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混悬剂粗分散系混悬剂:分散相为固体乳剂:分散相为液体分散相均大于100nm炉甘石洗剂一、混悬液的概念和质量要求知识点:掌握混悬剂的基本定义了解混悬剂的质量要求混悬型液体制剂难溶性固体药物分散于液体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混悬剂的质量要求制备时需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口服混悬剂分散介质一般为纯化水;如有沉淀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微粒大小不超过50μm。(一般粒径为0.5~10μm)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宜制成混悬剂二、混悬剂的稳定性及稳定剂知识点:掌握影响稳定性的因素了解改善稳定性的方法混悬剂的稳定性1、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2、微粒的电荷与水化3、絮凝与反絮凝1.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Stokes定律:V = 2 r2( 1- 2)g / 9 沉降速度微粒密度介质密度微粒半径分散介质的黏度重力加速度①尽量减小微粒半径;②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减小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间的密度差。减慢沉降速度加入助悬剂①低分子助悬剂如甘油、糖浆剂等②高分子助悬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聚维酮、羧甲基纤维素钠等2.混悬微粒的荷电与水化H2O-H2O-H2O-H2O-H2O-H2O-H2O-++++++++++- - - -微粒-- - - -混悬剂微粒因解离或吸附离子而荷电,具有双电层结构与ζ电位(主)双电层中离子因水化形成的水化膜,阻止了微粒间的相互聚结 (疏水性药物弱)向混悬剂中加入少量的电解质,可改变双电层的构造和厚度,使混悬剂的聚结并产生絮凝3.絮凝与反絮凝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过程,称反絮凝絮凝剂与反絮凝剂主要是不同价数的电解质在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电解质,使ζ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混悬剂中的微粒形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絮凝。常用枸橼酸盐、酒石酸盐、磷酸盐等润湿剂↓界面张力,↑疏水性药物的亲水性,促使疏水微粒被水湿润常用HLB值在7~11之间的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类、泊洛沙姆、聚氧乙烯蓖麻油类等思考题:混悬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混悬剂的稳定剂有哪些?答案:影响因素:粒子的沉降速度、微粒的电荷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稳定剂: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三、混悬剂的制备及评价方法知识点:掌握混悬剂的常用制备方法了解炉甘石洗剂和复方硫洗剂的制备了解混悬剂的评价方法混悬剂的制备1、分散法:药物粉碎分散分散介质混悬剂操作要点:亲水性药物:加液研磨疏水性药物:先将药物与润湿剂共研,再加液研磨质重、硬度大的药物:水飞法乳钵胶体磨制备器械:乳钵、乳匀机、胶体磨等混悬剂制备举例:炉甘石洗剂的制备【处方】炉甘石 7.5g氧化锌 2.5g甘油 2.5ml羧甲基纤维素钠 0.15g纯化水 适量共制 30ml【制法】取炉甘石、氧化锌研细,加甘油和适量纯化水共研成糊状,另取羧甲基纤维素钠加纯化水溶解后,加入上述糊状液中,随加随搅拌,再加纯化水至30ml,搅匀,即得。复方硫洗剂【制法】取西黄蓍胶制成400ml水溶液,使成胶浆状;硫酸锌溶于50ml水中得到硫酸锌水溶液。另取沉降硫分次加甘油、吐温研至细腻后,与前者混合。加入硫酸锌水溶液,然后再缓缓加入樟脑醑,随加随研,最后加纯化水至1000ml,搅匀,即得。【处方】硫酸锌 30g沉降硫 30g樟脑醑 250ml甘油 100ml吐温80 2.5g西黄蓍胶 7.0g纯化水加至1000ml制剂评注及注意事项1.硫为强疏水性物质,颗粒表面易吸附空气而形成气膜,故易集聚浮于液面,应先以甘油润湿研磨,使其易与其他药物混悬均匀。2.樟脑醑应以细流缓缓加入混合液中,并快速搅拌,以免析出颗粒较大的樟脑。3.西黄蓍胶作为助悬剂可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使本品趋于稳定。2、凝聚法:物理凝聚法:将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分散的药物溶液加入于另一分散介质中凝聚成混悬液的方法。化学凝聚法:用化学反应法使两种药物生成难溶性的药物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的方法。评定混悬剂质量的方法1.微粒大小的测定 :显微镜法、库尔特计数法、stoke’s沉降法等2.沉降体积比:口服混悬剂沉降体积比应不低于0.90。3.干燥失重:干混悬剂减失重量不得超过2.0%。4.重新分散试验: 考察混悬剂再分散性能5.絮凝度测定:絮凝度越大说明混悬剂絮凝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