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一 预备知识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力、水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大气压力下降、水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解氧含量降低。清洁地表水溶解氧接近饱和。当有大量藻类繁殖时,溶解氧可能过饱和;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还原物质污染时,会使溶解氧含量降低,甚至趋于零,此时厌氧细菌繁殖活跃,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低于3~4 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继续减少,则会窒息死亡。一般规定水体中的溶解氧至少在4 mg/L以上。一 预备知识水中的溶解氧虽然不是污染物质,但通过溶解氧的测定,可以大体估计水中以有机物为主的还原性物质的含量,是衡量水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在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溶解氧也是一项重要控制指标。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有碘量法及其修正法和氧电极法。清洁水可用碘量法;受污染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必须用修正的碘量法或氧电极法。二 实训准备准备事宜 名 称 方 法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水样应采集在细口瓶中,测定就在瓶内进行,式样充满全部细口瓶。取地表水时应充满细口瓶至溢流,避免溶解氧浓度的改变。在消除附着在玻璃瓶上的气泡之后,立即固定溶解氧。从配水系统管路中取水样时,需将一惰性材料管的入口与管道连接,将管子出口插入细口瓶的底部,用溢流冲洗的方式冲入大约10倍细口瓶体积的水,最后注满瓶子,在消除附着在玻璃瓶上的空气泡之后,立即固定溶解氧。若不同深度取水样,则用一种特别的取样器,内盛细口瓶,瓶上装有橡胶入口管并插入到细口瓶的底部。当溶液充满细口瓶时将瓶中空气排出,避免溢流。准备事宜 名 称 方 法实训试剂 1 1+1硫酸溶液 小心将500ml浓硫酸(ρ=1.84g/ml)在不停搅动下加入到500ml水中。2 硫酸溶液 c=2mol/L。3 碱性碘化物-叠氮化物试剂 将35g氢氧化钠(NaOH)[或50g氢氧化钾(KOH)]和30g碘化钾(KI)[或27g碘化钠(NaI)](10)溶解在大约50mL水中。单独将1g叠氮化钠(NaN3)溶于几毫升水中。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并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中,用橡皮塞塞紧,避光保存。此溶液酸化后,遇淀粉应不呈蓝色。4 无水二价硫酸锰溶液 ρ=340g/L。或用一水硫酸锰溶液(ρ=380 g/L);可用四水二价氯化锰溶液代替(ρ=450 g/L)。过滤不澄清的溶液。5 碘酸钾标准溶液c(1/6KIO3)=10mmol/L 在180℃干燥数克碘酸钾(KIO3),称取3.567±0.003g溶解在水中并稀释至 1000 ml。将上述溶液吸取100ml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6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10mmol/L 将2.5g五水硫代硫酸钠溶解于新煮沸并冷却的水中,再加0.4g氢氧化钠,并稀释至1000 ml。溶液贮存于深色玻璃瓶中。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在锥形瓶中用100~150ml的水溶解约0.5g的碘化钾或碘化钠(10),加入5ml硫酸溶液(2),混合均匀,加20.00ml标准碘酸钾溶液(5),稀释至约200ml,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溶液(6)滴定释放出的碘,当接近滴定终点时,溶液呈浅黄色,加淀粉指示剂(7),在滴定至完全无色。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 V——为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量,ml。每日标定一次溶液。7 淀粉指示剂 新配置10g/L溶液。8 酚酞 1g/L乙醇溶液。9 碘溶液c ≈0.005 mol/L 溶解4~5g的碘化钾或碘化钠(10)于少量水中,加约130mg的碘,待碘溶解后稀释至100ml。10 碘化钾或碘化钠 分析纯。11 次氯酸钠溶液 约含游离氯4g/L,用稀释浓次氯酸钠溶液的办法制备,用碘量法测定溶液的浓度。二 实训准备准备事宜 名 称 方 法水样的预处理 检验氧化物或还原物质是否存在 取50ml待测水,加2滴酚酞溶液后,中和水样。