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监测数据处理(精密度与准确度计算) 课件(共18张PPT)-《水环境监测》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7监测数据处理(精密度与准确度计算) 课件(共18张PPT)-《水环境监测》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精密度与准确度计算
1.真值
(1)定义:真值是指在某一时刻和某一位置或状态下,某量的效应体现出客观值或实际值。
(2)分类:理论真值、约定真值和相对真值。
精密度与准确度计算
(3)不同真值的获得:
理论真值:理论真值也称绝对真值,如平面三角形三内角之和为180°。
约定真值:由国际计量大会定义的国际单位制(包括基本单位、辅助单位和导出单位)所定义的真值。如1米(1m)等于真空中光在1/299792458s时间内的运行距离。
相对真值:即标准器测量值或标准物质测定值。例如,计量器具按精度不同分为若干等级,上一等级的指示值即为下一等级的真值;所以,10.00 mL的移液管可用作10.0 mL量筒的校正。
精密度与准确度计算
2. 误差
(1)定义:
误差是指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真值)之间的差值。
(2)分类:
按产生原因不同,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按表征方法不同,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精密度与准确度计算
(3)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与过失误差的比较
精密度与准确度计算
(4)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的计算
绝对误差(E) = 个别测定值(xi)-真实值(μ)
相对误差(RE)=
精密度与准确度计算
(5)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的比较
注意: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有正值和负值,正值表示测定结果偏高,负值表示测定结果偏低。
精密度与准确度计算
3. 偏差
(1)定义:
偏差是指某次测量值与多次测量值平均值之差。
(2)分类:
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3)计算:
精密度与准确度计算
(3) 偏差计算:
①绝对偏差di=个别测定值xi-多次测定的平均值
②相对偏差Rdi=
③平均偏差
精密度与准确度计算
(3) 偏差计算:
④相对平均偏差=
⑤标准偏差
⑥相对标准偏差
精密度与准确度计算
4.准确度
(1)定义:准确度是指测定结果(单次测定值或多次测定值的均值)与真值之间符合程度。
(2)意义:准确度是测量过程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综合反映,其好坏决定分析结果的是否可靠。
(3)表征指标:误差和加标回收率。
精密度与准确度计算
误差是衡量准确度好坏的常用指标,一般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值都有正、负之分,正值表示测定结果相对真值偏高,负值表示测定结果相对真值偏低。
相对误差能反映出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故常用其表征或比较各种情况下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4)误差对准确度的影响
精密度与准确度计算
5. 精密度
(1)定义: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测定条件下,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重复测定,所有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
(2)意义:表征测定方法的稳定性与重现性,反映了分析方法或检测系统偶然误差的大小。
(3)相关术语:
精密度与准确度计算
(3)精密度相关术语:
①平行性:是指当实验室、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都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双份或多份平行样测定,其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②重复性:是指在同一实验室内,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及分析时间中的任一项不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两次或多次独立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③再现性:是指在不同实验室(分析人员、分析设备、甚至分析时间都不相同),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精密度与准确度计算
偏差;
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
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注:偏差越小,测量结果的精密度越高。
(4)精密度的表征指标
精密度与准确度计算
当测定数据分散程度较大时,因各单次测量偏差相加过程相互抵消,使得仅从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的大小看不出精密度好坏;而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不仅克服了该不足,而且使偏差更显著地表现出来,更好地说明了数据的分散程度。
因此,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能更好地衡量测定数据精密度的好坏。
(5)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的优势:
精密度与准确度计算
准确度 精密度 误差 偏差 绝对误差 =个别测定值-真实值 平均偏差 标准偏差
相对误差(%) =(个别测定值-真实值)/真实值X100% 相对平均偏差 Rdi= 相对标准偏差
6.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比较
精密度与准确度计算
思考:
精密度与准确度计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