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 课件(共82张PPT)-《成本会计》同步教学(高教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章 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 课件(共82张PPT)-《成本会计》同步教学(高教社)

资源简介

(共82张PPT)
成本会计
第十四章 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
【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1.学习目标
通过本成本会计报表的学习,熟练掌握了解成本报表的概念和种类,理解成本报表的意义、作用,熟练掌握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报表和各种费用报表的结构及编制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用;
难点:连环替代法的运用、主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成本会计报表分析知识结构图
【篇头案例】
海韵公司总裁审阅了公司月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资料。本月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都比较好,营业收入环比增长3.6%,同比增长7.8%,但营业利润环比基本持平,同比只增长1.6%。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他查阅了只对公司高管报送的生产经营情况表、商品产品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明细表和期间费用明细表等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资料。成本报表中公司产品销售和生产情况、产品成本水平和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期间费用发生情况等一目了然;成本分析报告指出公司甲产品(主要产品)销售量比上月增长6%,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上升,生产方面全面保证了销售需要;由于原材料价格上升,甲产品成本每件比计划增加36元,超支4%,销售费用中的专设销售机构费用增长幅度较大,共同影响了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同步增加。成本分析报告还提出,丙产品销售价格略低于生产成本,是否应当停产?总裁要求有关部门按照成本分析报告,进一步落实控制成本费用的各项措施,指示在公司生产能力能够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继续接受丙产品订货。
思考:公司总裁为什么要查阅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报告 一个公司的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报告与法定的对外财务报告一样,是不可缺少的吗 公司总裁为什么决定继续接受丙产品订货
第一节 成本报表概述
一、成本报表的概念
第一节 成本报表概述
二、成本报表的特点
1、满足内部需要
2、内容灵活
3、编报不定时
4、按生产经营组织体系上报
第一节 成本报表概述
三、成本报表的分类
1、成本报表按其所反映的内容分类
(1)全部产品成本报表
(2)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报表
(3)制造费用明细表
(4)期间费用明细表
第一节 成本报表概述
三、成本报表的分类
2、成本报表按照编制的时间分类
(1)定期报表
(2)不定期报表
第一节 成本报表概述
三、成本报表的分类
3、成本报表按照成本报表反映的内容分类
(1)反映成本情况的报表
(2)反映费用情况的报表
第一节 成本报表概述
三、成本报表的分类
4、成本报表按照报送单位分类
(1)对外成本报表
(2)对内成本报表
第一节 成本报表概述
四、成本报表的作用
1、综合地反映企业报告期内产品成本水平
2、有利于正确评价和考核成本环节成本管理业绩
3、有利于企业对成本预测和决策提供信息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一、成本报表的编制依据
成本报表要以真实、完整、及时的有关资料来进行编制,具体应当包括报告期的成本账簿资料;本期成本计划及费用预算等资料;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资料;企业有关的统计资料和其他资料等。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二、成本报表的编制要求
1、真实性
2、正确性
3、重要性
4、完整性
5、及时性
三、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
(一)按照产品种类反映的全部产品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
全部产品成本报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全部产品(包括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的总成本以及各种主要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报表。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1.按照产品种类反映的全部产品成本报表的格式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2.报表中各栏目数额之间的主要关系
总成本=产量×单位成本
本月总成本=月产量×有关的单位成本
本年总成本=年产量×单位成本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3.各栏目数额的填制依据:
(1)实际产量”(序号①、②) :根据产品生产记录填列。
(2)“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项目(序号③) :根据上年度本表所列各种可比产品的全年累计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填列。
(3)“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项目(序号④):根据年度成本计划的有关资料填列。
(4)“本月实际单位成本”(序号⑤) :根据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资料计算填列:某产品本
月实际单位成本= 该产品本月实际总成本÷该产品本月实际产量
(5)“本年累计实际平均单位成本”项目(序号⑥) ,根据有关产品成本明细账资料计算
填列,某产品本年累计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该产品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 ÷该产品本年累计实际产量
