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核酸的分子结构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一个DNA分子中有腺嘌呤1500个,腺嘌呤与鸟嘌呤之比为3∶1,则这个 DNA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的数目为A.2000个 B.3000个C.4000个 D.8000个2.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体内含有的元素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B.组成细胞的元素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C.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构成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通过氢键相连3.下列关于DNA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B.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相连C.DNA分子中G与C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稳定性就相对越大D.DN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两条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形成了氢键4.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B.DNA分子的基本单位由核糖、含氮碱基和磷酸组成C.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若鸟嘌呤比例为20%,则胸腺嘧啶比例为30%5.DNA指纹技术是鉴定亲缘关系的重要方法。如图为某男性X和其两任妻子M、N以及四个在战乱中走失的孩子的DNA指纹图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是M与X的孩子,c是N与X的孩子B.c是M与X的孩子,b是N与X的孩子C.d是M与X的孩子,a是N与X的孩子D.d是M与X的孩子,b是N与X的孩子6.研究人员对数千种生物的DNA 碱基序列进行测定发现,每个物种的基因组DNA序列都不一样。DNA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 )A.碱基排列顺序多样性 B.碱基互补配对的特点C.四种碱基 D.规则的双螺旋结构7.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双链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DNA的一条单链中A与T的数量相等C.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结合保证了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D.DNA分子通常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连接形成的两条反向平行的长链构成8.美国科学家通过调整普通碱基G、C、A、T的分子结构,创建出四种新碱基:S、B、P、Z,其中S和B配对,P和Z配对,连接它们之间的氢键都是3个。随后,他们将合成碱基与天然碱基结合,得到了由8种碱基组成的DNA。实验证明,该DNA与天然DNA拥有相同属性,也可转录成RNA,但不能复制。下列关于合成的含8种碱基的DNA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DNA分子中磷酸、五碳糖、碱基三者比例为1:1:1B.该DNA分子中磷酸和五碳糖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具有稳定的双螺旋结构C.因该DNA分子不能复制,所以其只能贮存遗传信息,不能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D.含x个碱基对的该DNA分子中含有y个腺嘌呤,则该DNA分子中氢键个数为3x-y9.犬细小病(CPV)是由犬细小病毒感染幼犬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细小病毒是一种单链DNA病毒,碱基A约占30%。下列关于犬细小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在液体培养基中繁殖B.与噬菌体相比,该病毒更易发生变异C.DNA中(A+G)/(T+C)=1D.DNA中C约占20%,T约占30%10.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从案发现场提取DNA样品,可为案件侦破提供证据,其中主要的生物学原理是( )A.不同人体内DNA所含的碱基种类不同B.不同人体内DNA所含的五碳糖和磷酸不同C.不同人体内DNA的空间结构不同D.不同人体内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11.某双链DNA分子中有p个碱基G,其中一条链上的嘌呤碱基数量是嘧啶碱基数量的m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DNA分子中嘌呤碱基的数量是嘧啶碱基数量的m倍B.该DNA分子复制n次,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p·(2n-1)个C.该DNA分子中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都与五碳糖3'端的C原子相连D.该DNA分子彻底水解后,可得到磷酸、4种碱基和2种五碳糖12.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 C)/(T +G)=a,则其互补链中,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分别为( )A.a,1 B.1/a ,1 C.1,a D.1—1/a,1二、多选题13.某大肠杆菌DNA由m个脱氧核苷酸形成,其中含有n个腺嘌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DNA分子中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B.该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该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有2m种D.该DNA分子中胞嘧啶个数为(m/2)-n14.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对丙型肝炎病毒(RNA病毒)的研究有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丙型肝炎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B.病毒的结构简单,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C.必须利用活细胞培养丙型肝炎病毒D.与噬菌体相比,丙型肝炎病毒的核酸中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15.复制泡是DNA进行同一起点双向复制时形成的。在复制启动时,尚未解开螺旋的亲代双链DNA同新合成的两条子代双链DNA的交界处形成的Y型结构,就称为复制叉。如图为DNA复制时,形成的复制泡和复制叉的示意图,其中a-h代表相应位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子链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图中a处是模板链的3,端B.图中e处子链的合成与f处子链的合成用到酶的种类可能不同C.若一条母链中(A+T)有m个,则另一条母链中(A+T)也有m个D.若某DNA复制时形成了n个复制泡,则该DNA上应有2n个复制叉16.