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34张PPT。 2009中考复习会议: 一. 关于中考命题中的能力要求; 二. 切实做好考试后的反思工作; 三. 对于高效课堂复习教学建议. 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施 储 E-mail: chushjk2003@yahoo.com.cn 2009.03 关于中考命题中 的能力要求 --- 教师要有一个新的高度 考试命题的总体指导思想 依据教材,突出基础; 重视过程,考查方法; 灵活多变,考查能力; 联系实际,体验价值; 创设情境,注重运用; 设计探究,培养创新。 数学学科的考试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考查初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中继续学习的潜能。 中考试卷命题原则要求 1. 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考试说明 2. 控制难度调节效度保证信度 3. 科学规范语言简洁长度适中 4. 突出重点着重三基兼顾覆盖 5. 背景设计力求公平贴近实际 6. 力求原创避免陈题远离资料 数学试卷的能力要求空间想象能力 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 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 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 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数学试卷的能力要求二. 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就是从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 数学试卷的能力要求三. 推理论证能力 初中阶段的数学推理能力,就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的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 数学试卷的能力要求四. 运算求解能力 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数学试卷的能力要求五. 数据处理能力 会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有关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数学试卷的能力要求六. 应用创新能力 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能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选择有效手段,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近几年我们杭州市中考数学 试卷命题的几个口号坚持方向, 保持稳定, 逐年发展 注重基础,注重应用,注重能力 活而不难, 巧而不偏, 新而不怪 关注核心, 凸显思考, 考查素养 考试后的反思 试题简析(08卷例) --- 供各校模拟练习分析参考 难度:0.80 平均分:24.09 08卷选择题预期与结果比较(一) 与命题的初衷出入较大的题目:估计:0.85 实际: 0.54问题: 考虑情况不全面, 特殊值没取全. 与命题的初衷出入较大的题目:估计: 0.85 实际: 0.96三年新中考第一次考三视图, 学生掌握得比老师预计的要好. 08卷填空题预期与结果比较(二) 难度:0.81 平均分:19.37 与命题的初衷出入较大的题目:估计: 0.80 实际: 0.92学生能正确理解题意, 掌握基本概率的运算. 与命题的初衷出入较大的题目:估计:0.40 实际:0.70原因是阅卷的因素 08卷解答题预期与结果比较(三) 难度:0.74 平均分:48.95 与命题的初衷出入较大的题目:估计: 0.90 实际: 0.73失分的同学中, 1/3答案错误,2/3没有过程或者写不出过程 与命题的初衷出入较大的题目:24. 最后一题: 抛物线、平移、几何、方程、分类讨论的综合问题. 估计: 0.40 实际: 0.26 学生缺乏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还有命题中的问题.压轴题设想的难度模式: 样卷的变化2008实际卷:压轴题设想的难度模式: 样卷的变化2009修订样卷: 08试卷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基本运算错误较多 (第5分式第7统计) 数学术语表达能力较差(第19对角线归纳) 仔细审题阅读理解能力较弱(第17方程组) 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亟待提高 (第24题) 答卷时时间安排不妥及抓题目得分点不够 ……优化复习教学策略 提高复习教学实效 --- 2009中考复习建议一、切实把握与考试的对应程度1.内容要求的对应 重视常考点; 强化能力点; 关注薄弱点; 突出增长点.2.训练形式的对应 把握要求; 强化巩固; 提升能力; 扩大参与.3.难度效度的对应 训练材料合适; 较广的覆盖面; 足够的思维量; 加强综合能力.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1.把握复习要点 依据考纲; 研究试卷; 分析学情; 探求规律.2.选编训练材料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揭示规律; 体现方法.3.解答学生疑难 查漏补缺; 分层指导; 分析原因; 点拨要领.4.实施精要指导 重心: 疑难之处; 解题之法. 环节: 引领、 示范、 评点. 原则: 练后评析与练前提示; 感性领悟与抽象概括 三、努力提高学生的活动效率1.具有明确的训练要求 内容、形式、时间、结果.2.多用独立的训练形式 布置练习—独立训练—合作讨论—交流讲评3.实施高效的训练方法 忌虚求实 忌滥求精 忌劣求优4.掌握科学的解题技巧 审题、筛选、提炼、表述. 四、着力构建高效的复习模式1.复习内容集中 刺激强烈 体现深度 思路清晰2.学生实践充分 分析归纳 训练反馈 交流提升3.训练过程有序 感性→理性 理解→应用 特殊→一般 基础→综合4.媒体使用有效 归纳知识 提供材料 反馈结果 修正答案关于考试中不能使用计算器的问题预计到学生实际情况得分要减少3-5分;尽量避免烦琐数字的计算;必须用到的近似数会给出数据;训练学生必要的运算技巧;培养学生归纳估算猜想的能力. 