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三年级国旗下讲话】从青霉素的奥秘感悟成功之法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高三年级化学科任教师王老师。中文“化学”一词于1856年最早出现于《格物探源》一书。周公度先生在《化学是什么》一书中指出:化学是在深入到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元素、化合物和材料等物质的组成、制备、性质、结构、应用、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从青霉素的发现过程来感受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成功。青霉素不仅让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了15岁,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人类对疾病的恐惧。如果现在我问你,谁发现了青霉素?或许有人会说是英国的医生弗莱明。而他是如何发现青霉素的呢?知道的人会说那是一个偶然的发现。有一次弗莱明发现他培养细菌的培养皿里面长了霉,霉菌周围的细菌似乎被杀死了,然后他便用显微镜观察,证实了这一点,从此他发现了青霉素。很多鸡汤段子都这么讲,让大家误以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就有可能创造出奇迹。我想说就算是灵机一动的发现,也需要有准备的头脑。而谁给了弗莱明有准备的头脑?弗莱明的想法来自于德国著名的医生科赫,科赫被誉为“细菌学之父”,他认定感染的病源是细菌,要治疗感染引起的疾病,就要寻找能够从根本上将细菌杀死的药物。同学们,真正成功的人要善于积累,我们的学习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每个定义甚至每一个名词,都是若干的科学家一辈子的努力和付出。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我们的灵机一动才有可能成就伟大的发现。当然,有人会争辩,科赫没有发现青霉素可以杀死细菌这件事,因此不算数。那我要告诉你的是,其实弗莱明也不是第一个发现青霉可以杀菌这个现象的人。早在中国唐朝的时候,裁缝们就知道如果划破了手,把长了绿毛的浆糊涂在伤口上,能够帮助伤口愈合。这其实就是绿毛上的青霉素起了杀菌的作用。只不过,唐代的裁缝们不懂科赫那一大堆的理论,他们解释不了其中的原因,因此这种土办法也没有得到推广。古代的人更多地讲究实用,少了理论研究,缺了科学体系,直至今天,在很多关键技术上,我们还要被欧美国家卡着脖子。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的路途上多一些思考和总结,而不是依赖刷题和课外辅导;多享受通过自律和思考产生的自身的变化,少追求分数和名次带来的虚荣。回到青霉素的故事中来,不仅唐朝裁缝没有发明青霉素这种药,实际上弗莱明也没有。主要是弗莱明的知识结构不完整,他是一个著名的医生,但是他不懂化学,也不懂制药学,因此他无法搞清楚青霉素的有效成分,也无法从带有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提炼出药物。当时药物提纯水平很差。弗莱明培养的青霉菌,每一升培养液只能产生两个单位的青霉素。按照今天门诊肌肉注射青霉素一次60万~80万单位的用量估算,这需要将半个游泳池的水都灌到人体中。此外,因为浓度太低,用青霉菌做实验,时灵时不灵,这是今天科学研究的大忌。今天我们的高中生从化学的学习中都知道,抛开浓度谈物质性质,那是毫无意义的,同一种物质浓度不一样性质就有差别,所以药物和含有药物成分的天然物是不同的,大家以后不要绝对地认定纯天然就是好的。这也告诉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善于质疑,并用科学的思维去分析问题。1938年,就在弗莱明打算放弃对青霉素的研究时,澳大利亚药物学家弗洛里和化学家钱恩注意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也投入到了青霉素的研究中来,最终培养并提炼出了浓度很大的青霉菌,这才使得青霉素具有医用价值。故事还没有完,1945年,英国著名女科学家多萝西 霍奇金通过X射线衍射得到了青霉素的分子结构,1957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希恩利用有机合成的方法成功地合成了青霉素,从此生产青霉素不再需要培养霉菌了,而是通过有机化合物直接合成,这又大大提高了青霉素的产量和浓度。如今,合成青霉素的最多的国家是我们中国,我国的化学学科建设虽然要比欧美国家迟100多年,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几代人的不断的学习积累、不断的思考总结,使得我国化学学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自主研发的新药物、新材料、新物质会给我们的工业、农业、医疗健康产业、制造业、新能源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进步,在这里也希望我们的同学能积极加入这个伟大而又充满挑战的历史使命中来,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化学会让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普及安全知识,筑牢安全防线》——国旗下的讲话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普及安全知识,筑牢安全防线》。人生中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万分的荣幸,生命使我们能够想象宇宙、游览世界;生命使我们体验到人间的真情、温暖和幸福。生命是花,是上天的恩赐,是父母的开心果,是祖国的未来。有了生命我们才能报答父母,慰问老师,回报学校、社会。因此,平安是金,平安是福,平安应是我们不断的追求。我们没有理由不珍爱自己的健康,生命。作为学生,我们一年中有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学校周围生活,在这个人口密集,活跃着未成年人的特殊环境里,安全更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可有些同学安全意识淡薄,这就潜伏着一些安全隐患。一个小意外都有可能带给我们大的伤害和损失。也许你早已厌烦了父母的唠叨,听腻了师长的叮嘱,但安全之灯却不可以熄灭。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溺水、毒品危害等。其实在我们身边也相继出现了不少因思想疏忽而引发的伤亡事故,追逐打闹造成骨折,溺水身亡,打架斗殴以及车祸等意外事故令人防不胜防。不少同学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我认为,这绝不是安全的全部。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姊妹、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喜欢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同学们安全意识淡薄就是漠视生命,追求一时的放纵就是对生命的亵渎和不负责任。“生命至高无上,安全责任为天”,安全是人类共同的向往,是快乐生活的根本。出门在外,牢记安全,跨进学校,建设平安校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幸福是棵树,安全是沃土。安全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切身利益,只有安全才能为我们保驾护航。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创建平安校园吧!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每天在学校里平平安安地生活,快快乐乐地学习!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国旗下讲话:《我喜欢出发》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尊敬的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今天在这儿,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篇汪国真的经典散文《我喜欢出发》。我喜欢出发。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真庆幸,我还没有老。即便是真的老了又怎么样,不是有句话叫老当益壮吗?于是,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我还想从大海那里学习勇敢,我还想从大漠那里学习沉着,我还想从森林那里学习机敏。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值此新年到来之际,我代表学校,衷心希望同学们每天翻着书本,闻着书香,跟着意志,带着自信,一起出发,一起向美丽动人的期末考试出发,一起向金光闪闪的高考出发!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普及安全知识,筑牢安全防线》——国旗下的讲话.docx 【高三年级国旗下讲话】从青霉素的奥秘感悟成功之法.docx 国旗下讲话:《我喜欢出发》.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