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13.3比热容 育人方案 课 时 2旧知识复习: 1.内能的定义是什么? 2.内能的影响因素包括什么?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吗?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 2.能运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育人目标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食用油加热,他得到如下数据: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为了达到该目的,实验时应该选用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 (2)加热6 min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此时食用油吸收的热量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吸热能力更强的是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 2.相同质量的铝和铜(c铝>c铜),放出了相同的热量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降低的温度较多 B.铜降低的温度较多 C.铝和铜降低的温度相同 D.无法判断 3.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沿海地区海水_______较大,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育 人 过 程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_________. 二、比热容 2.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3.符号:________。 4.单位:____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 5.比热容的表达式为 (表示_______的变化量) 6.水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质量为________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________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 7.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________,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一般也________________,即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________和 ________有关. 【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提出问题】 1.一壶水和半壶水都从常温烧开,_______需要的时间长;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________需要的时间长; 2.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食用油、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一样,它们加热的时间__________,吸收的热量_________.(均选填“一样”或“不一样”) 【进行猜想】 3.同一种物质,__________越大,______________越多,它吸收的热量越______. 4.不同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 【实验过程】 5.取__________相等的水和食用油,装在相同的烧杯中,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6.要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此外,还需要用 __________测出它们的温度,用__________测出加热时间. 7.实验中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数据】将实验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8.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来比较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这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 9.为了科学地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的强弱,小明选择如下两个方法: (1)让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水和食用油_______________的多少; (2)让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水和食用油______________的多少. 这里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结论1: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更__________. 结论2: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升高得更__________. 总结归纳:物理学中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__________来描述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 三、比热容特性的应用 1.比热容大的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温度变化____ (选填“大”或“小”),因此比热容大的物质可以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 2.水的比热容较____ (选填“大”或“小”),因而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暖气用水作介质、汽车冷却液、调节温度等. 四、比热容相关计算 3.吸热公式:,放热公式:,其中c表示_________,m表示物体的_____,t0表示物体的初温,t表示物体的末温。 4.在计算热量过程中,常常用表示温度的变化量,上述两个公式可以统一写成Q=cm. 5.热平衡状态: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在相互接触时会发生热传递,最终两个物体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若不计热量损失,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即Q吸=Q放。 师生活动(体现分层教学思想,选择不同学层次的3-5名学生进行学业述评)四、板书设计: 一、比热容(表示不同物质的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定义式: 3.单位: J/(kg ·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4.水的比热容是C水=4.2x103J/(kg · ℃),其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 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是4.2x103J. 5.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吸收热量的多少、升高的温度等无关。育人反思:作 业 设 计基础作业 1.为创建宜居城市,江西寻乌大力加强城市建设,一河两岸工程和黄岗山公园的打造,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散步场所,还很好地调节了两岸的气温,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大的特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土壤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______(选填“大”或“小”). 2.给质量为10 kg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从30 ℃升高到50 ℃,水吸收的热量为 __________J.[c水=4.2×103 J/(kg·℃)] 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 kg,初温为80 ℃的水吸收1.26×105 J热量后,其温度升高到_____℃.[c水=4.2×103 J/(kg·℃) 4.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如表所示.小明阅读了表后,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一定相等 B.在太阳光照射下,湿泥土比干泥土升温慢 C.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D.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5.甲、乙两保温杯装有初温相同、等质量的同种液体,在恒温的室内静置,两杯液体的温度—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杯内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杯内液体 B.甲杯内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杯内液体 C.0~1 h内,甲杯内液体放出的热量比乙杯多 D.0~6 h内,甲、乙两杯液体放出的热量一样多 6.如图所示是根据“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实验数据绘制的a、b物质的温度—时间图象,实验中两种物质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选用的加热器相同,由图象可知( ) A.加热相同时间,a物质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小 B.加热相同时间,a物质的末温度高,比热容大 C.吸收相同热量,b物质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小 D.吸收相同热量,b物质的末温低,比热容大提升作业 1.在沿海地区炎热的天气里,由于陆地与海水的比热容不同,易形成海陆风.因为海水__________ ,白天海水比陆地升温__________ ( 选填 “ 慢 ” 或 “ 快 ”) ,地面与海面上空的空气形成对流,形成海风,如图__________ ( 选填 “ 甲 ” 或 “ 乙 ”) 所示. 2.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4,乙的比热容是甲的比热容的两倍,若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甲、乙两物体吸收的热量之比为__________. 3.在“母亲节”这天,小唐同学为妈妈炖了一碗排骨汤,然后用盆装了5 kg的水,将装汤的碗放在冷水中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使汤内能减小,从而冷却.过了一会儿,水温由20 ℃升高到30 ℃,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J.[c水=4.2×103 J/(kg·℃)] 4.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可知物质甲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J/(kg·℃).[水的比热容c=4.2×103 J/(kg·℃)] 5.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3∶1,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是2∶1,比热容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升高温度之比为________。 6.周末,小明用热水为家人热盒装牛奶,他把3盒牛奶放入装有温度是90 ℃、质量是1 kg热水的盆中,经过一段时间,3盒牛奶的温度都从10 ℃变成了45 ℃,已知每盒牛奶的质量为0.25 kg,这段时间内每盒牛奶从水中吸收了__________J的热量;若不考虑热损失,则此时盆中水的温度是_______℃.[牛奶的比热容为4.0×103 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7. 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 6 min 时的内能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 8 min 时的内能;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_______倍(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和吸、放热功率不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