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浮力、阿基米德原理(3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浮力、阿基米德原理(38张PPT)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
考点1 浮力(必考,2023年考查)
1.定义: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  向上  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2.方向:  竖直向上  。
3.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的压力不同,即  F浮=F向上-F向下  。
向上 
竖直向上 
F浮=F向上-F向下 
4.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  大  ,液体的密度越  大  ,浮力就越大。
5.称量法测浮力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
(2)将物体悬挂于弹簧测力计下,读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3)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G-F  。
大 
大 
F浮=G-F 
考点2 阿基米德原理(必考,2023年考查)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  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
2.公式:F浮=  G排  =  m排g  =ρ液gV排。
ρ液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  kg/m3  ;V排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是  m3  ;物体完全浸没时,  V排=V物  。
排开
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 
m排g 
kg/m3 
m3 
V排=V物 
3.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易混辨析
物体的体积与排开液体的体积
物体部分浸入液体 物体全部浸入液体
图示
体积 关系 物体的体积大于排开液体的体积 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
· 教材素材对点练·(针对考点1~2)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C
B.如图乙所示,物体受到的浮力为1 N
C.如图丙所示,物体越往下所受浮力越大
D.如图丙所示,物体所受浮力为F2-F1
E.如图丙所示,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A.如图甲所示,小球受到的浮力方向是正确的
教材图片 命题点 一题练透
八下P53图10.2-1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如图所示,小明把装满水的烧杯放在空盘子里,将一个密封的空饮料罐按入水中,随着空饮料罐逐渐浸入水中,从烧杯中溢出的水越来越多,手感到向上的力越来越大,说明饮料罐受到的浮力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当饮料罐浸没水中后继续按压,发现它受到的浮力大小  不变  ,由此可知浮力的大小与  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
变大 
不变 
排开液体的体积 
教材图片 命题点 一题练透
八下P57图10.3-2 浮力的相关判断、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2.如图所示,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浸入装有水和浓盐水的相同的容器中,鸡蛋在水中沉底,在浓盐水中悬浮,鸡蛋受到的浮力F水  <  F浓盐水(选填“>”“<”或“=”);鸡蛋排开水的重力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鸡蛋排开浓盐水的重力。
< 
小于 
实验12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1.实验装置

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圆柱体金属块、水、盐水。
3.实验原理:利用 “称重法”来测量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G-F。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金属块浸入液体体积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金属块, 让金属块在  同种  液体中浸入不同的体积。
(2)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金属块,让它分别浸没于  不同  液体中。
(3)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金属块,让它分别浸没于相同液体的  不同  深度。
同种 
不同 
不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实验步骤
(1)由ABC(或ABD),改变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由ACD,改变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3)由ADE,改变液体的密度,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6.F示-h图像(如图甲所示)、F浮-h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
 
甲 乙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随着物体逐渐浸入液体中, 弹簧测力计示数不断减小,浮力变大。
(2)物体浸没后,所处深度不断增加,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浮力大小不变。
实验结论 7.实验结论
(1)液体的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  大  ,物体受到的浮力越  大  。
(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  大  。
(3)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
大 
大 
大 
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和评估 8.实验方法的改进(如图丙所示):实验时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物体悬在空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渐加水,可以保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方便读数。


9.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一块橡皮泥的重力G;
②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它浸没于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和评估 ③改变橡皮泥的形状,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比较即可。
一题过实验
(2023乐山改编)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步骤。
(1)从图中可知物块的重力为  4.8  N。
(2)比较D和E,可以得出:浮力大小与  液体的密度  有关。
4.8 
液体的密度 
(3)比较  C  和  D  ,可以得出:当物块完全浸没后,浮力大小与所处深度无关。
(4)本实验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5)该小组的同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上述实验中所用物块的密度:
①物块完全浸没于水中所受浮力为  0.6  N;
②物块密度为  8×103  kg/m3。(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C 
D 
控制变量法 
0.6 
8×103 
(6)实验中握着弹簧测力计的手臂易晃动,导致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读数困难。请你写出一种改进措施:  将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在铁架台上,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铁圈上,通过改变铁圈的高度来改变物体A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
(7)该兴趣小组又将同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先后放入水中,发现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下沉,由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请指出她实验方法的错误之处:  没有控制橡皮泥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  。
将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
在铁架台上,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铁圈上,通过改变铁圈的高度来改变
物体A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没有控制橡皮泥浸入
液体的体积相同 
实验13 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1.实验装置

