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3张PPT)第十七章 国际金融学习目的掌握有关外汇和汇率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了解汇率的决定机制和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各个项目的内容和编制方法,着重理解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因素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举措;了解国际信用的各种形式及其运作方式,对我国国际融资和外债管理也要进一步了解;理解什么是国际储备,掌握国际储备特别是外汇储备总量及其结构的管理;了解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过程,掌握布雷顿森体系和目前浮动汇率制下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征和内容,对欧州货币体系及欧元有进一步的了解。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一、外汇(一)外汇的概念及特征动态的外汇是指将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的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行为。静态外汇是指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或债权。对外汇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个特征:必须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或债权。必须具有充分的可兑换性,即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必须是在国外能得到偿付的货币债权。即具有普遍接收性。(三)外汇的种类1.按外汇是否可以自由兑换划分 。自由外汇,指可以对任何国家自由支付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的外汇。记账外汇,又称为协定外汇,是指两国政府签订的支付协定项下所使用的外汇。2.按外汇的来源和用途划分贸易外汇非贸易外汇3.按外汇买卖交割的时间划分即期外汇,又称现汇远期外汇,又称期汇二、汇率(一)汇率及标价方法外汇汇率是指两国货币之间的折算比率,也可以说,是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汇率的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一、百、万等)为标准,折合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间接标价法。同直接标价法相反,它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一、百、万)为标准,折合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二)汇率的种类1.按确定汇率的方式不同基本汇率 ,即本国货币同关键货币的汇率。套算汇率,即通过基本汇率换算出来的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例假定,我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基本汇率,其汇率为1美元=8.276 4人民币元,瑞士法郎对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1.655 1瑞士法郎。为计算人民币对瑞士法郎汇率,就可以用美元与人民币、美元与瑞士法郎的汇率进行套算。其计算方法是:2.按外汇管制程度不同官方汇率,是指由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公布并加以维持的汇率。市场汇率,是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实际汇率,它的决定取决于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3.按汇率适用范围的不同单一汇率,是指一国货币管理当局对本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兑换只规定一种汇率。多种汇率,又称复汇率,指一国货币管理当局对本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兑换,规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汇率,其中每一种汇率只适用于某种交易或某种商品。4.按外汇交易支付工具的不同电汇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5.按外汇买卖交割的时间不同即期汇率,是买卖双方成交后,原则上于当日或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的汇率。远期汇率,又称期汇汇率,是指买卖双方成交后,根据签订的合同,在约定日期办理交割的汇率。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差额即远期差价(又称“远期汇水”或“汇水”),升水表示某种货币的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高,贴水则表示该种货币的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低,当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一致时,称为“平价”。6.按银行买卖外汇的价格不同买入汇率,是银行买进外汇所用的汇率。卖出汇率,是银行卖出外汇所用的汇率。银行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平均值,则称为中间汇率或中间价。外汇汇率表人民币基准汇价 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3月20日 美元 单位:100 欧元 单位:100 日元 单位:100 港元单位:100人民币 614.60 849.53 6.0132 1016.36货币名称 中国银行人民币外汇汇率 2014年3月20日 每一百单位外币价 现汇买入 现钞买入 现汇现钞卖出美元 英镑 加拿大元 欧元 瑞士法郎 新加坡元 日元 港币 621.21 1021.95 549.85 852.51 699.17 485.37 6.0543 80.01 616.23 990.39 532.88 826.19 677.59 470.39 5.8675 79.37 623.691030.15554.27859.35704.79489.276.096980.31外汇行市(三)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1.国际收支状况。2.通货膨胀程度。3.利率水平的高低。4.国家干预的措施。三、汇率制度(一)固定汇率制度是以货币含金量为基础,通过对比货币含金量制定出两种货币之间汇率的一种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又有以下几个阶段:金币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金块与金汇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二)浮动汇率制度就是不再规定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货币的黄金平价以及汇率波动的上下限,中央银行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而听任汇率随外汇的供求状况自由波动。浮动汇率的几种类型:1.自由浮动。2.管理浮动。3.单独浮动。4.联合浮动。5.钉住某一种货币浮动。6.钉住“一篮子”(即一组)货币浮动。四、人民币汇率(一)人民币汇率的演变过程第一个时期是1949—1952年。经历了对外不断贬值到逐步升值的过程。第二个时期是1953—1972年。盯住英镑和卢布的双重汇率制,人民币汇率始终稳定在1美元兑换2.46人民币元的水平上 。第三个时期是1973—1980年。人民币直线升值。1980年为1美元兑换1.50人民币元。第四个时期是1981—1984年。对贸易和非贸易实行两种不同的汇率即复汇率制度。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1美元=2.80人民币元;非贸易外汇按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结算,1美元=1.50人民币元。第五个时期是1985—1993年年底。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汇价不断下调,下调的幅度一次比一次大。 1993年12月31日人民币外汇牌价为1美元兑换5.80元人民币。外汇调剂市场的汇率一般是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甚至一度突破1美元=12人民币元的水平。第六个时期是1994年1月1日至2005年7月。中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确立了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的最终目标。