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十任务二 货币供给 课件(共20张PPT)-《财政与金融》同步教学(高教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项目十任务二 货币供给 课件(共20张PPT)-《财政与金融》同步教学(高教社)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财政与金融
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ubiao/
优秀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教程:/excel/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财政与金融—项目十
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ubiao/
优秀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教程:/excel/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货币均衡
任务四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货币供给
指货币供给主体向货币需求主体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即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向流通中投入、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和过程。
货币供给量
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个人和政府部门等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给的货币总量。是流通中现金与存款货币二者的总和。
1.概念解释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货币供给
任务二
正文
2.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内生性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又要受制于客观经济过程,除了受到中央银行政策工具的左右外,还决定于经济社会中其他经济主体的货币收付行为。
外生性
中央银行能够按照自身的意图运用政策工具对社会的货币量进行扩张和收缩,货币供给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被这些政策所左右。
外生变量
政策性变量
内生变量
非政策性变量
2.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货币供给
任务二
正文
2.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划分依据
01
流动性
(变现性)
划分意义
02
3.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
便于进行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货币政策的操作。
货币供给
任务二
正文
2.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划分情况——我国
根据1994年10月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对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机构范围之外的现金发行);
M1:M0+企业存款(企业存款扣除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信用卡类存款(个人持有);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M1即狭义货币,M2即广义货币,M2与M1差额即准货币,M3系出于金融创新不断出现的现状考虑而设,目前暂不编制这一层次货币供应量,官方也不公布此数据。
货币供给
任务二
正文
2.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中国人民银行对M2的三次调整:
一是自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含在其他存款项内;
二是自2002年3月起,将中国的外资银行、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外资财务公司及外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有关的人民币存款业务,分别计入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三是自2011年10月起,将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金融机构的存款纳入广义货币供应量的统计范畴。
货币供给
任务二
正文
2.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实际统计数据发布中:
M0 = 流通中现金
M1 = M0 + 企业活期存款+
农村存款 + 机关团体存款+ 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款
(支票存款)
M2 = M1 + (单位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 + 其他存款)
(准货币)
其他存款包括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90%)、信托存款、应解汇款及临时存款、保证金、财政预算外存款、租赁保证金、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及住房公积金存款等。
货币供给
任务二
正文
2.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
1
2
3
M1
M2
M0
与消费物价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
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
流动性较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
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
货币供给
任务二
正文
2.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2015年三季度开始,M1突然加速,并持续快速增长,2016年3月达到22.1%。
与过去比:9个月时间增长17.8个百分点。2015年8月-2016年3月,M1同比增速分别为9.3%,11.4%,14%,15.7%,15.2%,18.6%,17.4%与22.1%,2014年1月~2015年6月的M1平均值仅5.1%。
与M2比:9个月时间M2仅增长1.6个百分点。2016年3月,M2同比增速13.4%,增幅相对较小(2014年1月~2015年6月的M1平均值为12.4%)。
与GDP增速比:2016年一季度GDP增速6.7%,创多年新低。
货币供给
任务二
正文
2.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给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基础货币用B表示:
B=C+R
其中:C代表公众持有的现金,R是银行体系的准备金。
2.2.1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
1.基础货币的定义
货币供给
任务二
正文
2.2货币供给机制
基础货币的来源 基础货币的去向(漏损)
金融机构贷款及再贴现 财政存款
专项贷款 金融机构存款
金银、外汇占款 卖出回购证券
有价证券及投资 货币发行
买入返售证券 中央银行债券
2.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基础货币来源及去向构成表
货币供给
任务二
正文
2.2货币供给机制
基础货币的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
——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
2.国外净资产数额。
——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
3.对政府债权净额。
4.其他项目(净额)。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款的增减变化。
货币供给
任务二
正文
2.2货币供给机制
1.货币乘数的定义
由于商业银行有信用创造的功能,因此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投放出来后,进入商业银行的部分就会被成倍放大,形成数倍于基础货币的货币供给量,这个倍数就是货币乘数。因此得到如下式子:
2.2.2 商业银行与货币乘数
m即货币乘数,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因此可得:
货币供给
任务二
正文
2.2货币供给机制
M1层次的货币乘数 为:
货币供给
任务二
正文
2.2货币供给机制
2.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金率(e)
商业银行愿意持有多少超额准备金,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大小,即生息资本收益率的高低。
(2)借入准备金的成本大小,主要是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高低。
(3)经营风险和资产的流动性。
货币供给
任务二
正文
2.2货币供给机制
现金比率(c)
(1)公众可支配的收入水平的高低。
(2)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心理。
(3)社会支付习惯、支付方式出现变化,银行业信用工具的发达程度、社会及政治的稳定性、利率水平等都影响到c 值的变化。
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t)
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反之,货币乘数会变小。
货币供给
任务二
正文
2.2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给
任务二
正文
2.2货币供给机制
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ubiao/
优秀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教程:/excel/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感谢您的聆听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