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物块、水、溢水杯、小桶。
3.实验原理:应用称重法测量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F,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G总-G桶。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4.实验步骤
(1)如图甲所示,测出空小桶的重力G桶。
(2)如图乙所示,测出物块所受的重力G。
(3)如图丙所示,将溢水杯中装满水,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物块浸没在水中,用小桶接收溢水杯溢出的水,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4)如图丁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溢出水的总重力G总。
(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 5.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  等于  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等于 
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和评估 6.误差分析
(1)实验中若先将物体放入水中测浮力,再测物体的重力,物体沾水导致所测重力偏大,所测浮力偏大。
(2)实验中若先测出桶和水的总重,然后再测空桶的重G桶,会导致所测G桶偏大,G排偏小。
(3)若溢水杯没有装满水,则会导致所测排开水的体积偏小,无法得出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一题过实验
(2023烟台改编)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利用哪些步骤能够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乙和丙  。哪些能够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  甲和丁  。(用图中的序号表示)
(2)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什么关系?  相等  。
(3)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该小组还应该进行怎样的操作?  换用不同的液体和物体多次实验  。
乙和丙 
甲和
丁 
相等 
换用
不同的液体和物体多次实验 
(4)另外一个小组进行实验后,发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不相等,在排除误差因素的情况下,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溢水杯中的水没有装满  (写出一条即可)。
(5)另一小组利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和B、饮料瓶和吸管组成的溢水杯、薄塑料袋(质量忽略不计)对实验进行改进,装置如图戊所示。向下移动水平横杆,使重物缓慢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观察到A的示数逐渐  变小  ,B的示数逐渐  变大  ,且A、B示数的变化量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溢水杯中的水没有装满 
变小 
变大 
相等 
(6)比较两种实验方案,改进后的优点是  BC  (多选)。
A.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就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B.实验器材生活化,弹簧测力计固定,示数更稳定
C.能同步观察弹簧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
(7)若物体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  能  (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8)如果实验中的溢水杯未注满水,则所测得物体浸没时所受的浮力  不变  ,所测得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偏小  。(均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BC 
能 
不变 
偏小 
命题点1 浮力的相关计算
【方法指导】
方法 图示 适用范围
阿基米德原理 F浮=m排g=G排=ρ液gV排 已知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和液体的密度(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分清V排、V物)
方法 图示 适用范围
称重法 已知物体的重力及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向上的拉力
平衡法 漂浮或悬浮的物体
方法 图示 适用范围
压力 差法 已知形状规则的物体的:(1)上、下表面的压强和面积; (2)上、下表面的压力;(3)浸入液体的深度、液体的密度及物体的上、下表面积,以上三个条件的任一条即可
1.(2018河南备用卷5题)如图所示,将一个棱长为5 cm、重为1 N的正方体物块(图中未画出),轻轻放入足够深、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则该物块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1  N。放入物块后,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  不变  ,溢水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不变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1 
不变 
不变 
命题点2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2021河南18题)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浮力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的猜想:①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②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③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1)请你写出能够支持猜想③的一个生活现象:  向清水中加盐能使鸡蛋上浮  。
向清水中加盐能使
鸡蛋上浮 
(2)进行探究时,实验步骤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其中序号b中物体P所受浮力大小为  1.4  N。
(3)分析a、c、d三次实验,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分析  a、b、c(或a、b、d)  三次实验,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a、d、e三次实验,可知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  越大  (选填“越大”或“越小”)。
(4)本实验不仅可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从实验数据还可以求出物体P的密度为  2.4×103  kg/m3。(已知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1.4 
无关 
a、b、c(或a、b、
d) 
越大 
2.4×103 
命题点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3.(2018河南18题)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如图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 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  3.8  N。
3.8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1.4  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  AD  (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
1.4 
AD 
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  。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5)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 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  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A 
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