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学案必修一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轮复习学案必修一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轮复习学案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课标解读】
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体系构建】
【核心知识速记】
第一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
(1)基本国情: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主要矛盾:①对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②对内: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主要原因: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
(3)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4)中国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
(5)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成立条件
①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③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2)道路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3)历史意义
①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②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特点
(1)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2)特点(三个“新”):
①领导权,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②革命前途,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所属世界革命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5.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2)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2)三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
(1)从中国发展来看
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②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③社会秩序更加稳定
④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交革。
3.中国八大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判断
(1)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対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対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根本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考点梳理】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1、基本国情: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主要矛盾:(1)对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2)对内: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4、1911年辛亥革命
(1)推翻封建帝制(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探索过程: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5、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1)根本原因: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主要原因: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
(3)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4)中国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
(5)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1、指导思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2、开端:1919年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领导力量: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4、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5、四个阶段: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6、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7、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8、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9、胜利标志: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
(1)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2)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同任务 反帝反封建
时间段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领导权不同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决定意义)
革命前途不同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未完成。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所属世界革命的范畴 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
(1)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2)三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一五计划(1953-1957):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4、新民主主义新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5、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本大法):
(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
(3)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肯定了从新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
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
(1)从中国发展来看
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②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③社会秩序更加稳定
④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交革。
五、在艰辛中探索
1、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崭新的历史课题(中国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让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设主义。
2、方向引领:中共八大,1956年9月
(1)贡献:为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
(2)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対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対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根本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成就: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方面)。
②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农业方面)。
③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基础设施方面)。
④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科教方面)。
(2)意义: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②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4、曲折: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六、知识拓展
社会进程 标志性事件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鸦片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中国结束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 辛亥革命
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
实现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伟大飞跃,根本上改变社会发展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社会变革 三大改造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实现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伟大飞跃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总结】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习题演练】
1.红色文化主题游——“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示意图重走“进京赶考之路”,是追忆也是洗礼,其意义在于( )
①感受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的开启
②感悟共产党人“赶考”的清醒与坚定
③了解生产关系的根本性改变
④不忘初心,汲取前行力量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详解】①:2021年,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①不符合题意。②④:重走“进京赶考之路”,重温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感悟共产党人“赶考“的清醒与坚定,有利于不忘初心,汲取前行力量,②④符合题意。③:“进京赶考之路”中,生产关系没有根本性改变,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A【详解】③: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③排第一位。①: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①排第二位。④: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④排第三位。②:1949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②排第四位。
故本题选A。
3.“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透过这首《沁园春·国庆》,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华民族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④实现中国梦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详解】①:透过“万里睛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地流芳”,可以感受到,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正确。②:“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普新章”,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②正确切题。③: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使中华民族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③错误。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④错误。
故本题选A。
4.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了解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
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②西方列强的入侵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
③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
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详解】①②:依题意知,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可知,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西方列强的入侵是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①②正确。③: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不包括在1840-1949年之中,③与题意不符。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④错误。
故本题选A。
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八大的胜利召开( )
A.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B.开启了我国聚精会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C.意味着党将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D.实现了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到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
C【详解】A: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A错误。B: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B错误。C:党的八大规定党和全国人民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正确。D:党的八大提出了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目标,“实现了”说法错误,D排除。
故本题选C。
6.1956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意义在于( )
①彻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④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详解】②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④正确。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①错误。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标志,而不是意义,③排除。
故本题选D。
7.“第一批“解放”牌载重汽车驶下装配线;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上海大祥绸布商店挂上了公司合营的招牌。”这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在( )
①剥削阶级被消灭,劳动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标志着中华民族站在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详解】①:这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其伟大意义在于剥削阶级被消灭,劳动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①正确。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②不符合题意。③: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正确。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标志着中华民族站在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④错误。
故本题选B。
8.某班同学以“社会主义为什么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为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两则图片。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具有历史必然性
B.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经过“一化三改”,中华民族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D.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道路是正确的
C【详解】A:该选项本身表述错误,应该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故A不选。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故B错误。C:经过“一化三改”,在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故C正确。D: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而“一化三改”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9.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高一学生小华准备用手机拍摄一部反映我国过渡时期的微视频。以下哪个镜头是最合理的( )
A.远景:村委会墙上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红色宣传标语
B.内景:村民挤在村委会观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的电视新闻
C.近景:白石村通过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实现粮食大丰收
D.特写:村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D【详解】D: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一化三改。“特写:村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我国在过渡时期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体现,D符合题意。A:反映了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1980年2月“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的建立和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A不符合题意。B:反映了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不符合题意。C: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0.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党的八大召开后,我国( )
①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详解】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①正确。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做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②错误。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③错误。④: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1.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尽管经历过严重曲折,但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最大的经济建设成就当属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定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如工业生产能力有巨大飞跃,钢产量从1949年的16万吨发展到1976年的2046万吨。发电量从1949年的43亿度发展到1976年的2031亿度。原油产量从1949年的12万吨发展到1976年的8716万吨。原煤产量从1949年的3200万吨发展到1976年的4.83亿吨。汽车产量以1955年的100辆发展到1976年的13.52万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经体系的建立,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
(1)请全面概括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
