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2张PPT)★质量互变规律(1)★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基本形式)(2)★……是辩证的。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没有量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质变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要求……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①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②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③要坚持适度原则第九课理解质量互变认识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1.任何事物都是__和__的统一体。★质的含义、质与事物的关系?★量的含义、量与事物的关系(意义)P80-812.★___与____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要求? P813.▲什么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熟悉即可)P821.度的含义?★度与事物质、量的关系(即意义)?P832.关节点(或临界点)的理解?P843.★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P834.★适度原则的必要性、含义?要求?①②③P83-845.折中主义的含义?表现和特征?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单元结构: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含义特征方法:适度原则原因要求思维抽象思维具体辩证分合质量互变辩证否定含义特征方法:分析、综合准确把握第九课第十课第八课正确理解有效进行核心问题:如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处理复杂问题期末寄语:别说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10.1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1.肯定方面、否定方面的★含义、★辩证关系2.坚持辩证否定观的依据和要求是什么?3.辩证否定的★特点?4.辩证的否定观的★要求?1. 感性具体的★含义、局限性?2. 思维抽象的★含义、目的与内容、★环节、局限性?3. 思维具体的★含义、特征?4.★ 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环节?5. ★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单元结构: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含义特征方法:适度原则原因要求思维抽象思维具体辩证分合质量互变辩证否定含义特征方法:分析、综合准确把握第九课第十课第八课正确理解有效进行温 故 知 新核心问题:如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处理复杂问题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否定:1、含义: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实质:扬弃。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3、环节: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回顾哲学知识维生素是人和动物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人由此认定,“补充维生素多多益善”,甚至采信所谓的“维生素疗法”,为预防癌症,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动脉硬化等,大剂量地服用维生素,结果导致维生素中毒。从思维方式看,“补充维生素多多益善” 的认识误区,其问题出在哪儿 合作探究材料中“补充维生素多多益善”的认识未对维生索的作用形成全面的客观的认识,简单肯定补充维生素的作用,忽视了服用维生素超过一定量时,维生素会产生毒副作用,忽视了维生素自身内部所包含的自我否定的方面,将维生素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完全割裂开来,静止、孤立、片面地看待维生素及其作用,属于形面上学思维,陷入形而上学否定观的误区。是一种简单肯定的思维的结果(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2)★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3)★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1、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含义一.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例:一粒种子,包含着保持种子自身规定性存在的因素,它还包含了突破自己、否定自己的因素——这就是要长成一个植物。当它真的长成植物时,它就不再是一粒种子了,由种子转化为植物。注意:肯定和否定与日常生活中的肯定否定不同,指事物自身的存在和灭亡。事物的存在是由事物内部“肯定”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决定的,事物的灭亡是由事物内部“否定”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决定的。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指①事物中好的方面②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③促使事物走向灭亡的方面④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A.①② B.②④ C.①⑧ D.③④B解析: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而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1)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斗争性):P85-1①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②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2、★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一.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例:一粒种子,维持种子自身规定性存在的因素处于优势时,它就是一粒种子,突破自己、否定自己的因素处于优势时,就改变了种子的根本性质,就长成植物。(2)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又是统一的(同一性): P86-1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例:中国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等)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辩证的否定”)(例如:新旧社会制度更替;目前制度改革破立并举)2、★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一.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例:一方面,一粒种子,它在维持自身的同时,又在慢慢长成植物;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维持种子自身规定性的因素存在时,它就不可能获得突破,长出胚根和胚芽,长成植物。肯定方面 否定方面含义辩证关系要求总结: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对立:①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其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②否定方面: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统一: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二者对立与斗争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产生新的规定性。(辩证的否定)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相关链接20世纪初期,有些海外留学的知识分子信奉西医而排斥中医,认为中医一无是处,甚至诟之为“杀人的祸首”。有人宣称“宁死不吃中药,不看中医”。思考:从思维方式看,这种“信奉西医而排斥、反对中医”的论调错在何处?如何正确看待中医、西医?①就思维方式而言,这种反对中医中药的片面言论不是以科学精神进行的批判,而是一种简单否定的思维的结果。②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材料中的人只看到了否定一面,即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而没有看到肯定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③材料中观点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我们不能否定一切,应坚持辩证否定观。④中西医各有利弊,应取长补短,坚持“扬弃”的态度对待中西医。思维碰撞:如果简单地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结果将是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否定观呢?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肯定一切——事物将没有发展,或者发展受到阻碍否定一切——事物将失去联系,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否定的丰富内容在“扬弃”这一范畴中得到了恰当的表述。黑格尔认为,“扬弃”既含有取消或舍弃之意,又含有保持或保存之意。这个语词具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双重意义。因此,我们要把否定的环节、否定的过程既看成是消灭旧事物的环节,又看成是产生新事物的环节;既看成是先前事物与后续事物中断的环节,又看成是后续事物与先前事物连续的环节。