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97张PPT)第五章 税收制度学习目的理解税收如何分类。理解和掌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的含义及计税方法。理解财产课税的相关内容。了解我国现行税制和税收管理体制。第一节 税收分类一、按课税对象不同流转税是以商品或劳务交易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对生产、流通、分配各环节都可征税。税种有关税、增值税、营业税等。所得税是对纳税人所得或收益课征的税收。所得或收益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从事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减去相应的成本费用之后的余额。财产税是对纳税人的财产课征的税收,来源是财产的收益或财产所有人的收入。税种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契税等。二、按税收的计量标准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课征的税收。如增值税、营业税等。从量税是以课税对象的特定标准(重量、面积、数量等)为计税依据课征的税收。如资源税、车船使用税和土地使用税等。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不同价内税是税金作为价格组成部分的税收,即税含在价中。如消费税等。价外税是指税金作为价格附加的税收。如增值税等。四、按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直接税是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税负不易转嫁的税收,如所得税、财产税等。间接税是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他人的税收,主要是对商品流转额征收的如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等。五、按税收管理和税款使用权限划分中央税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征收管理、支配的税收。我国的中央税包括关税,进口环节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地方税是由各级地方政府负责征收管理和支配的税收。我国的地方税包括部分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部分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共享税是由中央和地方按一定比例分配后归属各自支配使用的税收。我国共享税种主要包括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所得税:中央60%,地方40%。第二节 税制结构一、税收制度类型(一) 单一税制指以某一类税收构成的税制结构。基本特征是将某一类税收作为整个税收体系的基础。(二) 复合税制复合税制是多种税同时并存的税制结构。由于现代经济多目标化以及经济主体收入多样化,不同税收有其特定作用,可以相互补充,许多国家普遍采用复合税制。如何选择主体税种?主体税种的选择应考虑经济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税收职能等。按主体税种不同,复合税制可分为以所得税为主体、以流转税为主体、所得税和流转税并重的复合税制。二、决定税制结构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管理能力;财政支出结构;税收政策目标;周边国家示范效应。第三节 流转课税一、流转课税的特点1. 课征对象是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与交易行为密切联系。2. 具有累退性。收入愈少,税负相对愈重;收入愈多,税负相对愈轻。3. 税源普遍,课税隐蔽。4. 征收管理简便。5. 配合社会经济政策的针对性。二、增值税(一) 增值税的定义增值税是对商品和劳务在流转过程中新增价值课征的税收。增值额指企业利用购进的商品和取得的劳务进行加工生产或经营而增加的价值额。(二) 增值税的类型1. 生产型增值税指以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商品和劳务销售收入,减去其所耗用的外购商品和劳务支出的余额作增值额,据以课税。2. 收入型增值税指以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商品和劳务的销售收入,减去其所耗用的外购商品和劳务支出以及资本品的折旧的余额,作为增值额,并据以课税。3. 消费型增值税指以一定时期内企业商品和劳务的销售收入,减去其所耗用的外购商品和劳务支出的数额,再减去本期资本性支出的余额作为增值额,并据以课税。(三) 增值税的计税方法1. 税基列举法增值额 =本期工资薪金+利息+租金+其他增值项目+利润增值税实际应纳税额=增值额×适用税率2. 税基相减法增值额 =本期应税销售额 - 规定扣除的非增值额增值税实际应纳税额 = 增值额 × 适用税率3. 税额相减法增值税实际应纳税额=当期应税销售额×适用税率 - 当期外购项目已纳增值税额三、消费税(一) 消费税的定义和类型消费税是对消费品或消费行为课征的税收。有限型消费税课征范围为10-15个传统应税品目,主要有烟草、酒精、石油、车辆及娱乐活动等。中间型消费税课征范围涉及有限型课征及下列品目: 粮食制品、乳制品等;纺织品、鞋类、火柴、肥皂、清洁剂、刀叉餐具、玻璃制品、家具、药品等广泛消费的品目;奢侈品;保险、金融、运输、公共设施等服务。延伸型消费税课征范围最广,除中间型品目外,还包括更多奢侈品,如空调、电视等电器;一些生产性消费资料,如钢材、铝制品、塑料、树脂、橡胶制品、电缆等。(二) 消费税的特点1. 课征消费税目的是为调节消费,进而调节收入。2. 消费税一般内含于消费品价格之中,最终转嫁给消费者。3. 消费税通常在销售单一环节征收。(三) 消费税的税率和计税方法1. 从价课税应纳税额 = 应税商品售价×税率税率为不含税价格设计应纳税额 = 应税商品不含税售价×税率税率为含税价格设计应纳税额 = 不含税价格×税率/(1-税率)2. 从量课税以每单位应税商品的重量、数量、长度或容积等为计税依据。四、营业税(一) 营业税的定义和特点营业税是对企业商品和劳务的营业收入额课征的一种税收。纳税人发生营业行为,就要课税。(二)营业税的课征范围和课征环节课征范围一般选定一个或几个环节课征。特种营业税可以选定产制、批发、零售中的任一环节课税。政府倾向于选择在产制或批发环节课征。纳税人数量少,便于税收稽查管理。企业愿意选择在零售环节课征。纳税环节在后,在价格和资本垫支额方面,对企业影响最小。(三) 营业税的税率和计税方法营业税从价计税,实行比例税率。计税依据是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毛收入。应纳税额 = 营业销售收入额×税率第四节 所得课税一、所得税的特点所得税是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所得税具有直接性、公开性,体现公平原则,同时税收管理复杂。二、所得课税的类型1. 分类所得税将所得按来源划分为若干类别分别计征。如将所得分为工资薪金、营业利润、股息利息、租金等若干类。对不同性质的所得项目适用不同的税率。2. 综合所得税指对纳税人在一定期间内各种所得综合计算征收所得税。不论收入渠道和形式。综合所得税最能体现纳税人的实际负担水平,符合纳税能力原则,是当代所得税课征制度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3. 