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课件(共9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课件(共96张PPT)

资源简介

(共96张PPT)
1.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
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能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
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
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
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来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了解我
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考点 课本 内容摘要
温度 ①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摄氏度(℃)。
②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准确的,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物体的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③宏观上温度的高低,在微观上指的是物体内部组成物质的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表示分子运动越剧烈。
考点 课本 内容摘要
温度
计原
理 ①普通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自制温度计:用瓶、橡皮塞和玻璃管制作成如图装置。在瓶里装有颜色的水作为“测温物质”。正确标上刻度,便制成了简易温度计。
③在玻璃管上标刻度:a.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液柱的位置标“0”;b.放在标准气压下的沸水中,液柱的位置标“100”;c.在这0和100间分成100等份,则每一小份表示1 ℃。
(续表)
考点 课本 内容摘要
常见
温度
计 ①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即能测量的
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其次,要看清它的分度值,也
就是一个小格代表多少。
②正确使用温度计:
a.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b.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在液柱稳定后才开始读数,完成读数后才能把温度计
从被测物体中取出。
(续表)
考点 课本 内容摘要
体温
计 ①体温计的分度值为 0.1 ℃,量程为 35~42 ℃。
所以不能放到热水中消毒,正确的消毒方法是用
酒精擦拭。
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
③每次使用前都要用力把水银甩回玻璃泡中。这
是利用水银的惯性来完成的。
(续表)
考点 课本 内容摘要
物态
变化 ①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
态之间变化,这种现象叫做物态变化。
②固态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有固定的体
积,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
形状。
(续表)
考点 课本 内容摘要
探究
熔化
和凝
固过
程 ①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②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③实验:把海波装进试管中,用酒精灯进行加
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同时观察海波
的状态变化。
④晶体熔化的条件:
a.温度达到熔点,并非开始加热就熔化。
b.继续吸热。停止加热,熔化就会停止。
(续表)
考点 课本 内容摘要
晶体
和非
晶体 ①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
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
度不断升高。
②冰、萘、金属等都是晶体;玻璃、蜡、松香、
沥青等都是非晶体。
③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
有熔点。
④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续表)
考点 课本 内容摘要
汽化
蒸发 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是个吸
热的过程。汽化后体积明显变大。汽化有两种
方式:蒸发和沸腾。
②蒸发是时刻都在发生的一种分子运动现象。
③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且温度越高、表面
积越大、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就越快。
④蒸发是一个吸热带走热量的过程,所以有制
冷的作用。如:身上汗水的蒸发能降低体温;
有风时,游水上岸的人会打冷颤等。
(续表)
考点 课本 内容摘要
探究
沸腾
过程 ①沸腾是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
同时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实验:用酒精灯对水进行加热,并插入温度计,
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同时,认真观察水沸腾
时的现象,并根据实验数据绘成图象。
③沸腾的条件:a.吸收热量;b.温度达到沸点。也
就是说,液体不是加热就一定沸腾;停止加热,也
不会沸腾。
④实验中,如果发现水沸腾的温度低于 100 ℃,很
可能是因为当地海拔高,气压低。
(续表)
考点 课本 内容摘要
沸点 ①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在标准气压下,
水的沸点是 100 ℃。
②不能简单地说“水的沸点就是 100 ℃”,因
为液体的沸点还随液面气压变化。气压越高,
则沸点越高。如在高山、高原地区,气压偏低,
水的沸点是80 ℃;而高压锅里,水沸腾时的温
度可以达到 130 ℃。
(续表)
考点 课本 内容摘要
液化 ①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是汽化的还原过程,要放热。
液化的两种方法:遇冷(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②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我们平常看到的冒“白气”、雾气等,其实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③露珠、雾气等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但热水冒出的“白气”是来自于物体内部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
(续表)
考点 课本 内容摘要
升华
和凝
华 ①固态的物质能直接变成气态,这过程叫做升华。如冰冻的衣服能慢慢地变干;冰雕未见熔化,但体积越来越小。升华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②干冰是固态的CO2,极不稳定,很容易升华变成CO2气体,同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温度明显下降,常用于人工降雨。
③气态的物质也能直接变成固态,这个过程叫做凝华。如冬天的雪,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草丛中的霜。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续表)
1.(1)物体的体积是随温度变化的。一般地,当物体的温度升
高时,体积________,这种现象叫________。
常用温度计就是根据测温物质的________规律制成的。如图
甲,当温度升高时玻璃管中的液柱将________。