实质辩证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相关链接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的动力否定与肯定的关系否定同联系发展的关系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身的发展。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既肯定又否定),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把否定与肯定绝对地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否定是发展的中断【易混区分】: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任何事物都要经历 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 的辩证发展过程种子 植物 新的种子原始公有制 私有制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公有制无阶级社会 阶级社会 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无阶级社会古代朴素辩证法 近代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古代直接观察 近代间接观察 (仪器、仪表) 直接观察(人造卫星、航天器)不是循环往复回到原点,而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3.坚持辩证否定观的依据和要求 P86-2⑴依据:根据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⑵要求: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就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⑶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一.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判断: 以下观点哪些是辩证否定观?①我把虫子踩死 ②种子发出新芽③大风摧折了庄稼 ④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汽车⑤把一粒麦种磨碎⑥在黑板上写上一个“A”然后把它擦掉⑦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习题演练①③⑤⑥形而上学否定观辩证否定: ② ④ ⑦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使用手机打电话、微信、上网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至今,从历史上第一部手机的发明到现在,手机产品已经进化了近45年。这45年中,人们朝着突破空间限制,及时信息交流的目标,将手机从简单的语音通话设备演变成人脑的智能延伸。体积越来越小,从“砖头机”变成了“掌中宝”;功能越来越强大,从只能播放单音到可以听MP3,从只能通话发短信到可以流畅上网,发图片、语音、视频、导航、支付;物理按键越来越少,屏幕越来越大,从T9键盘到虚拟按键,从黑白屏到彩屏再到触控屏、曲面屏、全面屏;价格越来越低,从数万元至千元,消费人群从少数土豪级人物逐步向普通百姓靠拢……合作探究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因素—外形笨重,功能简单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手机方便了人与人的联络增添—旧事物中没有、符合客观规律的因素—多元化、多功能1、★辩证的否定的特点:P87-1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二.坚持辩证的否定观5G技术正在建设中,6G又将向我们走来。在5G的基础上,6G的传输能力可能比5G提升100倍;网络延迟也可能从毫秒降到微秒级,将会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就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辩证统一,在自我否定与超越中得到发展的5G技术6G技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五千多年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既不能片面地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的厚今薄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才能对认识对象中的利与弊、好与坏作出正确的肯定与否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在认识其它对象时,我们也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不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要正确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肯定其合理成分,舍弃其不合理的成分,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合作探究总述: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①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对这一整体、统一体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②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的要求:P87-2二.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应该采取下面的态度:要运用辩证否定观来对待……对待外来文化,我们既要反对全盘照搬,又要反对盲目排外,应该批判地吸收,洋为中用;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既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弘扬,古为今用。课堂小结1.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含义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3.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的要求4.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一、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二、坚持辩证的否定观1.辩证的否定的特点2.辩证的否定观的要求(2022全国乙卷.10)某市滨江5.5公里的江岸线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曾经工厂林立,机器轰鸣。随着城市功能的调整,传统工业被逐步淘汰,昔日的工业辉煌变成了斑斑遗迹。如今,经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改造,原先的工业带转变为生活带、生态带和景观带。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①在事物发展中,肯定比否定更重要②否定不是徒然的,而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③事物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④发展本质上是后来事物对以前事物的辩证否定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真题演练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肯定、保留(积极、合理因素)否定、克服(过时、消极内容)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一切,坚持辩证否定观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辩证的否定观原理(1)含义:辩证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身的发展。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2)特点:①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②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合理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实质:“扬弃”: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过时、消极的内容,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内容。(4)要求: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树立创新意识。要对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在考察事物时,必须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总结:辩证的否定观B在舒适区里安逸自得,意志与斗志会被慢慢消耗。摒弃守成心态,主动跳出舒适区,实现自我迭代和升级,需要我们善用“常反思”“常超越”“常突破”这三把金钥匙,善于自我反省,敢于自我革命,勇于自我迭代。这三把金钥匙启示我们( )①树立问题导向,敢于自我否定②在肯定旧事物基础上开拓创新③在肯定与否定的循环往复中永续发展④在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斗争中破旧立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一切在对立统一中实现永续发展,不是循环往复巩固提升材料: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始终坚持把勇于自我革命摆在突出位置。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员身份认定的组织纪律和保密纪律;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第一部党章,规定了党员应遵守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提出了6种开除出党的情形,这是我们党在成立初期进行自我革命的初步尝试,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统一了思想,纯洁了组织,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树立了廉洁朴素的社会风尚。