(2)结合材料,分析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2)①从根本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势初步展现。③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④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⑤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高涨,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新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
【分析】背景素材: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成就
考点考查: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社会主义探索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全面概括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属于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应注意结合材料提取信息。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关键词①:最大的经济建设成就当属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可联系工业方面的成就。
关键词②:钢产量、发电量、原油产量、原煤→可联系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及对人民生活的要求。
关键词③:汽车产量的增加→可联系科技方面的成就。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概括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的原因,可用的知识要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党的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解答时,获取材料信息,结合知识要点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可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根本原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
关键词②:最大的经济建设成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可联系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关键词③:1949年以后,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联系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
关键词④:重要时间节点,重大历史事件→可联系党的八大的重大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⑤: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可联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国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工业文明的失败者,在西方列强的侵袭之下,中华民族跌入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谷底。救亡图存成为一代又一代民族觉悟者的历史担当和最高使命。
怎样才能救中国?这是每一个不甘于民族沉沦的中国人共同的叩问,无数的人在找寻这一条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0年8月,多方探索、远赴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致信挚友毛泽东提出:“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谛,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
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挽救了中华民族的颓势,涤荡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改变了被肆意践踏的命运,中华民族昂扬地站立了起来,奇迹般地拔地而起。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中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必须另辟新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新出路。
②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分析】背景素材:从近代中国到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的历程
考点考查: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共产党的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可转化为中国为什么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运用所学结合材料作答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怎样才能救中国?这是每一个不甘于民族沉沦的中国人共同的叩问,无数的人在找寻这一条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可联系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新出路;
关键词②: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挽救了中华民族的颓势,涤荡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改变了被肆意践踏的命运,中华民族昂扬地站立了起来,奇迹般地拔地而起→可联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
关键词③: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可联系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关键词④: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可联系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轮复习学案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课标解读】
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体系构建】
【核心知识速记】
第一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
(1)基本国情: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主要矛盾:①对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②对内: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主要原因: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
(3)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4)中国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
(5)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成立条件
①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③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2)道路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3)历史意义
①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②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特点
(1)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2)特点(三个“新”):
①领导权,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②革命前途,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所属世界革命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5.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2)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2)三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
(1)从中国发展来看
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②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③社会秩序更加稳定
④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交革。
3.中国八大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判断
(1)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対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対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根本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考点梳理】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1、基本国情: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主要矛盾:(1)对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2)对内: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4、1911年辛亥革命
(1)推翻封建帝制(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探索过程: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5、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1)根本原因: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主要原因: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
(3)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4)中国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
(5)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1、指导思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2、开端:1919年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领导力量: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4、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5、四个阶段: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6、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7、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8、发展趋势: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9、胜利标志: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
(1)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2)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同任务 反帝反封建
时间段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领导权不同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决定意义)
革命前途不同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未完成。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所属世界革命的范畴 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
(1)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2)三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一五计划(1953-1957):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4、新民主主义新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5、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本大法):
(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
(3)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肯定了从新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
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
(1)从中国发展来看
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②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③社会秩序更加稳定
④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交革。
五、在艰辛中探索
1、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崭新的历史课题(中国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让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设主义。
2、方向引领:中共八大,1956年9月
(1)贡献:为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
(2)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対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対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根本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成就: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方面)。
②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农业方面)。
③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基础设施方面)。
④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科教方面)。
(2)意义: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②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4、曲折: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六、知识拓展
社会进程 标志性事件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鸦片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中国结束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 辛亥革命
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
实现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伟大飞跃,根本上改变社会发展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社会变革 三大改造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实现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伟大飞跃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总结】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习题演练】
1.红色文化主题游——“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示意图重走“进京赶考之路”,是追忆也是洗礼,其意义在于( )
①感受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的开启
②感悟共产党人“赶考”的清醒与坚定
③了解生产关系的根本性改变
④不忘初心,汲取前行力量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3.“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透过这首《沁园春·国庆》,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华民族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④实现中国梦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了解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
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②西方列强的入侵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
③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
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八大的胜利召开( )
A.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B.开启了我国聚精会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C.意味着党将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D.实现了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到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
6.1956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意义在于( )
①彻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④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第一批“解放”牌载重汽车驶下装配线;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上海大祥绸布商店挂上了公司合营的招牌。”这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在( )
①剥削阶级被消灭,劳动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标志着中华民族站在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某班同学以“社会主义为什么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为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两则图片。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具有历史必然性
B.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经过“一化三改”,中华民族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D.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道路是正确的
9.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高一学生小华准备用手机拍摄一部反映我国过渡时期的微视频。以下哪个镜头是最合理的( )
A.远景:村委会墙上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红色宣传标语
B.内景:村民挤在村委会观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的电视新闻
C.近景:白石村通过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实现粮食大丰收
D.特写:村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10.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党的八大召开后,我国( )
①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工业文明的失败者,在西方列强的侵袭之下,中华民族跌入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谷底。救亡图存成为一代又一代民族觉悟者的历史担当和最高使命。
怎样才能救中国?这是每一个不甘于民族沉沦的中国人共同的叩问,无数的人在找寻这一条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0年8月,多方探索、远赴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致信挚友毛泽东提出:“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谛,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
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挽救了中华民族的颓势,涤荡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改变了被肆意践踏的命运,中华民族昂扬地站立了起来,奇迹般地拔地而起。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中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