关于网上阅卷答题的注意事项必须在规定答题的区域内作答;各题解答区域不得互换位置或整体移位;尺规作图只须保留作图痕迹写出结论;凡是填涂和作图必须用2B铅笔;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将图形用水笔描浓. 各校努力实践高效复习的途径文澜中学: 下午四点后全体活动课;富阳永兴: 发扬团队力量备课上课;富阳郁达夫: 课堂上保证训练时间;浦沿中学: 复习练习要求 “周周清”;下沙中学: 大胆实行个性分层教学;锦绣中学: 教师有自己的署名资料;勇进中学: 打造城市版的 “杜郎口”;风帆中学: 教师提高科研理论水平;文海中学: 备课组分工分专题复习. 为提高复习质量 而共同努力! 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施 储 E-mail: chushjk2003@yahoo.com.cn 2009.03课件16张PPT。数学意识和能力培养朝晖中学 付占军复习课的题目如何编制复习课的题目如何编制朝晖中学 付占军 浙教版九(下)第三章?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P67页第13题:变化一: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变化一: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变化二:由静到动,由里到外(1)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ΔABC内部⊙P未经过部分的 面积是多少?变化二:由静到动,由里到外(1)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ΔABC内部⊙P未经过部分的 面积是多少?2、如图,在ΔABC中,∠C=90°,AC=8cm,AB=10cm; 点⊙P 在ΔABC 的边上运动,由A→C → B → A运动, 速度为1cm/s;⊙P的半径为2cm;变化二:由静到动,由里到外(1)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ΔABC内部⊙P未经过部分的 面积是多少?2、如图,在ΔABC中,∠C=90°,AC=8cm,AB=10cm; 点⊙P 在ΔABC 的边上运动,由A→C → B → A运动, 速度为1cm/s;⊙P的半径为2cm;变化二:由静到动,由里到外变化二:由静到动,由里到外变化二:由静到动,由里到外变化三:和函数联系起来变化三:和函数联系起来数学意识和能力培养课件25张PPT。◇ 教材阅读 教材是分层复习“锅底”◇ 教学设计 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关键◇ 对话互助 团队既是目标也是方法 故知新数学分层复习杂思“分层复习”题解关于原因关于内涵关于方式关于目标◇关于内涵□ “分层”——因材施教 “复习”——温故而知新 基础(三基)差异 “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巩固”关于内涵□ 知新的差异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知新方式 发现“故” 包含的抽象意义与新情境的契合. “故”事在新情境中作为证据的运用. “故”事在新情境中的被修正和改造. 关于内涵□ 具体方法 对话. 学与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用喻.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物类相召,势数相生,其变有常,故可预知.” 《论语集解》关于方式□ 异层异事(同层同事) 在同空间中,差异性复习教学的微观问题.异层同事关于目标□ 共性 内化方法“相信”——“知道”“故”——“新”“模仿”—“再现”—“创造” 差异性“固故”——获得网络“节点” 树立信心“知新”——优化认知结构 发展思维方式 做好初高中知识、方法的衔接 教材是分层复习的“锅底” 关于模式关于要求关于内容◇关于模式□ 大锅饭吃火锅关于要求□ 逐字阅读 自我提问 作思并行 课堂反馈 书本阅读要求关于内容□ 不同阅读计划 不同内容,不同关注点 (1) 概念、公式、定理—a.能否在笔记本上默写出来?b.描述的对象是什么?c.由什么条件得到什么结论?d.能否去掉结论中的某一个字词?e.可以用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f.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g这个结论与其他什么结论有关系?h.能否把得到这个结论的过程自己推导出来?i.推导过程用了什么思想、方法、技巧?j.这些策略和方法在平时解题时是怎么用的?关于内容□ (2) 书本的例题 (3) 课内练习、作业题A,B组 (4) 作业题C组 (5) 探究活动(6) 阅读材料 (7) 小结,目标与评定 (8) 书本上的图形(9) 书本的目录 (10) 每节导言中的问题 号外:书本上的笔记 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关键 ◇入口容易,层层递进自典型进,从一般出操作思悟,适当留白入口容易,层层递进□ 不同层次的要求:——从哪里都能上路阅读书本的例题 参照例题做练习 发现数字的规律找到判断的方法 提示下完成论证 猜想数字的规律心算笔算常规数 体会内在的奥妙 设解析式来证明 画出图像来论证 领悟各函数本质 设计猜想的实验 分解数据找规律 体会统一性美感 自典型进,从一般出□ 用图像法、公式法、配方法求最值: 九上P41例题,P45作业题2—图像法; P44例1—公式法; P46,47例题2,3—配方法. “典型”容易形成定势,挖掘“典型”后的“一般”相信“典型”,知道“通法”,理解“巧法”从概念开始思考从典型进,从一般出□ 操作思悟,适当留白□ 操作思悟,适当留白□ 理解步骤,指导思考,体验过程,整理知识;总结方法,寻求他解,体会联系,思近取譬操作留白思悟留白读题标记,自行画图团队既是目标也是方法 ◇师生对话 生生对话 说题 故与新2009.03.12我教学生时觉得我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学生. 我给学生指出的不过是我所看到的那个“造化”里头的“造化”,其实真正的“造化”无时无刻不在“造化”本身。我给一帮学生上课的时候就是一起去追求、研究“造化”里边的奥秘,当然有时候他们启发我,有时候我启发他们,大家会有一种灵感。 ——傅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09中考复习会议.ppt 《初中复习课该如何编制》(付占军).ppt 数学分层复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