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突出政治建设,加强纪律建设,提升作风建设,通过自我净化,党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革命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新征程上,我们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加复杂,形势更加严峻。有没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有没有自我净化的过硬特质,成为决定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必须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向纵深发展,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取得新的胜利。结合材料并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和“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坚持自我革命。(9分)结合材料并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和“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坚持自我革命。(9分)【答案】①辩证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实质是扬弃。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4分)②党的自我革命是自我警醒、自我否定、自我反思、自我超越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革命性行为,通过不断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其实质是党的自我扬弃和辩证否定。(3分)③党只有通过自我革命,进行辩证否定,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才能在新征程上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取得新的胜利。(2分)【思维导图】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P87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感性具体的含义与局限性思维抽象的含义、局限性、重要环节(4个)思维具体的含义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上升的3个环节1、感性具体第一印象主要为感性具体,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不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因而不一定具有可靠性。(1)★含义: P88一段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2)★局限: P88二段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P88注意: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刀。(1)★含义: P88一段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2)目的与内容: P88四段 (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就不同)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等等。思考:下列认识是感性具体还是思维抽象?①来到一个新地方的初次印象。②小明是一个中学生。感性具体思维抽象舍弃了小明的性别、年龄、籍贯等多方面的属性,剩下的只是他作为“中学生”的规定性。2、思维抽象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经过一段时间实践之后,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达到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示例评析】下列展现的是数学中通过思维抽象形成“交换”概念的过程。第一级抽象第二级抽象第三级抽象1+2=2+14+5=5+58×6=6×89×7=7×9A+B=B+AA×B=B×AARB=BRA以自然数表示具体事物的量,具体事物之间的换位关系以A、B表示任意自然数,抽象的数量之间加、乘的换位关系抽象的符号间的换位关系从个性中抽取概括出共性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自由落体运动受着空气阻力因素的干扰,人们直观看到的现象是重物比轻物先落地,人们没有认清楚落体运动的规律。因此,亚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比轻物先落地的结论。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因此,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思考:从科学思维角度看,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伽利略是如何进行思维抽象的?感性具体思维抽象第一步: 在伽利略这一发现中,他撇开了化学现象、生物现象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现象,把落体运动这一特定的物理现象从现象总体中抽离出来。①★分离: 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第二步: 在伽利略这一发现中,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进行了提纯。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提纯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第三步: 一般来说,落体运动是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要把握自然状态下的落体运动就要考虑阻力因素,相对实际情况,伽利略的落体定律是一种抽象的简略化表述。公式:s=1/2gt 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述(即将抽出的结果,用概念和判断的形式固定下来)。第四步: 伽利略设定的真空状态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形式,是绝对的真空,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但通过思维抽象,能出现在思维世界中。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理想化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虽然在自然状态中,思维所抽理想化象的那种事物的理想化状态并不存在,但在思维中设想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分离 提纯 简略化 理想化含义 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 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述。 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特点 起始环节 关键环节 结果环节 特殊形式(贯穿各环节)联系 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四个环节,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认识如何从感性具体发展到思维抽象?)(3)★思维抽象的环节:P88-892、思维抽象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以下材料体现了思维抽象的什么环节?小明同学学习很用功,可在历次考试中得分总是不高,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找到了原因:审题不准确。在以后的练习和测试中,小明重抓审题关。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明的成绩有了起色。2、思维抽象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爱因斯坦总结出的质能方程式: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这属于思维抽象的简略化。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在分子物理学中,“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的。(4)局限性:P89二段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5)对策: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启示)2、思维抽象[想一想]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吗?思维抽象是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的本质和规律或某种共性的反映,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注意:思维抽象属于理性认识。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思维活动过程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思维抽象是思维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理性思维中的一个环节,必然具有所有思维都具有的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特征思维抽象的特征思维过程上的抽离性(分离)思维目标上的纯粹性(提纯)思维表达上的简洁性(简略化)理想化贯穿其中(理想化)1、思维具体的含义和特征(1)含义:P90一段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特征(表现): P90一段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例:一说到“水果”,我们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了苹果、桔子、香蕉、菠萝…… →思维具体。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达到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庖丁弄清楚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不是最初的“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牛,而是一头“既知其表又知其里,且知道其表里关系”的牛。