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1 浩瀚的宇宙知识梳理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公元2世纪,托勒玫提出了“地心说”——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并静止不动,太阳、其他行星和卫星都围绕地球转动。16世纪,哥白尼通过30多年的观察与分析,在他的《天体运行论》一书中提出了“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着太阳按一定的周期运动。星空世界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这一系统层次由高到低可分为:宇宙→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地月系:地球及其卫星(月球)组成地月系。月球绕地球的轨道直径约为7.7×105km。太阳系:太阳、八大行星(冥王星被归为矮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组成太阳系。其中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银河系:它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河外星系: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00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其中紧靠银河系的星系是仙女星系,它距离我们超过200万光年。“量天尺”的单位——光年天文学中,天体之间相距遥远,用m、km作为距离单位显得太小,很不方便,为此采取一些特殊长度作为距离单位。例如:人们将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1,y.)。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说明电子是可以再分的 B.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隙大C.托勒密通过观察创立了日心说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2.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羲和号”探测卫星。卫星围绕太阳运行并展开探测,至今已将大量图片信息传回地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卫星探测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该卫星利用电磁波将图片信息传回地球C.该卫星表面材料的隔热性能极佳D.该卫星的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脑通过Wi﹣Fi上网时,即接受电磁波,又发射电磁波B.核能、太阳能、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C.LED灯具中的发光二极管由超导体材料制成D.光纤通信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4.地球、太阳系、电子、原子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太阳系—地球—电子—原子B.电子—原子—地球—太阳系C.太阳系—电子—原子—地球D.太阳系—地球—原子—电子5.如图的示意图中,能反映宇宙银河系、太阳系之间大小关系的是( )A. B.C. D.6.下列能中,属于非清洁能的是( )A.风能 B.煤炭 C.水能 D.太阳能7.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B.分子间仅存在吸引力,不存在排斥力C.宇宙中天体的位置不是恒定不变的D.物体温度降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速度减慢8.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B.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带正电的物体得到了质子C.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结构体系,处于膨胀之中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9.北京冬奥会上使用的氢燃料火炬、防刺防切割面料运动服、紫外线消毒机器人,智慧AR导航系统,体现了科技冬奥、绿色环保的理念。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紫外线具有显著的热效应B.防刺防切割面料具有超弹、超韧和超强等性能C.氢燃料是绿色环保无污染能D.智慧AR导航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10.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下列天体系统关系图正确的是( )A. B. C. D.二、填空题11.如图实验所示,根据粒子和宇宙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图甲中,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砝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2)图乙中,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_____(大于/小于/等于)100cm3。这说明_________;(3)图丙是小华模拟宇宙膨胀的实验,气球上的小圆点可以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时,任意两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都在_____。在实际的观察中,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_____(靠近/远离)我们。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___________。12.2021年10月14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太阳能属于_______次能,也是可再生能。冬天人们喜欢在户外“晒太阳”,这是利用_______的方式改变人体的内能。13.现代电动汽车为了节能,都安装了能量回收装置,在汽车刹车时带动发电机,将汽车的______能转化为电能,为汽车提供后续运动的能量。有人认为,只要不断改进,这种汽车就可以一边行驶,一边发电,永远运动下去,这种观念违背了______。14.2021年10月14日,“羲和号”探日卫星顺利升空,实现了我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太阳的巨大能量是内部______(选填“核聚变”或“核裂变”)产生的。15.宇宙在膨胀,我们可以用如图的实验来理解这一事实:在一只气球上黏一些小金属粒,这些小金属粒可看成是宇宙中的______ ,对气球打气,当气球膨胀时,任意两个金属粒间的距离都在_____,这里主要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是______ (选填“等效法”、“类比法”或“转换法”)。三、计算题16.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5公里开始实施动力下降,将速度从每秒约1.7公里减到0(即悬停状态),最终成功着陆,当天着陆器释放玉兔二号月球车,开始月面巡视探测.请回答下列问题:(1)悬停时,嫦娥四号受到向上的推力__________自身的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月球表面有着较厚的“月壤”(岩石风化物),影响“月壤”形成的因素最有可能的是_________A.生物 B.流水 C.温度 D.风力(3)“玉兔二号”总质量,共有6个轮子,假设每个轮子与月球表面接触面积为,月球表面重力约为地球的,求月球车对某处水平平整月球表面的压强大约是多少帕____?(结果保留整数)14.1 浩瀚的宇宙知识梳理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公元2世纪,托勒玫提出了“地心说”——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并静止不动,太阳、其他行星和卫星都围绕地球转动。