(6)“本月总成本”各项目:根据本月实际产量与相应单位成本之积填列。
其中“上年实际”(序号⑦),表示按照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来算的月成本,即⑦=③×月产量;“本年计划”(序号⑧),表示按照本年计划单位成本来算的月成本,即8=4×月产量;“本月实际”项目(序号⑨):根据本月有关产品成本明细账的记录填列。
(7)“本年累计总成本”各项目:按本年累计实际产量与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之积填列。其中“上年实际”(序号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4.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的计算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上年单位成本-本年单位成本)×本年产量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降低额/∑上年单位成本×本年产量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报表的编制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报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构成情况和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执行情况的报表。它是对商品产品生产成本表的有关单位成本所作的进一步补充说明。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1、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结构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2.填制方法
(1)“历史先进水平”栏各项目:反映本企业历史上该种产品成本最低年度的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和实际单位用量,根据有关年份成本资料填列。
(2)“上年实际平均”栏各项目:反映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和单位用量,根据上年度本表的“本年累计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和单位用量的资料填列。
(3)“本年计划”栏各项目:反映本年计划单位成本和单位用量,根据年度成本计划资料填列。
(4)“本月实际”栏各项目:反映本月实际单位成本和单位用量,根据本月产品成本明细账等有关资料填列。
(5)“本年累计实际平均”栏各项目:反映本年年初至本月月末该种产品的平均实际单位成本和单位用量,根据年初至本月月末的已完工产品成本明细账等有关资料,采用加权平均计算后填列。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三)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编制
制造费用明细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情况的报表。它可以了解报告期内制造费用的实际支出水平;可以考核制造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可以判断制造费用的变化趋势,以便加强对制造费用的控制和管理等 。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1、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结构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2.填制方法
制造费用报表不同于制造费用明细账:
(1)明细账是按照车间分别开设的,而制造费用明细表是整个企业各车间的汇总数额。
(2)明细账是按照业务发生先后逐笔记录的,如果多次发生了办公用品费用,制造费用的明细账账中应当分别记录,而明细表中的项目是同类项目的全月汇总数。
(3)明细账是依据费用分配表等会计凭证填制的,而明细表是依据明细账填制的。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四)管理费用明细表的编制
管理费用明细表反映在一定会计期间企业管理部门在报告期内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及其构成情况的报表。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1、管理费用明细表的格式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2.填制方法
管理费用报表不同于管理费用明细账:
(1)明细账是按照业务发生先后逐笔记录的,如果多次发生了办公用品费用,管理
费用的明细账账中应当分别记录,而明细表中的项目是同类项目的全月汇总数
(2)明细账是依据费用分配表等会计凭证填制的,而明细表是依据明细账填制的。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五)销售费用明细表
销售费用明细表反映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广告费等各项费用。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1、销售费用明细表的格式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2.填制方法
销售费用报表不同于销售费用明细账:
(1)明细账是按照业务发生先后逐笔记录的,如果多次发生了办公用品费用,销售
费用的明细账账中应当分别记录,而明细表中的项目是同类项目的全月汇总数
(2)明细账是依据费用分配表等会计凭证填制的,而明细表是依据明细账填制的。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六)财务费用明细表
财务费用明细表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利息支出、汇兑损失及相关的手续费等费用构成情况的费用表。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1、财务费用明细表的格式
第二节 主要成本报表编制
2.填制方法
财务费用报表不同于财务费用明细账:
(1)明细账是按照业务发生先后逐笔记录的,如果多次发生了办公用品费用,财务
费用的明细账账中应当分别记录,而明细表中的项目是同类项目的全月汇总数。
(2)明细账是依据费用分配表等会计凭证填制的,而明细表是依据明细账填制的。
第三节 成本分析
引例
蓝天公司常年大量生产甲产品,通过2016年编制的成本报表,发现该产品单位成本中的直接材料实际费用数额为624元,而计划数额是600元。经检查,发现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简称单耗)计划是3千克,实际是3.2千克;单位产品材料价格(简称单价)计划是200元,实际是195元。
请问:为什么蓝天公司甲产品单位成本中直接材料费用会超计划24元?