第七个时期,即2005年7月21日开始,推出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不在盯住单一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关里的浮动汇率制度(二)制定人民币汇率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人民币汇率制定采用“一篮子货币”的计值方法,即选用与我国外贸有关的若干种货币,按照这些货币汇率波动的情况,运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人民币汇率。(三)人民币汇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次改革的两个内容:一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根据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二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最终的目标是,取消外汇管制,放开汇率,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货币的自由兑换,一般有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和充分的自由兑换两种形式。充分的自由兑换意味着完全放开汇率,取消外汇管制。第二节 国际收支一、国际收支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等往来所发生的全部货币收入与支出。二、国际收支平衡表也称国际收支差额表,是系统记录一定时期内各种国际收支项目及其金额的一张统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借贷记账法原理编制的。具体表示方法:一切资产减少、负债增加或收益项目,均列入表的贷方,称为正号(+)项目或收方项目,表示外汇资金的来源;一切资产增加、负债减少或损失项目,均列入表的借方,称为负号(—)项目或付方项目,表示外汇资金的运用。国际收支平衡表(简表)项目 差额 贷方 借方一、经常账户 A.货物 1.出口 2.进口 B.服务 C.收益 1.职工报酬 2.投资收益 D.经常转移 1.各级政府 2.其他部门 (经常账户收入) (经常账户支出)项目 差额 贷方 借方二、资本和金融账户 A.资本账户 B.金融账户 1.直接投资 2.证券投资 3.其他投资 三、净误差与遗漏 四、储备资产变动 1.货币黄金 2.特别提款权 3.在IMF的储备头寸 4.外汇 5.其他债权 (资本流入) (储备资产减少) (资本流出)(储备资产增加)续表国际收支平衡表通常由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和平衡项目三个部分内容构成。(一)经常项目又称经常账户,是一个国家对外收支中经常发生的项目,也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包括:1.货物项目2.服务项目3.收益项目4.经常转移项目(二)资本和金融项目又称资本和金融账户,是反映货币资金在国际间流动的项目。1.资本项目2.金融项目(三)平衡项目1.净错误与遗漏2.储备资产变动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差额国际收支差额表收支项目 收支差额+商品出口 -商品进口=贸易收支差额+服务收入 -服务支出 +收益收入 -收益支出 +经常转移收入 -经常转移支出=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收入 -资本和金融项目支出=国际收支基本差额±净误差与遗漏=国际收支总差额-储备资产增加 或 +储备资产减少=零四、国际收支的失衡及调节自主性交易又称事前交易,指企业、单位和个人出于自身的需要而进行的交易,如商品劳务的输出入、馈赠与侨民汇款、长期资本的流人流出等。调节性交易又称为事后交易,指为弥补自主性交易差额或缺口而进行的各种经济交易活动。判断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要看其自主性交易的收支能否相抵。(一)调整利率(二)调整汇率(三)财政政策(四)外汇管制(五)动用外汇储备第三节 国际信用一、国际信用的形式各国银行、企业、政府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反映国际间的借贷关系,所以又称为国际信贷。国际信用的形式:商业性借款直接投资,包括股权式合营企业、契约式合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三种情况。商业性借款的主要形式:(一)出口信贷1.卖方信贷指由出口国银行向出口厂商提供贷款,出口国厂商则通过分期付款方式向进口国企业提供商业信用。2.买方信贷指出口国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信贷。(二)银行信贷(三)政府间信贷(四)补偿贸易(五)租赁信贷(六)国际金融机构信贷(七)发行国际债券二、利用外资利用外资方式有:(1)使用外国政府贷款。(2)使用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3)使用外国银行提供的出口信贷。(4)向外国银行(包括国际银团)借款。(5)在国外发行债券。(6)“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7)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8)开展国际租赁。(9)开展合作生产或合作经营。(10)境内股份制企业发行B股或直接在境外上市。三、外债管理(一)外债的规模管理一般认为,该比率以不大于20%为限。参考数值为100%,若超过100%显得债务负担过重偿债率超过10%,就要引起注意;超过20%就有还不起债的危险,因而把20%作为是否超过偿还能力的临界点或警戒线。(二)外债的结构管理(三)外债的监测与控制第四节 国际储备一、国际储备概述三大特征:1.流动性。2.普遍接受性。3.无偿占有性。四种资产构成:1.货币性黄金2.外汇储备3.在IMF的储备头寸4.特别提款权二、国际储备的作用1.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2.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3.充当对外举债的保证三、适度的国际储备量1.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持有国际储备就意味着放弃当前对这部分国外资源的使用,亦即放弃了使用这部分国外资源来增加国内投资、加快经济增长的机会,这便是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2.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筹措应急资金的能力3.国际收支的稳定性4.调整速度5.进出口规模一国的国际储备量要与该国的贸易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率,该比率以40%为标准,以20%为最低限,若低于30%就应对国际收支采用调节措施。四、国际储备的多元化1.储备货币币种的安排2.储备资产流动性结构的确定五、中国的国际储备管理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 如何加强管理实现储备货币币种的多元化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拓宽外汇运用渠道,消化一部分多余的外汇储备按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用好外汇储备对长期实行的“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政策,作适当调整。第五节 国际货币体系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也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三方面的内容:汇率制度国际储备资产调节机制二、国际金本位制(一)黄金充当国际货币(二)货币含金量决定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三)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三、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建立国际金融机构(二)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三)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四)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五)取消外汇管制五方面内容用四句话来概括:双挂钩”“一固定”“上下限”“政府干预”四、浮动汇率制下的牙买加体系(一)浮动汇率合法化(二)黄金非货币化(三)提高特别提款权(SDR)的国际地位(四)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五)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五、欧洲货币体系(一)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创设欧洲货币单位建立汇率稳定机制设立欧洲货币基金(二)欧洲货币联盟及单一货币的进程(三)欧元的问世及其影响1999年1月1日问世的欧元,是欧盟的一大创举。欧元(EURO)是“欧元区”内唯一合法通货。欧元是一种国际货币,发挥国际上的计价单位、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三种职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