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课件(共60张PPT)-《水环境监测》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0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课件(共60张PPT)-《水环境监测》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60张PPT)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完成报告编写基本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能正确选择地表水水质标准;
(3)能完成监测项目的水质评价及监测对象水质评价;
(4)能完成地表水监测报告的编制。
2.知识目标
(1)了解监测报告的类型;
(2)掌握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的主要内容及编写要点;
(3)掌握水质评价标准选择与水质评价方法;
(4)了解水质监测质控评价与趋势分析内容。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教学目标
3.素质目标
(1)培养规范、分类整理资料的习惯;
(2)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3)提高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教学内容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类型
1
水质监测报告的主要内容
2
水质评价与分析
3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1.水质监测报告的类型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1.1 水质监测报告的类型
不同目的的环境监测工作,其监测报告不同,分述如下。
(1)例行监测的水质监测报告:
①水质监测月报;
②水质监测季报;
③水质监测年报。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1.1 水质监测报告的类型
(2)特定目的监测报告:
①水质应急监测报告;
②项目河段水质监测报告。
(3)研究性监测监测报告:
①流域水质监测报告;
②流域水质本底监测报告。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监视性监测报告
咨询性监测报告
应急性监测报告
1.2 水质监测报告案例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教学内容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类型
1
水质监测报告的主要内容
2
水质评价与分析
3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2.水质监测报告的主要内容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水质监测报告的类型不同,其内容、重点、详尽程度等也有所差别,但均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概况
(2)监测项目、方法、设备
(3)监测结果及评价
(4)水质趋势分析(可选)
2.水质监测报告的主要内容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监测对象——河流(湖泊)基本情况,包括水文、排污情况等内容;
监测断面、采样点设置情况;
采样时间、采样方式、运输储存方式、分析测试时间;
采样人员、分析测试人员。
2.1 概况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表1 水质监测报告概况一览表
2.1 概况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1)监测项目:主要根据监测目的选择,通常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常规水质参数,如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等。
(2)监测方法:要求采用国家强制或推荐方法,一般以表格形式列出每个监测项目(参数)的分析方法及标准文号,如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列出监测方法出处。
(3)监测设备:以表格形式列出每个监测项目使用的仪器设备及检测限。
2.2 监测项目、方法、设备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表2 监测项目、方法及设备一览表
2.2 监测项目、方法、设备
项目 监测方法 方法来源 使用仪器 检出限(mg/L)
水温 温度计法 GB13195-1991 温度计 /
pH值 玻璃电极法 GB6920-1986 pHS-3C+型酸度计:10308012 /
溶解氧 碘量法 GB7489-1987 25ml滴定管 0.2
高锰酸盐指数 酸性法 GB11892-1989 50ml滴定管 0.5
化学需氧量 重铬酸盐法 GB11914-1989 50ml滴定管 5
五日生化需氧量 稀释与接种法 HJ505-2009 生化培养箱 0.5
氨氮 纳氏试剂比色法 GB7479-1987 7200可见分光光度计:R0404016 0.025
总磷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11893-1989 7200可见分光光度计:R0411089 0.01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1)监测结果:以列表形式将每个监测项目按采样断面(采样点)、采样时间分项列出测定结果。
(2)结果评价:根据监测对象选定评价标准,对于地表水,一般选择《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标准作为评价标准,以列表形式将每个监测项目按采样断面(采样点)、采样时间与评价标准相比较,以文字形式指出超标项目及所在的断面(采样点)、采样时间,水体质量情况。
2.3 监测结果及评价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3)质量控制(可选):
主要说明在整个监测过程中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控制措施一般按照《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的要求进行。
列表说明选择进行质量控制的监测项目在每个采样断面(采样点)、采样时间的平行样的测定值、相对偏差、加标回收率及结果评价,并以列表形式说明密码样测定结果及评价。
2.3 监测结果及评价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表3 质量控制一览表(可选)
2.3 监测结果及评价
采样点 项目 手爬岩 沙溪口 沱江一桥 测定值 评 价 测定值 评 价 测定值 评 价
