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红烛》试讲稿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 2 课开场白: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面试高中语文的1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红烛》,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为大家唱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唱,请听。师:你可知“Macao”不是我的真名?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师:老师唱完了,好多同学还意犹未尽呢,看来都特别喜欢这首歌,有谁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师:没错,就是《七子之歌》。这首歌是 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主题曲。闻一多先生 把澳门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孩子,让 他来倾诉“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之情。先生的吟唱如杜鹃涕泣,声声泪,声声血,情感饱满,感人至深。师:今天我们再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另一篇诗歌《红烛》,看看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初读师:诗歌是诗人心声的表达,来说说你们了解的闻一多。师:你说他原名闻家骅,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爱国民主战士。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十二日生于湖北淆水县巴河镇闻家铺的一个书香家庭。师:说的不错,谁还有补充?师:哦,他是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红烛》、《死水》。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红烛》是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那他又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这首诗歌的呢?请看多媒体。师:1922 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 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 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于是创作了诗集《红烛》,本文正是诗集的序。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争取读出诗歌的音韵美。开始吧。师:读得真投入!老师也深深地陶醉在同学们的朗读中了,现在谁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师:你刚才读得最认真,就请你?师:大家说他读的怎么样?师:嗯,声音洪亮,字正腔圆。可是我们读诗还要读准节奏,谁再来试试?师:这边靠窗的男生。师:节奏读的很准,如果节奏之间的停顿再稍微强调一下就更好了。老师这里有一段范读录音,我们一起来听听。师:很好,在刚才朗读的过程中你已经纠正了朗读节奏,请坐。师:意象是解读诗歌的钥匙,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诗文,看看这首诗歌中的意象是什么?诗歌以什么形式展开的?诗人想通过 这样的意象表达什么感情?师:你终于鼓足了勇气,来说说看。师:你说意象是 “红烛”。师:不错,接着说。师:没错,全诗正是以诗人与“红烛”问答交流的形式展开,抓住红烛的“自焚”与“流泪”两个显著特征,由衷地赞美了红烛的奉 献精神。三、析读师:这是一首咏物诗,那么诗人是如何借“红烛”表达情感的呢?下面老师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默读诗歌,结合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开始吧。师:时间到,不少同学认真做了批注,哪个小组先来?师:飞翔小组,你们说说看。师:你说诗歌的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红烛。师:那找到具体诗句了吗?师:是这里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师:诗人强调了红烛的什么?师:没错,“红”,有什么特殊含义吗?师:别着急,想一想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红”象征着什么?嗯,热情、真诚、轰轰烈烈。师:都不错,所以,“红”就是赤诚的象征。师:于是,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是什么?对,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诗人在要求什么?左边第三排的女生。师:你说诗人要求自己的心也像红烛这样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师:你真是诗人的知己,我们再来看,诗人想要自己的心像红烛一样红,实际上师:是希望自己拥有一颗? 对,赤诚的心。师:这是诗人对红烛的敬慕,红烛,师:智慧小组的同学已经等不及了。师:是诗人对红烛奉献精神的讴歌,师:在诗人的眼中就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诗人借红烛来赞叹那如红烛般赤诚的心。师:你们要分享的是?你们找到了哪些体现红烛奉献精神的诗句?师:烧吧!烧吧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你觉得红烛燃烧自己是为了“世人” ,所以说它具有奉献精神。师:有道理,还有吗?师:哦,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师:这又是在说什么?师:没错,红烛燃烧自己,给人间带来快乐。师:很好,找的很准。红烛流泪了,它的痛苦是因为献出了自己蜡制的身体却得不到收获吗?你不同意,理由呢?师:红烛燃烧自己是为了给世人带来光明,但残风来捣乱了,所以他流泪。师:说的不错,那“残风”该怎么理解?师:看大家疑惑的表情,我们一起来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师:此诗写于五四运动后,闻一多和那个时代所有热血沸腾的青年一样,为改造黑暗腐朽的社会而努力,甚至不顾父亲的催促,连家都不回。他们的奉献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与支持吗?师:是呀,不能,有些保守的人会对他们冷嘲热讽。师:你说还有反动势力会破坏他们的活动。师:说得好,残风暗指当时的保守势力和反动势力。他们使得青年们为社会创造光明的行动受阻。青年们是否因此灰心退缩了呢?师:你说灰心了,因为“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师:有道理,你有不同看法?师:你觉得虽然灰心了,但是没有退缩。因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读书者,这就是那个时代的青年,在为社会创造光明的过程中受到种种阻扰,虽然灰心,但并不退缩, 迎难而上。师:不对呀,我们不是在讨论红烛吗?这么说着说着就变成讨论闻一多那个时代的青年了。师:老师听到了,因为红烛象征着哪些为社会奉献的青年人。师:是呀,红烛就是像诗人那样的敢于承担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并为社会奉献的青年人。他们“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四、品读师:同学们,《红烛》是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从迷茫到觉悟,最后坚定地去追求自己的社会理想的心路历程的真实剖白。除了诗人,你们还知道哪些红烛般的人呢?师:你说李大钊,他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用生命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师:说的不错,还有吗?师:对,黄继光、邓稼先、钱学森等等,正是这一支支“红烛”,他们燃烧了自己,给我们带来了希望,成就了今天的盛世中华。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他们的敬慕之情,一起再来读一读诗歌,感受红烛的奉献精神。五、小结作业师:同学们,一首《红烛》让我们走进了闻一多的内心世界。红烛之泪,是先生流自心底之 忧国热泪;红烛之光,是先生燃其 生命所发之爱国之光。课下请阅读闻一多先生的其他诗歌,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六、板书设计结束语:以上是我试讲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请问我可以擦黑板了吗?(本文字数 2598 字,同学们根据面试时长进行增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