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情感目标: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同身份。
2.能力目标:理解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
3.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籍取得的方式;了解“公民”一词的起源。
重点
认识公民身份。
难点
理解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
教学环节
导入 新课
过渡语:图片导入,猜猜我是哪国公民?同学回答,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提问导入。
讲授 新课
【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1.活动园:课本第22页。
2.讨论:
(1)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等不同身份的?
(2)想一想,机场的边检处为什么设置“中国公民”通道和“外国人”通道?
回答:
(1)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代表的是不同国籍的人,是不同国家的公民。
(2)设置了中国公民专用通道,对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实施分区验放,能够更好地进行出入境管理。
3.思考:
(1)我们年纪那么小,我们也是公民吗?
(2)公民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4.知识窗:什么是公民。
5.小提示: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场,我们是顾客。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公民。
6.播放视频《中国有56个民族,外国人成中国公民后,会被分到哪个族》
7.讨论:
(1)外国人也能成为中国公民吗?
(2)要成为中国公民都有哪些条件呢?
8.小小国籍管理员:请你说说以下几人能不能取得中国国籍?要怎样才能取得中国国籍?
(1)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国,我出生在中国。
(2)我爸爸妈妈是中国公民,我出生在国外。
(3)我来自爱尔兰,在中国工作多年。我热爱这个国家,希望拥有中国国籍。
9.国籍小知识:
(1)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2)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
(3)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条件,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4)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中国公民具备法定条件的,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
10.阅读角:课本第24页。
11.讨论:
(1)在古希腊,是所有人都拥有公民身份吗?有公民身份的人与其他人有何不同?
(2)你认为一个国家当中,应当让每个人都拥有公民身份吗?为什么?
12.小提示:在一个国家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平等地拥有公民的身份,我们平等地拥有公民的权利。因此,我们也要平等地履行公民的义务,承担属于公民的责任,做合格公民。
先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自己的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理解,再通过知识窗了解什么是公民——拥有中国国籍的人称为中国人。
通过讨论.思考.判断,知道成为中国公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通过对古希腊公民身份的讨论,知道公民享有权利且需要履行义务,并树立公民意识,自觉承担公民责任。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公民身份与国家有关.什么样的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国国籍取得的方式.“公民”一词的来源,希望同学们能够认清自己的身份。
总结提升
板书
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公民
国籍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公民身份从何而来,知道了什么是公民,什么是国籍,公民一词的来源等,本节课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采用讨论法,讲授法,利用各种奖励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教学效果较好。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中鼓励语言的使用,课堂过渡语,总结语言的精炼程度。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