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分层作业(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分层作业(有答案)

资源简介

古诗词诵读 《清平乐》 分层作业
作业内容 分层要求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识字与写字】 有感情地诵读《清平乐》,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鹏。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2.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的括号里用“√”标示。 清平乐(lè yuè) 踪迹(zōng zhōng) 百啭(zhuǎn zhuàn) 蔷薇(qiáng qiǎng) 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组是( )。 A.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寂寞:清静,寂静;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B.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若:如果。 唤取:唤来。) C.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问取:呼唤,询问。取,获取。) D.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啭:鸟宛转的鸣叫。因,凭借。) 必做题
【阅读与鉴赏】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清平乐》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从“春已归去,蔷薇花开”可以看出来,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惜春之情。( ) (2)《清平乐》写了词人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 5.比较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 钱塘湖春行 【唐】李白 【唐】白居易 谁家玉笛暗飞声,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散入春风满洛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此夜曲中闻折柳,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何人不起故园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 (季节)的,却各有特色。《钱塘湖春行》看似白描,实则重点描写了 、 、 、 等景物。《春夜洛城闻笛》中触发诗人故园之情的原因是: (用诗句回答)。 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诗人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美丽的景象。 《钱塘湖春行》结尾两句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叹。 《春夜洛城闻笛》首句中“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D.《春夜洛城闻笛》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必做题
【表达与交流】 6.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 _____借东风,巧用天时 (2)_____借荆州,有借无还 (3) _____进曹营,一言不发 (4)三个臭皮匠,顶个_____ 选做题
今天我收获了_______颗星,我已经积累了_______颗星,真棒啊,继续努力!
教师评价
参考答案:
作业内容 分层要求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识字与写字】 有感情地诵读《清平乐》,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鹏。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

)2.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的括号里用“√”标示。 (

) (

) (

)清平乐(lè yuè) 踪迹(zōng zhōng) 百啭(zhuǎn zhuàn) 蔷薇(qiáng qiǎng) 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组是( C )。 A.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寂寞:清静,寂静;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B.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若:如果。 唤取:唤来。) C.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问取:呼唤,询问。取,获取。) D.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啭:鸟宛转的鸣叫。因,凭借。) 必做题
【阅读与鉴赏】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清平乐》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从“春已归去,蔷薇花开”可以看出来,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惜春之情。( √ ) (2)《清平乐》写了词人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 ) 5.比较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 钱塘湖春行 【唐】李白 【唐】白居易 谁家玉笛暗飞声,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散入春风满洛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此夜曲中闻折柳,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何人不起故园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 春季 (季节)的,却各有特色。《钱塘湖春行》看似白描,实则重点描写了 早莺 、 新燕 、 乱花 、 浅草 等景物。《春夜洛城闻笛》中触发诗人故园之情的原因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 。 (用诗句回答)。 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诗人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美丽的景象。 《钱塘湖春行》结尾两句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叹。 《春夜洛城闻笛》首句中“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D.《春夜洛城闻笛》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必做题
【表达与交流】 6.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 __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 (2)__刘备_借荆州——有借无还 (3) __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4)三个臭皮匠,顶个__诸葛亮___。 选做题
教师评价
今天我收获了_______颗星,我已经积累了_______颗星,真棒啊,继续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