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翻译(学案)
学习目标:
1.基础夯实:巩固文言翻译基本方法;
2.重点突破:依据语境精准翻译得分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三槐堂铭并序
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①,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②,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注】①晋国王公:下文称晋公,王祜。②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阅千岁而不改者 阅:经历
B.今夫寓物于人 寓:寄存
C.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 略:大致
D.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艾:到达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指出,世上谈论天理的人,往往都不等到天理最后彰显就去求取善恶回报,因而世人常常认为天理是不可捉摸的。
B.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几十年后,子孙后代中出现了很多的贤能之士,这就印证了作者的观点:善行会有善报。
C.作者比较了王祜的后人与李栖筠的后人,认为王李两家子孙的才能、气质、功名富贵和忠信仁厚等都不相上下。
D.铭中也指出,与王祜等相比,我辈小人,早晨不考虑晚上,只知窥察时机,追求名利,哪里还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
3.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4分)
②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4分)
4.“三槐”与王家人有着怎样的关联 请从文章中摘出原句作答。(4分)
二、问题发现
1. 结合“课前热身”部分的翻译练习,看看以下两位同学的翻译存在怎样的一些问题,可以直接圈画,然后思考一下自己做文言翻译题过程中存在怎样的问题或困惑。
问题或困惑:
2.回忆一下,一轮复习中文言翻译的相关知识,比如翻译的方法、注意点,做题的技巧等等,以及自己做翻译题的经验,择要写在下面。
三、知识复习
请在听课过程中将有用的要点记录在下面。
四、当堂演练
1.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韩琦)则不然。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选自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有删改)
(1)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2)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
2.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年伯璧斋先生,其居乡也,外和而中直,不恶而人畏之,优伶杂剧,至不敢入境。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直其表而影曲者,吾未之闻也,先生孝友可以施于政,尊行可以加人。
本年某月,先生六十寿辰。次嗣君雨山,与余为同年友,谬相知爱。将称觞介寿,嘱余以言侑爵。吾闻君子之事亲也,可以无所不至,独称其亲之善,则不敢溢词以邻于诬。君子之于友也,无所不至,道扬世德,则不敢虚述以近于谀。余悉先生嘉言笃行稔矣!今欲敷陈盛美,颂祷庞祺,深惧其谀也,故不具论。
(节选自曾国藩《郭璧斋先生六十寿序》,有删改)
(1)直其表而影曲者,吾未之闻也,先生孝友可以施于政,尊行可以加人。
(2)吾闻君子之事亲也,可以无所不至,独称其亲之善,则不敢溢词以邻于诬。
五、课后巩固: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蔡先生者,讳霁。服除,补闽之长泰谕。其立教依经行,而以宽栗剂之。每出私钱具食讲艺,所拔识多显者。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某生持进谢,辞遣之。
先生自为孝廉至官归,二十余年,僦屋而居,瘠田十余亩,义不以贫告人。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其子借得邮符,为公归途计,匣之不用。
(节选自明·钟惺《隐秀轩集》,有删改)
1.(1)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
(2)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公①神道碑铭
全祖望
世祖②章皇帝之下江南也,浙东拒命,虽一岁遽定,而山海之间,告警者尚累年。
乙未,成功③贻书于公,谋大举。江督郎廷佐以书招公,公峻词拒之。明年五月,成功会公于天台,悉师以行,游军至于鄞之东鄙. 师次崇沙。公曰:“崇沙,江海之门户也,有悬洲可守,不若先定之,以为老营,倘有疏虞,进退可依也。” 不听,而公请以所部为前军,向瓜洲。时大兵于金、焦间以铁锁横江,所谓滚江龙者也。谭家洲岸皆西洋大炮雷钧,而公孤军出入其间。成功遗水师捉督罗蕴章以所部助公,又令善泅水者断滚江龙,相约滚江龙既断,则公即进踞上流,夺其木城,以夹击之。滚江龙虽断,然舟多应地而没,不得前。公登舵楼焚香祝天,飞火夹船而堕,遂以十七舟竞渡。明日,成功始至。城中出战不利,提督管效忠走,攻城克之。议师所向,成功欲直趋江宁,公请先取镇江,成功恐江宁之来援也。公曰:“吾但以偏师水道薄观音门,彼将自守不暇,何援之为 "六月二十七日,成功来告镇江之捷,公兼程昼夜进,次日抵观音门,而致书成功,请以步卒陆行赴白下。时,江督郎廷佐惧甚,不意成功卒以水道来,大兵之征黔者凯旋,闻信倍道而至,请同守城,于是严备已具。七月初四日,成功水师方至。次日,公所遗别将以芜湖降书至,成功谓芜湖为江楚所往来之道,请公往扼之。公颇以成功年少恃勇为忧,欲留军中,与之共下江宁而后发,辞之不得,乃至芜湖。
初,公贻成功书,以师老易生他变,宜遗诸将,分取句容、丹阳诸城邑。成功以累捷,又闻江北如破竹,谓城可旦夕下,但命八十三营牵连立屯。前锋将余新锐而轻,士卒樵苏四出,营垒一空。(梁)化凤谍知之,以轻骑袭破前屯,擒新以去,成功仓卒移帐。质明,军灶未就,大兵倾城而出,诸营瓦解。成功之良将甘辉亦以马踬被禽,死之。军遂大溃。
公之闻信也,以为虽败,未必遽登舟,虽登舟,未必遽扬帆,虽扬帆,亦必入镇江,以图再举,故弹压列城,秘不使诸将知。而更贻成功书,以为胜负兵家之常,乞益百艘以相助。不知成功并撤镇江之师,竟入海。
(据四部丛刊本《鲒埼亭集》,有刪改)
[注]①张公:张煌言,抗清英雄。②世祖:指清世祖顺治皇帝。③成功:郑成功,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浙东拒命 拒命:抗命
B.师次崇沙 次:驻扎
C.闻信倍道而至 倍道:背道
D.公颇以成功年少恃勇为忧 恃:倚仗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清廷江督郎廷佐曾经修书试图招降张煌言,遭到了张煌言的严词拒绝。
B.在镇江江面的横江铁索和西洋炮台成为了张煌言攻取瓜州的最大障碍。
C.郑成功在张煌言的建议下,沿江逆流而上,打下了镇江、南京、芜湖。
D.兵败后,张煌言认为郑成功会退守镇江,不料郑成功直接退回了海上。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但以偏师水道薄观音门,彼将自守不暇,何援之为 (5分)
(2) (梁)化风谍知之,以轻骑袭破前屯,擒新以去,成功仓卒移帐。(5分)
4.根据全文,请简要概括郑成功最终兵败的原因。(4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