在(好多)儒者说:周公登上天子的位置,自称为王而使诸侯朝拜。《尚书》说:“周公位居冢宰,匡正百工。(当时就有)管叔、蔡叔等散布流言。”这就(证明)周公不曾登上天子的位置并且自称为王啊。孔子说:“一定要先正名分!”儒者的错误,(就)错在名分与实际不相符。陈贾向孟子问道:“周公派管叔去监管殷商的遗国,管叔(却)带领殷商人反叛。(如果周公)知道(管叔会这样做)还要派他去,这是不仁爱;(如果)不知道(还这样做)(就)是没有智慧。”孟子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过错,不也是合乎情理的吗!”依从孟子的说法,就是周公(也)不免有过错啊。管叔、蔡叔叛乱,并不是不服从,这是他们的智慧不能够深刻了解周公啊。周公诛杀(他们),并不是憎恨他们,是因为当时的情势不得不杀(他们)啊。管叔、蔡叔享有封地的时候,是周武王的时代。周武王的时代,不知道((后世)有周公、周成王的事。假如没有周公、周成王的事,那么管叔、蔡叔为何叛乱 周公(又)为何要诛杀他们呢 所以说:周公处在礼法变动、(并且)圣人(武王)去世的时侯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