总磷 平行样1 0.150 0.204
0.156 0.207
相对偏差% ±2 合格 ±0.7 合格
加标回收率% 103 合格 100 合格
平行样2 0.118
0.121
相对偏差% ±1 合格
加标回收率% 103 合格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水质趋势分析主要应用于监视性监测报告及研究性监测报告中,它主要基于现状监测数据与历史监测数据相比较,研究监测对象水体质量的变化趋势。
在分析时一般采取与近期及历史同期数据进行比较,同时应结合水文情况、排污变化情况等外部因素进行考虑,得出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的结论。
2.4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教学内容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类型
1
水质监测报告的主要内容
2
水质评价与分析
3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3.水质评价与分析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对水质监测结果进行水质评价,是水质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能直观的展示监测对象的环境质量状况。对监测对象开展水质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评价标准的选择
(2)水质参数的评价
(3)监测对象的水质评价
3.水质评价与分析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水质评价标准的选择,主要依据监测目的、监测对象的性质等方面确定,对于地表水而言,一般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标准作为评价标准。
根据具体监测对象的水域功能及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求,也可以选择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其它类别的水质标准。
3.1 评价标准的选择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表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节选)
3.1 评价标准的选择
序号 分类/标准值/项目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1 水温(℃)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2 pH值(无量纲) 6~9 3 溶解氧≥ 饱和率90%(或7.5) 6 5 3 2
4 高锰酸盐指数≤ 2 4 6 10 15
5 化学需氧量(COD)≤ 15 15 20 30 40
6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3 3 4 6 10
7 氨氮(NH3-N)≤ 0.15 0.5 1.0 1.5 2.0
8 总磷(以P计)≤ 0.02(湖、库0.01) 0.1(湖、库0.025) 0.2(湖、库0.05) 0.3(湖、库0.1) 0.4(湖、库0.2)
9 总氮(湖、库,以N计)≤ 0.2 0.5 1.0 1.5 2.0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水质参数的评价主要采用指数法,即
某水质参数指数=测量值/标准值
Pi,j=ci,j/cs,j
计算所得到的标准指数≤1时,水质参数未超标,反之则为超标。
3.2 水质参数的评价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PS:采用指数法需注意pH、溶解氧两个参数:对于pH标准指数按下式计算:
pHsd为标准下限值,地表水标准值为6;
pHsu为标准上限值,地表水标准值为9。
3.2 水质参数的评价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PS:采用指数法需注意pH、溶解氧两个参数:对于DO标准指数按下式计算:
PDO,j= ∣DOf-DOj∣/ (DOf - DOs) DOj≥DOs
PDO,j=10-9DOj / DOs DOj<DOs
式中:DOf —饱和溶解氧的浓度(mg/L), DOf=468/(31.6+T),T为水温,℃;
DOj — 溶解氧实测值,mg/L ; DOs — 溶解氧的评价标准限值,mg/L 。
3.2 水质参数的评价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例:地表水水质标准GB3838-2002规定Ⅱ类水体溶解氧标准为≥6mg/L。经测定知,在水温为15℃时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4.5mg/L,已知该河段应为Ⅱ类水体,请判断其溶解氧是否达标。解:因为当DOj<DOs,溶解氧(DO)的标准指数:
SDO,j=10-9DOj / Dos=3.25>1
所以,该河段水质溶解氧指标不达标。
3.2 水质参数的评价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在完成监测对象的各监测项目评价后,需对监测对象作水质评价。
对于监测对象的水质评价,应根据水域功能要求,判断监测对象的总体达标情况,并指出超标项目及超标倍数,说明超标项目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标准类别。
监测对象的水质能达到的水质类别以超标项目能达到的最低水质类别为准。
3.3 监测对象的水质评价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例:经测定某河流断面水质测定结果如表5所示,请评价并判断该河流断面的水质类别。
3.3 监测对象的水质评价
序号 水质参数 测量值(mg/L) 标准值(mg/L) 水质评价 达标类别
1 pH(无量纲) 7.2 6~9 合格
2 溶解氧 5.1 5 合格 Ⅲ类
3 化学需氧量 22 20 超标 Ⅳ类
4 五日生化需氧量 3.2 4 合格 Ⅲ类
5 氨氮 0.8 1 合格 Ⅲ类
6 汞 0.0002 0.0001 超标 Ⅳ类
7 镉 0.0001 0.005 合格 Ⅰ类
8 挥发酚 0.05 0.005 超标 Ⅴ类
表5 某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评价表(温度T=20℃)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解:因为,该断面8项指标中COD、Hg劣于Ⅲ类水质标准,为Ⅳ类水质,分别超标0.1倍、1倍; 挥发酚劣于Ⅲ类水质标准,为Ⅴ类水质,超标9倍;pH指标合格,其余指标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所以该河流断面的水质整体类别为Ⅴ类。
3.3 监测对象的水质评价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完,谢谢!