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有一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若该图为人体内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中心碳原子,2中含有肽键,3的种类有21种B.该图可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且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结构是相同的C.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磷酸基团,2表示脱氧核糖,3的种类有4种D.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的种类有4种三、非选择题17.下图所示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 。(2)2为 ,7为 1为 。(3)若3为胞嘧啶,则4属于何种碱基 ,应满足 原则,两者之间通过 相连。(4)DNA分子由于 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5)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 片段,若5的碱基为T则5为18.下图是某核苷酸链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1、2、3的名称分别是 、 、 。(2)4、5分别代表 、 。(3)此结构中特有的碱基名称是 。(4)通常由 条图示的核苷酸链构成一个该分子,细菌细胞中含有碱基 种。19.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根据实验分析回答:(1)实验1: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后,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得到的子一代噬菌体的性状与亲代相似,而且只检测到32P。由此可以推测DNA是噬菌体的 。(2)实验2: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对DNA的X光衍射结果,以及对DNA分子不同碱基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提出DNA分子 结构模型,该模型属于 模型。(3)实验3: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都表现为 。如果让子一代自交,则子二代的基因型为 ,高茎与矮茎的比例约为 。对上述实验现象,孟德尔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彼此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最后检验演绎推理结论的实验是 。(4)实验4:育种工作者在研究番茄染色体变异时,用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 Aa的番茄幼苗,所获得的番茄植株细胞有 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 。20.如图为真核生物DNA的结构(图甲)及发生的生理过程(图乙),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艾弗里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找出了导致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赫尔希则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他们的实验中共同核心的设计思路是 。(2)图甲为DNA的结构示意图,其基本骨架由 和 交替排列构成,④为 。(3)DNA能够准确复制的原因是 。图乙所示的酶为 酶,作用于图甲中的 (填序号)。21.请完善下列生物学实验分析、实验思路及问题讨论(1)某同学为探究水稻种子的呼吸方式,以水稻休眠种子为实验材料,设置了如下图一、二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如下表:实验现象 结论装置一液滴 装置二液滴不动 右移 甲:左移 不动 乙:左移 右移 丙:①该实验 (需要/不需要)遮光处理, (需要/不需要)设置以死亡种子代替实验材料的对照组。②表中结论丙为: 。(2)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的量、保温温度等为 变量,若 ,则在悬浮液中检测到的放射性会偏高,该实验 (能/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某同学想要制作一个尽可能长的DNA片段模型,现提供模拟10个鸟嘌呤,15个胞嘧啶和12个腺嘌呤的硬纸片,其它材料充足,用订书钉连接碱基、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最终形成DNA片段,则该同学需要使用 个订书钉。(4)牛奶中富含蛋白质胶体,新鲜生姜根茎中的一种凝乳酶能够水解胶体颗粒中外层的亲水性蛋白质,使其它蛋白质暴露出来,与某些盐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网状的凝胶体,导致牛奶凝固。已知牛奶温度为70℃时,倒在姜汁,上效果最佳。①凝乳酶能够水解外层的亲水性蛋白,但不破坏其它蛋白质,证明了酶的 ;②某同学发现牛奶温度超过80℃或者过低时,与姜汁混合后都不会发生凝固,这是因为 若该同学想要长期保存凝乳酶,将其保存在70℃环境中,是否合适 (是/否)参考答案:1.C【详解】由题意知,双链DNA分子中A=1500个,G=1500÷3=500个,由于A=T,G=C,因此则这个DNA分子中的碱基数是1500×2+500×2=4000个,碱基数与脱氧核糖数目相同。故选C。2.A【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碳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氧元素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没有一种元素及化合物是生物所特有的。【详解】A、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因此进入生物体内的元素不一定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如汞,A错误;B、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从含量上划分的,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B正确;C、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正确;D、DNA分子的结构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含氮碱基排列在内侧通过氢键形成碱基对,因此构成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氢键相连,D正确。故选A。3.B【分析】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3、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详解】A、DNA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A正确;B、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B错误;C、DNA分子中G-C碱基对之间有3个氢键,A-T之间有2个氢键,DNA分子中G与C碱基对含量越高,氢键越多,DNA结构越稳定,C正确;D、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间为碱基对,碱基之间形成氢键,从而维持了双螺旋结构的稳定,D正确。故选B。