以“庖丁解牛”为例,判断认识的发展阶段。→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2. ★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认识如何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1)起点: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2)桥梁: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3)终点: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总结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环节:选择起点 → 矛盾展现 → 再现事物多样性统一(起点)(桥梁)(终点)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商品”作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货币”的概念,货币出现以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转化为资本。在进一步发展中,由资本而产生剩余价值。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必然加剧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促使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的到来。// 《资本论》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规律的具体阐述。【P90相关链接】思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如何运用思维抽象上升为思维具体的?商品(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基本单位)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本质和规律)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起点桥梁终点马克思经过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思维抽象思维具体3、★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P91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①),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②),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①是从②的基础,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感性具体是起点、是对事物外部形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思维抽象是桥梁、对事物本质规定的认识(但是零散片面的,还没达到本质和现象统一);思维具体是终点、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4.思维具体的作用:理解肯定与否定、抽象与具体的对立统一,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含义 直观的整体表象,是对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反映。 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依据实践需要而不同。 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特征 表面、直接、具体(通过感官感知) 内在、间接、概括(具体:思维过程上的抽离性;思维目标上的纯粹性;思维表达上的简洁性;理想化贯穿) 是事物整体的多样性统一。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局限 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对事物的认识不完全。 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对策: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地位 思维活动的起点 思维活动的桥梁。 思维活动的结果。联系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理解肯定与否定、抽象与具体的对立统一,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归纳: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归纳:认识发展的历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内容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原因 感性具体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认识要向前发展,就需要运用思维抽象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环节 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提纯是关键环节; 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 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确定逻辑中介;运用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方法,达到逻辑终点,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结果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种共性的认识 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综合探究:领悟辩证精髓,处理复杂问题掌握辩证法思维 反对形而上学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整体与独立、动态与静态统一孤立、片面的观点质量互变,把握适度原则渐进与连续、飞跃与间断统一静止的观点掌握辩证否定观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全盘肯定或否定【知识梳理】辩证思维方法认识发展历程肯定与否定质量互变分析与综合唯心主义诡辩论分析:含义、方法、优缺点综合:含义、方法、特点分析与综合辩证关系量变、质变:含义、地位、关系、作用遵循质量互变规律:要求、关系、意义把握适度原则:含义、要求肯定与否定辩证关系简单肯定与否定的危害:辩证否定观:含义、特点、实质、要求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整体性、动态性特征形而上学思维单元体系[点拨]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否定包含肯定,否定阶段具有更丰富内容,是较后、较高的环节,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1、辩证否定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肯定方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3、辩证否定中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事物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 )4、相对于否定阶段,肯定阶段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点拨]在事物内部,肯定方面处于优势,事物保持原有性质和自身存在。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事物改变自己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点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易混易错辨析[点拨]辩证否定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事物矛盾统一体的否定;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事物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且不是照搬,而是改造、包含。[点拨]思维抽象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是对事物零散、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不可能成为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具体是关于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是思维活动的结果、终点。5、分离是将对象分割、抽离,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6、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本质规定的认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7、概念是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这一思维上升的桥梁( )8、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感性上升为理性,并在理性层次上进一步上升的两个独立阶段( )[点拨]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是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理性认识层次上升的阶段。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点拨]分离是起始环节,提纯才是关键环节(排除干扰,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性质和规律)易混易错辨析[点拨]概念是思维上升的起点,但并非所有概念都是。只有选择合适的上升起点,才能使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概念中逐一展现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是思维从抽象走向具体的桥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