水环境监测
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水环境监测
邹 渝 讲师
(1)项目概况
根据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四川省重点流域水质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关于印发《全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及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主要河流出入川交界断面水质监测预警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年3月3~4日,A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境内的长江河段进行了月报监测,采样断面如下表。
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长江A市段)
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
(1)项目概况
采样断面如下表。
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长江A市段)
河流 名称 断面名称 断面所在地名称 经纬度 断面属性 断面
级别
经度(东) 纬度(北) 长江 大渡口 B区 105°12′0″ 28°45′0″ 入市境 省控
手爬岩 C区 105°32′28″ 28°53′40″ 控制 国控
沙溪口 D县 105°53′13″ 28°54′47″ 出省境 国控
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
(1)项目概况 采样断面布置情况
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长江A市段)
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
(2)监测项目、方法、设备
监测项目:根据“方案”要求,本次监测项目共28个,分别为水温、pH、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流量、透明度、叶绿素α。
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长江A市段)
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
(2)监测项目、方法、设备
监测方法、设备表(节选)
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长江A市段)
项目 监测方法 方法来源 使用仪器 检出限(mg/L)
总磷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11893-1989 7200可见分光光度计:R0411089 0.01
总氮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GB11894-1989 TU-122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579568480 0.05
叶绿素α 分光光度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
氟化物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HJ488-2009 7200可见分光光度计:R0404016 0.02
六价铬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7467-1987 0.004
锌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7475-1987 SpectrAA-55B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EL00113598 0.05
铅 0.02
铜 0.05
镉 0.005
氰化物 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 HJ484-2009 7200可见分光光度计:R0404016 0.004
挥发酚 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光度法 HJ503-2009 0.0003
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
(3)监测结果与评价
监测结果(节选,单位mg/L)
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长江A市段)
采样点 大渡口 手爬岩 沙溪口 标准值
项目 3月3日 3月3日 3月3日 3月4日 氨 氮 0.48 0.15 0.17 0.14 1.00
化学需氧量 14.38 ——  10.89 未检出 20
溶解氧 8.78 9.10 8.96 9.00 5.00
高锰酸盐指数 3.28 ——  1.94 1.87 6.00
氟化物 0.66 0.18 0.20 0.18 1.00
五日生化需氧量 2.16 0.69 0.53 0.58 4.00
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
(3)监测结果与评价
监测结果评价(节选,单位mg/L)
4.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长江A市段)
采样点 大渡口 手爬岩 沙溪口 项目 3月3日 评价结果 达标类别 3月3日 评价结果 达标类别 3月3日 评价结果 3月4日 评价结果 达标类别
氨 氮 0.48 合格 Ⅱ 0.15 合格 Ⅰ 0.17 合格 0.14 合格 Ⅰ
化学需氧量 14.38 合格 Ⅰ ——  —— 10.89 合格 未检出 合格 Ⅰ
溶解氧 8.78 合格 Ⅰ 9.10 合格 Ⅰ 8.96 合格 9.00 合格 Ⅰ