一、成本分析概述
(一)成本分析的概念
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核算资料和成本计划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揭示企业费用预算和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查明影响费用预算和成本计划完成的原因,计算各种因素变化的影响程度,寻找降低成本、节约费用的途径,挖掘企业内部增产节约的潜力的一项专门工作。
成本分析是成本核算工作的继续,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成本分析概述
(二)成本分析的作用
定期和不定期的成本分析,在查明费用预算和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找出成本费用管理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明确成本管理的责任,挖掘企业降低成本、节约费用的潜力,以及为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预测和决策提供资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查明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的完成情况
2.落实成本管理的责任制
3.挖掘内部增产节约潜力
一、成本分析概述
(三)成本分析的方法
企业进行成本分析的方法很多,具体选用哪种方法,取决于企业成本分析的目的,费用和成本形成的特点,成本分析所依据的资料性质等。
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主要包括:
1.比较分析法
2.比率分析法
3.因素分析法
4.趋势分析法
(三)成本分析的方法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也称对比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揭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工业企业各种成本分析通常都要采用这一方法。
在成本分析中运用比较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对比方式:
(1)分析期实际数据与计划(预算)数据对比
(2)分析期实际数据与前期实际数据对比
(3)分析期实际数据与本行业(企业集团)实际平均数据和本行业(企业集团)先进企业实际数据对比
(三)成本分析的方法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对数,即比率,借以考察经济业务的相对效益的一种分析方法。主要有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和构成比率分析法两种。
(1)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
(2)构成比率分析法
(三)成本分析的方法
2.比率分析法
(1)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
例如:
产值成本率=成本÷产值×100%
销售收入成本率=成本÷销售收入×100%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产值成本率和销售收入成本率高的企业,经济效益差;反之,如果这种比率高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好。而成本利润率高的企业,经济效益好;反之,成本利润率低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差。
(三)成本分析的方法
2.比率分析法
(2)构成比率分析法
例如:产品成本的构成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材料费用比率=直接材料费用÷产品成本×100%
直接人工费用比率=直接人工费用÷产品成本×100%
制造费用比率=制造费用÷产品成本×100%
(三)成本分析的方法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技术方法。
在成本分析中,因素分析法又包括:
1)连环替代法
2)差额计算法
3.因素分析法
1)连环替代法
连环替代法,也称连环替换分析法,是顺序用相互联系的各项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基数,借以计算出各项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名称是由其分析程序的特点而来的。要正确理解连环替代法,应首先明确连环替代法的计算程序。
连环替代法的计算程序
连环替代法通常按如下计算程序进行:
①确定分析指标与其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②确定分析对象。
③连环顺序替代,计算替代结果。
④比较各因素的替代结果,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
⑤检验分析结果。
连环替代法的应用举例
【例11-1】 某企业2015年和2016年有关材料费用、产品产量、材料单耗和材料单价的资料见表, 要求:分析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程度。
根据连环替代法的程序和上述对材料费用的因素分解式,可得出:
实际指标体系:110×9×8.5=8 415(元)
基期指标体系:100×10×8=8 000(元)
①确定分析对象:8 415-8 000=415(元)(超支)
②在基期指标的基础上,进行连环顺序替代,并计算每次替代后的结果:
基期指标体系:100×10× 8= 8 000(元)
替代第一因素:110×10×8= 8 800(元)
替代第二因素:110×9× 8=7 920(元)
替代第三因素:110×9×8.5=8 415(元)
③确定各因素对材料费用的影响程度:
产品产量变动的影响: 8 800-8 000=800(元)
材料单耗变动的影响:7 920-8 800 =-880(元)
材料单价变动的影响: 8 415-7 920=495(元)
④检验分析结果: 800-880 +495=415(元)
应用连环替代法应注意的问题
①因素分解的相关性。
②分析前提的假定性。
③因素替代的顺序性。
④顺序替代的连环性。
3.因素分析法
2)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运用这一方法时,先要确定各因素实际数与计划数之间的差异,然后按照各因素的排列顺序,依次求出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可见,这一方法的应用原理与连环替代法一样,只是计算程序不同。
【例11-2】仍用【例11-1】(表11-7)的数字资料,以差额计算法测定各因素影响程度如下:
(1)确定分析对象:8 415-8 000=415(元)
(2)计算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产量变动的影响:(110-100)×10× 8= 800(元)
单耗变动的影响:110×(9-10)×8 = -880(元)
单价变动的影响:110×9×(8.5-8) = 495(元)
(3)验算:各因素的影响合计 = 800-880+495 = 415 (元)
(三)成本分析的方法
4.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通过连续若干期相同指标的对比,来揭示各期之间的增减变化,据以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
【例11-3】 假定某工业企业从2012年到2016年止五年间,某种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分别为l00元、102元、105元、110元和116元。
从上列各年单位成本的绝对额,可以看出,该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例11-3】
如果以2012年为基年,以该年单位成本100元为基数,规定为100%,可以计算其他各年的单位成本与之相比的比率如下:
2013年:102÷100×100%=102%
2014年:105÷100×100%=105%
2015年:110÷100×100%=110%
2016年:116÷100×100%=116%
通过上列计算,可以看出该种产品成本2012~2016年,各年单位成本与2012年单位成本相比的上升程度。