(2)如图乙是伽利略最早发明的第一个气体温度计,当温度升
高时,玻璃管中的液柱将________。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 357 ℃
酒精 -117 ℃ 78 ℃
(3)陈军同学想自制一支能测水沸点的温度计,如下表中两种
测温物质,他应选用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制温度计时,把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
“0”,把_____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100”,然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每一小格表示 1 ℃。
请在图中标出 25 ℃和 80 ℃的位置。说明你标度的
方法。
提示:物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是线性的,所以温度计的刻
度是均匀的。
3.(1)请指出图中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存在的两个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图所示方法读数,正
确的是_______,读数是_______℃。说说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
(2)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
利用液体_________的性质制成。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_____;
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________。
讨论并归纳: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不同。
(3)若用如图甲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
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
A.37 ℃
B.38 ℃
C.38.5 ℃
D.39 ℃
4.任何两物态间都可以发生转化,请把下图完成:
说明:物质由低能态向高一级能态转变,需要能量(吸热);相
反,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转变,则要放出能量(放热)。
5.(1)如图所示图象,如果说这可能是玻璃的熔化图象,你相
信吗?
答: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可以把固体分成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它们的区
别是什么?
你知道的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甲、乙、丙是反映物质三种不同状态时的分子排列的
示意图,那么:t1 时刻的分子排列应该跟图_______对应;t4 时刻
的分子排列应该跟图_______对应。请说明理由。





(4)物质在 t2 时刻的内能________在 t3 时刻的内能,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区分下面五种图象吗?分别写出图象名字,并用语言
描述图象特征。
6.(1)“太阳出来了,大雾散开了”这是物质由________态变
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________。汽化是一个_______(填“吸热”
或“放热”)的过程,哪些现象可以说明这点,请举例说明。
(2) 如图甲是上海世博会上使用的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
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喷出水雾。利用超声波具有比普通声波
更强烈的________,从而把水滴打击为很细小的水雾喷出,水雾
是一种________,在风的吹动下,容易变成________(填“固态”
“液态”或“气态”),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过程,会向周
围物体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3)要想去除水分,可以用图乙中两种方法:①放在太阳下,
慢慢地变干;②用火加热至沸腾。
你知道这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说说看。
(4)如图丙,是我们平常用于炖汤的炖盅。请写出热量传递的
过程:火→_____________________。
煲里的水会沸腾吗?炖盅里的水会沸腾吗?为什么?
7.(1)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物质由________
态变成_________态的过程叫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这是一个
______(填“吸热”或“放热”)的过程。
(2)一般来说,要使气体液化,就必须让气体内能减少(从高能
态降到低能态)。减少内能有两种方法:①遇冷降温,放出热量—
—热传递;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解释甲、乙、丙中小水珠和“白气”形成的原因。



(3)比较丙图中左、右两房间的室温,应该是________房间室
温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题图甲、乙两图象:


(1)属于“冰融化”的是________图;属于“水结冰”的是
________图。
(2)水是在________℃时开始结冰的;冰是在________℃时开
始熔化的。也就是说,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的。
(3)用 0 ℃的水和 0 ℃的冰进行冷却,谁的效果好?为什么?
(4)物质凝固总共历时________min,你判断的根据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图象,下面判断谁对谁错:
)
)
)
①A 到 B 时刻,物质已经开始熔化。(
②A 到 D 的整个过程都是熔化过程。(
③C 到 D 时刻,物质已经变成气态。(
④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
9.(1)车厢里的清新剂有两种:如题图甲是一种车厢香水,如
图乙是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同样能去除车厢异味。请从物态变
化的角度分析两者的异同。