分类综合所得税将分项课征和综合计税相结合。对纳税人不同来源的所得实行综合计算征收,同时对特定收入项目按特定办法和税率课征。三、个人所得税(一)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和特点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的劳动和非劳动应税所得进行课征的一种税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符合税收普遍原则,具自动稳定器功能。(二) 个人所得税的课征范围税收范围存在属地主义和属人主义原则。个人所得税课征范围是: 本国居民或公民取得的来源于全世界范围的所得,以及外国居民或公民取得的来源于该国疆域范围的所得。(三) 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适用税率以累进税率为基本形式,随纳税人收入上升相应递增。(四) 个人所得税的课征方法从源征收指在支付收入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申报清缴指由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申报全年估算的总收入额,并按估算额分期预缴税款,年底多退少补。四、公司所得税(一) 公司所得税的定义公司所得税是对公司在一定期间内的所得额课征的一种税收。所得即总所得减去作为费用扣除的项目。(二) 公司所得税的课征范围课征范围由行使的税收管辖权决定。居民公司负无限纳税义务,就其来源于全世界范围的所得在本国缴纳所得税。非居民公司负有限纳税义务,就其来源于本国的所得缴纳所得税。(三) 公司所得税的适用税率所得税采用单一比例税率,或累进程度较缓的累进税率。(四) 公司所得税的课征方法所得税课征采取申报纳税方法。由企业根据其营业年度确定,税款实行分季预缴,年终清算,多退少补。五、社会保险税(一) 社会保险税的定义和特点社会保险税对纳税人的工资和薪金所得课征的一种税收。1. 社会保险税收入专用于社会保障支出。2. 社会保险税采用比例税率,并封顶。3. 社会保险税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4. 社会保险税税基简单,征收便利。(二) 社会保险税的课征范周和对象课征范围是在本国有工薪收入的纳税人。课税对象是雇员的工薪收入额和自营人员的事业纯收益额。(三) 社会保险税的适用税率税率视各国国情而定,多采用比例税率。税率的高低是由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受益水平决定,并有逐步上升趋势。(四) 社会保险税的征管社会保险税多采用从源课征法,即通过雇主进行课征。税款由雇主在支付工资、薪金时扣缴,并与雇主的应缴税款一同向税务机关缴纳。(五) 中国的社会保险税我国尚未开征该税,社会保险经费主要通过收费形式筹集。开征社会保险税,有利于保证社会保险制度有稳定、充裕的资金来源。第五节 财产课税一、财产课税的特点与类型财产课税是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财产为征税对象的税类,主要包括一般财产税、特种财产税和财产转让税(如遗产税和赠与税)等。(一) 财产课税的特点财产课税是对社会财富的存量进行课税。有别于以财富的流量作为征税对象的所得课税,不同于以货币资金的流量作为征税对象的商品课税。财产课税优点在于:1. 税负不易转嫁;2. 收入较稳定;3. 符合纳税能力原则;4. 具有收入分配的职能。财产课税的缺陷表现在:第一,税负存在一定不公平。第二,收入弹性较小。第三,一定程度上有碍资本形成。(二) 财产课税的类型财产课税为一般财产税和特种财产税。一般财产税就某一时点纳税人所拥有的一切财产综合课征,对一定价值以下的财产实行免税,并允许负债的扣除。特种财产税是纳税人所有的某一类或几类财产课税。二、一般财产税一般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某一时点所拥有的全部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综合课征的财产税,也称为综合财产税。分为有选择的财产税和财产净值税。(一)有选择的一般财产税以美国最具代表性。纳税人为国内外居民;课税对象主要是房地产、企业设备、存货等;实行3-10%的差别比例税率;经税务机关专职估价员对财产估价后缴纳。(二) 财产净值税财产净值税是以应税财产总额减去负债后的净值为课税对象。以德国为例。纳税人为国内外国居民;课税对象是纳税人的全部应税财产净值;税率为比例税率,个人适用0.5%,法人适用0.6%;采取按年征收,分四次预缴。三、特别财产税(一) 土地税指以土地为征税对象的税收。财产税性质的土地税以土地的数量或价值为税基。所得税性质的土地税,以土地的收益额(或所得额)为税基。(二) 房产税指对房屋及有关建筑物课征的税收。财产税性质的房产税有从量税和从价税;所得税性质的以房屋的租金或出租所得扣除折旧和修理等费用后的纯收益为课税标准;消费性质的以房屋的消费使用行为作为征税对象,纳税人是房屋居住人。四、财产转让税(一) 遗产税遗产税是以财产所有人死亡时所遗留的财产为征税对象进行课征的税收。包括总遗产税制、分遗产税制、总分遗产税制。(二) 赠与税赠与税是以赠送的财产价值为征税对象而向赠与人或受赠人征收的税收,是遗产税的补充税种。赠与税分为总赠与税和分赠与税两种。第六节 我国的税收制度一、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一)所得税1.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对我国公民和在我国境内的外籍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但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1年,但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均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生产、经营所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所得。速算扣除数。指超额累进税率下,根据超额累进税率表中划分的应纳税所得额级距和税率,先用全额累进方法计算出税额,再减去用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征税额以后的差额。(1)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月收入额-16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工资薪金速算扣除数表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1 不超过500元的 5 02 超过500-2000元的部分 10 253 超过2000-5000元的部分 15 1254 超过5000-20000元的部分 20 3755 超过20000-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6 超过40000-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7 超过60000-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8 超过80000-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例某人月薪3500元,不适用附加减除费用规定。