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作业成本法 课件(共34张PPT)-《成本会计》同步教学(高教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章 作业成本法 课件(共34张PPT)-《成本会计》同步教学(高教社)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成本会计
第十三章 作业成本法
【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1.学习目标
了解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制造成本法在分配间接费用上的区别,了解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理解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程序,掌握制造费用按照成本动因进行分配的方法,掌握成本动因的确定、成本动因费用分配率(即单位作业成本)的计算。
2.重点、难点:
重点:作业中心的确定,成本动因的确定;成本动因费用分配率(即单位作业成本)的计算
难点:成本动因费用分配率(即单位作业成本)的计算
本章知识结构图
【引例】
富康工厂本月实际制造费用总额为720 000元,实际生产工时为360 000小时, 其中,甲产品200 000小时,乙产品40 000小时,丙产品120 000小时。按照传统的生产工时分配法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为每小时2(720 000÷360 000)元;3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分别为400 000、80 000、240 000元。该厂本月生产甲产品400件,直接材料成本为240 000元,直接人工成本为160 000元,分配的制造费用为400 000元,甲产品实际总成本为800 000元,单位成本为2000元。经调研发现,该厂的制造费用中材料验收费用与材料成本有关、产品检验费用与产品检验时间有关、生产启动准备费用与生产批次有关、机器设备折旧费和水电费与机器台时有关、劳动保护费用与人工成本有关、厂房折旧费以及车间管理人员薪酬、办公费等与产品产量有关。如果考虑这些因素,分别制造费用的类别和发生原因,按照制造费用明细项目,使用多个费用分配率进行分配,该厂3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分别为250 000、180 000、290 000元。这时,甲产品实际总成本为650 000元(其中,直接材料240 000元,直接人工160 000元,制造费用250 000元),单位成本为1 625元。
思考:按照传统的生产工时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有何弊端 考虑产品检验时间、生产批次等“作业”工作量分配制造费用,各种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是不是更合理?
第一节 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作业成本法的成因分析
三、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
四、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原理
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萌芽:艾里克·科勒(美)首先使用“作业”这一概念。
发展:乔治·斯托布斯(美)提出一系列作业成本观点。
形成:罗宾·库伯(美)与罗伯特·卡普兰对作业成本法的定义、运用程序、成本动因的选择、成本库的建立作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完善:学界掀起研究高潮,作业成本法也由美国、加拿大、英国,迅速传到亚洲、美洲、以及欧洲其他国家。
BACK
二、作业成本法的成因分析
从技术方面看,高新技术广泛且迅速地运用于生产领域,一方面使得产品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另一方面,也为新的成本计算方法提供技术条件。
从市场方面看,顾客需求多样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从生产方面看,在新的技术支持下,企业能实行弹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简称FMS)和计算机一体化制造系统。
从管理方面看,在管理思想上发生了重大变革,形成了新的企业观。JIT、TQM
BACK
三、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
定义
本质
基本思想: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与作业中心
基本概念:。作业链与价值链
成本动因
BACK
作业成本法的定义:
亦称ABC,是以作业消耗资源和产品消耗作业为前提,以作业为核算对象,依据资源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在将作业中心的成本以作业动因为基础追溯到产品成本,从而计算出各种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本质:
就是要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合理基础——作业,并引导将注意力集中在发生成本的原因——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来克服传统的以交易或数量为基础的成本系统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是以前许多不可控制的间接费用变成可控制的。
基本思想——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BACK
作业——
“作业”是最基本的概念,是进行作业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础。
通俗的讲,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
单位作业
批别作业
产品作业
能量作业
(单位产品受益的作业,与产品产量成比例)
(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与产品批数成比例)
(某产品每单位受益的作业,与产品项目成比例)
(某机构或部门产品受益的作业)
作业中心
作业中心,Cost Pool,亦称作业成本库或成本库,是将同一(或同质)成本动因导致的费用项目归集在一起的成本类别,即相同成本动因的作业成本集。作业成本库的建立把制造费用的分配与产生这些费用的动因(成本动因)联系起来,不同作业成本库选择不同的成本动因作为分配标准,提高了费用分配的准确性。
与作业的分类类似,作业中心也相应地分为四个主要类别:
①单位水平作业中心:如原材料耗用中心;
②批次水平作业中心:如生产调度、机器准备、原材料处理、质量检验中心;
③产品水平作业中心:如产品测试中心;
④维持水平作业中心:如冬天取暖、夏天降温、车间照明等中心。
作业链、价值链
现代企业实质——
一个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集合体。
这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向外的“作业链”。
作业链也表现为价值链,作业的完成,消耗一定资源,形成一定的价值,随作业推移,也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顾客的逐渐积累和转移,最后形成转移给外部顾客的总价值,即产品成本。
因此,价值在作业链上各作业之间的转移形成一条“价值链”。
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成本驱动因素,决定成本发生的活动或事项。
成本动因可以是一个事件、一项活动或作业,它支配成本行为,
决定成本的发生。
资源动因
作业动因
成本动因在资源流
动中所处的位置
资源被各种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反映作业对资源的消耗,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的标准。
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或劳务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反映产品消耗作业情况,是作业中心成本分配到产品中的标准。
资源
作业
产品
BACK


作业1
作业2
……
作业n
作业3
A作业中心
B作业中心
…….