【例11-3】
如果分别以上年为基数,可以计算各年环比的比率如下:
2013年比2012年:102÷100×100%=102%
2014年比2013年:105÷102×100%=103%
2015年比2014年:110÷105×100%= 105 %
2016年比2015年:116÷110×100% = 105%
通过上列计算,可以看出,该种产品的单位成本都是逐年递增的,但各年递增的程度不同。
知识拓展
成本分析的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实质上都是比较分析法。有比较才有鉴别,一切分析都是从比较中发现差异、发现矛盾开始的。比率分析法是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的比较,以及据以算出的相对数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数的比较;因素分析法是各项因素替换结果的比较;趋势分析法则是作为分析趋势基础的各期指标之间的比较。但无论什么分析方法,都只能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指明方向,而不能代替调查研究。要确定经济业务好坏的具体原因,并据以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建议来改进工作,必须是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
二、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由于全部产品成本计划是按产品种类和成本项目分别编制的,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也应当按照产品种类和成本项目分别进行。通过分析,查明全部产品和各种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查明全部产品总成本中,各个成本项目的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同时还应找出成本超支或降低幅度较大的产品和成本项目,为进一步分析指明方向。
(一)按产品种类进行的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二)按成本项目进行的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一)按产品种类进行的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全部产品按产品种类进行的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依据是分析期产品生产成本表(或产品生产成本及销售成本表)和按产品种类编制的全部产品成本计划表。
【例11-4】红星工厂本年产品实际生产成本资料见表11-8、本年产品计划成本资料见11-9。
根据实际成本、计划成本资料,编制“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表(按产品种类分析)”见表11—10。
在本例中(表11—10),该企业本年全部产品总成本完成了计划。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成本降低额为16 900元,成本降低率为1.0906%。在全部产品成本降低率l.0906%的构成中,其中非主要产品(丙产品)完成计划最好,贡献最大,达到0.8389%的降低率,主要产品也完成了计划,为0.2517%的降低率;而与计划比较的成本降低额,非主要产品的实际成本较计划降低了13 000元,成本降低率4.5455%,而主要产品虽然完成了成本计划,但仅降低了0.3086%,成本降低额为3 900元。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主要产品中,甲产品较好地完成了计划,实际成本较计划降低了6 500元,成本降低率为0.8621%,乙产品则没能完成计划,乙产品成本比计划还超支2 600元,超支0.5102%,应进一步查明乙产品成本超支的原因。
(二)按成本项目进行的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全部产品总成本按成本项目进行的分析,其依据是企业编制的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和产品成本计划表。
【例11-5】红星工厂根据本年成本计划和成本报表的有关资料,编制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全部产品总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表如下(见表11-11):
从表11-11中可以看出,红星工厂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与计划比较的成本降低额为16 900元,成本降低率为l.0906%,这一结果与该厂按产品种类反映的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的计算结果相同(见表11-10合计数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构成产品总成本的三个成本项目,直接材料项目和制造费用项目完成了计划。在全部产品成本降低率l.0906%的构成中,直接材料项目完成计划最好,贡献最大,达到0.9164%的成本降低率,其次是制造费用项目为0.2775%,直接人工项目则没能完成计划,为-0.1033%;而与计划比较的成本降低额,直接材料项目和制造费用项目分别为14 200和4 300元,降低率分别为2.1846%和0.9607%,但直接人工项目超支1 600元,超支0.354%,对于直接人工项目超支的原因,应当进一步分析。
三、主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企业的主要产品是指分析期正常生产、大量生产的产品。企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消耗、成本、收入、利润等在全部产品中占很大比重,是产品成本分析的重点。企业主要产品一般在上年生产过,通常有上年的成本资料可以进行比较,因此,也称为可比产品。
主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的重点是对主要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首先,要确定分析对象;其次,要确定影响成本降低任务完成的主要因素;最后,要计算出各因素变动对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
【例11-6】红星工厂生产的甲产品和乙产品是主要产品,请根据表11-8、表11-9和11-10的相关资料对该厂的主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一)确定分析对象
(二)确定影响成本降低任务完成的主要因素
(三)计算各因素变动对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
1.产品产量变动的影响
2.产品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
3.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四、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依据的是有关成本报表资料和成本计划资料,分析的方法是先运用比较分析法,查明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即进行一般分析;再运用因素分析法,查明各个成本项目成本升降的具体原因,即进行因素分析。
(一)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一般分析
(二)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因素分析
(二)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因素分析
1.直接材料项目的分析
2.直接人工项目的分析
3.制造费用项目的分析
1.直接材料项目的分析
影响产品单位成本中直接材料费用变动的因素,主要是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用量)和单位材料价格两个因素。分析这两个因素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程度,根据连环替代法的原理.
