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导学案【课标要求】阐述合作共赢的理念,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学习目标】1.知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产生与发展的背景及其重大意义。2.理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3.列举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进行的生动实践,理解中国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和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意义。【学习重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因、内涵、措施【学习难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因、内涵、措施【新知导学】(请自主阅读教材,完成知识梳理。)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的含义:是指____________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2.我国的外交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必要性①当今世界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②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____________。③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___ _________。2.内涵: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____________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____________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____________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____________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____________的世界。3.如何构建政治上 要相互尊重、____________,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____________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上 要坚持以______解决争端、以________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上 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____________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__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文化上 要尊重世界____________,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生态上 要坚持____________,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力量:为全球_________建设、国际_________事业、完善__________________、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_________贡献了中国智慧和_________。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行动(1)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_________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__________________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加强自身建设)(2)支持__________________,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_________世界经济,打造__________________,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国际合作)(3)我国积极开展_________,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课堂学习】情境:材料一: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无论近邻还是远交,无论大国还是小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新旧问题与复杂矛盾叠加碰撞、交织发酵。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和平赤字不断加深,发展赤字持续扩大,安全赤字日益凸显,治理赤字更加严峻。面对全球性危机,任何一国即使再强大也无法包打天下,必须开展全球合作。各国应携起手来,把“我”融入“我们”,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共渡难关、共创未来。 ——摘自《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 学生活动: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回答和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时代之问”,中国方案是什么? (2)这一方案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情境:材料二:习近平谈“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15年12月 “只有并肩同行,才能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 ——2019年4月 “我们坚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也不可能逆转。我们要为人民福祉着想,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美好世界作出应有贡献。” ——2020年11月 “为了促进世界安危与共,中方愿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 ” ——2022年4月 “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人类社会必须团结起来,坚持互学互鉴、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2023年12月 学生活动: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情境:我国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践 政治上 召开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中国同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蒙古国、古巴、南非等国家就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发表行动计划、联合声明或达成重要共识安全上 在解决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上,中国发挥劝和促谈的作用,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在中国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实现历史性和解;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经济上 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何国际合作平台文化上 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生态上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核心预算的最大捐助国;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学生活动: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在我国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交流的方方面面。请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践,思考: (1)“中国智慧”为什么使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2) 应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情境:——视频:中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生活动:结合视频内容思考: (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2)你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实现吗?谈谈你的看法。情境:2023年9月26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深刻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之源、实践之基,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共创人类美好未来具有重要意义。白皮书指出,10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目的就是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为彷徨求索的世界点亮前行之路,为各国人民走向携手同心共护家园、共享繁荣的美好未来贡献中国方案。白皮书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扎根中国深厚历史文化土壤,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实践,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同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汲取世界多元文明相融相通优秀成果,遵循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为实现人类孜孜以求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目标提供思想指引、筑牢价值基础。 学生活动:结合材料谈一谈“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思想力量?情境: 2023年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共建“一带一路”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通过双边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多边合作等多种形式,鼓励更多国家和企业深入参与,形成发展合力。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围绕互联互通,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重要方向,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重要支撑,以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为重要基础,不断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学生活动:结合材料谈一谈中国如何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落实在行动中?易混易错: 1.中国所主张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只有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所有国家都坚持的外交思想。( ) 3.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需要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中国优秀文化和中国特有的价值追求。( )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课堂总结】 1.请用思维导图梳理出本课知识体系 2.关于本课,你是否还有困惑?如果有,请写下来。【夯实基础 提升素养】 一、单选题 1.(2024上·湖南邵阳·高二邵阳市第一中学校考期末)央视热播剧《和平之舟》根据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执行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服务和救援任务的真实事迹改编。13年来,“和平方舟”到访4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灾后救援、开展“万里海疆行”医疗服务、举办100多场次文化交流活动,生动刻画了“和平方舟”号“生命之舟”“和平之舟”“友谊之舟”“文化之舟”的“中国名片”形象,尽显大国担当。上述行动表明中国( ) ①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完善全球治理机制 ③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崇高目标,为对外交往提供了新的法理依据 ④顺应时代潮流,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2024上·宁夏·高二宁夏育才中学校考期末)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织激荡,针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习近平主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从中国与世界共同利益、全人类共同福祉出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体现出( ) ①我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全球价值观 ②我国致力于推动全球包容、普惠发展,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 ③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在完善全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我国倡导以协商化解分歧,以“文明平等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024上·广东深圳·高二统考期末)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第十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下图是某一带一路成果展的资料卡片。 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国向世界发展贡献负责任大国的中国智慧答卷 B.沿线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C.以倡议促合作共赢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 D.中国共产党积极践行减贫困谋大同的初心和使命易混易错答案:1——5:× ; 选择题答案:1.D 2.D 3.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