4.B【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由分析可知,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正确;B、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由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和磷酸组成,B错误;C、由分析可知,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正确;D、由分析可知,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不互补的两个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0%,若鸟嘌呤比例为20%,则胸腺嘧啶比例为30%,D正确。故选B。5.C【分析】子女的遗传物质来自父亲和母亲。【详解】分析DNA指纹图,a、d的DNA指纹图谱各有与X相同的部分,说明他们可能是X的孩子。另外,a的DNA指纹图谱有与N相同的部分,d的DNA指纹图谱有与M相同的部分,说明a是N与X所生的孩子,d是M与X所生的孩子,C正确。故选C。6.A【分析】1.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种);2.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详解】A、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A正确;B、所有DNA分子碱基互补配对的特点相同,不是DNA分子多样性的成因,B错误;C、所有DNA分子都具有四种碱基,不是DNA分子多样性的成因,C错误;D、所有双链DNA分子都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不是DNA分子多样性的成因,D错误。故选A。7.B【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每条脱氧核苷酸链的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双链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B、DNA双链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故在DNA双链中A与T的数量相等,但是DNA的一条单链中A与T的数量不一定相等,B错误;C、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它们的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这保证了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C正确;D、DNA通常为双链,即DNA分子通常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连接形成的两条反向平行的长链构成,D正确。故选B。8.C【分析】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五碳糖交替排列位于双螺旋结构的外侧,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位于内侧,碱基之间的配对方式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详解】DNA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一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含有一个磷酸,一个五碳糖,一个含氮碱基,故该DNA分子中磷酸、五碳糖、碱基三者比例为1:1:1,A正确; DNA分子中磷酸和五碳糖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具有稳定的双螺旋结构,B正确;通过题干信息可知,该DNA与天然DNA拥有相同属性,也可转录成RNA,故该DNA分子能贮存遗传信息和传递遗传信息,C错误;含x个碱基对的该DNA分子中含有y个腺嘌呤,A与T之间是两个氢键,其余配对碱基之间都是三个氢键,故该DNA分子中氢键个数为2y+(2x-2y)÷2×3=3x-y,D正确;故选C。9.B【分析】1、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结构生物。2、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C=G,则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详解】A、细小病毒不能独立代谢,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所以不能在液体培养基中繁殖,A错误;B、细小病毒是单链DNA病毒而噬菌体是双链DNA病毒,单链DNA不稳定,故细小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B正确;C、作为单链DNA病毒,没有碱基互补配对关系,(A+G)/(T+C)无法计算,C错误;D、作为单链DNA病毒,没有碱基互补配对关系,所以无法计算C的数量,D错误。故选B。10.D【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详解】A、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碱基相同,都是A、T、C、G,A错误;B、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五碳糖(脱氧核糖)和磷酸相同,B错误;C、不同人体内的DNA的空间结构相同,都是双螺旋结构,C错误;D、DNA指纹根据人与人之间的遗传信息不同,遗传信息储藏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也就是所含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故选D。11.B【分析】DNA的结构特点:1、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与T配对,G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互补配对,因此二者总数相等,A错误;B、某双链DNA分子中有p个碱基G,G与C配对,即C的数量也为p,该DNA分子复制n次,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p·(2n-1)个,B正确;C、该DNA分子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都与脱氧核糖5'端的C原子相连,C错误;D、DNA中只有一种五碳糖,即脱氧核糖,D错误。故选B。12.B【解析】DNA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它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其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详解】假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的碱基为A1、T1、G1、C1,另一条链中的碱基为A2、T2、G2、C2,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以推出A1=T2,T1=A2,G1=C2,C1=G2,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1+ C1)/(T1 +G1)=a,则另一条链中(T2+ G2)/(A2 +C2)=a,即另一条链中(A+ C)/(T +G)=1/a;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为1。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AD【分析】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由于碱基配对原则是固定的,所以DNA中碱基的数量之间存在最基本的关系A=T,G=C,基于这个基本关系,可计算某种碱基的数量。