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

资源简介

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导学案
(2023最新版)
一、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相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定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念。
2.科学精神:懂得衡量一个政党的先进性,就是看它在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等方面所具有的优于其他政党的特质,看它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同阶段所起的引领作用。
3.公共参与:升华对党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立足实践,并积极投入实践,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二、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党的性质、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党的执政理念。
关键能力:通过对课本的梳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分析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
教学难点:贯彻落实党的执政理念的具体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四、新知导学(请同学们课前结合教材,认真完成下列填空。)
一、党的性质和宗旨
1.性质:
2.根本立场: 根本宗旨:
3.践行党的性质宗旨的要求:_______________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_________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______________。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________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等等。
二、党的执政理念
1.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立党为公: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___________的发展要求、中国__________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___________,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___________,全体人民的____________。
(2)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__________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2.确立依据:
(1)____________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2)人民是历史的_________,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______地位,坚持以_______为中心。
3.要求
(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宗旨,树牢__________________,贯彻__________________,尊重人民__________________。
(2)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______,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五、课前探究
探究1:
展示视频:《浦江经验20周年》(2024年1月新华社)
展示材料:浦江经验的主要内容是“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
通过下访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满足群众心愿,
领导干部在急难险重等关键时刻,应该冲在最前列,面对群众信访问题,领导干部也应站在最前面,面对面地做好群众工作。“零距离”倾听民声,面对面解决问题,真心实意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始终相信和依靠群众。
领导干部下访,要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往矛盾“窝”里钻,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解决一批阶段性的信访问题。
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不能含糊,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必须真心实意而不是虚情假意,必须全心全意而不是三心二意,做到“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问题:根据视频和材料并结合教材15-16页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么做?
探究2:
展示材料:2023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的第一站是陕西延安市。在南沟村的苹果园,看到乡亲们通过筑水坝、搞滴灌和精细化管理,用苹果“金扁担”挑起好日子,总书记对乡亲们说:“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让农民挑上‘金扁担’”。从梁家河一路走来,总书记心里始终惦念着农村、牵挂着农民,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并擘画着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2020年全国两会“下团组”时,总书记讲了一个“金扁担”的故事。当年,乡亲们谈起在吃饱吃好之后更高的愿望时说,将来上山干活就挑着“金扁担”。“‘金扁担’,我把它理解为农业现代化。”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农业科技工作要突出应用导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
“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里,既有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的悉心擘画,也有“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殷殷期许,字里行间蕴含着“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相互呼应。“金扁担”挑起乡亲们的幸福生活。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p17-18,理解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探究3:
展示材料:宁夏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里,看到昔日的稻田变成了产业园区,总书记叮嘱:“发展乡村产业,一定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剥夺或者削弱农民的发展能力。不能把农民土地拿走了,干得红红火火的,却跟农民没关系。要共同致富。”
在内蒙古,田埂上细问土地的流转承包是否惠农;在江苏,大棚里关心草莓产量和农民收入如何……深入群众,倾听民声;行程万里,调查研究。坚实脚步,走出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路径,开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放眼全国,400多万家家庭农场、222万多家农民合作社,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引领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农户1.2亿多户。“村‘两委’+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兴农惠农,各类新型经营模式在广袤田野扎根。“金扁担”越挑越稳,成色越来越足,乡村全面振兴连着民族复兴。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p18,议一议怎样践行党的执政理念?
探究4:
展示材料:“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传遍希望的田野,回荡在亿万农民的心间。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19页回答党在新时代的宏伟蓝图?
随堂练习
1.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他强调,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由此可见,建设人民城市必须( )
①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人城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
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④坚持人民至上,满足人民的一切诉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年11月,中央宣传部授予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宝塔消防救援站“时代楷模”称号。救援队建队50年来,在灭火救援、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党支部动员广大党员积极参加“张思德消防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共产党员要弘扬建党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②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勇担时代责任
③党员要带动身边群众,发挥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作用
④基层党组织要牢记初心使命,切实履行管理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才能真正把十四亿多中国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这说明( )
①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
③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发挥引领作用
④党自身的特殊利益和人民利益实现有机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①
4.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描述,从“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强大决心,到“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赤子之心,再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念兹在兹……这些理念给党员干部的启示是( )
A.要舍弃个人的利益来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B.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不懈奋斗
D.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一切权益
5.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我国发展富强的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下列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解与材料主旨一致的是( )
①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②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最高目标
④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新知导学答案:
新知导学答案见2023.8版本教材
随堂练习答案:AAAB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