16世纪,哥白尼通过30多年的观察与分析,在他的《天体运行论》一书中提出了“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着太阳按一定的周期运动。星空世界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这一系统层次由高到低可分为:宇宙→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地月系:地球及其卫星(月球)组成地月系。月球绕地球的轨道直径约为7.7×105km。太阳系:太阳、八大行星(冥王星被归为矮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组成太阳系。其中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银河系:它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河外星系: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00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其中紧靠银河系的星系是仙女星系,它距离我们超过200万光年。“量天尺”的单位——光年天文学中,天体之间相距遥远,用m、km作为距离单位显得太小,很不方便,为此采取一些特殊长度作为距离单位。例如:人们将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1,y.)。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说明电子是可以再分的 B.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隙大C.托勒密通过观察创立了日心说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答案】D【详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B.海绵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海绵多孔的结构,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C.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模型,简称“地心说”;近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模型,简称“日心说”,故C错误;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是有起的、膨胀的和演化的,故D正确。故选D。2.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羲和号”探测卫星。卫星围绕太阳运行并展开探测,至今已将大量图片信息传回地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卫星探测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该卫星利用电磁波将图片信息传回地球C.该卫星表面材料的隔热性能极佳D.该卫星的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答案】A【详解】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员,银河系又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系,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没有中心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B.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卫星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卫星表面材料的隔热性能极佳,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卫星带有太阳能电池帆板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脑通过Wi﹣Fi上网时,即接受电磁波,又发射电磁波B.核能、太阳能、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C.LED灯具中的发光二极管由超导体材料制成D.光纤通信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答案】A【详解】A.电脑能够方便地使用Wi﹣Fi上网,它传递信息依靠的是电磁波,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故A正确;B.核能、天然气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是不可再生能,太阳能可以不断的获得是可再生能,故B错误;C.LED灯具中的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是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C错误;D.光纤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4.地球、太阳系、电子、原子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太阳系—地球—电子—原子B.电子—原子—地球—太阳系C.太阳系—电子—原子—地球D.太阳系—地球—原子—电子【答案】D【详解】距今,科学家们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物体,地球是围绕在太阳周围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而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原子核几乎集中了整个原子的质量,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了物体。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5.如图的示意图中,能反映宇宙银河系、太阳系之间大小关系的是( )A. B.C. D.【答案】C【详解】宇宙、银河系、太阳系三者之间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宇宙、银河系、太阳系。故选C。6.下列能中,属于非清洁能的是( )A.风能 B.煤炭 C.水能 D.太阳能【答案】B【详解】风能,水能,太阳能使用时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它们属于清洁能,煤炭使用时产生大量污染物污染环境,是非清洁能,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7.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B.分子间仅存在吸引力,不存在排斥力C.宇宙中天体的位置不是恒定不变的D.物体温度降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速度减慢【答案】B【详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C.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宇宙中天体的位置在不停的变化,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越缓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8.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B.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带正电的物体得到了质子C.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结构体系,处于膨胀之中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答案】C【详解】A.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长度单位,故A错误;B.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带正电的物体失去了电子,故B错误;C.