【详解】A、大肠杆菌的DNA呈环状,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B、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B错误;C、该DNA分子中腺嘌呤数量已知,则排列顺序小于2m种,C错误;D、该DNA有腺嘌呤A=n,则T=n,则胞嘧啶C=(m-2n)/2=(m/2)-n,D正确。故选AD。14.ACD【分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详解】A、丙型肝炎病毒以RNA的遗传物质是RNA,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A正确;B、病毒的结构简单,但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B错误;C、丙型肝炎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要用活细胞培养,C正确;D、噬菌体的核酸是DNA,丙型肝炎病毒的核酸是RNA,二者相比较,碱基尿嘧啶是丙型肝炎病毒特有的,D正确 。故选ACD。15.BCD【分析】1、DNA分子复制的过程: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2、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详解】A、子链的延伸方向是从5,向3,端延伸,且与模板链的关系是方向平行关系,因此,根据子链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图中a处是模板链的5,端,A错误;B、图中e处子链的合成与f处子链的合成用到酶的种类可能不同,前者用到DNA聚合酶,后者可能还需要用到DNA连接酶,B正确;C、若一条母链中(A+T)有m个,由于这两条母链间是互补关系,而DNA分子中具有互补关系的碱基之和所占的比例在两条链中和在两条单链中的比值是相等的,据此可知,另一条母链中(A+T)也有m个,C正确;D、若某DNA复制时形成了n个复制泡,图中显示一个复制泡会出现两个复制叉,因此,该DNA上应有2n个复制叉,D正确。故选BCD。16.AD【分析】 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例如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详解】A、若该图为人体内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中心碳原子,2中含有肽键,3为R基,R基是区分不同种类的氨基酸的依据,种类有21种,A正确;B、该图可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结构是不相同的,B错误;C、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2表示磷酸基团,1表示脱氧核糖,3为碱基,种类有4种,C错误;D、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为碱基,种类有4种,D正确。故选AD。17.(1)脱氧核糖核苷酸(2) 脱氧核糖 氢键磷酸(3) 鸟嘌呤 碱基互补配对 氢键(4)碱基(脱氧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5) DNA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其中1为磷酸,2为脱氧核糖,3、4为含氮碱基,5为脱氧核糖核苷酸,6为碱基对,7为氢键,8为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详解】(1)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由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即脱氧核糖核苷酸是DNA的基本单位。(2)一分子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碱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脱氧核糖构成,图中2为脱氧核糖,7为氢键,1为磷酸。(3)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胞嘧啶和鸟嘌呤配对,若3为胞嘧啶,4应是鸟嘌呤,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键相连。(4) 构成DNA分子的碱基有4种(A、C、G、T),由于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因此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5)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5是DNA的基本单位,若5的碱基为T,则5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8.(1) 磷酸 脱氧核糖 胞嘧啶(2)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3)胸腺嘧啶(4) 2/两 5/五【分析】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和RNA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详解】(1)该核苷酸链中含有碱基T,为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的片段,则1为磷酸,2为脱氧核糖,3为胞嘧啶,这三部分组成了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图中的4由一分子的胞嘧啶、一分子的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的磷酸组成,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5代表的是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3)此结构为DNA单链片段,DNA中特有的碱基为T,其中文名称是胸腺嘧啶。(4)DNA分子通常由两条图示的核苷酸链构成,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细菌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共有碱基5种,分别为A、G、C、T、U。19. 遗传物质 双螺旋 物理 高茎 DD 、Dd 、dd 3:1 分离 测交实验 4 AAaa【分析】1、赫尔希和蔡斯以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2、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和化学家查哥夫研究的碱基的数量关系,最终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为物理模型。3、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后提出假说的内容是:(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2)在体细胞内遗传要遵循是成对存在的;(3)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因此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4、杂交方式:①自交是两个相同基因型的个体相交,在杂交育种中,通过反复不断的自交,可获得纯合的植株。②杂交是两个生物体相交:它包括:自交,测交等,杂交在育种中有广泛的应用。③测交:是指让未知基因型的个体与隐性类型相交,以测定未知基因型个体的基因型。