加0.5ml硫酸溶液(c=2mol/L)、几粒碘化钾或碘化钠(10)(质量约0.5g)和几滴淀粉指示剂溶液。 如果溶液呈蓝色,则有氧化物质存在。如果溶液保持无色,加0.2ml碘溶液,震荡,放置30s。如果没有呈蓝色,则存在还原物质。二 实训准备三 分析步骤充满水样的细口瓶3个三 分析步骤最好在采样现场加入 1ml二价硫酸锰溶液(4)和2ml碱性试剂(3)。使用细尖头的移液管,将试剂加到液面以下,小心盖上盖子,避免把空气泡带入。将细口瓶上下颠倒转动几次,充分混合,静置沉淀5分钟以上,再颠倒混合,均匀。运送样品至实验室。三 分析步骤慢速加入1.5ml硫酸溶液(1),盖上瓶盖,摇匀,完全溶解沉淀物。三 分析步骤将细口瓶中的部分溶液(V1)转移至锥形瓶中,用硫代硫酸钠(6)滴定,在接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剂(7)。三 分析步骤溶解氧含量C1(mg/L)的计算:——氧的分子量,;V1——滴定时样品的体积,ml,一般取V1=100ml;V2——滴定样品时所耗去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c——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V0——细口瓶的体积,ml;V′——二价硫酸锰溶液(1ml)和碱性试剂(2ml)体积的总和。结果取一位小数。四 质量控制和保证1. 试样样品中存在氧化性物质时通过滴定第二个试验样品来测定除溶解氧以外的氧化性物质的含量以修正监测结果。方法:采样时取两个试验样品。第一个样品按照常规方法测定。第二个样品定量转移至大小适宜的锥形瓶内,加1.5ml硫酸溶液(2),然后再加2ml碱性碘化物-叠氮化钠试剂(3)和1ml二价硫酸溶液(4),放置5min。用硫代硫酸钠(6)滴定,在滴定快到终点时,加淀粉指示剂(7)。溶解氧含量c2= MrV2cf1/4V1-MrV4c/4V3V3——盛第二个式样的细口瓶体积,ml;V4——滴定第二个试样用去的硫代硫酸钠的溶液体积,ml。四 质量控制和保证2. 试样样品中存在还原性物质时加入过量次氯酸钠溶液(11),氧化第一和第二个试样中的还原性物质。测定一个试样中的溶解氧含量。测定另一个试样中过剩的次氯酸钠量。方法:取两个试样。向两个试样中各加入1.00ml次氯酸钠溶液(11),盖好细口瓶盖,混合均匀。四 质量控制和保证第一个样品按照常规方法测定。第二个样品定量转移至大小适宜的锥形瓶内,加1.5ml硫酸溶液(2),然后再加2ml碱性碘化物-叠氮化钠试剂(3)和1ml二价硫酸溶液(4),放置5min。用硫代硫酸钠(6)滴定,在滴定快到终点时,加淀粉指示剂(7)。溶解氧含量c3= MrV2cf2/4V1-MrV4c/(4(V3-V5))V3——盛第二个式样的细口瓶体积,ml;V4——滴定第二个试样用去的硫代硫酸钠的溶液体积,ml;V4——加入到试样中次氯酸钠溶液的体积,ml(通常V5=1.00ml);f2= V0/(V0-V5-V')V′——二价硫酸锰溶液(1ml)和碱性试剂(2ml)体积的总和。V0——盛第一个试样样品的细口瓶的体积,ml;四 质量控制和保证3. 试样样品中含有固定或消耗碘的悬浮物时用明矾将悬浮物絮凝,然后分离并排除这种干扰。将待测水充入容积约1000ml的具玻璃塞细口瓶中,直至溢出。用移液管在液面下加20ml硫酸钾铝溶液(10%溶液)和4ml氨溶液(ρ=0.918 g/ml),盖上细口瓶盖,将瓶子颠倒摇动几次使充分混合。待沉淀物沉降。将顶部清液虹吸至两个细口瓶内。检验氧化还原性物质是否存在,再按照上面的相应步骤进行测定。含有固定或消耗碘的悬浮物时,溶解氧含量c1的矫正因子计算公式:F= V6/(V6-V〞)V6——用来采样的细口瓶体积,ml;V〞——硫酸钾铝溶液(20ml)和氨溶液(4ml)的总体积。序号 考核点 配分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一 仪器准备 2 1.未用蒸馏水清洗两遍以上,扣1分; 2.玻璃仪器出现挂水珠现象,扣1分。 五 操作规范评分表序号 考核点 配分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二 溶液的配制 11 1.未进行容量瓶试漏检查,扣0.5分; 2.容量瓶、比色管加蒸馏水时未沿器壁流下或产生大量气泡,扣0.5分; 3.蒸馏水瓶管尖接触容器,扣0.5分; 4.加水至容量瓶约3/4体积时没有平摇,扣0.5分; 5.容量瓶、比色管加水至近标线等待1min,没有等待,扣0.5分; 6.容量瓶、比色管逐滴加入蒸馏水至标线操作不当或定容不准确,扣0.5分; 7.持瓶方式不正确,扣0.5分; 8.容量瓶未充分混匀或中间未开塞,扣0.5分; 9.对溶液使用前没有盖塞充分摇匀的,扣0.5分; 10.润洗方法不正确,扣0.5分; 11.将移液管中过多的贮备液放回贮备液瓶中,扣0.5分; 12.移液管管尖触底,扣0.5分; 13.移液出现吸空现象,扣1分; 14.移液管移取标准储备液、标准工作液、水样原液及水样稀释液前未处理管尖溶液,扣0.5分; 15.移取标准贮备液、标准工作液及水样原液时未另用一烧杯调节液面,扣0.5分; 16.移液管移取标准储备液、标准工作液、水样原液及水样稀释液时,调节液面前未处理管尖部,扣0.5分; 17.移液管未能一次调节到刻度扣1分; 18.移液管放液不规范,扣1分 19.取完试剂后未及时盖上试剂瓶盖扣0.5分; * 重新配标准工作溶液,一次性扣5分。 