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结构体系,处于不断膨胀之中,故C正确;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故D错误。故选C。9.北京冬奥会上使用的氢燃料火炬、防刺防切割面料运动服、紫外线消毒机器人,智慧AR导航系统,体现了科技冬奥、绿色环保的理念。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紫外线具有显著的热效应B.防刺防切割面料具有超弹、超韧和超强等性能C.氢燃料是绿色环保无污染能D.智慧AR导航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答案】A【详解】A.紫外线化学效应强,能杀菌,常用来制成消毒灯;故A错误,符合题意;B.运动服面料具有超弹、超韧和超强等性能,所以能防刺防切割,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氢燃料的使用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物,所以它是绿色环保无污染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卫星导航系统都是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0.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下列天体系统关系图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C【详解】目前的宇宙是指人类目前能够观测的宇宙范围,随着观测手段和技术的提高,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不断拓展,我们所认识宇宙的范围会逐渐增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体系统由小到大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1.如图实验所示,根据粒子和宇宙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图甲中,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砝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2)图乙中,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_____(大于/小于/等于)100cm3。这说明_________;(3)图丙是小华模拟宇宙膨胀的实验,气球上的小圆点可以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时,任意两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都在_____。在实际的观察中,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_____(靠近/远离)我们。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___________。【答案】 分子间有引力 小于 分子间有间隙 增大 远离 大爆炸【详解】(1)[1]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柱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2)[2][3]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cm3,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3)[4]宇宙膨胀学说提出:我们可以假设宇宙是一个正在膨胀的气球,而星系是气球表面上的点,气球上斑斑点点,随着气球被吹胀,任意两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都在增大。[5]后来科学家借助天文望远镜对宇宙有了更深的认识,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运动。[6]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12.2021年10月14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太阳能属于_______次能,也是可再生能。冬天人们喜欢在户外“晒太阳”,这是利用_______的方式改变人体的内能。【答案】 一 热传递【详解】[1]太阳能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属于一次能。[2]冬天,人们在户外晒太阳“取暖”,太阳放出热量,人吸收热量,这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了人体的内能。13.现代电动汽车为了节能,都安装了能量回收装置,在汽车刹车时带动发电机,将汽车的______能转化为电能,为汽车提供后续运动的能量。有人认为,只要不断改进,这种汽车就可以一边行驶,一边发电,永远运动下去,这种观念违背了______。【答案】 机械 能量守恒定律【详解】[1] 运动的汽车具有机械能,刹车时带动发电机,把汽车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2]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汽车一边行驶,一边发电,永远运动下去的观念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不可能实现。14.2021年10月14日,“羲和号”探日卫星顺利升空,实现了我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太阳的巨大能量是内部______(选填“核聚变”或“核裂变”)产生的。【答案】核聚变【详解】太阳能内部是由较轻的原子核在高温的条件下发生聚变而释放核能。15.宇宙在膨胀,我们可以用如图的实验来理解这一事实:在一只气球上黏一些小金属粒,这些小金属粒可看成是宇宙中的______ ,对气球打气,当气球膨胀时,任意两个金属粒间的距离都在_____,这里主要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是______ (选填“等效法”、“类比法”或“转换法”)。【答案】 天体 变大 类比法【详解】[1][2]气球表面上的金属粒相当于宇宙中的天体,气球相当于宇宙;向气球充气时,气球膨胀,可以观察到其表面金属粒之间的距离在变大。即整个宇宙体积的变大,使恒星之间的距离在变大。[3]在这个实验中,气球相当于宇宙,金属粒相当于天体。用到的是类比法。三、计算题16.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5公里开始实施动力下降,将速度从每秒约1.7公里减到0(即悬停状态),最终成功着陆,当天着陆器释放玉兔二号月球车,开始月面巡视探测.请回答下列问题:(1)悬停时,嫦娥四号受到向上的推力__________自身的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月球表面有着较厚的“月壤”(岩石风化物),影响“月壤”形成的因素最有可能的是_________A.生物 B.流水 C.温度 D.风力(3)“玉兔二号”总质量,共有6个轮子,假设每个轮子与月球表面接触面积为,月球表面重力约为地球的,求月球车对某处水平平整月球表面的压强大约是多少帕____?(结果保留整数)【答案】 等于 C 【详解】(1)[1]悬停时,嫦娥四号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嫦娥四号受到向上的推力等于自身的重力;(2)[2]月壤是古老的玄武类岩石在外力风化作用下形成的,月球的风化作用主要是通过温度来实现,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3)[3]月球车对某处水平平整月球表面的压力是:月球车与某处水平平整月球表面的接触面积是:月球车对某处水平平整月球表面的压强大约是:【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的应用、“月壤”的形成以及压强的计算,要注意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与地球上的不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1 浩瀚的宇宙(原卷版).docx 14.1 浩瀚的宇宙(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