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制定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1)能依据河流监测断面、采样点的要求,制定河流监测方案;(2)能完成湖泊监测断面的设置;(3)能确定地表水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4)能正确处理数据和编写监测报告。2.知识目标(1)理解水质监测方案制定的意义;(2)熟悉行业《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相关内容和要求;(3)掌握地表水(河流和湖泊)水体的监测方案制定原则和方法。教学目标3.素质目标(1)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团结协作的工作态度;(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水体污染及水质监测概述1河流水质监测方案制定2湖泊水质监测方案制定3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41.1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污染防治法》污染成因人为污染自然污染由自然因素造成的,如特殊的地质使某些化学物质大量富集,天然植物在腐烂的过程中产生某些有害物质等。主要是水的社会循环造成的污染;主要为工业、农业、生活污染。1.2 水质监测对象水质监测对象环境水体监测水污染源监测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其他废水地下水地表水江、河湖泊、水库海洋1.3 水质监测目的掌握环境水体水质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经常性监测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依据监视性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应急监测为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全面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和资料管理性监测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研究性监测主要内容河流水质监测方案制定2水体污染及水质监测概述1湖泊水质监测方案制定3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42.1 基础资料的收集(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4)历年的水质监测资料等。2.2 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代表性、可控性、经济性(1)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下游。(2)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区、风景游览区等功能区。(4)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5)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6)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1)布设原则2.2 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2)设置方法断面名称 设置方法 设置数目对照断面 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排污口上游100-500m处 a、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前的地方 b、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处 一个河段区域一个对照断面(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控制断面 主要排污口下游较充分混合的断面。 根据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河水流量和河道水力学特征确定,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对特殊要求的地区也可设置控制断面。 多个。根据城市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削减断面 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处 1个背景断面 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应设在清洁河段上 根据需要而设A’ABB’DD’CC’EE’F’FA-A’对照断面F-F’削减断面B-B’、C-C’、D-D’、E-E’控制断面2.3 采样垂线和采样点的布设水面宽(m) 采样垂线布设 说明<50 1条(中泓线)50-100 左右2条 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100-1000 左、中、右3条 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1000 3-5条 较宽的河口酌情增加河流采样垂线的布设河流采样点的布设水深 采样点数 位置 说明≤5 1 水面下0.5m 1、不足1m时,取1/2水深2、如沿垂线水质分布均匀,可减少中层采样点5-10 2 水面下0.5m,河底上0.5m >10 3 水面下0.5m,1/2水深,河底上0.5m 2.3 采样垂线和采样点的布设10~50m5~10m<5m水面下0.5m处 水深处河底以上0.5m处2.4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原则依据(1)采集的水样能够反映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2)力求以最少的采样频次,取得最有时间代表性的样品。(3)要满足能反映水质状况的要求,又要切实可行。原则水体功能水文要素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对河流要求(1)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监测12次,采样时间根据具体情况选定。(2) 国控水系、河流、湖、库上的监测断面,逢单月采样一次,全年六次。(3) 水系的背景断面每年采样一次,在污染可能较重的季节进行。(4)国家监控的监测断面每月采样一次,一般在规定时间(每月 5 日~10 日内)进行采样。(5)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段,每年不得少于12次,每月采样一次。2.5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要求主要内容湖泊水质监测方案制定3水体污染及水质监测概述1河流水质监测方案制定2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43.1 湖泊监测断面的布设湖泊通常只设监测垂线,遇有如下情况可参照河流的有关原则设置监测断面:(1)在进出湖泊的河流汇合处分别设置监测断面。(2)以各功能区(如城市和工厂的排污口、饮用水源、风景游览区、排灌站等)为中心,在其辋射线上设置弧形监测断面。 (3)在湖库中心,深、浅水区,滞流区,不同鱼类的回游产卵区,水生生物经济区等设置监测断面。(4)无明显功能分区,可用网格法设置监测垂线。3.1 湖泊监测断面的布设入湖水鱼类产卵区入湖水湖中心出湖水污染源入湖水滞流区湖泊采样垂线的布设:湖泊的中心、滞流区的各断面,可视湖泊大小、水面宽窄,沿水流方向适当布设1-5条采样垂线。湖泊采样点的布设湖泊监测垂线上采样点的布设一般与河流的规定相同,但对有可能出现温度分层现象时,应作水温、溶解氧的探索性试验后再定。水深 采样点数 位置 说明≤5 (1点)水面下0.5m处 1、分层是指湖水温分层状况;2、水深不足1m,在1/2水深处设置点3、有充分数据证实垂线水质均匀时,可酌情减少测点。5-10 不分层 (2点)水面下0.5m,水底上0.5m 5-10 分层 (3点)水面下0.5m,1/2斜温层,水底上0.5m >10 除水面下0.5m,水底上0.5m外,按每一斜温分层1/2处设置 3.2 采样垂线和采样点的布设对湖泊要求(1)设有全国重点基本站或具有向城市供水功能的湖泊,每月采样一次,全年12次。(2) 一般湖泊水质站全年采样3次,丰、平、枯水期各一次。(3) 污染严重的湖泊,全年采样不得少于6次,隔月一次。3.3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要求主要内容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4河流水质监测方案制定2湖泊水质监测方案制定3水体污染及水质监测概述14.1 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1、结果表达:——水质监测所测得的众多化学、物理以及生物学的监测数据,是描述和评价水环境质量,进行环境管理的基本依据,必须进行科学的计算和处理,并按照要求的形式在监测报告中表达出来。2、质量保证:——概括了保证水质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贯穿监测工作的全过程。3、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是实施监测方案的具体安排,要切实可行,使各环节工作有序、协调地进行。4.2 思考题(1)河流水质的采样断面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应该布设在什么位置?(2)湖泊出现温度分层现象时,采样点应如何布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