X作业中心


作业成本法基本思路
四、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基础
作业成本法基本程序
确定企业主要作业和作业中心
确定各项作业成本动因
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归集和分配成本
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
(供货、生产、发货、销货、售后服务等作业)
【例13-1】甲企业的收料成本库,2016年8月发生收料作业成本9 000元,收料搬运作业
成本6 000元。要求:计算该收料成本库的单位收料作业成本。
第二节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举例
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评价
一、作业成本法举例
1.按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
2.按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
2.按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
2.按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
3.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产品成本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3.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产品成本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本例中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差别是很大的。
A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作业成本法下计算出是442.90元,传统成本计算法下是228元,差异额达-214.90元,差异率为-48.52%,显然,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批量较小、技术上较复杂的A产品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
而B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作业成本法下计算出是23.355元,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是34.1元,差异额达10.745元,差异率为46.01%。
这说明,在传统成本法下,批量越大、技术越简单的产品,成本信息被高估的可能性越大;反之,批量越小、技术越复杂的产品,成本信息被低估的可能性就越大。
扣除产品所耗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这两个不可比因素,仅就制造费用进行比较,传统成本计算法的计算结果导致成本信息被歪曲的程度就更明显了,如表13-7所示。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两种成本在计算方法和分配基础的选择上有重大差别。
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评价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
借鉴时注意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资 源
资源成本分配
作 业
作业成本分配
成本对象
成本动因
业绩计量
成本分配观
过程分析观
资源流动
成本流动
提供关于资源、作业量、成本对象信息,一种以财务为导向的方法。
分析实物流,以改进作业链,提高效益。对整个产品形成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1.提供了更详细准确的成本信息。
2.拓展成本核算范围。
3.有利于企业有效地改进战略决策。
4.有利于企业控制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5.便于企业绩效考核。
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
在成本动因选择上有一定的主观性
核算工作量大,实施费用高
作业成本计算会降低成本信息的纵向和横向可比性
确认资源和作业、设立作业成本库、为每一作业成本库选择最佳成本动因,均带有主观性和武断性。
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包括一切为生产给产品而发生的费用,即“全部成本”概念。在两种成本核算体系下,同一企业甚至同一产品的成本信息都会大不相同。这种成本信息上的差别,必会使企业有关资产价值的计量以及企业损益的计算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使企业前后期的会计信息,以及与其他企业会计信息失去可比性。
作业的区分存在困难
借鉴时注意的问题
1.从现实需要出发设计作业成本计算系统
应用作业管理思想。适应企业面临的买方市场的
环境新特点,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应用作业成本过程管理思想。企业管理重点转向作业
成本的形成原因,对作业链、价值链进行分析和管理
部分地采用作业成本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对于相对重要或者管理难度大的部门,可以局部使用ABC
对产品生产自动化程度高,间接制造费用比重相当大的高
新技术的新建企业应全面推行作业成本法以加强管理,降
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充分认识作业成本法在费用分配上的本质要求,切忌主观武断。
3.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引例解答
按照传统的生产工时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有何弊端 考虑产品检验时间、生产批次等“作业”工作量分配制造费用,各种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是不是更合理?
答:按照传统的生产工时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由于分配标准单一会导致制造费用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往往使生产量大、技术上不很复杂的产品成本偏高,生产量较小、技术上比较复杂的产品成本偏低,从而使成本信息失真。考虑产品检验时间、生产批次等“作业”工作量分配制造费用,各种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会更合理。
谢 谢 大 家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