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章 力第2节 弹力教材考点梳理一、弹性和塑性1.形变:物体受力时,形状和体积发生的改变。2.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3.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二、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2.产生条件:(1)物体相互接触。(2)相互挤压或拉伸(发生弹性形变)。3.产生原因: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如脚对地面的压力属于弹力,它是由于脚(或鞋)发生弹性形变造成的。4.弹力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产生弹性形变力的方向相反。5.大小: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6.常见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三、弹簧测力计1.作用:测量力的大小。2.结构:弹簧、指针、刻度盘等。3.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4.使用方法:(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看指针是否指零,若没有,则需要调零。(3)力的方向应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4)读数时,视线和刻度板垂直。重难点突破1、如图所示,小洋用力拉橡皮筋,将纸团弹出去。其中橡皮筋发生了________(选填“弹性”或“塑性”)形变,产生这个力使纸团的________发生变化。2、如图所示是跳水运动员在练习跳水时的情景,跳板发生了_______形变,便产生了_______力,小强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刚拉开时没感到太费力,可是两手拉开的距离越_______,就感到越费力。(在弹性限度内)3、如图,一木块放在桌面上,木块与桌面在两者的接触处都发生了微小的形变,木块要恢复原状,产生向 (选填“上”或“下”)的弹力,即图中的 (选填“F”或“”)。4、如图是测量_______的大小的仪器,其读数是_______N。5、如图所示,用手压瑜伽球,瑜伽球发生形变,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瑜伽球对手的弹力是瑜伽球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B.手对瑜伽球的弹力是瑜伽球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C.手对瑜伽球有弹力作用,瑜伽球对手没有弹力作用D.瑜伽球对手有弹力作用,手对瑜伽球没有弹力作用6、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挂在一起。然后用手水平左右拉弹簧测力计的圆环使其保持静止状态,当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3 N时,B弹簧测力计对A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A.3 N、6 N B.3 N、3 N C.0 N、3 N D.6 N、3 N7、图甲是一种有三根弹簧的弹簧拉力器,图乙是几个同学用这个弹簧拉力器比试臂力的场景,结果每个人都把手臂撑直了,则( )A.臂力大的人所用拉力大 B.手臂长的人所用拉力大C.体重大的人所用拉力大 D.每个人的拉力一样大8、如图所示,一小朋友沿滑梯下滑,请画出小朋友所受弹力的示意图。参考答案1、答案:弹性;运动状态解析:用力拉长橡皮筋,橡皮筋长度变长,当撤去外力后,橡皮筋能恢复原状,故橡皮筋发生了弹性形变;橡皮筋将纸团弹出去,纸团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2、答案:弹性;弹;大解析:跳水运动员压跳板的力使跳板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产生弹力。因为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弹簧伸长的就越长,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弹簧对手的拉力也就越大,所以会感到越费力。3、答案:下;F解析:木块放在桌面上,木块会发生微小形变,恢复原状时,产生对桌面向下的弹力,图中力F作用在桌面上,方向向下,作用在木块上,方向向上,所以木块对桌面的弹力是F。4、答案:力;4.4解析:如图所示的仪器是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 N,分度值是0.2 N,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4 N。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是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故A正确、B错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对瑜伽球有弹力作用,瑜伽球对手同样有弹力作用,故C、D错误.6、答案:B解析: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为3 N时,说明弹簧测力计A的弹簧受到的拉力为3 N,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B弹簧测力计,所以B弹簧测力计对A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3 N;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B弹簧测力计也受到A弹簧测力计对它向左3 N的拉力,所以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是3 N。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7、答案:B解析: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大小有关,弹簧伸长越长,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人对弹簧施加的拉力也越大;三个同学都把拉力器上的三根弹簧拉开,都把手臂撑直,手臂越长的人,弹簧的伸长量越大,人所用的拉力越大,与臂力大小、体重大小无关,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8、答案:解析: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小朋友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实质上是弹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作用点在小朋友身体上,小朋友所受弹力F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