五 操作规范评分表序号 考核点 配分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三 采样方法 1.取样前未润洗取样瓶,扣1分; 4 2.取样时未插管到瓶底,扣1分; 3.水样满后未保持溢流,扣1分; 4.取样后未消除空气泡,扣1分。 四 试验样品中加固定剂 1.加溶液时移液管管尖未伸入液面下,扣2分; 2.移液管内有气泡,扣1分; 4 3.加溶液后未充分颠倒混合均匀,扣1分。 五 游离试验样品中碘 1.未待沉淀到1/3以下时就加硫酸溶液,扣1分; 2.加硫酸溶液时未慢速加入,扣1分; 4 3.加溶液后未摇动瓶子至沉淀物完全溶解,扣2分。 五 操作规范评分表序号 考核点 配分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六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标定及水样标定 17 1 碘的称量 4 1.取固体碘的工具方法不正确,扣1分; 2.取样时固体颗粒散落在量具外,扣1分; 3.天平使用方法过程中未归零,扣1分; 4.天平使用完后未打扫,扣0.5分; 5.天平使用完后未关电源,扣0.5分。 2 测定前的准备 2 1.滴定管选择不当,扣1分; 2.不能正确校正滴定管扣1分。 3 滴定操作 7 1.滴定管回零不正确,扣0.5分; 2.未能去除滴定管溶液中的气泡,扣1分; 3.滴定管液面读书不正确,扣1分; 4.锥形瓶摇晃不正确,扣1分; 5.锥形瓶内壁上溶液处理不正确,扣1分; 6.淀粉指示剂滴加不正确,扣0.5分; 7.滴定过量,扣1分; 8.重新取液滴定,每出现一次扣 1分,但不超过4分。 4 测定后的处理 4 1.台面不清洁,扣0.5分; 2.未取出比色皿及未洗涤,扣1分; 3.没有倒尽控干比色皿,扣0.5分 4.测定结束,未作使用记录登记,扣1分; 5.未关闭仪器电源,扣1分。 五 操作规范评分表序号 考核点 配分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七 实验数据处理 12 1 原始记录 10 数据未直接填在报告单上、数据不全、有效数字位数不对、有空项,原始记录中,缺少计量单位,数据更改每项扣1分,可累计扣分,但不超过该项总分10分。(请在扣分项上打√) 2 有效数字运算 2 1.测量结果未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扣2分。 五 操作规范评分表序号 考核点 配分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八 文明操作 20 1 文明操作 5 实验过程台面、地面脏乱,废液处置不当,一次性扣5分。 2 清洗仪器、试剂等物品归位 5 实验结束未先清洗仪器或试剂物品未归位就完成报告;一次性扣5分。 3 仪器损坏 6 仪器损坏,一次性扣6分。 4 试剂用量 4 每组均准备有两倍用量的试剂,若还需添加,则一次性扣4分。 操作部分合计 80 五 操作规范评分表序号 考核点 配分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九 测定结果 25 1 硫代硫酸钠标定浓度 10 计算结果明显偏离理论计算值,扣5分。 计算结果小数位不对,扣5分。 3 测定结果精密度 10 │Rd│≤0.5%,不扣分; 0.5%<│Rd│≤0.6%,扣1分; 0.6%<│Rd│≤0.7%,扣2分; 0.7%<│Rd│≤0.8%,扣3分; 0.8%<│Rd│≤0.9%,扣4分; 0.9%<│Rd│≤1.0%,扣5分; 1.0%<│Rd│≤1.1%,扣6分; 1.1%<│Rd│≤1.2%,扣7分; 1.2%<│Rd│≤1.3%,扣8分; 1.3%<│Rd│≤1.4%,扣9分; │Rd│>1.4%,扣10分。 精密度计算错误或未计算先扣5分,再按相关标准扣分,但不超过10分。 * 水样原液未作平行样三份,一次性扣10分。(*可为负分) 3 测定结果准确度 5 计算结果超出溶解氧饱和浓度,扣5分。 结果部分合计 25 最终合计 五 操作规范评分表平行 1 2 3平行样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量V ,ml 空白滴定所耗硫代硫酸钠体积V0,ml 校准体积(V - V0),ml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c, mol/L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平均浓度c,mol/L 1.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六 溶解氧分析原始数据记录表平行测定次数 1 2 3V1:滴定时试验样品的体积,ml A2:滴定样品所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C: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V0:细口瓶的体积,ml V′:二价硫酸锰溶液和碱性试剂体积的总和,ml 样品溶解氧的测定结果,mg/L 平均溶解氧含量,mg/L Rd,% 2.水质样品的测定分析人 校对人 审核人_________六 溶解氧分析原始数据记录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