5、秋水仙素: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阻止或破坏纺锤丝,使复制过的染色体不能分配给两个新细胞,使得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结果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对DNA的X光衍射结果以及对DNA分子不同碱基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得出了DNA的结构为:双螺旋,并构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为物理模型。(3)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进行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Dd,都表现为高茎,自交形成配子时,D、d分离进入到不同配子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基因型为DD、Dd、dd,含D的为高茎,因此高茎与矮茎的比例约为3:1。孟德尔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利用测交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4)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Aa的番茄(二倍体)染色体组加倍,基因型变为:AAaa;此时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DNA模型的构建、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发现以及秋水仙素的作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的结果和结论,理解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过程,把握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以及假说内容,识记秋水仙素的作用,这是该题考查重点。20. 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磷酸 脱氧核糖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其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可以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 DNA )解旋 ⑨【分析】分析甲图: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④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⑤⑥⑦⑧为含氮碱基(A、G、T、C),⑨为氢键,⑩为磷酸二酯键。分析乙图:乙图表示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详解】(1)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2)图甲为DNA分子结构图,其基本骨架是由②脱氧核糖和①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图中④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3)DNA能够准确复制的原因是因为DNA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其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可以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图乙过程表示DNA的复制,所以图中的酶为解旋酶,其作用于氢键,即图甲中的⑨。【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特点等知识,能够准确判断图甲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以及图乙代表的过程的名称。21.(1) 水稻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水稻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水稻种子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需要 需要 水稻种子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 无关 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 不能(3)140(4) 专一性 温度过低时酶活性较低,温度过高时酶失活 否【分析】装置一种NaOH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一二形成对照。(1)①装置一不动,装置二右移,说明水稻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装置一中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吸收,装置二中不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液滴右移。②装置一左移,装置二不动,说明水稻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装置一中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但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导致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相等,液滴不动。③装置一左移,装置二右移,说明水稻种子同时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装置一中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同时消耗了氧气,导致液滴左移,装置二中产生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同时无氧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使液滴右移。④该实验需要遮光处理,以排除种子萌发后光合作用对结果造成影响。⑤需要设置死亡种子代替实验材料的对照组,排除种子上其他杂菌的呼吸作用对结果造成影响。⑥根据③可知,结论丙为:水稻种子同时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的量、保温温度等即能影响实验结果,但设置一致的量为无关变量,悬浮液中主要为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一般情况下放射性较低,偏高则说明可能保温时间过短,DNA还未侵入大肠杆菌,或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释放到悬浮液中,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因为缺乏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对照。(3)根据题意,尽可能长就需要尽可能把原料用完,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10个鸟嘌呤与10个胞嘧啶配对,需要10×3=30个订书钉,12个腺嘌呤与12个胸腺嘧啶配对,需要12×2=24个订书钉,总共22对碱基,需要连接磷酸基团与脱氧核糖(22-1)×2=42个订书钉,连接脱氧核糖与碱基22×2=44个订书钉,共需要30+24+42+44=140个订书钉。(4)①凝乳酶能够水解外层的亲水性蛋白,但不破坏其它蛋白质,说明该酶只能催化一种反应,证明了酶的专一性。②温度过低时酶活性较低,温度较高时酶失活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效果。保存酶需要在低温条件保存,而不是在最适温度下保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