(2)树枝上形成的冰挂(雾凇)是空气中的________形成的固态
物,这是一种________(填物态变化)现象,是________(填“吸热”
或“放热”)过程。你知道的凝华现象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3)用久的白炽灯玻璃发黑,是因为钨丝在高温下_________
_______的结果。你知道的升华现象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认真学习“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需要______(填“吸热”
或“放热”);
(2)过程②中,水蒸气将________成小水珠或________成小冰
晶,便形成了云;
(3)过程③中,较大的冰晶从高空落下,通过跟空气的摩擦使
其________成小水珠,就是雨。
11.填写物态变化:
(1)加油站有“禁止吸烟”的警示,是因为汽油容易________
跑到空气中。
(2)家用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石油气
________后灌入钢瓶里的。
(3)干冰人工降雨法,是往云层中洒干冰,利用干冰________
时,大量吸热,创造低温条件。
(4)到南极考察使用的温度计不能是水银温度计,是因为在如
此低温的情况下水银已经________。
(5)秋天的早晨常出现大雾,这是________现象;当太阳出来
后大雾就散开了,这是________现象。
一、考查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例题1:(2022·广东)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的规律制
成的。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直管内的水银_______(填“能”或“不
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如图中的体
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
分析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读数前应
先清楚分度值,也就是每一小格表示的数值。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0.1 ℃,图中读数为 36.5 ℃。
从测温物质来说,体温计用的是水银,银白色,灵敏度更高;
常用温度计一般是煤油,染成红色。
在结构上,体温计有段细管(“缩口”),水银能上不能下,所以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而使用前要把细管上方的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不能;36.5。
名师点拨
温度计的读数还要先弄清“0”(零刻度线)的
位置,这样才能确定当时的温度是 “零上 ”还是
“零下”。试一试:如右图的两温度计,分别是
测量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__℃,
水的温度是________℃。
)
1.(2022·枣庄)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计的量程是 35~45 ℃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1 ℃
C.某同学的体温是 36.6 ℃,该同学体温正常
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
答案:C
2.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温度计放入一
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
够长,下列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
化的情况(
)
A
B
C
D
答案:A
3.(2023·北京)小强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在橡皮塞上插进
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一个简易温度计就完成了,
如图甲所示。小强将简易温度计分别放入温度不同的水中,观察
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丙所示,则图________所反映的是
放入温度较低的水中的情况。
答案:丙
4.(2021·长沙)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
寒”象征了气温的变化,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温度
计进行测量。如图甲是一个自制温度计,把它从热水中取出,再
放入冷水中,可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缓慢变________;在读
数时,乙图中的______(填“A”“B”或“C”)方法是正确的;请
读出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
答案:低 B  20
二、考查六种物态变化现象
例题2:(2022·包头)“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
关于节气中物质状态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谷雨”——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小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分析
本题考查六种物态变化现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
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
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
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
过程叫凝固。
雨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 A 错误;露是由空气
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 B 正确;霜是
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
故 C 错误;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
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B。
5.(2022·广东)小明发现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此
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升华
C.汽化
D.液化
答案:B
6.(2023·岳阳)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
)
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答案:B
7.(2023·南充)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诗句中所
包含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
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
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白日黄流涨渭城,三更风紫尽成冰。”——“冰”的形
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
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C
8.(2022·济宁)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
)
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为气态
B.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乙→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D.BC 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答案:D
三、考查水蒸气的液化和凝华现象
例题3: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
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
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
C.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
D.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
分析 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就是雪、雾、露、霜等,
都是温度下降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或凝华形成的,如图所示。
本题考查常见的生活现象:玻璃窗上出现的雾气和冰花,前
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的小冰晶,都是出现在温度较高的室内一侧。
故答案为:D。
名师点拨
如果是“夏天开冷气、冬天开暖气”的问题,同样雾气(或冰
花)都会出现在温度高的一侧。
此外,关于“白气”现象。要特别注意:“白气”不是水蒸
气,因为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我们看见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
形成的“看得见”的小水珠。热的“白气”,其水蒸气来自物体内
部,如热水“冒出”白气、人嘴里呼出的白气等。冷的“白气”,
其水蒸气来自周围的空气中,更像是冷气“来袭”,如棒冰周围冒
出的“白气”。
)
9.(2023·锦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盛夏,清晨河面上出现薄雾
C.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
D.严冬,冰雕没有熔化却变小
答案:C
10.(2022·荆州)“双减”之后,某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
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
物态变化是(
)
B.先凝固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A.先升华后凝华
C.先熔化后液化
答案:D
11.(2023·宜昌)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
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C.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D
12.(1)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
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
形成的。
(2)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
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
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__(填“内侧”或“外侧”)。
(3)将分别装有热水和冰水的两只玻璃杯,在室内放置一段时
间,两杯壁上都会出现小水珠,其中在内壁上出现水珠的是装
__________(填“热水”或“冷水”)的杯。
答案:(1)水蒸气 凝华
(2)放热 内侧
(3)热水
四、考查晶体熔化、凝固现象
例题4:图甲是小峰在标准大气压下“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
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按_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
顺序组装器材。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
温度是__________℃。
(3)图丙是小峰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
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
能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由丙图可知,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是_______J/(kg·℃)。
[c液=4.2×103 J/(kg·℃)]
(5)试管中的固体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
时,试管中的液体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晶体熔化、内能变化、比热容大小等
问题。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
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
器壁和容器底,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由图乙可知,温度在 0 ℃以下,分度值为 1 ℃,故物质此
时的温度为-2 ℃。
(3)由图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4)我们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冰,熔化后是水,而水的比热容
为4.2×103 J/(kg·℃)。然后,由于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由图可知,该物质在 0~2 min 时间内处于固态,加热了 2 min,
温度升高了 3 ℃;而 6~10 min 时间内处于液态,加热了 4 min,
温度同样升高了 3 ℃。然后利用吸热公式求出固态下的比热容。
(5)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当大烧
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
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
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
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2;(3)增加;(4)2.1×103;
(5)不会。
名师点拨
物体吸收热量后,内能增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也就是分
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并没加快。其实,增加的内能是用于改变物质
分子的排列结构,宏观表现为状态的改变、体积的改变。所以通
常是在熔点或沸点时,吸收热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13.(2022·广州)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 34 ℃的手中不会熔
化,放在 60 ℃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
)
B.30 ℃
D.70 ℃
A.16 ℃
C.47 ℃
答案:C
14.(2022·娄底)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
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 ABC 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
时间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 90 ℃
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答案:B
15.(2023·无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
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冰________热量,温度升
高。当冰开始熔化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冰在
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冰属
于晶体。
答案:吸收 0 保持不变
16.(2021·百色)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
示。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________(填“需要”或“不
需要”)吸收热量;在加热到第 6 分钟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填
“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答案:需要 固液共存
五、考查蒸发和沸腾
例题5:如图所示,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当锅里的水
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分析
液体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
但沸腾时温度不再改变。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
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
水跟锅里的水没有温度差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C。
17.(2023·成都)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
强,深受同学们喜爱。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
发的是(
)
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
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C.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
答案:D
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18.(2023·哈尔滨)关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
A.水沸腾时,大量气泡在水中生成,上升、变小
B.水沸腾时吸热且温度不变
C.水的沸点可能低于 100 ℃
D.提高水的初温,可缩短实验时间
答案:A
. . .
19.(2022·温州)《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
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
)
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答案:A
20.(2023·山西)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小兰和小伟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进行了实验。