应纳税所得额=3500-1600=1900(元)应纳税额=1900×15%-125=160(元)(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的速算扣除数表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1 不超过5000元的 5 02 超过5000元-10000元的部分 10 2503 超过10000元-30000元的部分 20 12504 超过30000元-50000元的部分 30 42505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35 67502.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除外),就其来源于境内外的生产经营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者组织,都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税率实行比例税率,法定税率是33%。优惠税率为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含)以下的,暂按18%税率征收;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上10万元(含)以下,暂按27%征收。3.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对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纳税人是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采用比例税率30%,附加3%地方所得税。(二)流转税1.增值税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增值额是企业的商品销售收入额或劳务收入额扣除经营中的物质消耗后的余额。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从事货物销售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征税范围包括货物的生产、批发、零售和进口四环节。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以及零税率。增值税采用扣税法计税应纳税额 = 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进项税额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销售额×税率2.消费税消费税是为了体现消费政策和产业政策,对生产和进口应税消费品征收的一种税。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采用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形式。对烟、粮食、白酒、薯类白酒、其他酒、酒精、化妆品、护肤护发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采用产品差别比例税率,对黄酒、啤酒、汽油、柴油则采用定额税率。3.营业税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应税劳务指属于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税率大部分税目的税率为5%,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为3%,娱乐业税率为5%-20%。4.关税指对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分为进口税和出口税两种。征税对象是进出国境或关境的商品,包括贸易性商品和非贸易性商品。(1) 进口税率进口关税税率设置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特惠税率、普通税率、关税配额税率。(2) 出口关税税率(3) 暂定税率注意适用协定税率、特惠税率的进口货物有暂定税率的,应当从低适用税率。(4) 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单位完税价格×应税进出口货品数量×适用税率完税价格=离岸价格/(1+出口价格)二.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一)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税收管理体制是在各级国家机构之间划分税权的制度。包括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纵向划分;在同级立法、司法、行政等国家机构之间的横向划分。(二)税收立法权的划分1.税收立法权划分的种类立法权是制定、修改、解释或废止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权力。什么机关有税收立法权?各级机关的税收立法权如何划分?按照税种类型划分。根据税种的基本要素来划分。有关纳税主体、税基和税率的基本法规的立法权放在中央政府,更具体的税收实施规定的立法权给予较低级政府。2.我国税收立法权划分的现状中央税、共享税以及全国统一实行的地方税的立法权集中在中央。依法赋予地方适当的地方税收立法权,开征新税种,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三)税收执法权的划分中央税由国务院及其税务部门掌握。地方税由地方政府及其税务部门掌握。对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由中央税务机构负责征收,地方分享部分由中央直接划入。(四)税务机构设置和税收征管范围划分1.税务机构设置中央政府设立国家税务总局。省及省以下税务机构分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两个系统。国税总局对国家税务系统实行垂直管理,协同省级政府对省级地方税务局实行双重领导。2.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部分营业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缴纳的所得税等。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营业税、部分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等。海关系统负责征收关税、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口税,负责代征进出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划分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包括: 消费税(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部分),车辆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等。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契税,屠宰税,筵席税,农业税、牧业税。三、WTO背景下的税收制度政策取向(一)贸易自由化原则下对现行税制结构调整(二)经济的全球化导致税收制度的趋同性(三)国民待遇原则下税收制度公平的实现(四)市场准入原则下税收政策中的开放和保护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