【例11-8】根据表11-13提供的资料,红星工厂本年生产的甲产品与计划比较,直接材料费用超支3元,超支0.6897%。甲产品消耗A、B、C、D四种材料,根据各种材料耗用量和价格资料,编制直接材料费用分析表见表11-14。
表11-14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红星工厂甲产品单位成本中,直接材料费用实际比计划超支3元,超支0.6897%,主要是A、B两种材料成本超支引起的。A、B两种材料的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分别超支1.6元和6元,合计为7.6元。超支的主要原因是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量没有完成计划。两种材料的消耗量增加使直接材料费用增加达16元(A材料10元、B材料6元)应当进一步查明原因。C、D两种材料,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降低了4.6元(2.2+2.4),但由于C材料价格超计划,使C材料成本增加1.8元,应当进一步分析价格上升的原因。C材料耗用量减少,使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4元,也应分析原因,以便总结经验,进一步挖掘企业内部降低成本的潜力。
2.直接人工项目的分析
产品单位成本中的直接人工费用,受工人劳动生产率和工人平均工资两个因素影响。这两个因素,也可以用单位产品生产工时消耗和小时平均工资(小时工资率)来表示。
【例11-9】根据表11-13提供的资料, 红星工厂本年生产的乙产品单位产品成本中的直接人工费用实际比计划超支3元,超支1.1765%。为了分析成本超支的原因,收集整理有关乙产品产量、工时、工资等资料见表11-15。根据表11-15提供的资料,分析红星工厂乙产品单位成本中直接人工费用超计划的成因.
分析计算过程如下:
①确定分析对象(乙产品单位成本中直接人工费用实际脱离计划的差异额):
258-255=3(元)
②乙产品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降低的影响:
(86-88)×2.898=-5.8(元)
③小时工资率提高的影响:
86×(3-2.898)=+8.8(元)
④两个因素共同影响数额=-5.8+8.8=3(元)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小时工资率实际比计划提高0.102元,使乙产品单位成本增加8.8元;而乙产品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实际比计划减少2小时,使产品单位成本降低5.8元。两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该厂乙产品单位成本中直接人工费用实际比计划超支3元。红星工厂乙产品单位成本中直接人工费用实际比计划超支主要是小时工资率超计划所造的。这说明红星工厂工人劳动生产率(表现在单位产品工时消耗上)比计划有所提高,但由于工人平均工资(表现为小时工资率)的增长幅度超过了工人劳动生产率(表现为单位产品工时消耗)的增长幅度,使单位成本中的直接人工费用仍超支3元。
3.制造费用项目的分析
【例11-10】根据表11-13提供的资料,红星工厂本年生产的乙产品,单位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实际比计划超支15元,超支4.4118%。表11-9提供的乙产品单位产品工时消耗本年实际为86小时,本年计划为88小时;根据制造费用总额资料,乙产品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本年实际为4.128元,本年计划为3.864元。分析乙产品单位成本中制造费用超支15元的原因.
①确定分析对象(即乙产品单位成本中制造费用实际脱离计划的差异):
355-340=15(元)
②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降低对成本的影响:
(86-88)×3.864=-7.7(元)
③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提高对成本的影响:
86×(4.128—3.864)=22.7(元)
④两个因素共同影响数额=-7.7+22.7=15(元)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实际比计划超支0.264元(4.128-3.864),使乙产品单位成本超支22.7元;而乙产品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实际比计划减少2小时,使产品单位成本降低7.7元,两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乙产品单位成本中制造费用实际比计划超支15元。显然,红星工厂乙产品单位成本中制造费用实际比计划超支主要是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超计划所造成的。至于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超计划的原因,还需进一步查明原因。同时也说明该厂在控制制造费用总额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
五、制造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对制造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依据制造费用预算表、制造费用明细表和其他有关资料,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和构成比率分析法,对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重点费用项目、费用项目的构成比例等内容进行分析。
分析时应注意:
1.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分别分析。
2.重点费用项目重点分析。
3.分析评价应客观具体,忌武断。
引例解答
分析蓝天工厂甲产品单位成本中直接材料费用超计划的成因,分析计算过程如下:
1.确定分析对象(甲产品单位成本中直接材料费用实际脱离计划的差异额):
624-600=24(元)
2.由于甲产品单耗增加的影响:
(3.2-3)×200=40(元)
3.由于单价降低的影响:
3.2×(195-200)=-16(元)
4.两个因素共同影响数额=40+(-16)=24(元)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蓝天工厂由于甲产品材料单耗实际比计划增加0.2千克,使单位成本增加40元;而材料单价实际比计划降低5元,使产品单位成本降低16元。两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蓝天工厂甲产品单位成本中直接材料费用实际比计划超支24元。显然,蓝天工厂甲产品单位成本中直接材料费用超计划主要是甲产品单耗增加超计划所造成的。应进一步查明单耗增加的原因。
谢 谢 大 家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