高锰酸盐指数 3.28 合格 Ⅱ ——  —— 1.94 合格 1.87 合格 Ⅰ
氟化物 0.66 合格 Ⅰ 0.18 合格 Ⅰ 0.20 合格 0.18 合格 Ⅰ
五日生化需氧量 2.16 合格 Ⅰ 0.69 合格 Ⅰ 0.53 合格 0.58 合格 Ⅰ
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
(3)监测结果与评价
监测结果评价:A市境内长江3个断面,所有指标均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其中,沙溪口和手爬岩断面水质整体类别均为Ⅰ类水质,大渡口断面水质整体类别为Ⅱ类水质。
4.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长江A市段)
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
(3)监测结果与评价
质量控制:水样的实验室分析和数据计算的全过程均按照《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的要求进行,监测人员经过考核并持有上岗合格证书,计量仪器均经计量部门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监测数据严格实行三级审核,经过核对、校核和审定;平行样、加标样和密码样测定结果见表。
4.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长江A市段)
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
(3)监测结果与评价
质量控制:平行样、加标样测定结果统计表(节选) 单位:mg/L
4.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长江A市段)
采样点 项目 手爬岩 沙溪口 大渡口 测定值 评 价 测定值 评 价 测定值 评 价
氨 氮 平行样1 0.1466 0.1706 0.4773
0.1520 0.1760 0.4826
相对偏差% ±2 合格 ±2 合格 ±0.6 合格
加标回收率% 100 合格 103 合格 98 合格
平行样2 0.1386
0.1440
相对偏差% ±2 合格
加标回收率% 103 合格
化学需氧量 平行样1 10.68 14.07
11.09 14.68
相对偏差% ±2 合格 ±2 合格
平行样2 未检出
未检出
相对偏差% 0 合格
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
(3)监测结果与评价
质量控制:
密码样测定结果表 单位:mg/L
4.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长江A市段)
测定项目 测定值 保证值 评价
高锰酸盐指数(203133) 4.74 4.54±0.41 1S、优
氨氮(200540) 0.209 0.193±0.022 1S、优
氟化物(201726) 0.50 0.514±0.026 1S、优
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
(4)趋势分析
与上月相比较:长江沙溪口、手爬岩断面水质较上月均有所好转,均由上月的Ⅱ类水质好转为本月的Ⅰ类水质;大渡口断面水质较上月无明显变化,仍为Ⅱ类水质。
与去年同期比较:长江大渡口、手爬岩和沙溪口断面水质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好转,分别由去年同期的类Ⅲ、Ⅲ类和Ⅱ类水质好转为本月的Ⅱ类、Ⅰ类和Ⅰ类水质。
4.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长江A市段)
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
(4)趋势分析
4.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长江A市段)
名称 月份 长江 大渡口 手爬岩 沙溪口
*年2月 Ⅱ Ⅱ Ⅱ
*年3月 Ⅱ Ⅰ Ⅰ
去年3月 Ⅲ Ⅲ Ⅱ
案例:河流水质监测报告
完,谢谢!
水环境监测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编写
水环境监测
邹 渝 讲师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莲花湖)
(1)项目概况
莲花湖位于*学院内,湖水面积3.2公顷,环湖步道1800m。莲花湖湖水的走向由北向南至求实大道后折向西,湖水的主要供水水体是A河,水循环主要由人工辅助完成。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莲花湖)
(1)项目概况
采样点布置:本次选择在莲花湖上布置了4个采样点,其中的2个在湖中央地区,另2个点则是位于湖的进水区和出水区。采样点均匀布置,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浅水区、岸边区均有涉及,基本覆盖整个湖面。采样点布置情况见下表。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莲花湖)
(1)项目概况
采样点布置
湖泊名称 采样点编号 具体位置 断面属性
莲花湖 1号 学院图书馆 进水区
2号 学院跨湖步道 深水区
3号 求实大道 浅水区
4号 梦想广场 出水区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莲花湖)
(1)项目概况
采样点布置
湖泊名称 采样点编号 具体位置 断面属性
莲花湖 1号 学院图书馆 进水区
2号 学院跨湖步道 深水区
3号 求实大道 浅水区
4号 梦想广场 出水区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莲花湖)
(1)项目概况 采样点布置
1号点:图书馆
2号点:跨湖步道
4号点:梦想广场
3号点:求实大道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莲花湖)
(2)监测项目、方法及设备