(1)图甲装置中给烧杯加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
合理即可)。
(2)观察气泡可判断图甲中水处于________(填“沸腾前”或
“沸腾时”)的状态。
(3)小兰和小伟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
图象分别如图乙中 A、B 所示。由图象可知,小兰和小伟所用水的
质量大小关系是 mA________mB。
答案:(1)减少热量损失
(2)沸腾时
(3)>(或大于)
六、考查热现象的实验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晶体熔化、水沸腾)
例题6:(2022·陕西)物理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
化的特点”实验时,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____________(填“自下而上”或
“自上而下”)的顺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85 86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2)在水温升高到 85 ℃后,每隔 1 min 读取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所得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由实验
可知:水沸腾时需要________,但温度____________。
(3)在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__℃,由此可知当地大
气压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 标准大气压。
(4)初步得出结论后,等水温降至 85 ℃以下,另一位同学继续
利用该装置再次进行实验,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从两次实验的图象中可看出,水从 85 ℃
加热至刚沸腾时,所用_______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不同。


分析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
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
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
即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由实验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从第 7 分钟开始,水的温度保持
98 ℃不变,故沸点是 98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
由于当时沸点低于 100 ℃,所以当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4)如图所示,从两次实验的图像中可看出,水的初温相同,
加热条件完全相同,两位同学所用时间不同,是因为实验时用水
质量不同。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吸热;保持不变;(3)98;低于;
(4)时间;质量。
21.(2022·营口)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
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_______(填“A”“B”或“C”)的位
置。为使冰块均匀受热,应选用______(填“大冰块”或“碎冰”)
进行实验。
(2)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冰的
温度为________℃。
(3)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象。分析图象可知:第 6 min,处于_________(填“固”“液”或
“固液共存”)态;冰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冰
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0~4 min 升温比 8~12 min
升温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碎冰
(2)-3
(3)固液共存 保持不变 晶体 水的比热容大
22.(2023·河北·改编)小明按图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
化的特点。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
下”)的顺序进行。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93 95 97 99 99 99 99
(2)当水温升高到 93 ℃时,每隔 1 min 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
同时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和表中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但
温度保持不变。烧杯中水的沸点是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明取下烧杯上的盖子,发现盖子上有水珠,
水珠是水先________变成________,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盖子而
________成小水珠附在盖子上。
(4)若按图所示装置用烧杯中的水为试管中的水加热,试管中
的水__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
答案:(1)自下而上 (2)99
(3)汽化 水蒸气 液化
(4)不能
23.(2021·枣庄)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王丽猜想:
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
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王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图 1
图 2
(1)实验时,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温度和
液体的________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了用规格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酒精和水的
甲、乙、丙、丁 4 个样品,如图1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____
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若一个同学正确选好两个样品后,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
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研究。这
个同学设计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没控制______相同。该同学发现
问题后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了正确实验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
样品的情况如图 2 所示。据此,你认为王丽的猜想是____(填“正
确”或“不正确”)的。
答案:(1)表面积 (2)乙、丙 (3)温度 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