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科学立法法治社会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7.1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平之如水,喻示法像水一样平,是为公平公正廌zhì,獬豸,一种神兽,能辩曲直,不好查的案子就把它请出来去,即离开。触不平者去之,对不公正行为惩罚总议题:探思想轨迹 鉴古今律法溯源——天子犯法当真与庶民同罪?探寻——什么是引领法治中国的真理之光?领悟——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哪些成就?议题一议题二议题三一溯源——天子犯法当真与庶民同罪?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统治反抗国家(统治工具)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阶级产生1. 法律的产生、本质、作用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①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4☆②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4☆③作用: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4☆④古今律法比较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中华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中华法系源流远长春秋战国唐朝时期西汉时期近代衰落新中国成立后移植他国法治模式,往往难以适应本国国情,超越历史条件。一国的法治,应符合本国历史和国情启示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二探寻——什么是引领法治中国的真理之光?学习活动观点 启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议学任务:①结合论述,谈谈你对法的发展规律的理解 ②据此人类社会变化,人类历史有哪些性质不同的法?我国属于什么性质的法?议学活动二:马克思关于法的一些论述摘要法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法是对生产关系的反映。1、产生、本质(前面已阐述)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2.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生产力生产关系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思想上层建筑地理环境人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3、法的类型注意:4☆原始社会中没有形成法律。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罗马的《十二铜表法》魏相李悝的《法经》《拿破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法者,治之端也”,意为法律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实现大治的起点。此语出自《荀子·君道篇》。荀子认为,一个国家严守法纪,才能兴旺繁荣;否则,国家一定会衰弱败亡。针对荀子的这个观点,东汉王符作了进一步引申:“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思考: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它有什么特征?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5☆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4、法的基本特征5☆古代社会法律的阶段特点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制定认可2019年在3月15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以2929票赞成,8票反对,8票弃权获得通过。(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5☆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古代社会法律的阶段特点①一切行为规则、社会规范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法所具有的强制性是最强的②国家强制力的物质形态:即一系列的国家执法组织:法院、检察院、监狱、军队、警察等。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国家强制力普遍约束力杜少平孙小果2021年2月20日,孙小果被执行死刑。2020年1月21日, 杜少平被执行死刑(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5☆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例如打击违法犯罪。案例一: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我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两名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无期徒刑。案例二: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根据合同法第159条关于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的规定,判决粮油公司向农户支付购粮款。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例如规范交通,保障老年人权益等。政治职能社会职能5.法的职能:4☆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三领悟——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哪些成就?1、法治的决定因素(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成就4☆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①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②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目前,我国有法律260多部、行政法规700多部、地方性法规9000多部、行政规章1100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还需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审判机关和检查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在饥饿阴影之下,人权是奢侈的!《饥饿的苏丹》《叙利亚难民》在战争炮火之下,人权是空谈的。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法的历史类型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法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法的决定因素法的基本特征法的职能法的基本形式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