监测项目:根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选择水温、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汞、镉、石油类作为本次监测项目。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莲花湖)
(2)监测项目、方法及设备
监测方法、设备
项目 监测方法 方法来源 使用仪器 检出限(mg/L)
水温 温度计法 GB13195-1991 温度计 /
pH值 玻璃电极法 GB6920-1986 pHS-3C+型酸度计 /
溶解氧 碘量法 GB7489-1987 25ml滴定管 0.2
化学需氧量 重铬酸盐法 GB11914-1989 50ml滴定管 5
氨氮 纳氏试剂比色法 GB7479-1987 7200可见分光光度计 0.025
总氮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GB11894-1989 UV-2800AH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0.05
汞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7468-87 F732-G型测汞仪 0.00005
镉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7475-1987 TAS-990supperF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0.000006
石油类 红外分光光度法 GB/T16488-1996 JDS-106A红外分光测油仪: 04236A032 0.03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莲花湖)
(3)监测结果与评价
监测结果(mg/L)
项目\水样编号 1号:图书馆 2号:跨湖步道 3号:求实大道 4号:梦想广场 标准值
水温(℃) 12.1 12.6 12.6 12.5  
pH(无量纲) 7.2 7.2 7.1 7.0 6~9
溶解氧 4.8 4.3 3.5 4.2 5
化学需氧量 10.09 12.4 14.1 16.3 20
氨氮 0.15 0.14 0.16 0.13 1.0
总氮 1.03 1.93 3.00 2.90 1.0
汞 0.00001 0.00001 未检出 0.00001 0.0001
镉 0.0003 0.0003 未检出 0.0003 0.005
石油类 0.03 0.02 0.03 0.05 0.05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莲花湖)
(3)监测结果与评价
监测结果评价(mg/L)
项目\水样编号 1号:图书馆 2号:跨湖步道 3号:求实大道 4号:梦想广场 测量值 评价结果 达标类别 测量值 评价结果 达标类别 测量值 评价结果 达标类别 测量值 评价结果 达标类别
水温(℃) 12.1 — — 12.6 — — 12.6 — — 12.5 — —
pH(无量纲) 7.2 合格 7.2 合格 7.1 合格 7.0 合格
溶解氧 4.8 超标 Ⅳ 4.3 超标 Ⅳ 3.5 超标 Ⅳ 4.2 超标 Ⅳ
化学需氧量 10.09 合格 Ⅱ 12.4 合格 Ⅱ 14.1 合格 Ⅱ 16.3 合格 Ⅱ
氨氮 0.15 合格 Ⅰ 0.14 合格 Ⅰ 0.16 合格 Ⅰ 0.13 合格 Ⅰ
总氮 1.03 超标 Ⅳ 1.93 超标 Ⅴ 3.00 超标 劣Ⅴ 2.90 超标 劣Ⅴ
汞 0.00001 合格 Ⅰ 0.00001 合格 Ⅰ 未检出 合格 Ⅰ 0.00001 合格 Ⅰ
镉 0.0003 合格 Ⅰ 0.0003 合格 Ⅰ 未检出 合格 Ⅰ 0.0003 合格 Ⅰ
石油类 0.03 合格 Ⅰ 0.02 合格 Ⅰ 0.03 合格 Ⅰ 0.05 合格 Ⅰ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
(3)监测结果与评价 监测结果评价:
莲花湖1号断面,参与评价的8项指标中溶解氧、总氮劣于Ⅲ类水质标准,均为Ⅳ类水质,超标倍数分别为0.04倍和0.03倍,pH指标合格,其余指标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水质整体类别为Ⅳ类。
莲花湖2号断面,参与评价的8项指标中溶解氧、总氮劣于Ⅲ类水质标准,分别为Ⅳ类、Ⅴ类水质,超标倍数分别为0.14倍和0.93倍,pH指标合格,其余指标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水质整体类别为Ⅴ类。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莲花湖)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
(3)监测结果与评价 监测结果评价:
莲花湖3号断面,参与评价的8项指标中溶解氧、总氮劣于Ⅲ类水质标准,分别为Ⅳ类、劣Ⅴ类水质,超标倍数分别为0.30倍和2.0倍,pH指标合格,其余指标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水质整体类别为劣Ⅴ类。
莲花湖4号断面,参与评价的8项指标中溶解氧、总氮劣于Ⅲ类水质标准,分别为Ⅳ类、劣Ⅴ类水质,超标倍数分别为0.16倍和1.90倍,pH指标合格,其余指标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水质整体类别为劣Ⅴ类。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莲花湖)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
(4)水质分析
根据前述水质监测结果及评价,我们可以看出莲花湖水质总体良好,但受到总氮影响,间接使溶解氧超标,显示出湖水呈富营养化。通过调查了解,由于受季节影响,湖水水源地A河水量减少,水体质量下降,同时受人工进水影响,湖水交换量小,导致营养物在湖中累积,形成水体富营养化。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莲花湖)
案例:湖泊水质监测报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